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鸡汤精粹版7
3119500000025

第25章 平凡生活感悟真心 (2)

自傲的父亲

一切伟大皆源于劳动,它是创造这个美丽世界最主要的动力,社会的强大与美丽均来自于劳动。

——布鲁克

安迪不是那种偷听别人闲聊的人,但有一天深夜,当安迪走过自家院子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正干着偷听的事。

安迪的妻子正跟坐在厨房地板上的最小的儿子及他的同学们说话,安迪静静地走上来,在门的遮掩下在外面听起来。

妻子似乎已听到孩子们都自夸他们爸爸的工作。诸如他们都是高官显宦之类,可是当他们问安迪的儿子鲍勃,父亲有什么样的好职业时,鲍勃好像有点不自然地低声咕哝道:“他是个与工作斗争的人。”

安迪细心的妻子一直等到其他孩子离开,才把他们的小儿子叫进屋里来。她说道:“我有事情要告诉你,儿子。”说着并吻他有酒窝的双颊。

“你说你父亲只是个与工作斗争的人,你说的是正确的。但在所有的商店、商场、汽车行业里,繁重的工作使我们每天竭尽全力。正是普通的与工作斗争的人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当你看到一座新房子建起来的时候,你应该记住这一点,我的儿子!”

“高级官员拥有优雅的办公桌和整洁的环境。他们计划宏伟项目……签订契约,但是把他们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是那些普通的与工作斗争的人!应记住这一点,我的儿子!”

“如果所有的老板离开他们的办公桌停止工作一年,工厂机构仍能够高效率运转。如果像你爸爸那样的人不上班,工厂就运转不起来了。正是普遍的与工作斗争的人来完成伟大的工作!”

当安迪跨过门槛的时候,强忍住眼泪并清了一下喉咙。

安迪的小儿子从地板上跳起来,高兴得眼里都放出了自豪的光芒。

他拥抱着安迪说:“嘿,爸爸,我真为是您的儿子而感到自豪……因为您是完成伟大事业的特殊人中的一员。”

希望的播种

面对任何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心中的希望,没有希望的人就看不到生活的远方。

——吉恩

小时候,克奇尔每年夏天都要随父母去内布拉斯加的爷爷那里。

克奇尔记忆中的爷爷是佝偻着身子,瘸了腿的老人。听爸爸说,爷爷年轻时很英俊,很能干,他做过教师,26岁时就当选为州议员了,正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患了病——严重的中风。

宽阔的原野,高高的草垛,哞哞的牛声,脆脆的鸟鸣,使克奇尔流连忘返。

“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一天早上,克奇尔兴致勃勃地说出了他的愿望。

“那你想种什么呢?”爷爷笑了。

“种西瓜。”

“唔,”爷爷棕色的眼睛快活地眨了眨,“那么让我们赶快播种吧!”

克奇尔从邻居玛丽姑姑家要来了五粒黑色的瓜籽,取来了锄头。在一橡树下,爷爷和克奇尔翻松了泥土,然后把西瓜籽撒下去。做完这一切,爷爷说:“接下去就是等待了。”

当时克奇尔并不懂“等待”是怎么回事。那个下午,克奇尔不知跑了多么趟——去看看他的西瓜地,也不知为此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一片泥浆。谁知,直到傍晚,西瓜苗却连影子也没有。

晚餐桌上,克奇尔问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了,还得等多久?”

第二天早晨,克奇尔一醒来就往瓜地跑。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着他笑呢!克奇尔兴奋极了——他种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了!

稍大些,克奇尔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尽管这样,克奇尔不认为那是一种游戏,是慈爱的爷爷哄骗孙子的把戏,那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中适时播下的一颗希望的种子。

如今,克奇尔已有了自己的孩子,事业上也有所成就。而克奇尔觉得自己乐天的性情与成功的生活是爷爷为他在橡树底下播的种子长成的——爷爷本来可以告诉他,在内布拉斯加州种不了西瓜,8月中旬也不是种瓜的时节,而且树荫下边也不宜种瓜……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让克奇尔实地体验了“希望”与“成功”的滋味。

宽敞的教室

我们最容易不吝惜的是时间,而我们应该最担心的也是时间;因为没有时间的话,我们在世界上什么也不能做。

——威廉·彭

他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服务活动,开着白色小货车穿过西维封号尼亚州,来到了吉姆家。门一打开,他们8个年轻人就把榔头拿出来,准备为住在阿帕拉契山里的人家修理房子。那个地区好像充满矛盾,那儿的风景实在太美了,然而人们却那么贫穷。如果说他们能够服务于那些有需要的人的话,也许就太高估自己了。

他们轮流做不同的工作,沐浴在南方的阳光之下。有些人先刮一刮窗户,然后上漆,其他的人就给屋子上色,要不然就在屋顶上修补漏洞。从头到尾,吉姆都坐在他的草椅上看凯特工作。吉姆是一个善良的老人,年纪很大,没办法和他们一起爬楼梯工作,所以觉得很不好意思。他们谈笑风生,哼着小调,时间过得很快,他们已经修好了很多窗户,一个接着一个,并且忘了工作的枯燥。而吉姆就静静地看着他们工作。

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在吉姆家前院的小树荫下吃午饭,顺便休息。山姆是他们中的领袖人物,他把吉姆的椅子放在旁边,然后对大家说,吉姆很想帮他们的忙,帮什么都可以。于是他们让他带领着大家做饭前祷告。他的祷告非常简洁,他们随后就开始吃午饭了。

“让我为你们讲一个故事……”吉姆开始说。吉姆有一颗谦卑的心,他开始讲述他80多年来所遭遇的故事。他从前是个学校的老师,也是一位棒球教练。他养了一条忠心的狗,名叫“美丽”。他告诉大伙,他到山上做了好几次狩猎探险,当时他差一点就被一只熊杀了,他还告诉大家他是如何制服了响尾蛇,还拿那些蛇的尾巴给大家看。

他眼睛凹陷,眼神开始模糊,他那时说话的神情已经不再是讲给大家听了,感觉好像在给自己说故事听。他说他的狗那天死了,大颗大颗的泪珠从他历尽沧桑的脸上落了下来,他边说边紧紧地抓住他的拐杖。他回想到那只狗的忠心耿耿,死前都还不忘记用尾巴对着他摇晃着,眼睛还看着他,然后“美丽”升天了。他也记得自己的太太去世前,也是用同样的眼神看着他的。他很亲切地称呼自己的太太为“妈妈”,他说她总是到凌晨才睡觉,因为一直忙着烤第二天要吃的面包。而他则先上床去睡觉,因为他打猎打了一天,实在累坏了,不睡不行。

“我为什么不陪太太一起熬夜呢?”他的声音变得很小,眼神看着远方。“为什么我就不能多花一点时间陪她呢?为什么呢?”

参加维修工作的凯特记得那些话在他心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个男人正在回想他的一生,他的话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告诉他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来陪伴自己心爱的人。凯特有了好多灵感,他说,那个特别的老男人把我催眠了。凯特之前还以为是自己帮了他,但吉姆的房子根本就不是工作场所,而是一座教室。

没有“工作”

你若有个好妻子,可能成为幸运儿,若有个坏妻子,则能成为哲学家。

——苏格拉底

在现代社会里,还有什么会比娶个没有“工作”的老婆更丢脸的事?

就拿查理德太太杰姬为例子吧。

她编织、纺羊毛、一星期到艺术学院上两堂课,现在正忙着组合她专为客厅设计的7米挂毯。她照常在一星期之内做许多顿饭、烫好几打衬衫、找蜡、清洗地板、遛狗,外加每个礼拜办一次晚宴。

但是她没有“工作”。

她每星期至少要摸摸两个额头(看看有没有发烧)一次;聆听一堆的课程,以取得牛津大学的学位;管理家庭开支;在地下室里找出天底下没有第二个人能找得到的东西;每天早上提醒理查德梳头发;在珍长青春痘的时候逗她开心;整修家具。

她负责购物、打听哪儿有特价拍卖、清洗各种运动用品、追踪每个人的内衣裤、回复亲友的信件、确定没有人把戒指留在浴缸旁,还要照料最基本的医药问题。

但是她没有“工作”。

她帮家里的所有的人剪头发;清理暖气炉的地滤板;帮狗剪指甲;为家里的男士们提供华尔兹课程;用吸尘器清扫房子;在孩子的午餐盒里放些特别的东西作为意外的惊喜;挂外套;当有人脚冰冷时为他们按摩;提供笑声,无论需要与否;清除各种碎片;指导画眼线的方法;宣告最后期限;听到尖酸的讽刺之词还要保持微笑;整理照片。

没有经过一番拥抱,她不准任何人走出家门;每晚将珍包裹在被子里(即使她已经14岁了,而且和妈妈的个头差不多高);她知道邮件寄送的速度;调整沙发的位置;当家里有人说将来要当首相、运动名人或是出色的侦探(理查德目前的志愿)时,她会郑重其事地聆听这些心愿;挂画(有一面墙上挂了80幅);缝扣子;参观美术画廊。

而“工作”呢?恐怕没有。

杰姬将牛仔裤加长;拆水管;记得一星期作一次意大利面(孩子们最喜欢的);找出报上的标题,也许可以作为专栏;每天早上作30下仰卧起坐,以保持苗条;耐心地对理查德解释为什么不能18天内穿同一件衬衫;制作圣诞卡。

现在她一星期之内不再慢跑三次、担任救生员或是到夜校上德语课,而她在大学里的经典名著课程已经结束。

但是她为珍的卧室做了宽幅地毯,造好了前厅的咖啡桌(利用旧的餐厅家具),而且(就在上个礼拜)当父亲跌过一次跤之后,她还用幻灯片放映机说明如何更换灯泡。

但不幸地是,这些都不是重点。

杰姬并没有到办公室里上班,或是执行脑部外科手术,或是开大卡车,或是隶属某一个团体,或是用打字机打信,或是卖房地产,或是主持电视节目甚至参加摔跤。

简而言之,她没有“工作”。

你知道,理查德跟她刚结婚的前3年她确实“工作”过,在打算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却在怀史蒂芬之前的一两个月辞职了。

现在她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妻子和母亲。

也许将来有一天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杰姬就会再度有“工作”,然而就现在的情形来看她可能太忙了。

爱是守望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当韦伯还不到17岁的时候,就决定要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母亲使出浑身解数,想使韦伯打消这个念头,但到最后,她还是无可奈何地在服役许可书上签了字。

完成了军训之后,韦伯得知自己将要被派往位于菲律宾的苏比克湾海军基地服役。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来菲律宾快两年了。一天,博伊德少校传召韦伯去他的办公室。在韦伯的印象中,他是个不错的人,韦伯敢肯定少校不是叫他去陪他消遣日子的。

少校正阅读文件。韦伯的神色有些紧张,站在办公桌前等候问话。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说:“军士,为什么你半年多没给母亲写信了?”

韦伯感觉膝盖有些发软。半年多,有这么长的时间了吗?韦伯暗自寻思。

“我没多少话可写的,长官。”

少校满腹狐疑地看着韦伯。韦伯心里知道这不过是借口罢了。真实的情况是,那时他们这些年轻的海军士兵一有空闲就尽情玩乐,把其他的事情通通抛诸脑后。

博伊德少校告诉韦伯,他的母亲通过美国红十字会,费尽周折才和韦伯的上级联系上,诉说了儿子很久没有写信的情况。然后他问韦伯:“看见那张桌子了吗,军士?”

“是的,长官。”

“拉开最上面的抽屉,里面有纸和笔。然后坐下来给你母亲写点什么。”

“是,长官。”韦伯写完一封简短的信,又站在少校的面前听候指示。

“军士,我现在命令你:以后每周至少给你母亲写一封信!明白了吗?”

在这以后的军旅生活里,韦伯执行了这个命令。

35年后,母亲已是白发苍苍,精神状况也每况愈下,以致韦伯不得不送她去康复医院疗养。当韦伯整理她的东西的时候,发现有一个杉木匣子。打开一看,在匣子的底层,是一札用鲜艳的红丝带系起来的信。

这些信,是韦伯当年从菲律宾写给母亲的。那个下午,韦伯就坐在母亲房间的地板上,认真地读每一封信。读着读着,他禁不住泪如泉涌。

到了此时此刻,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年少无知曾给母亲带来多深的忧伤。她望眼欲穿,他却音讯全无。等到她用心珍藏着他写的每一句话的时候,她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在“命令”下给她写信的。

等到韦伯恍然大悟,母亲却已经老了。亡羊补牢,韦伯仍然受益匪浅。

现在,韦伯再也不需要一个指挥官在他面前发号施令,命令他要经常给自己所爱的人写信了。历经人世的沧桑,他终于明白:爱是守望,也是感应。

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