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我每天过着为衣食操心的日子。最终,凭借着我坚强的意志,我终于建起了梦寐以求的实验室。尽管实验室的条件不是太好,但是我还是非常高兴,我相信我的生活会从此改变。这个实验室就像是一把钥匙,他打开了戴在我脚上几十年的铐链,让我重新获得了自由。我唯恐这自由来得太迟,最难过的莫过于等到桃子熟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牙已经吃不了桃子了。我现在的视野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广阔,不但如此,还在不断压低,变得狭窄。对于已经逝去的那些生命,我毫无遗憾,也无所谓自疚,甚至没有一点点眷恋。我体会到的只是社会的世态炎凉,心早就碎了。现在我不想只为了活命而吃苦,我要干我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如此。
这个实验室是一个荒园,里面到处都是废墟,立着的只有一面破墙,墙根被石灰沙泥筑得结结实实。这半截墙多么像我啊!为了追求,即使是残垣断壁也不放弃。我还能否再为昆虫们书写几页历史呢?我的体力还能否允许我追求自己的理想?我对昆虫是如此的热爱,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想起为它们做点什么?昆虫啊!快去告诉你们的朋友吧,就说我从来没有把你们忘记,我一直惦记着你们。说我一直惦记着节腹泥蜂的秘洞中那个我没有解开的秘密,还有我对洞泥蜂猎食的细节记得清清楚楚。我之所以现在才来,是因为我的时间少得可怜,我势单力薄,没有人与我为伍。最重要的就是,我要对付那糟糕的生活。好吧,我想你们会原谅我的。
【破题】
《昆虫记》又名《昆虫物语》,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3月23日
《孟子》一则
战国·孟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破题】
这一章历来被学者看做是孟子的王道思想的施政宣言,中心思想是如何施行仁政,如何由仁政而王道。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在施行仁政和王道时的具体措施,与早期儒家“先富后教”的思想不谋而合。
【注释】
洿池:地面低洼处形成的水池,这里指养鱼的池塘。
斧斤:泛指斧头等伐木、砍柴的工具。
畜:家畜。
庠序:商朝把乡村的学校称之为“序”,到了周朝又称之为“庠”,都指的是乡村的学校和小私塾等。
申:反复告诫。
颁白者:指头发花白的老人。颁,通“斑”。
负戴:肩扛头顶。
检:收敛、约束。
饿莩:即饿殍,指因饥饿而死的人。
发:指发放粮仓里的粮食救济灾民。
罪岁:归罪于年成。
3月24日
《孟子》一则
战国·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破题】
这一章是围绕着“什么人才算是大丈夫”这个概念展开的。孟子认为作为大丈夫,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和“与民由之”的伟大志向;二是要有坚持这一伟大志向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
【注释】
景春: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公孙衍:号犀首,魏国人,著名的说客,曾经担任过五个国家的相国。
张仪:魏国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连横”,一生致力于游说各诸侯国服从秦国。
3月25日
《孟子》一则
战国·孟子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破题】
孟子在同别人谈到士应加强道德情操的培养时指出:士人在穷困时能够不丢掉义这个道德规范,所以能自得其乐;在得志时不偏离道这个行为准则,所以使百姓不至感到失望。古代的君子,得了志,恩泽普遍施加到百姓;不得志,也能自修自身品德,以此表现于世人。穷困时搞好自身的品德修养,得志时便兼善天下。
【注释】
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
游:游说。
嚣嚣:安然自得的样子。
得己:自得。
3月26日
厚黑学
李宗吾
厚黑学这种学问,法子很简单,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刘邦司马懿把它学完了,就统一天下;曹操刘备各得一偏,也能称孤道寡,割据争雄;韩信、范增,也是各得一偏,不幸生不逢时,偏偏与厚黑兼全的刘邦,并世而生,以致同归失败。但是他们在活着的时候,凭其在厚黑上的一得之长,博取王侯将相,煊赫一时,身死之后,史传中也占了一席之地,后人谈到他们的事迹,大家都津津乐道,可见厚黑学终不负人。
上天生人,给我们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我们一颗心,而黑即在其中。从表面上看去,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像了无奇异,但若精密地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无限的,它的黑是无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谓天下之大愚。
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褪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总之,由尧舜禹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3月27日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破题】
本诗中出现了“她”,在刘半农之前,中国还没有开始使用“她”,也就是刘半农第一个开始使用“她”。“她”字意义非同小可,因为它不仅对于白话文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让中国的女性在文字上有了一个专有的位置。
3月28日
挽歌(其一)
东晋·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鸟为动哀鸣,林风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以归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讬体同山阿。
【注释】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晚年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担任过几年小官,后来辞官隐居山林,终身不仕。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被称为“田园诗派的鼻祖”。
嶕峣(jiāo yáo):高耸的样子。
幽室:墓穴。
向:当初。
讬(tuō)体:讬,同“托”,寄托身体。
3月29日
森林报(节选)
[苏联]维·比安基
在河里、湖里
密密匝匝的木材漂浮在小河里:人们开始借助河水来运输冬天砍伐的木材了。木筏工人在小河汇入江湖的地方筑了一道坝,将小河口堵住了,然后在那里将拦住的木材编成木筏,让这些木筏继续向前流。
有几百条小河穿行在列宁格勒州的密林里,有不少都汇入了姆斯塔河。姆斯塔河则注入伊尔明湖,从伊尔明湖流出的宽阔的伏尔霍夫河,汇注入拉多加湖。从拉多加湖中又汇流入涅瓦河。
伐木工人冬天的时候会在列宁格勒州的密林里伐木。春天一到,他们就让小河把木材带走。于是那些木材就会顺着大大小小的河道漂流了。有时候,寄居在木材里的木蠹蛾也会跟着到列宁格勒来了。
工人们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趣事。他们中有一个人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天,他看见一只松鼠正坐在小河边的树墩上,用两只前爪抱着一颗大松果在啃。这时突然有一只大狗汪汪地从树林里冲了出来,死命向松鼠扑过去。松鼠如果逃到树上去就能逃生了,但附近一棵树都没有。松鼠急忙丢下大松果,把它毛蓬蓬的大尾巴翘到背上,向小河边飞奔过去。狗在后面猛追。那时河面上正浮着密密匝匝的木材。松鼠赶忙跳上离自己最近的那根木头,一根接着一根地向前跳。狗儿也不顾一切地跟着跳上了木头。可是狗的腿又长又僵硬,怎么能在上面跳呢?木材在水面上打着滚儿,狗的后腿一打滑,前腿也接着滑,就掉进水里了。这时又有一大批木材浮在河面上。转眼间狗就不见了。那只机灵轻巧的松鼠,此时正蹦蹦跶跶地跃过一根又一根的圆木,很快就蹿到对岸了。
还有一个伐木工人看到了一只棕色的怪兽,这只怪兽有两只猫那么大。它趴在一根单独漂浮的木头上,嘴里还叼着一条大鳊鱼呢!
这家伙舒展了身子,安然地吃完美餐,挠了挠痒痒,打个哈欠就钻进水里了。
原来这是一只水獭。
【破题】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被誉为是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
3月30日
马克·吐温自传(节选)
[美国]马克·吐温
当大家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是一个坟墓中的人正在对大家说话,我会永远记着,这部自传是我从坟墓中在向大家讲述一切。
我之所以决定在我死后从坟墓中向大家说话,而不是在世时就向大家说,是有我自己的考虑的,因为那样我可以畅所欲言。当一个人还在世,就写一些关于自己私人生活的回忆录给大家看时,就算他竭尽全力地想直言不讳,最后也很难如愿。他最终会认识到,这是一个人在活着时根本做不到的事。人的内心活动中,最坦率、最自由、最私密的成果就是情书了。当你写情书时,你知道除了那个人,别人是不会看到你究竟写了些什么,因而在写信表露心曲时可以自由自在。当然也有意外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信被发表,那时候对自己来说真是一种煎熬。如果提前知道这信会发表,就不会那样无拘无束地吐露心曲了。之所以觉得煎熬,并不是因为信中写的事不真实、不真诚、不体面,但是不管怎么说,要是早知道这信会发表,你总会写得拘束一些。
我认为,我会像写情书那样,敞开心扉以真诚而又坦率的态度来写一本书,因为我深知,人一旦死去,对于身后事是无知无觉的。当然,在上帝召唤我之前,我写的这些东西是完全保密的,不会让任何人看到。
3月31日
经典楹联三则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佚名题甘肃敦煌阳关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题江苏东林书院联
身心外别无道理,静中最好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