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读点经典
3119800000021

第21章 六月 (3)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破题】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章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古者”句:古时候虽富贵但声名无存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能获得赞誉。倜傥:卓越豪迈,才华不凡。

“盖西”句:传说周文王被拘禁时,把《易》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

“仲尼”句: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围攻、绝粮等困厄,因道不得行而作《春秋》。厄:受困,这里更多地指政治上的不得意。

“屈原”句:屈原被流放后,才写出《离骚》。赋:写作。

“左丘”句:左丘明失明后才著作《国语》。左丘: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厥:才。

“孙子”句:孙子(即孙膑)被挖去膝盖骨后,编著了《孙子兵法》。修列:著述、编著。

“不韦”句:吕不韦贬蜀后《吕览》才流布于世。《吕览》:即《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完成的。迁:被贬谪。

6月17日

项羽本纪(节选)

西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勎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破题】

“本纪”是《史记》的一种体例,是按照年代先后的顺序,叙述历代帝王政迹。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因此司马迁将项羽的传记列入“本纪”中。

【注释】

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周生:汉时的儒生,姓周,事迹不详。

舜:虞舜,我国上古时代的帝王,“五帝”之一。盖:原来。重瞳子:一个眼珠里有两个瞳孔。

苗裔:后代子孙。

陈涉:名胜,与吴广一起发动农民起义,反抗秦朝的统治。首难:首先(向秦朝)发难。蜂起:像群蜂飞舞,纷然并起。胜:尽、全部。

非有尺寸:没有一尺一寸的土地。

“及羽”句: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做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困难了。

“自矜”句: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彷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国家灭亡了,自身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再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寤:通“悟”。

“乃引”句:项羽竟然用“天要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种话来自我开脱,不是太荒谬吗!

6月18日

中国人的精神 (节选)

辜鸿铭

真正的中国人,我向你们说明过,是过着具有成人的理智同时具有孩子的单纯心灵的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是灵魂和理性的恰当结合。现在,如果你考察中国人的心灵在第一流的艺术文学作品里的产品,你会发现它正是灵魂和理性的恰当结合——让这些作品悦人可喜。马修·阿诺德对荷马诗歌的评论对中国所有第一流的文学同样适合,“不但具有深刻触动人性本心的力量,这是伏尔泰不能企及的弱点,也具有伏尔泰那令人惊异的朴素性和理性。”

马修·阿诺德把这位最好的希腊诗人的诗歌称为富有想象力的理性的女祭司。中国人的精神,正如在最好的标本、也就是他们的艺术和文学的作品里面是看到的那样,正是马修·阿诺德所说的富有想象力的理性。马修·阿诺德说:“后来的异教徒的诗歌依靠感觉和理智生活;中世纪基督徒的诗歌靠心灵和想象生活。而现代精神生活,当今的现代欧洲精神的主要因素,既不是感觉和理智,也不是心灵和想象,而是富有想象力的理智。”

如果马修·阿诺德这里所说的是真的,今日欧洲人民的现代精神的因素是富有想象力的理性,那么你就会发现中国人的精神对欧洲人有多么巨大的价值——这种精神就是马修·阿诺德所谓的富有想象力的理性。我说,它非常有价值,非常重要,值得研究、值得理解、值得热爱,而不是忽视、轻视、试图毁灭它。

但是现在,在我最后作结论前,我想给你们一个警告。在考虑我给你们说明的中国人的精神时,你们一定要记住它不是科学,哲学,神学,或者什么主义,比如勃拉瓦茨基夫人或者贝赞特夫人的神学或者主义。中国人的精神甚至不是心理活动——一种大脑和心灵的活跃运转。我想告诉你们,中国人的精神是心灵的状态,灵魂的性情,你们不能像学速记或者世界语一样学习它,——简单说,它是一种心态,或者用诗人的话说,一种宁静祥和的心态。

宁静祥和的心态让我们看清了万物的生命:这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性,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6月19日

五峰游记 (节选)

李大钊

五峰是碣石山的一部,离车站十余里,在昌黎城北。我们清早雇骡车运行李到山下。

车不能行了,只好步行上山。一路石径崎岖,曲折的很,两傍松林密布。间或有一两人家很清妙的几间屋,筑在山上,大概窗前都有果园。泉水从石上流着,潺潺作响,当日恰遇着微雨,山景格外的新鲜。走了约四里许,才到五峰的韩公祠。

五峰有个胜境,就在山腹。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环抱如椅。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韩文公祠。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在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尽。我们就在此借居了。

看守祠宇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此外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的生活。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操作。

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种趣味。

山中松树最多,果树有苹果,桃,杏,梨,葡萄,黑枣,胡桃等。今年果收都不佳。

来游的人却也常有。但是来到山中,不是吃喝,便是赌博,真是大杀风景。

山中没有野兽,没有盗贼,我们可以夜不闭户,高枕而眠。

久旱,乡间多求雨的,都很热闹,这是中国人的群众运动。

昨日山中落雨,云气把全山包围。树里风声雨声,有波涛澎湃的样子。水自山间流下,却成了瀑布。雨后大有秋意。

【作者简介】

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人,学者、思想家。著有《守常全集》、《李大钊选集》等。

6月20日

梦李白(其二)

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释】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化用了《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游子,这里指李白。至,归来的意思。

告归:告别辞归。

局促:匆促不安,也指因匆促而不能久留。

苦道:再三表示,再三地说。

楫(jí):船桨。

若负:好像辜负的意思。

冠盖:泛指官员的冠冕与车盖,这里代指京城的达官显贵们。《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斯人:指李白。

网恢恢:天网无限广大,网孔虽然稀疏,但绝不会有所漏失。《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将老: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五十九岁了。

反累:反而无辜受到牵连拖累。这首诗是杜甫听到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的消息后,积思成梦而作。

6月21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秋高: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