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砺炼完美人格
3117300000019

第19章 勇气成就英雄 (4)

夏洛特·德·特里莫莉,是威廉·拿骚和科里奇海军元帅的后代,她奋勇捍卫莱瑟姆家族的事迹,也体现了一个高贵女子的英雄气概。面对议会军队的劝降,她说,她答应过丈夫要捍卫家庭,除非亲爱的丈夫下令,否则她绝不会投降,她相信上帝会保护和解救她。在布置防御工事期间,人们说她“把一切都考虑得很周全,没有因疏忽大意而犯下错误;她在忍耐中显示出一份刚毅。”就这样,这位勇敢的女人英勇抵抗,率领家人与敌人对峙了整整一年。敌人还曾对她进行了3个月的猛烈围攻,直到国王的军队在战场上取得进展时,危险才被解除,这场防御战争才算结束。

富兰克林夫人的勇气让人们永远难忘。富兰克林探险队遇险后,其他人对他们的生还都不抱希望,只有她不放弃努力,坚持到最后。她的朋友罗德里克·默奇森说,她的优秀品质一直激励着自己前进。“尽管屡战屡败,她毫不气馁,目标坚定,举世无双。在经过12个漫长春秋的探险后,她终于在最后一次探险中,发现了两大事实,即她丈夫横越了所有航海者没有横越过的广阔海洋,并且是在探索一条西北通道过程中丧生。因此,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富兰克林夫人“发现者奖章”,这完全是她应得的荣誉。”

不过,在一些善事上,女子会更多地表现出恪尽职守的勇敢人格。由于她们只是为了爱而悄悄做善事,远离公众的目光,也不期待得到什么荣耀,所以,这些事迹往往鲜为人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名声对她们来说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有时也变成了一种负担。有谁没有听说过大名鼎鼎的监狱探访者和改革家弗赖夫人和卡彭特夫人?有谁不知道移民事业的促进者奇泽姆夫人和赖伊夫人?又有谁不认识医护事业的倡导者南丁格尔小姐和加赖特小姐?

这些贤妻良母们走出家庭,从事慈善事业,并成为领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她们的道德勇气。也许人们觉得女子就要文静悠闲,足不出户。很少有女子能够为了更广阔、更有意义的事业走出家庭生活圈子。不过,一旦她们下定决心,想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时,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得住她们。人们常常能够凭着热情和能力,乐意帮助左邻右舍,但她们不同,她们认为从事慈善事业是她们的义务,而不是有意的选择,完全是出于良心,不求名利,只求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在众多的监狱社会工作者中,萨拉·马丁的名声并没有弗赖夫人响亮。不过,她比弗赖夫人更早地从事这项工作,她的工作也极为出色,充分证明了女子的忠诚和勇气。

萨拉·马丁家庭贫穷,很早就失去双亲成了孤儿,祖母把她养育成人。她生活在雅茅斯附近的卡斯特,很小就自力更生,替别人做针线活来维持生计,每天只能赚到可怜的一先令。1819年,有一个妇女因虐待孩子被判刑入狱,关进了雅茅斯监狱。这件事情成为了小镇上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萨拉·马丁被这一事件深深地触动了,产生了探访和感化监狱中的这位女犯人的念头。以前,每当经过监狱的围墙时,她就有类似的冲动,希望能够获得监狱当局的许可,去探访狱中的犯人,给他们读《圣经》,帮助他们重返法治社会。

最终,她再也无法抑制探访这位母亲的冲动了。于是,她走进监狱门廊,叩了叩门环,向监狱看守人员表明了她的来意。由于某些原因,监狱管理人员拒绝了她的请求。但是,她没有灰心,再次回到监狱,提出请求,终于,得到了许可。一会儿,这位罪犯母亲出现在她的面前。当得知萨拉·马丁的探访动机后,这位母亲非常感动,泪流满面地连声道谢。也就是这些感动的泪水和感激的话语影响了萨拉·马丁的一生。从此,这位可怜的女裁缝一边做针线活儿维持生计,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去探访狱中的犯人,努力减轻他们的痛苦,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改邪归正。

那时并没有什么牧师和妇女教师,但她却担当了这两个角色,成了犯人们的牧师和女教师。她给犯人们宣读《圣经》,教他们读书写字。除了闲暇时间和星期天,萨拉还特地在工作时间中抽出一天来做这些事情,她说“这是上帝的祝福”。她教女犯们编织、缝纫以及裁剪技术,把她们生产的产品卖了后,再买来其他材料,继续辛勤的教书育人工作。她教男犯们编织草帽、各种男式便帽、制作灰棉衬衫,还教他们缝缀各色布片。这些事情使犯人们感到生活充实,不再无所事事,并且让他们懂得了重新做人的乐趣,避免再犯错误。她用犯人们的劳动所得设立了一个基金,用这笔钱为出狱的犯人安排工作,使他们能够靠自己的劳动重新开始诚实地生活,也使她“有机会监督他们的行为”。

但是,萨拉·马丁把太多的心血都倾注在狱中教育上,她的制衣业务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时,她不得不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是暂停狱中的工作,恢复她的制衣业务,还是继续专注狱中工作?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从事狱中的工作。她说:“我是权衡了利弊得失才做出这个决定的。确实,继续给犯人传授真知,我就肯定会陷入暂时的贫困之中。但是,个人的一时贫困怎能与遵循上帝意旨帮助他人的伟大工作相比呢?”她照样每天花6~7个小时帮助狱中犯人改邪归正。这样,在她的感化下,一些本来无所事事、吊儿郎当的狱中犯人开始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过新来的犯人桀骜不驯,有时并不接受她的规劝,但是,她用春风细雨般的亲切、耐心和宽容最终赢得了他们的尊敬与合作。无论是屡教不改的惯犯、还是衣冠楚楚的伦敦扒手、失足的少年、放荡不羁的水手、行为放荡的女子、走私者以及其他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罪犯,都被这位诚挚善良仁慈的女性所感化,第一次学会拿笔来写字。她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倾听他们的哭泣、祈祷和忏悔,帮助他们树立自新的决心,引导他们走向正途。

20多年来,这位至善至美、诚挚善良的女性一直从事这一高尚事业,几乎没有得到任何鼓励和支持。她就是靠着祖母留给她的每年10镑或12镑的收入以及那少得可怜的制衣收入来维持生活。在她从事监狱探访工作的最后两年,雅茅斯地方官员得知她为他们节省了配备一个老师和牧师的开支(按照法律规定,雅茅斯监狱应该配备一名教师和牧师),决定支付她12英镑的年薪。但是,监狱当局这一举动却深深地伤害了她的感情,她不想成为政府的带薪管理人员,不愿用金钱来衡量这种仁爱之举。

监狱当局恼羞成怒地通知她:“你必须接受这个条件才能继续探访监狱,否则,你无权继续探访监狱。”因此,不得已,她接受了监狱当局的12英镑的年薪。这就是监狱当局对她作为监狱牧师和女教师工作的感谢!此时,萨拉已经年老体弱,加上监狱环境对她的健康非常不利,她力不从心,病倒了。临终之际,她重新提笔创作,写了许多神圣的诗作。从文学角度看,这些诗作也许并不出色,但是,字里行间却倾注了她最真挚的情感,蕴藏了她最虔诚的爱。其实,她的人生就是一首最美妙最高尚的诗篇,充满了真诚、勇气、坚毅和智慧,这比她自己写的那些诗篇要伟大得多。她的人生诗篇也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愿所有人都能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