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者文摘精粹版4:放弃是一种选择
3118000000013

第13章 才智人生 (5)

采访是在一间布置得格外别致典雅的房中进行的。当科宁斯进去时,这位75岁的老太太已经坐在那里等着他了。一看见他,夫人马上起身与他握手。她那魁梧的身躯,敏锐的目光,慈祥的笑容立即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科宁斯在她旁边落座以后,便率先抛出一个自己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

“请问夫人,在您会晤过的人中,您发觉哪一位最有趣?”

这个问题真是提得好极了,而且科宁斯早就预估了一下答案。无论她回答的是她的丈夫罗斯福,还是邱吉尔、海伦·凯勒等,他都能就她选择的人物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

埃莉诺莞尔一笑:“戴维·科宁斯。”

科宁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选中我,开什么玩笑?”

“呃,夫人,”科宁斯终于挤出一句话来,“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一部分。”她感喟颇深地说:“我小时候总是羞羞答答的,有时甚至到了凡事都缩手缩脚的地步,自己把自己封闭到一个小天地中。后来我强迫自己欢迎他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强迫自己走向生活,终于体会到广交新友是多么使人精神振奋。”

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一个小时的采访转眼结束了。她在一开始就使科宁斯感到轻松自如,整个过程中,科宁斯无拘无束,十分满意。

这篇采访报道见报后获得全国学生新闻报道奖。然而科宁斯最重要的收获是:罗斯福夫人教给他的人生哲学——广交新友,走向生活。多年来,这一直是科宁斯的座右铭。

重拾生命的价值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最终克服障碍,达到期望的目的。

——爱迪生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躺在病床上辗转反侧。她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家里人怎样劝慰她,亲戚朋友们如何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注视着那蓝盈盈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台。她,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蓝盈盈的水波再也不会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她又掩面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离开了那条通向跳水冠军领奖台的路。

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拒绝了死神的召唤,开始冷静思索人生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通过大量的阅读,她终于领悟到:“我是残了,但许多人残了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我为什么不能在画画上有所成就呢?”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衔着,练习开了。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

他们怕她不成功而伤心,纷纷劝阻她:“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他们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她更加刻苦了,常常累得头晕目眩,汗水把双眼弄得辣痛,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浸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好些年头过去了,她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为什么,乔妮又想到要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是那么倔强、自信,她没有说话,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她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用了很大力气,可稿子还是没有写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

是的,这是一个很美的梦,乔妮要圆这个梦。终于,又经过许多艰辛的岁月,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热情洋溢的信。又两年过去了,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个青年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榜样。

科学家的小老师

我用一生的时间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

——毕加索

1940年的一个下午,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敦市的一条小巷里,一个12岁的小姑娘放学后正蹦蹦跳跳地回家。她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

“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说完,不等女孩回答,老人又低头向前走去。

女孩望着老人,但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女孩这么想。

回到家,她将碰到这老人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兴奋地大声说:

“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那位老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嗨,先生,你好!”小姑娘主动打招呼。

老人抬起头,茫然地望着小姑娘。旋即,微笑从他那憔悴的脸上溢出:

“你好!小姑娘。昨天我撞着了你……”

“我父亲说你就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

“能记得住吗?”她问。

“也许能。”爱因斯坦摹仿女孩的语气,将穿戴要领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

女孩高兴得直跳脚:

“太棒了!”

她喜欢上了这个怪老头。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是吗?太好了!我打算请你到我那里做客。”

小姑娘跟着爱因斯坦走进了他的工作室。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

“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女孩这样说。这话通常是她的母亲训导她的。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于是,小姑娘手把手地教爱因斯坦:

“咖啡杯搁在这儿,烟灰缸放在那儿,文具该这样摆……”

爱因斯坦歪着脑袋看了看小姑娘的布局:

“唔,对,很有科学性。”

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来坐坐。

一天,小姑娘的母亲在街上遇到了爱因斯坦,她好奇地问:

“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

“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这些天,她还常带给我小甜饼,不知道她是如何了解到我爱吃这玩意儿的。我呢,简直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帮她做数学作业。”

不敢辜负的信念

拥有自信,就等于拥有能力;决心成功,往往就等于真正的成功。

——斯迈尔

15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天,航海家哥伦布从海地岛海域向西班牙胜利返航。

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船员都在甲板上默默祈祷:“上帝呀,请让这和煦的阳光一直陪伴我们返回到西班牙吧。”

但船队刚离开海地岛不久,天气就骤然变得十分恶劣了。天空布满乌云,远方电闪雷鸣,巨大的风暴从远方的海上向船队扑来。这是哥伦布航海史上遭遇的最大一次风暴,有几艘船已经被海浪打翻了,只一闪,便沉入了大海的深渊。船长悲壮地告诉哥伦布说:“我们将永远不能踏上陆地了。”

哥伦布知道,或许就要船毁人亡了。他叹口气对船长说:“我们可以消失,但资料却一定要留给人类。”

哥伦布钻进船舱,在疯狂颠簸的船舱里,迅速地把最为珍贵的资料缩写在几页纸上,卷好,塞进一个玻璃瓶里并加以密封后,将玻璃瓶抛进了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

“有一天,这些资料一定会漂到西班牙的海滩上!”哥伦布自信而肯定地说。“绝不可能!”船长说,“它可能会葬身鱼腹,也可能被海浪击碎,或许会深埋沙底,但它不可能被冲到西班牙海滩上去!”

哥伦布自信地说:“或许是一年两年,也许是几个世纪,但它一定会漂到西班牙去,这是我的信念。上帝可以辜负生命,却绝不会辜负生命坚持的信念。”

幸运的是,哥伦布和他的大部分船只在这次空前的海上风暴中死里逃生了。回到西班牙后,哥伦布和船长都不停地派人在海滩上寻找那个漂流瓶,但直到哥伦布离开这个世界时,那个漂流瓶也没有找到。

1856年,大海终于把那个漂流瓶冲到了西班牙的比斯开湾,而此时,距哥伦布遭遇的那场海上风暴,已经过去了3个多世纪。上帝不会辜负生命的信念,上帝没有辜负哥伦布的信念。

最有价值的硬币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居里夫人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国十九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进十亿美元,捐出的就有十亿五千万。他虽然拥有亿万家产,但是平常花钱却十分节俭。

有一天,他陪朋友到一家熟识的餐厅去用餐。在那家餐厅附近,他遇到一个年轻的乞丐。那个乞丐手拉着小提琴,朝行人乞讨,洛克菲勒一下子就被那美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走过去聆听了一会儿,尔后,他满意地点点头说:“年轻人,你很有音乐天赋,不应该靠乞讨度日。”

乞丐感觉眼前这位老人很面熟,好像经常在一些废弃的报纸上看到。

乞丐惊牙地问:“你是……”

洛克菲勒笑着说:“洛克菲勒,一个靠搬运油桶谋生的老头。”

顿时,乞丐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洛克菲勒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币递给那个乞丐,不小心将一个一毛钱的硬币带了出来。那个硬币在地上划了个圈后,滚落在乞丐身后的排水沟里。洛克菲勒走过去,俯身将那个硬币捡起来,然后细细擦去上面的灰尘。

那个乞丐诧异地问:“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您那么有钱的话,根本不会在乎那一毛钱的。”

洛克菲勒好像开玩笑地说:“也许,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讨的原因吧。”

就在洛克菲勒转身离开时,那个乞丐疾步追了上去,吞吞吐吐地说:“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用你给我的这张纸币,换那一枚硬币。”

洛克菲勒很高兴地与他交换了,并且还拍拍那个乞丐的肩膀。

几年后,洛克菲勒有一次应邀去参加一个音乐宴会,在宴会结束时,一个年轻的小提琴家,急匆匆地赶到洛克菲勒面前,异常激动地说:“洛克菲勒先生,您还记得那枚硬币吗?”说着,他从贴胸的口袋里摸出一枚闪亮的硬币。洛克菲勒也快乐地大笑起来说:“迄今为止,这是我知道的一枚最有价值的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