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者文摘精粹版8:给心灵洗个澡
3118400000020

第20章 名人效应 (2)

拍卖师无声地环顾了一下四周,郑重地宣布:“拍卖到此结束!”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千里迢迢赶来,难道是要看你拍卖一幅名不见经传的10美元肖像吗?”

“不!不止这些。按照这位老人——也就是肖像中这位儿子的父亲的遗嘱,谁买下那幅肖像画,”拍卖师顿了一下,遗憾地看了看众人,“谁就可以同时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

人生如果拥有一颗金子般的感恩之心,上帝总能发现她的亮光而慷慨地给她好运。

你是上帝的妻子吗

寻求快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是不要期望他人的感恩,付出是一种享受施与的快乐。

——卡耐基

纽约,12月一个寒冷的日子,一个大约10岁的小男孩站在百老汇一家鞋店的门前,他光着脚,隔着橱窗呆呆地往里面看,身子因为寒冷而颤抖。

一位女士走近男孩,问道:“小家伙,你这么认真地在看什么?”

“我曾经请求上帝赐给我一双鞋子,我想知道这里面有没有。”男孩回答。

女士牵起他的手,走进店内。她让店员给男孩拿来半打袜子,然后她又问店员,可否打来一盆热水,再拿一条毛巾。店员欣然照办了。

她把小家伙带到店堂后面,脱下手套,跪下,将男孩的脚放进热水里,为他洗脚,然后用毛巾擦干。

这个时候,店员拿着袜子回来了。女士取出其中一双为孩子穿上,又为他买了一双鞋,再把剩下的几双袜子包起来交给男孩。

在鞋店门口,女士拍着小男孩的头说:“小伙子,你现在觉得舒服一点儿了吗?”

当她正要转身离去的时候,小男孩在后面拉住了她的手,抬头注视着她的脸。

他的眼中含着泪水,用颤抖的声音问这位女士:“你是上帝的妻子吗?”

当我们体会过一次友爱的心,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那将是接近无上幸福的开始。因为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解决的人,同时也能分享别人的快乐。

百万富翁17岁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时,他们会自己创造机会。

——肖伯纳

达瑞出身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在生活上对他要求很严,平时很少给他零花钱。达瑞8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想看电影,身上却分文全无。是向爸妈要钱还是自己挣钱?达瑞第一次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最后,他选择了后者。他自己调制了一种汽水,把它放在街边,向过路的行人出售。可那时正是寒冷的冬天,没有人购买,最后只等到两个顾客——他的爸爸和妈妈。

他偶然得到了一个和成功商人谈话的机会,当他对商人讲述了自己的“破产史”后,商人给了他两个重要的建议:第一,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那么你就能赚到许多钱;第二,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会的和你拥有的”东西上。

这两个建议很关键。因为对于一个8岁的男孩而言,他不会做的事情还很多。于是他穿过大街小巷,不停地思考:人们会有什么难题?如何为他们解决难题?

这其实很不容易。好点子似乎都躲起来了,他什么办法都想不出来。但是有一天,父亲无意中激发了他的灵感火花。

一天吃早饭时,父亲让达瑞去取报纸——美国的送报员总是把报纸塞进花园篱笆中一个特制的管子里。假如你想穿着睡衣,一边舒服地吃早饭,一边悠闲地看报纸,就必须先离开温暖的房间到房子的入口处去取报,即使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也必须如此。虽然有时候只需要走二三十步路,但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当达瑞为父亲取回报纸的时候,一个主意诞生了。当天他就挨个按响邻居的门铃,对他们说:每个月只需付给他1美元,他就每天早晨把报纸塞到他们的房门下面。大多数人都同意了,达瑞很快有了70多个顾客。当他在一个月后第一次赚到一大笔钱的时候,他觉得简直是飞上了天。

高兴的同时他并没有满足现状,他还在寻找新的赚钱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决定让他的顾客每天把垃圾袋放在门前,然后由他早晨送报时顺便运到垃圾桶里——每个月另加1美元。他的客户们很赞赏这个点子,于是他的月收入增加了一倍。后来他还为别人喂宠物、看房子、给植物浇水,他的月收入随之直线上升。

9岁时,他开始学习使用父亲的电脑。他学着写广告,而且开始把小孩子能够挣钱的方法全部写下来。因为他不断有新的主意,有了新主意就马上实施,所以很快他就有了丰厚的积蓄。他母亲帮他记账,好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向谁收钱。

随着业务的扩大,达瑞必须雇佣别的孩子为他帮忙,然后把收入的一半付给他们。如此一来,钱便像潮水般涌进了他的腰包。

一个出版商注意到了达瑞,并说服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儿童挣钱的250个主意》。因此,达瑞在他12岁的时候,就成了一名畅销书作家。

后来电视台发现了他,邀请他参加许多儿童谈话节目。他在电视里表现得非常自然,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到15岁的时候,达瑞有了自己的谈话节目,通过做电视节目和电视广告,他已经发展到日进斗金的程度。

当达瑞17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了百万富翁。

培根说,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生活中其实不缺少机会,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

普利特凭什么

凡是欲其成功,必须付出代价:奋斗。

——爱默生

多年前,普利特失业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美国军官那里学会了擦鞋。他很快就迷上了这种工作,只要听说哪里有出色的擦鞋匠,他就会千方百计地赶去请教,虚心学习。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普利特的技艺越来越精湛。他的擦鞋方法别具一格:不用鞋刷,而用棉布绕在右手食指和中指上代替。那些早已失去光泽的旧皮鞋,经他匠心独具的一番擦拭,无不焕然一新,光可鉴人。

在业余时间里,普利特就到各种档次的商场鞋柜观察,加深自己对各国不同品牌皮鞋的了解;他还经常到人群聚集的大街上,细心观察人们穿着皮鞋走路的不同姿态。就这样,普利特逐渐形成了高深的职业素养。只要他与人擦肩而过,便能知道对方的皮鞋皮质如何,产自何处。从鞋的磨损部位和程度,他就可以说出这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

他的超群技艺,打动了巴黎一家名叫“凯比特”的四星级饭店经理,他将普利特请到饭店,专门为来这里的顾客擦鞋。

令人惊讶的是,自从普利特来到“凯比特”之后,演艺界、文化界、商界乃至政界的众多名人,一到巴黎便非“凯比特”不住。他们对此处情有独钟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要享受一下普利特的“五星级服务”。当他们穿着焕然一新的皮鞋翩然而去时,他们就深深地记下了普利特的名字。

普利特一丝不苟的精神和非同凡响的绝技,为他赢得了众多顾客的青睐。他的客户不只来自巴黎、马赛、图卢兹,甚至还有巴伦西亚、里斯本、法鲁等地。在他简朴的工作室内,堆满了发往各地的速寄鞋箱。

如今的普利特,早已成为“凯比特”的一块金字招牌。然而,当初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擦鞋匠竟能拥有今天这样的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成功=正确的选择+不懈的努力,好的机会大都只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送往澳洲的犯人

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能把他的活力解放。

——歌德

18世纪末,英国人来到澳洲,随即宣布澳洲为它的领地。这样辽阔的大陆,怎么开发呢?当时英国没有人愿意去荒凉的澳洲。英国政府想了一个办法:把罪犯统统发配到澳洲去。

私人船主承包了大规模运送犯人的工作。为了便于计算,政府以上船的人数为依据支付船主费用。当时运送犯人的船只多是由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设施极其简陋,而且没有储备药品,更没有随船医生,条件十分恶劣。

船主为了牟取暴利,上船前尽可能多地装犯人,一旦船离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钱,就对这些人的死活不闻不问了。他们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有些船主甚至故意断水断食,致使3年间从英国运到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高达l2%,有一艘船上的424个犯人竟然死了158个,死亡率达37%。不仅英国政府遭受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损失,英国民众对此也极为不满。

于是英国政府开始想办法改善这种状况。他们在每艘船上派一名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医疗,并对犯人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规定。但死亡率不仅没降下来,甚至有的监督官和医生也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船上。政府后来查清了原因:一些船主为了贪利而行贿官员,官员如果拒不顺从,就被扔进大海。

一些绅士提出,把船主召集起来进行教育,有的法官建议对一些人进行严厉的制裁。政府试着这样做了,但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

一位英国议员想到了制度问题。那些私人船主钻了制度的空子,而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付给船主的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假如倒过来,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呢?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不论在英国装了多少人,到澳洲上岸时再清点人数,依此向船主支付运费。

难题迎刃而解。船主们积极聘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让每一个犯人都健康抵达澳洲。因为在船上死掉一个人就意味着减少一份收入。

一段时间以后,英国政府又做了一个调查。自从实行以上岸计数的办法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l%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人死亡。

良好的方法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率,而方法常常是不需要成本的,失败不需要方法,成功需要良好的方法。

名著从一页纸开始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完成的。

——约翰逊

哈里在美国海岸警卫队服役的时候就爱上了创作,但不知为什么,他总不能写出让人满意的作品。哈里认为,他必须先有了灵感才能写作,所以,他每天都必须等待“情绪来了”,才能坐在打字机前开始工作。

不言而喻,要具备这个理想的条件并不容易,因此,哈里很难感到有创作的欲望和灵感。这使他更为情绪不振,也越发写不出好的作品。

每当哈里想要写作的时候,他的脑子就变得一片空白,这种情况使他感到害怕。为了避免瞪着白纸发呆,他就干脆离开了打字机。他去收拾花园,把写作暂时忘掉,心里马上就好受些。他也用其他办法来摆脱这种心境,比如去打扫卫生间,或者去刮刮胡子。

但是,对于哈里来说,这些做法还是无助于他在白纸上写出文章来。后来,他偶尔听了作家奥茨的经验,觉得深受启发。奥茨说:“对于‘情绪’这种东西,你千万不能依赖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写作本身也可以产生情绪。有时,我感到疲惫不堪,精神全无,连五分钟也坚持不住了。但我仍然强迫自己写下去,而且不知不觉地,在写作的过程中,情况完全变了样。”

哈里认识到,要实现一个目标,你必须呆在能够实现目标的地方才行。要想写作,就非在打字机前坐下来不可。在卫生间或花园里,永远都写不出什么。

经过冷静地思考,哈里决定马上行动起来。他制订了一个计划,把起床的闹钟定在每天早晨七点半,到了八点钟,他便可以坐在打字机前。他的任务就是坐在那里,一直坐到他在纸上写出东西为止。如果写不出来,哪怕坐一整天,也决不动摇。他还订了一个奖惩办法:每天写完一页纸才能吃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