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砺炼完美人格
3117300000036

第36章 人生的成功伴侣 (4)

果然,文章如期而至,编辑看后非常满意,全部照发。这些稿子的内容广泛,涉及到艺术、文学、戏剧和一般性的评论,文笔独特新奇、极富文采,只可惜不知道是谁写的。但德·梅兰小姐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等她身体康复之后,她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年轻的基佐。这时,两个人的心中都萌生了爱慕之意,不久,德·梅兰小姐就嫁给了基佐。

婚后,她与丈夫同甘共苦,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所有的幸福和忧伤,同时,她还分担了丈夫大量艰辛的工作。在婚前,基佐曾对她说:“命运变化莫测,你会不会感到恐惧和担忧呢?”看得出来,基佐当时就预料到自己的一生会变幻莫测,盛衰不定。而梅兰对基佐充满信心地说,她会为他的胜利感到无限骄傲,她绝对不会因他的挫折和失败而后悔当初的决定。

基佐首次担任部长后,他的妻子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是多么渴望能与丈夫形影不离啊,可现在,我和他在一起的机会太少了,不过还能见到他……如果有幸来世能和他再成为夫妻,我仍愿意与他共同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无怨无悔地和他共同战胜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他一起度过令人忧心忡忡的日子。这些日子会是我们俩一生中最幸福、最宝贵的日子。”然而,这位忠诚、善良而勇敢的妻子,在6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悲痛欲绝的丈夫只能从此孤独地面对人生了。

辉格党政论家、下院议员伯克的妻子拉金特,美丽漂亮、温柔体贴、宽容忍耐、人格高尚。社会动荡、事业坎坷,令伯克十分焦躁、苦闷。幸运的是,他拥有一个完美、欢乐的家,幸福的家庭生活给他带来了安慰和快乐。妻子温柔、贤淑、体贴,让伯克感到无限的安慰和舒心。

伯克曾说:“一个人只有先爱自己的家,才能去爱大家、爱人类。”这句话也是伯克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年轻时,伯克曾经情意绵绵地描绘过自己的妻子:“她的确美丽动人;拉金特拥有美丽的面孔、细腻的皮肤与苗条的身段,这些都是一流的,但是我说她楚楚动人,并不仅指这些,她的真正魅力在于她那温和的性格。她天真单纯、仁慈善良、思维敏锐,是她的美德让我如痴如醉,心旷神怡。第一次看到她时,我确实是被她那漂亮的脸蛋吸引了,她美丽非凡,叫人难以抗拒。但最让我心动的是,漂亮面孔下那些难能可贵的品德。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美貌与品德的完美结合,真叫人不得不称赞上帝的仁慈与厚爱。”

“她柔和的目光中充满慈爱,她就像一位伟人,她的威严不是来自于她手中的权威,而是来自于她高尚的人格.她的个子不高,长相也称不上是倾国倾城,但她却让人幸福,让人怜爱。”

“她柔弱无比,却又异常坚定;她心地善良、性格温和,虽略显娇嫩,却并不懦弱。”

“她的言语婉转动听,就像歌曲一样;她的声音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使我不由自主地走近她,听她诉说。”

“她的相貌、体形、声音,都代表着她的心灵、精神和品德。她表里如一,聪明敏锐,善良仁慈。”

“没有一个姑娘能像她这样,年纪不大,却能透彻地了解这个世界,同时,又能保持住那份单纯和纯洁,真的是出淤泥而不染。”

“她的高雅的修养,仿佛自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意,透露出她优良的本性和良好的教养。她的真诚、温和、诚恳、谦逊、忍让,能让所有有修养的人赞不绝口,并深受感动,可惜那些举止粗鲁、卑劣庸俗的人意识不到这一点。”

“她有着惊人的沉着与冷静,不管是急风暴雨,还是日常琐事,她都能平静面对,应对自如,坚强无比。她以女性独有的温柔和平静,让人感到不可侵犯的威严与刚毅。她的美德无人能比,她真心实意地尊重别人,尊重杰出、伟大的男人,这使我也对为公众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钦佩不已。她教会了我去爱每一个人,并原谅别人的过失。”

上面,我们已经谈论了很多丈夫对妻子的观点,下面,我们换个角度,看看妻子是如何看待丈夫的。英国哈金森上校的妻子,曾对丈夫的言行进行了详实的记叙。哈金森上校在临死前,叮嘱自己的妻子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保重,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悲伤。”事实也是这样,她遵从丈夫的嘱托,化悲痛为力量,把思念融入到对丈夫一生真实的记述中。

在《生活》的序言中,她写道:“不害怕死亡的人,知道死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明白,一生苦苦追求的目标已渐渐离他们远去,或许他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会有不尽的悲痛和忧伤涌上心头,因为自己一生最美好、最宝贵的记忆将被带走。哀悼者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失去的开始,此时,回忆已不再清晰,挥之不去的悲痛和哀伤会让人心痛不已。”

“人们总要回忆起一些什么来安慰自己,缓解心里的忧郁和悲痛。或许,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记忆中的东西会再次显现,而且更加可爱,尤其是经过一番生离死别之后,平常的小事也具有了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倍加珍惜。我不会像常人那样悲伤难过,我总在想办法缓解思念带来的痛苦和悲伤。”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回忆你的父亲是安慰自己的最好办法。不过,我不会用虚妄之词来描述你们亲爱的父亲,如果那样做的话,就是对他的侮辱。这个社会中,有人雇佣别人往死人或活人的脸上贴金,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我只想把他的一切真实地记叙下来,真实地记录一切会带给他一些荣誉,但这是他应得的,而不是谁凭空捏造出来的。”

哈金森上校的妻子这样描述她的丈夫:“他对妻子的情感是什么样呢?作为一个有身份的男人,通常只顾及自己的声誉、面子,注重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仁慈。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那些有身份、有地位、有家产的上层人士很少对自己的妻子有深厚的感情,也很敬重自己的妻子。他不会疼爱自己的妻子,主张女人要完全遵循伦理道德规范,要受行为规则的限制。”

“不过,他是个非常敬业的人,对待政府工作一丝不苟,小心慎重地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妻子只有一个好听的虚名,其实内心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清楚,然而,为了丈夫,为了顾全大局,妻子也只能忍辱负重,因为如果不通情达理,就会影响丈夫的工作,也就不会是一个好妻子了。”

“他做事情时,总是先讲道理,从来不强迫别人去做什么;他注重自己的良心和人格,经常给我讲诚实、廉耻、荣誉等方面的事情;他从来不会迁就、纵容自己的妻子。如果哪一天他故意说一些‘言过其实’称赞她的话,那也是因为他觉得妻子的这一高尚人格是自己教导的结果,自己是表率,妻子只不过是把他身上的美德反映出来而已。无论在哪里,妻子都只是他的影子和附属。”

“他十分信任自己的妻子,也很开明,不讲究名分、地位、尊卑。他心地善良,从来不对妻子做过多的约束;他非常不喜欢谈钱、谈花销,从来不过问家中的大小开支;他家财万贯,却听任妻子处理、管理。岁月流逝,尽管她已经不再年轻,不再美丽动人,但他对她的爱却更加炽烈、深沉。她无法用言语来描述这份真情。”

“不过,即使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妻子,也要受到严格的等级限制。他只能以一个爵爷的身份来爱她,她不能在他心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他对妻子的爱是建立在尽职尽责的基础上,有很多事情都比他对妻子的爱重要,比如他对上帝的爱、对自己诺言的尊重以及对于荣耀的关注。他是一位爵爷,因此只能以爵爷的身份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关爱之情。”

罗谢尔·罗素夫人在英国历史上非常有名,她对丈夫的忠诚无人能比。为了解救丈夫,她四处奔波,到处求人,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于是,她想尽一切办法,鼓足勇气,为她心爱的勋爵增强勇气和信心。在丈夫弥留之际,她和儿女们静静地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她不想增加丈夫的痛苦,极力保持镇定,与丈夫做了此生的最后的一次拥抱。拥抱之后,威谦勋爵喃喃自语道:“好了!死神也不再可怕了。”

妻子会对丈夫产生巨大影响。一个妻子如果不能促使丈夫朝好的方向发展,就有可能把丈夫引向坏的方向。可以说,一个好妻子有可能塑造出一位伟男子,一个坏妻子也完全可能毁掉一个原本优秀而出众的男人。

有一个例子很有说服力。英国散文家、清教徒牧师班扬本来是个荒淫放荡、一无所长的庸人,整日东游西逛、无所事事。稀里糊涂地度过了少年时代,那时就已经臭名远扬,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好像也不敢有人与他共度人生。但上帝似乎有意眷恋他,给了一位年轻出众而又出身良好的好妻子。

他喃喃自主地念道:“上帝啊,她的父母亲都是正直虔诚的人,这位可怜的姑娘就要和我这个穷得叮当响的流浪汉一起生活了。我们虽然很穷,但妻子带来了‘丰厚’的嫁妆:父亲临终前留给女儿的《通向天堂的路》和《以心向诚》以及其他一些令人感动的书籍。”在善良而贤淑的妻子的鼓舞下,班扬阅读了这些书籍,猛然醒悟,慢慢地改掉了以往的坏毛病,一天天地步入正轨。如果没有妻子善良而高尚的情操,也许就没有英国著名的散文家班扬了。

巴克斯特是英国基督教清教徒的牧师,结婚前,他十分敬业,是个品德优秀而又开明豁达的人。后来,他与一位十分优秀、出众的姑娘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由于巴克斯特工作勤勉,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婚姻和家庭,因此决定婚姻尽量从简。由于新娘查尔顿小姐,家财万贯,巴克斯特不想让人们觉得他是贪财才娶她,因此,婚前他提了几个要求:首先,她必须先把大部分财产送给她的亲戚、朋友,婚后他不会要一点她的家财;其次,她必须安排好自己的事情,不能让他“卷入任何诉讼”;最后,“牧师这一职业需要奉献出全部,因此,她不能限制他的一点时间。”

新娘愉快地答应了他的所有条件。巴克斯特说:“我们的生活纯洁美好,我们俩互爱互助,幸福地度过了19个春秋。”当时,社会动荡,巴克斯特经历坎坷,四处奔波,居无定所,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并多次遭到迫害。在《生活》一书中,巴克斯特说:“就是这位女性,无怨无悔地与我共同面对了无数的挫折和困苦,毫不抱怨,默默忍受。”

在他们结婚第16年,因主持召集一次秘密集会,巴克斯特被判处监禁,关押在克列克威尔监狱。入监之后,他的妻子一直陪伴他左右,用爱和深情安抚、慰藉他。他说:“她一直跟着我,比从前更愉快和更幸福,她坚决不同意我要求释放。”最后,巴克斯特还是被无罪释放了,夫妻俩不得已离开了这“温馨的家”。

在丈夫最艰难的时候,巴克斯特夫人一直陪伴在丈夫身边,风雨同舟。她为自己能与丈夫、与丈夫的事业荣辱与共而感到无限的欢欣和快慰。但是,巴克斯特夫人没能陪伴丈夫走完一生,就早早地离他而去了。对于妻子的死,巴克斯特久久难以忘怀,在他的著作中,他饱含深情地追叙了妻子的高尚品德、优雅文静和基督教人格,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在写作时,他常常因思念妻子而泪如泉涌,不能自已,只好停笔。

德意志宗教改革家岑道夫一生坎坷不断,但幸运的是他拥有一位人格高尚的妻子。不论局面如何被动,情况如何不利,妻子都始终坚定勇敢地支持他,给予他力量和信心。妻子的满腔热情使丈夫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支持。岑道夫说:“24年的风雨历程让我深深地明白,我的事业之所以取得成就,完全得益于我那富于正义、富于牺牲精神的妻子。只有她才是最适合于我事业的女性,找到她是我莫大的荣幸。还有谁能像她一样,无怨无悔地和我共度难关?还有谁能像她一样长期坚定地、忠诚地支持着我的事业?还有谁能像她一样聪慧敏锐,洞彻人生,让我走出困惑,看清世事,时刻拥有内心的宁静与安详……人海茫茫,能找到她真是我的荣幸啊。”

苏格兰传教士利文斯通博士曾冒着生命危险在非洲腹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利文斯通得到了爱妻逝世的噩耗,心痛欲绝。他的妻子善良温柔,与他同舟共济,风雨与共,曾和他一起长途跋涉,经历了艰难困苦,现在却离他而去,叫人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