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鸡汤精粹版7
3119500000026

第26章 平凡生活感悟真心 (3)

你从父母那里学到爱,学到笑,学到怎样走路。可是一打开书本,你会发现有了翅膀。

——伊恩

纽约时间凌晨1点,苏珊娜在网上碰到了弟弟,正是巴格达的早上9点。他不是个兵,所以苏珊娜还可以时不时在网上跟他聊聊。

“你在哪儿?”苏珊娜打出一行字。

“还是不说的好。”他回答。害怕网络恐怖分子。谢天谢地他还好,不过苏珊娜还是忍不住训他:“我们有3天没有你的消息了”。他马上反击:“行了行了,打住吧,我挺好。”他打字真快。

照苏珊娜弟弟自己的想法,他不过是在那边工作而已。他是个私营咨询公司的成员,为伊拉克人提供工作机会,帮助他们重建基础设施。他说父母整天在煽情的电视新闻生成的肥皂泡里过日子,父母却说他在制造平安无事的肥皂泡——既然他自己说任何时候都能回家,现在美国人在巴格达越来越危险,干吗要冒险呢?

弟弟比苏珊娜小12岁,今年也35了。可是只要他不在苏珊娜眼前,苏珊娜总是想起那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顶着一头柔软的金发。苏珊娜的母亲是苏格兰人,他们姐弟俩的皮肤却有点橄榄色,是继承了父亲的波斯血统。他们都对东方着迷。

伊拉克战争开始前很久,弟弟就去了中东。他跟当地人一起学习生活工作。去巴格达参加重建,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苏珊娜是理解他的,但是也生气,因为他实在让父母太担惊受怕。

父亲80岁了,在癌症恢复期,母亲患有肺气肿。两个人都是面色苍白,神思恍惚,只要新闻里有特别报道,他们就吓得瞪大了眼睛。

家里人现在团结得像衣服上的针脚那么紧密。他们都小心翼翼不让对方知道任何坏消息。父母不愿让苏珊娜告诉弟弟,他们病得多么厉害,弟弟也不愿苏珊娜跟父母说真话——比如他有时会突然从网上消失,回来后打上一行字:“抱歉,刚才附近发生爆炸,现在我回来了。”苏珊娜真是要辜负父母的信任了。

弟弟又打了一行字:“爸好吗?”

苏珊娜回答:“好些了。”苏珊娜的手指在键盘上游移,趁着还没后悔,她打上了一行字:“现在是妈不大好。我有点害怕。” 聊天停顿了一下。苏珊娜知道这次他不会无所谓的。果然他回答道:“我明天飞阿曼,然后回纽约。”苏珊娜大功告成。弟弟要回家了。

苏珊娜告诉父母说,弟弟觉得自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了。母亲第一次喘匀了气,而父亲的眉头舒展了些。弟弟到家的时候,他们看起来已经和以前差不多了。

弟弟刚回来的两天,大部分时候都在睡觉,有时候母亲在他旁边的床上打个盹。有天打雷,他一下弹起来,猫着腰从屋里跑出去。后来“吃吃”地笑着跑回来又睡。他从来没说过母亲的病情看起来不像苏珊娜说得那么严重,苏珊娜想他肯定很高兴找到个回家的理由。

弟弟回家的第三天,就有消息说他在巴格达住过的房子被炸,他卧室的窗玻璃全碎了。一家人看见了他脸上震惊的表情,不再是漫不经心的神情。父母大受鼓舞:没准弟弟能待在家里了。父亲说:“你在那边能干成什么?”母亲说:“在这儿你也一样能帮助他们(伊拉克人),对不对?”

日子一长,待在家里禁锢了弟弟的事业。父母使用了各种“手段”,试图让他放弃工作。

弟弟偷偷问苏珊娜该怎么办。苏珊娜很矛盾。母亲一再跟苏珊娜嘟囔“你能让他留下”,父亲夜里睡不着觉,起来为弟弟祷告,苏珊娜能扛得住吗?她还是下了决心。3个星期已经比任何一个士兵的探亲时间都长了。这是意外的礼物。现在弟弟回到巴格达,苏珊娜至少可以在网上点一下他的名字,然后打上:“你在哪儿?”苏珊娜感到安慰。

爱的遗赠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格雷戈里

艾尔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娴熟的艺术家和制陶工人了。他有一个妻子和两个儿子。一天晚上,他的长子感到胃部疼得很厉害。但是艾尔和妻子都认为这只是普通的肠道疾病,而没有多加注意。但是男孩得的却是急性阑尾炎,在那天晚上他意外地死了。

如果不是由于他的粗枝大叶,儿子的死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正是在这样巨大的犯罪感的压抑下,艾尔的情绪急剧地变坏了。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他,留下6岁的小儿子与他相依为命。这使得本来就已经很糟的局面更加恶化了。艾尔受不了这两件事给他带来的打击,就试图从酒精中寻求帮助和解脱。没过多久,他就变成了一个酒鬼。

随着对酒精的迷恋越来越深,艾尔所拥有的一切开始一点一点地失去——他的家,他的土地,他的艺术作品……最后,艾尔在旧金山一家汽车旅馆里孤独地死去了。

当邻居米歇尔听到艾尔去世的消息,他对艾尔的蔑视也和世人对那些死后没给子孙留下任何遗产的人一样。“这是一个多么彻底的失败!”他心里这样想,“完全是浪费生命!”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米歇尔开始对自己早年对艾尔的苛刻评断有所反思。因为,他认识了艾尔现在已经成年的小儿子——厄尼。他是他所认识的最仁慈、最精细和最富爱心的人之一。米歇尔观察着厄尼和他的孩子们,看见他们之间洋溢着动人的关爱之情。他知道那种仁慈和爱心一定源自某处。

米歇尔很少听到厄尼谈论他的父亲,要为一个酒鬼辩护是多么困难啊。一天,他鼓起勇气问厄尼。“有一件事使我感到很迷惑,”他说,“我知道你主要是由父亲抚养长大的。那么他究竟怎样使你成为这么一个非同寻常的人呢?”

厄尼平静地坐在那儿,仔细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他说:“从我记事起一直到我18岁离开家,爸爸每天晚上都到我的房间里来,亲吻我的面颊,并且说‘我爱你,儿子’。”

米歇尔的眼睛湿润了,他意识到自己过去觉得艾尔是一个失败者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他虽然没有给儿子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他用一个父亲的仁慈和爱心,培养出了一个非常善良无私的儿子。

儿子的鱼

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

——爱迪生

珀金斯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他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珀金斯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统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

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珀金斯吃惊地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珀金斯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旋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珀金斯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珀金斯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统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起渔网向那孩子走去。

“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渔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被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珀金斯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此时三个大人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鲑鱼已经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自豪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两个家庭

不要太注意家庭的外观及形式,最主要的,是要注重家庭里特有的,充满了爱、温暖与明朗的气氛。

——卡耐基夫人

汉克斯家和斯托克家住在同一个小镇的同一条街道上,两家有相同的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姐姐、弟弟。

汉克斯一家,即斯托克的姨妈家,是文明家庭的典范,家庭气氛轻松,人人彬彬有礼,连大嗓门说话都没有过;斯托克一家,则通常生活在10分贝的音量中。斯托克的爸爸只要将头伸出窗外,几英里外都能听到他的大嗓门。

两家的差别还不仅仅在嗓门上。套用电影来说,汉克斯家是喜剧《父亲什么都知道》,一派幸福美好,安乐祥和;斯托克家是悲剧《谁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危机重重,家无宁日。

汉克斯家有一只混种狗,从收容所抱来的,长得平淡无奇,但很恋家,又会取悦主人;斯托克家有两只纯种的毕格尔犬,精力过剩,蹿上蹿下,吠声不断。

冬天,汉克斯家用煤气点燃木材取暖,火势不旺但很温暖;斯托克家差不多用了一整罐汽油点火。斯托克的父亲是在康涅狄格州长大的,那里的冬天才叫天寒地冻,他似乎从没适应得克萨斯州南部温和的冬天,至今仍大声地吩咐他的孩子们:“你们都靠后!”于是他开始点火,炉火真是烤人,孩子们在房间里都待不住了。

汉克斯家的圣诞树大小适中;斯托克家的圣诞树是枝繁叶茂的云杉,足有10英尺高,直抵二楼的楼梯口,上楼梯时,树枝扫着你的脚踝。

去机场的旅途中更显出两家的差别。汉克斯家去机场从来都是从容不迫,按规定在起飞前90分钟到机场;斯托克家去机场一路上就像在上演《法国贩毒网》中的飞车赛,只听到车内车外责骂声不断。

没错,斯托克一家是感情强烈,这一开始就注定了。斯托克的父亲参加飞行训练时,在学员班的舞会上对斯托克的母亲一见钟情。此后,一封封洋洋洒洒、热情洋溢的情书从北非直抵斯托克的妈妈家中,而斯托克的妈妈总爱编一些其他求婚者的故事捉弄斯托克的爸爸。40年后,在斯托克妈妈的葬礼上,斯托克的爸爸对斯托克说:“你妈妈,从来都是人堆里最惹眼的一位。” 烈焰易灼人。在斯托克父母结婚25周年纪念日,他们送给对方许多美好的祝愿,但在这背后是:吵闹、冷战、没完没了的讥讽,婚姻已经百孔千疮了。也许爱还在,但他们再也不能一起生活了。

斯托克姨妈一生都和其姨父过着平静的婚姻生活。斯托克所记得的他们最浪漫的一回是在姨妈60岁生日时,姨父送了一件黑色的、性感的睡衣。那种文火,不会灼伤人。

炽热和冷静,激情和平淡,哪种更好?虽然斯托克渴望宁静、安谧的生活,但如果是宁静中伴有炽热、安谧中偶有激情,岂不是最理想?飞机起飞前90分钟到机场;宠物只要一只狗、一只猫;但圣诞树一定要擦着天花板;大声吩咐“孩子们都靠后”,于是炉火开始熊熊燃烧起来。

童年的河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韦恩

童年在里克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断却令他记忆犹新。里克的父母总是不断让小孩子接受挑战,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里克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他回家,路上,她让里克在离家几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探险,以里克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他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