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砺炼完美人格
3117300000038

第38章 人生的成功伴侣 (6)

一般而言,那些不仅在事业上帮助丈夫,还在心灵上抚慰丈夫的妻子,都会让丈夫感动不已。这样的妻子都具有非同一般的同情心,而且心地善良,性情温和,竭尽全力让丈夫幸福快乐。汤姆·胡德就有幸娶到了这样一位温柔体贴的妻子。

胡德一生病魔缠身,长期卧病在床,生活起居需要别人来照顾。他的妻子忠诚善良、温柔体贴,始终如一地照顾他、关心他。她目光远大,胸怀宽广,珍视丈夫的才能,不断地鼓励安慰丈夫,竭尽全力让丈夫精神愉快。面对生活中的不幸,胡德的妻子总能乐观豁达,像晴天中的阳光,给多病的丈夫带来了开心快乐。她像火红的太阳,让家里时刻洋溢着宁静、祥和、喜庆的气氛,让丈夫久病在卧的床成为家中最亮丽的地方。在妻子的爱心呵护之下,这位天才丈夫先后完成了《衬衫之歌》、《劳动者之歌》和《叹息桥》等不朽的传世之作。

贤慧的妻子是胡德生命的一部分,她一离开,胡德就连忙不停地寻找。有一段时间,妻子不在胡德身边,他抑制不住思念,给妻子写了一封信,他说:“亲爱的,你没有出现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活着。是你,让我的心情舒畅,让我拥有了真正的幸福,我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人。亲爱的,我们共同来珍藏这份爱。你的爱让我重新拥有了希望。你的情意绵绵的信,还有我们俩亲爱的孩子,激励着我,让我直到今天仍能勤奋而充满激情地写作。我会为了这份爱,笔耕不辍。我知道,你在期盼着读我的新作。毫无疑问,我最新的作品肯定是奉献给你的。我相信,不管我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我的妻子都会始终如一的忠诚、善良、温柔和优秀。”

在心灵上,胡德夫人是丈夫的安慰者,在事业上,她是丈夫的得力助手。妻子对胡德的写作帮助很大。胡德的诗声名远扬,深受大众喜爱。在写作时,胡德十分尊重妻子的意见,总是首先让妻子欣赏他刚写成的作品。他不停地念给她听,认真听取她的感受及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如此往复,直到妻子满意为止。胡德的夫人文学功底很好,她用女性特有的情怀给诗文润色,这些诗经过她的点化,在意境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胡德的夫人记忆力超强,常常为丈夫提供准确的引文和参考书目,她绝对称得上是优秀的人生伴侣。

威廉·纳皮尔先生一直致力于半岛战争研究。他的妻子心地善良、才华出众,全力支持丈夫的研究工作。如果没有她的鼎力相助,纳皮尔恐怕都无法胜任这项工作,更不用说取得什么成就了。在研究过程中,许多第一手材料都是密码或代号,一般的人都无法破译。但纳皮尔的妻子在这方面才华出众,她将这些材料翻译、整理、概括,然后交给丈夫去仔细地研究。威灵顿勋爵几乎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情,他说:“如果在伊比利亚半岛,我至少要付给破译这些密码的人两万英镑。”纳皮尔的妻子还做了大量的辨认、校对和誊写工作。威廉·纳皮尔先生的手稿潦草凌乱,非常难辨认,有时甚至连他自己也看不明白,但纳皮尔的妻子却极具耐心,每次都仔细地进行鉴别、校对,然后再认真地抄写清楚才送去出版。

纳皮尔先生说:“她始终一丝不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个文字,她严谨细致的办事作风令我自愧不如。”当纳皮尔先生奄奄一息时,他的妻子也快离开人世了。她在别人的搀扶下来到了丈夫的房间,在死神面前,夫妻俩默默无语,无声告别。丈夫先走了一步,几个星期之后,妻子也追随丈夫而去,夫妻俩长眠于同一个坟墓。

也有许多妻子对丈夫忠诚无二,她们真挚的爱、无私的奉献精神,令世人感动。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纯洁伟大的爱情,这些感人的爱情故事会让人永远铭记在心。

费拉克斯曼是英国新古典主义雕塑家、插图画家,他的妻子安娜·登曼,一生竭尽全力地支持着丈夫的艺术事业。多年来,她和丈夫一起四处拜师学艺,共享欢乐和忧愁,一起辛勤地工作。他们在罗马并肩前行探寻艺术的真谛,在雅典一同追寻古代大师的足迹……

在妻子的帮助、鼓舞和支持下,费拉克斯曼的艺术水平飞速提高,随着夫妻间的感情日益加深,他的技艺也逐渐成熟。夫妻携手40年,风风雨雨,把全部的精力和爱都献给了崇高的艺术事业。暮年回首,看着妻子苍老的面容,费拉克斯曼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创作了一幅象征忠诚、希望和仁慈的巨画,并把它送给与他风雨同舟的妻子安娜·登曼,画中蕴藏了他对爱妻纯洁而深沉的爱。

称作“黑眼睛凯特”的凯瑟琳·布彻爱上了布莱克。她不仅爱丈夫,同时也爱丈夫的追求和事业。她认定丈夫是一个最伟大的天才,不遗余力地支持、帮助丈夫的事业。虽然丈夫的脾气和行为方式古怪,但在她的眼中,看到的却是艺术家的天才表现。为了丈夫的身心和事业,她早已忘掉了自我,与丈夫同甘共苦、风雨同舟45年。布莱克71岁高龄时,准备创作最后一幅作品,他看到妻子在一边,就高兴地说:“凯特!别动!就这样,我来给你画一张像,你是我圣洁的天使。”

探险家富兰克林的妻子也是一位忠贞不渝的贤妻。1845年,她的丈夫出海后一去不复返,富兰克林夫人遥望茫茫大海,盼望丈夫归来,却杳无音信。她努力学习有关海洋的知识,想要从中找到一丝希望。当她知道丈夫及全体人员都牺牲后,她仍然坚持等待远去的丈夫,直到她离开人世。

伟大的妻子会在危急时刻,舍身救夫。威斯伯格决定向围困者投降,当地的妇女请求,允许她们带走自己的珍贵物品。得到准许后,很多妇女背起自己的丈夫出走。利斯达尔勋爵也是在妻子的锦囊妙计下逃出了监狱。妻子让丈夫和自己换了衣服,然后让他以她的身份逃了出去,自己却充当勋爵留在了监狱中。

荷兰法学家和诗人格劳秀斯的妻子舍身救夫的英勇事迹,流传至今,更是人尽皆知。格劳秀斯被联合省政府判处终身监禁,被关押在戈尔科姆附近的洛瓦斯城堡中。被监禁12个月时,他的妻子被准许和他一起住在小牢房里。妻子的到来,缓解了格劳秀斯的寂寞和忧愁。城堡戒备森严,卫兵林立,他们逃出去的希望很渺茫。

格劳秀斯夫妇困在狱中,很难与外界有什么联系,但他的妻子可以每周去城里两次。每次回来,她都给丈夫带回大量的书籍,支持他的研究工作。时间一久,书太多,不得不用一个大箱子来装。每次进门时,卫兵们会进行严格检查,不过,每次都是书和必需的衣服。慢慢地,卫兵们也就对这只箱子放松了警惕,聪明的妻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有一天,她说服丈夫躲在这箱子里,负责运送的两个卫兵照旧来取箱子,他们觉得箱子比往常重一些。一个卫兵还开玩笑说:“你不会是把阿米尼乌斯藏在里面了吧?”他的妻子机智地回答说:“没错,可能还有他的一些书吧?”箱子顺利地运到了戈尔科姆,格劳秀斯安全地逃出了阴森森的城堡,最后他来到了法国,与聪明、机智的妻子团圆了。

艰难困苦不仅能考验一个人,也能考验夫妻之间的感情。患难之时见真情,患难夫妻才更会情意深长,经历过考验的感情才是真正的感情。

德国著名诗人、政论家海涅和妻子可以说是患难与共。她在海涅极为穷困潦倒的时候,与之结成夫妻。在艰苦的条件下,夫妻俩携手并进,共同创业。尽管生活艰辛贫寒,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奋斗。不幸的是,在海涅的命运出现转机的时候,妻子却离他而去了。患难与共的妻子突然离去,海涅心如刀绞。海涅悲戚地说:“唉!每当我悲痛时,是妻子至死不渝、真诚的爱感动了我,她的爱让我拥有了幸福。但妻子现在离我而去,痛苦、焦虑和烦恼包围了我。妻子的一生都在为我无私奉献,很少考虑到自己。苍天啊,为什么非要把甜蜜、温柔的爱与巨大的痛苦和悲伤联系在一起啊?她给了我太多的欢乐,我的余生只能用悲哀来偿还她。”

爱情、婚姻是全人类的话题。不过,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习俗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婚姻习俗也都不相同。我们来对比一下德国和英国的婚姻习俗。在德国人眼中,订婚仪式与结婚仪式同等重要,恋爱的氛围比较宽松。在英国,情人们见面也要受到限制,女方更是拘谨、害羞。德国浪漫诗人诺凡利斯、哲学家费希特·让·保尔、荣格·斯第林等人的生活经历都体现了德国的婚礼习俗。

狂飙突进运动的先驱人物赫尔德,是德国思想家、作家。他的未婚妻是在他的讲坛上第一次见到他,她说:“他的声音像天使一样渗入我的心扉,下午见到他时,我的心怦怦直跳,说话也语无伦次,但就在此时,我们已经心连心。”结婚后,他在信中对雅各比说:“我的妻子美丽善良,有了她,我就有了幸福和欢乐。”

费希特的爱情故事浪漫而富传奇色彩。在与乔拉·马里亚·拉恩第一次相遇时,费希特还只是个身无分文、穷得叮当响的学生,当时在苏黎世附近当家庭教师。而乔拉·马里亚·拉恩已是德国著名诗人、德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声名显赫的克洛普施托克的侄女。很明显,两人门不当户不对。但是乔拉·马里亚·拉恩却真挚地爱着费希特。在离开苏黎世之前,费希特壮着胆子向心中的女神求爱。乔拉·马里亚·拉恩知道费希特身无分文,就暗中给了他一笔钱,但这却深深地伤害了费希特的自尊心。他马上给她回信,在致谢的同时,明确地拒绝了她的善意。费希特委婉的言辞里透着严厉,令乔拉·马里亚·拉恩非常吃惊。结果很显然,费希特的求婚成功了。

之后,心中充满浓情爱意的费希特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经磨难后,他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可以娶他心爱的姑娘了。在给未婚妻的信中,他写道:“亲爱的,我终于有能力正式迎娶你了!在我最不得意的时候,你与我相知,愿意与我共度人生,我的心中充满了感谢……我深深地知道,幸福不会唾手可得,一切都要靠我们去奋斗。我想我们能够肩并肩、心连心地一起拼搏,我们会互相支持、鼓励,同舟共济。祈求上天让我们相知到永远!”

费希特的妻子见多识广、为人真诚、道德高尚,他们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在解放战争时,她的妻子精心照顾战地医院的公务员,夜以继日的工作。过度劳累使这位善良而仁慈的女人最终比费希特先走了一步。

英国政治评论家、新闻记者科贝特先生性情直率、通情达理而且注重实际。他为人诚实、有修养、重感情。不过,因为他的爱情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大符合社会习俗,所以很多人说他卑鄙、可耻、庸俗甚至猥亵。

21岁时,他第一次看到了他未来的妻子,当时女孩才满13岁,但他已经是一个准尉副官了。那一年冬天,经过小女孩的家门口时,他看到她正一个人在雪地里擦洗着澡盆。科贝特眼睛一亮,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纯洁、美好的感情,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寻找的女孩。”他认识了这个雪地里的小姑娘,并暗下决心,退伍之后就娶她为妻。

小女孩的父亲是一个炮兵部队的准尉副官。有一天晚上,小女孩和她的父亲再次来到了伍德威奇。为了不让她再干繁重的活,科贝特把自己所有的积蓄——150个畿尼全部送给了小女孩,小女孩带着科贝特给的钱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5年后,科贝特正式退役,他一到伦敦,马上就去拜访准尉副官的千金。科贝特心疼地说:“我看她干了那么多的粗活,收入却少得可怜。但她见到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的150个畿尼还给我。”小姑娘的高尚人格深深地打动了科贝特,他许久都说不出话来。

没过多久,小女孩与科贝特喜结良缘。科贝特对温和、善良、体贴、贤慧的妻子充满了感激。他将自己的大部分成功,包括自己的终生幸福,都归功于贤淑的妻子。

也许有人觉得科贝特粗俗、冷酷无情、太注重实际。其实,科贝特感情丰富,具有诗人的气质和才华。他不喜欢循规蹈矩,很少有人能真正地理解他。但他尊重女性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却是有目共睹的,在《给年轻妇女的信》中,他生动地描述了品德优良的女性。

在良知的激励下,他为妇女呐喊,提倡男女平等。他的文章感情丰富、生动明快。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为此,他也十分努力,注重自己的言行,注意自我克制、敢于自我批评。他善良勤劳、朝气蓬勃。当然,虽然他的有些观点不一定正确,但他善于思考,对现实社会有深刻、独特的见解。在描写日常生活方式方面,科贝特的散文诗也取得了突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