书城成功励志砺炼完美人格
3117300000013

第13章 劳动创造幸福 (2)

早期的基督教牧师都以亲自参加各种辛苦的体力劳动为荣。圣·保罗主张“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一直为自己能够自食其力而感到自豪。垒·波尼法斯带着福音书到达英国时,靠木匠手艺养活自己。后来,他又辗转到了德国,照样以木工手艺为生。路德也是如此。他的一生曾做过多种活计,像园艺、建筑、车工工艺和钟表制造等等。纽伦堡男修道院的一位院长还送给他一套车工工具。在给这位修道院院长的信中,路德说:“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在钟表制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那些总是醉醺醺的撒克逊人只懂得喝酒,根本不在意时间的流逝,更不会自找麻烦地去关心钟表或者钟表制造商。与他们相比,我更懂得时间的宝贵。”无论干什么,路德都非常勤勉,他总是凭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每当看到优秀的机械工业制品时,拿破仑总会对那些发明家怀有深深的敬意,临走时,他常常以鞠躬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有一次,他与巴贡贝夫人在圣赫勒拿岛参观时,迎面走来了一帮挑着满袋子货物的佣人。这位高贵的夫人认为他们挡住了道路,非常生气,命令他们赶快走开。拿破仑马上插话道:“夫人,我们应该尊重这些挑夫。”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他所从事的劳动有益于社会,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值得我们去尊重。中国有句古话:“要是男人不耕田,女人不纺纱,那么,人们就一定会挨饿受冻。”

其实,持续有规律地从事有益于身心的劳动不仅益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陶冶心情。如果没有了劳动,人们就会百无聊赖,精神不振,会头昏眼花,神志不清,时间久了,甚至会陷入癫狂之中。卡罗林·伯瑟斯用心良苦地提醒刚结婚的女儿路易莎,千万不要向懒惰和无聊妥协。她说:“当孩子们不在身边时,我感到自己就像白天的猫头鹰一样昏昏沉沉,单调乏味。年轻的妻子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千万不要陷入这种状态之中。你要努力工作,当一个人兴趣盎然地去劳动时,快乐自然就会来临,无聊和单调就会逃之夭夭。就像你祖父告诉我的一样,懒惰是恶魔设置的陷阱,谁掉入这个陷阱中,谁就落到了恶魔的手里,成为它的俘虏。”

从事一项固定的有益的职业会有很多的好处,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可以提高自身修养。懒惰的人一辈子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天长日久,一些潜在的良好本性便白白浪费,消失殆尽。而充满进取精神、朝气蓬勃的人,总是会神采奕奕,精力充沛,能够勤奋地工作,愉快地休息,劳动休闲两不误。同时,他们无形而强大的道德力量又会感染周围的人,带动他们不停地努力工作。工作永远强于无所事事。

弗兰西斯·德拉克年轻时做过海员,老板对他要求极为严格,告诫他时刻都要认真地工作,这使他受益匪浅。英国著名学者、传教士席勒在谈到德拉克先生时说:“他年轻时经历的严格训练,使他养成了一丝不苟的人格,也使他身体更加强壮,意志更加坚定。”席勒的成功也得益于过去从事的日常机械性的车间工作,在回忆起这段时光时,他总是得意洋洋,他说,正是这种按部就班的机械性工作,使他养成了勤奋、专注等良好习性,并让他终身受益。

法国著名画家格勒兹认为,劳动,从事各种有益的劳动,是人类幸福的秘诀。很多伟人的亲身经历都证明了这一真理。卡佐本是法国新教神学家、古典学者。有一次,在朋友的一再恳劝之下,他停止了工作,决定彻底地放松几天。可是很快,他就享受不了这份清闲,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他说:“忍受病痛工作也比无所事事要好得多,坐看时间流逝真是太令人痛苦了。”

查尔斯·兰博曾在东印度公司担任文书工作,工作十分枯燥,他对这个工作非常地厌恶。后来,他从这种无聊的文书工作中解脱出来,就像是虎归深山、龙归大海,此时,他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兰博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我再也不想回到那个牢笼里了,为了一万英镑我干了10年,真是得不偿失。”兰博还怀着极度兴奋的心情给伯纳德·伯顿写信说:“我几乎静不下心来给你写信,告诉你,我终于自由了!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我将自由度过以后的50年……如果你想要的话,我甚至可以把一些闲暇时间卖给你!我觉得,一个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什么也不干。其次,才是有一个好的工作。”就这样,兰博度过了两年光阴,漫长乏味的两年把他的想法彻底改变了,他才发现,当初他没有意识到,那些乏味的文书工作其实也给他带来了欢乐。以前,时间是他的朋友,可现在,时光成了他的敌人。

后来,他在给伯纳德的信中写道:“我现在才知道,无所事事比过度劳累还要可怕,一个人无所事事,就会无端烦躁,对健康不利,对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上帝不会眷顾无所事事的人。目前我能做的,也是做得最多的,就是闲逛。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浪费光阴的杀手,神灵大概再也不会给我启示了。”

司各脱大概是最懂得勤奋和专心致志工作的代表性人物了,他一生勤勉、笔耕不辍。正如洛克哈特所说,即使从所有时代和所有国家的领袖人物和文学天才中寻找,也找不出几个能像司各脱这样勤恳劳作、不知疲倦的人了。司各脱常常语重心长地教育孩子们,告诉他们一定要勤奋,因为勤奋是通向幸福和成功的阶梯。儿子查尔斯上学时,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我必须三番五次地告诉你:上帝要求每个人都劳动,只有劳动才能给你想要的一切,否则你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农夫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甘甜的面包,富翁只有劳动才能摆脱自己的倦怠……众所周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劳动就不会有收获。

当然,我并不否认各种各样的机缘和偶然因素,比如,农夫的劳动成果可能被别人掠夺;但不管怎样,别人是无法掠夺他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只有自己才能享用。亲爱的孩子,时间对你非常重要,你一定要好好利用时间,广泛吸取知识,积累财富,不断取得进步。你现在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头脑灵活、可塑性强,是接受知识的最好时期,容易积累知识,这是你取之不尽的财富。如果你虚度了这段宝贵的时光,将来会后悔莫及。中国有句古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青年时期逝而不返,浪费了这段时光,你就难以有所成就,到了老年时没人尊重,只能独自伤悲了。”

同司各脱一样,塞西也是一位十分勤勉的人,工作、劳动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9岁时,他曾写道:“我已经19岁了!我已经虚度了生命的1/4,可能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可到现在,我仍然一事无成,对社会没有一点贡献,真是让人惭愧。就算是帮农夫驱赶乌鸦的人,每天还可以得到两个便士,我却只能做一个寄生虫,在这里白吃白喝,没有为社会做半点贡献。”实际上,塞西非常勤奋好学,阅读了大量的英国著作,还通过翻译结识了塔索、阿里奥·斯托马和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等著名文学大师。可是,他还是觉得生活漫无目的,因此希望能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从那时起,他就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文学事业中,并不断取得进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博览群书,但更加贫穷;我一无所有,但我更加自豪;我无比自豪,但我更加幸福快乐。”

一个人的性格爱好往往体现在他的座右铭上。司各脱最喜欢的格言是“要永远保持奋斗的状态”;苏格兰历史学家罗伯逊最钟爱的格言是“知识使生活丰富多彩”;伏尔泰的人生格言是“工作必不可少”;自然学家拉西比德和普林尼最喜爱的格言是“生活离不开观察”;波舒衷读大学时非常勤奋,同学们经常拿他的名字开玩笑,说他是“只会低头耕地的公牛”;瑞典诗人斯杰伯戈和弗里德里克·冯·哈登堡分别用Vita-tis和Noratis作为自己的名字,这两个笔名的意思都是人生如战争,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名字,体现了他们的伟大抱负。

劳动能够训练人的处事能力,也能够培养出严格的纪律,所以劳动是品格的老师。虽然有时劳动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结果,但劳动这一过程却活跃了人的思维,增强了人们的组织纪律性,并使人们养成互相合作的习惯。所以,无论如何,劳动总比无所事事强。在形成劳动习惯后,人们会不知不觉地学到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能,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并不断地进行思考,会形成处事不惊的能力。知道了劳动的辛劳,才能真正享受到休息的快乐和幸福。

柯勒律治的话意义深刻:“无所事事的懒惰之人是在谋杀时间,而那些办事有条不紊的人却延长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不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而是根据道德良心来安排和利用时间,赋予时间以灵魂和生命。如果浪费了时间,他们就会像对不起朋友一样感到内心愧疚不安。如果他是一个尽心尽责的仆人,他会有条不紊地安排好时间,并充分地加以利用。仆人总归是仆人,可以说他生活在时间中,却没有真正认识时间,没有真正与时光同在。他的一生,就像准时的班车一样,但他却没有认真地考虑时间的价值。”

生活实践中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它是人类品格形成的最好的老师。在处理日常事物时,人们通过与其他人的积极和谐的接触,慢慢体会,从而获得最好的工作方法。小事情中有大道理,不管是经营一个小家庭还是治理一个大国家,道理是相同的,因此,在经营一个小家庭时,也可以发现或找到治理一个国家的大道理。上文中我们曾谈到能力超群的家庭主妇首先必须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善于处理家庭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她们精打细算,条理分明,处事得当。具有了勤奋自律、高瞻远瞩、谨慎细心、讲求效率等才能,才能实现高效率的家庭管理,这些也是从事其他任何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实际上,人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这种驾驭世事的能力。人要想立足社会,获得生存,就必须拥有这些基本能力。不论是在家庭管理、职业训练、商业和贸易往来中,还是在社会组织或政府工作中,培养这种能力至关重要。《玻尔·莫尔公报》上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工作中,正常友好地与人交往,这些都会提高我们的智力和应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认真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随时保持乐观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而这些都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谁,在从事自己的事业时,都不能全然不顾日常事务。在处理这些琐碎事务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培养出专心致志、自我克制的能力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复杂问题。而且,人们还要培养自己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自我牺牲、善于同情体谅他人的好品性,并不断地提高人们的识别力和机敏程度。”

要想真正享受到生活中的幸福,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因为人的智慧和个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脱离社会生活,只知道埋头苦思冥想,无法增长才干,也无法形成宽容的人格。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只有经过仔细地观察和不断地实践才能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格。特洛楚将军说:“要想成为一位好铁匠,就要不停地去锤炼;要想具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就必须在日常事务中不断地去实践。”

司各脱非常敬佩那些管理日常事务的各种能人。他当众声称,普通的劳动者和那些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包括一流的领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是分工不同罢了。

那些伟大的统帅、将军非常谨慎小心,周密地处理每件细小的事情。威灵顿任西班牙联军总指挥时,他甚至指导士兵们应如何做饭。在印度作战时,他详细规定了小公牛每天必须走的路程。有关威灵顿在印度战役的作战情况公布于世后,一位朋友问他:“勋爵,我觉得你在印度做的事主要就是如何弄稻米和公牛嘛!”威灵顿说:“有了稻米和公牛,我就有了人,有了人才能战胜敌人。”他精确的筹划、严谨的态度,使得部队作风过硬、作战勇敢。在士兵的心中,他既令人敬畏、佩服,又让人感觉忠诚、友好。

许多伟大的人物都具有非同寻常的胆识和超人的才智。当拿破仑的猛将朱诺率领法国军队来到门迪戈河岸时,威灵顿仍然在驻扎在该河河口的营帐中,准备有关作战计划。凯撒率领部队横过阿尔卑斯山时,已经完成了一篇关于拉丁修辞学的论文。罗马帝国的统帅华伦斯坦率领6万人马与敌军作战时,部队的禽畜生了病,他镇定地在司令部里下达了救治这些禽畜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