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云十年
3139300000017

第17章 “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有多长,多寒冷” (1)

分享年代:2007~2008

背景:狂热年代

把你的记忆前推到2007年,你会发现:那是异常狂热的一年。

城市的小职员们在抱怨房价过高,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高烧”的城市,许多“白领”甚至“中产”不吃不喝一个月的薪水也买不了1平方米的房子——像样点儿的厕所都要3平方米以上吧?

于是,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成了房地产行业持续高烧的一个缩影:在排名前十位的富豪中,有六位来自地产行业,有人无奈地戏言,“《福布斯》富豪榜成了房地产富豪榜。”

那一年,“地王”无疑是个风靡全国的“流行语”。许多房地产开发商“情不自禁地拿了地王”回来,甚至包括以理性著称的地产老大——万科。

那一年,“网游”也是个炙手可热的行当,于是,“从旧金山飞往北京的飞机上,头等舱都被要进军网络的风险投资风云人物霸占了”。

在软件业苦苦守候了近20年的金山,最终要靠“网游”之名上市,创始人雷军在欣慰之余,干脆功成身退。

7月27日,完美时空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这还不算什么,11月1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为巨人网络敲响了上市的钟声——史玉柱穿着红色T恤、白色运动裤就出场了,那才叫牛!更牛的是,纽交所还一改百余年不许不穿西服的人入内的惯例,为他办了特批。

不过,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丝毫不输史玉柱,他以“达能强行并购”为由,一头挑起了“达娃之战”,而且持续了两年。

这一年的股民更是疯狂。到10月25日,沪深两市开户数就突破了1.3亿户;不到一年时间,新增开户数量增长了25倍。

那年头,想去银行办啥业务,还真得掂量掂量,里面挤满了银发股民、银发基民。年轻人当然也炒。一家杂志社的女编辑禁不住诱惑,偷偷买了400块钱的股票,看看周围人都拿几十万块在炒,简直羞于启齿啊。

似乎一夜之间,大家都成了“巴菲特”,白领之间争相流传一句话——“请叫我股神”。

年初,各路股评家就预测:今年必上6000点。果不其然,10月中旬,上证综指就一举突破了6000点。

这要拜中国股民的坚韧意志所赐,“5·30”时,上证综指一个月内就从最高4300点跌到3400点,于是,一首著名的歌曲诞生了——《死了都不卖》。

在狂热气息席卷大江南北的日子里,连猪肉都开始“凑热闹”。在北京,瘦猪肉批发价格一度达到23元/公斤,肥猪肉的批发价格也到了21.6元/公斤。从此,很多人改吃鸡、鸭、鱼。于是,网民们开始改编《西游记》:沙和尚不禁感叹道,“听说二师兄的肉,比师父的还贵了?”

最有眼光的当然还是一些国际投行,比如高盛,拍出3亿美元,一头扎进了“养猪场”。

那一年,中国的网民达到了2亿,于是有人发问:中国会诞生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吗?

当然有可能。

至少马云就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Dr.Doom”的预言

在谢文离去的一周前,原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就正式加入阿里巴巴。他将出任集团资深副总裁兼企业电子商务(B2B)总裁。

卫哲与马云并不陌生。2000年1月,在东方证券任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的卫哲与马云接受哈佛商学院的邀请,一同前去哈佛作演讲。那时,马云创立阿里巴巴不过一年时间,刚刚获得了孙正义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马云给卫哲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特别能说”。“我当时的演讲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但马云演讲之后的学生反应,比对我那一场强烈得多。”这让卫哲感觉很纳闷。这之后,卫哲和马云成为好友。直至2006年卫哲投奔马云,他可以更为直接地感受马云为什么人气那么旺了。而且,这时的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一家非常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了。

事实上,在雅虎中国的整合进入“调整期”之时,马云已经开始着手进行阿里巴巴组织架构的调整了。整个集团被划分为面向企业用户的B事业群和面向个人用户的C事业群。卫哲负责B事业群中的企业电子商务部分,主要包括两大业务:针对全球网上贸易的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业务,以及最大的网上国内贸易产品“诚信通”。当时,阿里巴巴的企业电子商务有超过1800万注册用户,遍布220个国家和地区。孙彤宇则掌管着C事业群中三驾马车之首的淘宝网;另外的两大业务是支付宝和雅虎中国。

“这是我想了5年的事情。”2007年1月8日,马云在上海宣布,全面进入企业商务软件领域。先期投资1亿元的阿里巴巴旗下第五大业务——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时,他再度激情满怀地说,尽管2006年令他平添了一些白发,但他淡忘那些不快似乎总是很容易。至此,阿里巴巴已搭建了从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用搜索门户到应用软件的大平台。

为此,在2006年下半年,马云就开始筹划阿里巴巴变阵,打造一个具备全球化竞争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当时,马云认为,“难点”将在于尽快形成全球化管理的能力。

似乎确实如此。

在2006年10月16日——谢文入主雅虎中国的前一天,原百事可乐中国区财务负责人吴伟伦也正式加盟阿里巴巴,出任集团财务副总裁。马云当时表示,吴伟伦的加盟,将为阿里巴巴这个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在财务基础服务和策略支持两个层面带来巨大价值。从吴伟伦拥有的16年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经验——先后在露华浓、阿斯利康、百事可乐等公司在华企业担任财务负责人——来看,他确实可以做到。

更让马云欣慰的是,除了吴伟伦之外,那段时间,原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原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原和讯网CEO谢文先后相继加盟。

可惜的是,吴伟伦在阿里巴巴也仅待了半年,即匆匆离去。当时有报料者称,“吴伟伦是因阿里账务问题而闪电离职”,但阿里巴巴则表示,吴是因“个人原因”离职。

不过,在2007年初,阿里巴巴并未受谢文、吴伟伦等人相继离去的太多影响。事实上,他们仍在寻找更多的“高手”。

5月14日,曾任职美国沃尔玛百货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全球采购办公室总裁的崔仁辅加盟,任淘宝网董事兼阿里巴巴B2B董事。对于崔仁辅,马云同样寄予厚望,他表示,崔仁辅在零售业、全球供应商和采购商及国际化公司方面的经验,将助力阿里巴巴更好地为国内外企业客户服务,在扩大全球贸易中发挥力量。

在崔仁辅加盟的前后,黄若加盟阿里巴巴,出任淘宝网运营中心副总裁。曾在澳大利亚旅居多年的黄若,拥有超过20年的商业、零售业从业经验,并曾任易初莲花、万客隆、北京华联等知名零售企业的总经理、执行副总裁等职。

黄若对我回顾说,实际上,他加盟阿里巴巴的过程也一波三折。2007年初,阿里巴巴找到他时,本来是想找一个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裁。但马云、孙彤宇跟他聊过之后,他们忽然发现,阿里巴巴最缺的不是人力资源,而是运营,于是,他们马上掉转船头,又开始就运营进行深入接触。“当时还是马云提的,说‘老黄你愿意不愿意考虑运营,我们现在最缺的其实还是运营’,于是就转过来了。”3个月之后,黄若正式加盟。

到了7月底,马云还“挖”来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合伙人武卫女士,出任阿里巴巴B2B资深副总裁兼CFO。

难道,这又是一次“2000年式的冒进”?

并非如此。

4月底,美国《华尔街日报》首度披露,阿里巴巴已经正式启动了上市融资10亿美元的计划。在当时,这引发了业界的巨大震荡。此前,马云曾多次公开表示,阿里巴巴不急于上市,上市要等到2009年以后再说。

紧接着,5月初,香港媒体亦报道称,阿里巴巴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将旗下B2B业务在香港上市,融资10亿美元。

显然,马云“食言”了。“嗅不到冬天味道的CEO不是合格的CEO。”他说。

实际上,在将雅虎中国收进囊中的2005年8月,包括高盛亚洲、摩根斯坦利在内的一批国际投行作为承销团队,就已经开始筹备阿里巴巴的上市了。2006年9月20日于开曼群岛注册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Alibaba.com Limited),阿里巴巴于英属维京群岛注册阿里巴巴投资控股公司(Alibaba.com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

不过,此前海外媒体普遍认为,阿里巴巴将于美国上市。

谜底于2007年7月28日傍晚18时正式揭开。马云首度在全体员工大会上正式宣布:阿里巴巴B2B将在香港上市!在世人,尤其是阿里人充满期待的猜测中,阿里巴巴的上市传闻终于一锤定音。而马云此前频频网罗“高手”——譬如,卫哲、武卫等等,无疑使阿里巴巴的阵容看起来非常强大而国际化。正如当年蔡崇信的加盟令投资人认可了初创的阿里巴巴一样,如今的强大阵容,则会使国际投资者对阿里巴巴青睐有加。

“大家很快都会变得有钱。”马云还没忘记兴奋地提醒大家。于是,那天晚上,一些老员工回家就翻箱倒柜地找那“一纸期权”,还偷着乐,盼了这么多年,终于见到曙光啦。

有趣的是,尽管之前很多员工拿到了期权,但由于上市遥遥无期,以至于“很多人把那张纸带回家,放到哪里都不知道了”。当时,有些高管甚至也会对阿里巴巴首席人力官彭蕾说,“我不要期权,工资多加一点儿行不行?”彭蕾坦言,“其实阿里巴巴的工资在业内不算是高的。”她透露,阿里巴巴会考虑调高工资,同时加大补贴力度,“我们2007年就重新把员工的商业保险全部升级了,加强多方面的保障。”

是次上市,打前站的将是阿里巴巴的B2B业务——拥有1800万会员的阿里巴巴,早已是全球最大的B2B商务门户,而且占据了中国80%的在线交易份额。

2006年6月,阿里巴巴相关人士对我分析说,“整个集团,就属阿里巴巴最赚钱。今年上半年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每个月进账2亿~3亿,到年底最少也得20亿~30亿。淘宝肯定是不挣钱,雅虎也不挣钱。”

一个宣称自己“不缺钱”的公司,为何最终还要选择上市?

当时,马云提出,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需要避讳的问题:难道,谁会放弃来自资本市场的机会?要知道,上市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机遇,当然,挑战也在所难免。但是,抓住机遇让公司更加壮大,才能让自己成为真正独霸武林的高手,也才有实力去帮助更多的人。接下来,秉承要做102年的企业的诺言,奋斗了8年的阿里巴巴还将继续奋斗94年。上市成功,亦将是阿里巴巴更加国际化的一步。而与海外媒体的猜测不同的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最终是阿里巴巴实现这一目的的舞台。

不过,事实可能远非如此简单。在马云宣布这一消息半小时后,阿里巴巴相关人士就打电话给我,他透露,阿里巴巴对外的口径,就是要“更国际化”且“不放弃资本市场的机会”,但事实上,在当时,马云已经预感到了“金融会出问题”,与此同时,还有投资人施加的压力。所以,阿里巴巴最终决定提前上市,乃是“合力”作用所致。

实际上,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崛起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