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云十年
3139300000020

第20章 “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有多长,多寒冷” (4)

正如以往的遭遇一样,挑战与口水,也时刻伴随着马云。

2007年10月18日,在阿里巴巴IPO倒计时之际,百度宣布进军C2C市场,并欲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和腾讯旗下的拍拍网展开争夺战。“百度在马云的阿里巴巴背后狠狠地捅了一刀”的说法,让人不得不感叹世事沧桑。

马云的“老对头”——奇虎网董事长周鸿祎则评价说,自己从来没相信过马云说的“每日纳税100万元”。尽管2006年初杭州市税务部门出具的证明显示,阿里巴巴确实做到了日纳税100万元(按工作日计算)。周鸿祎仍旧说:“马云的话就当个笑话听吧。”

而针对上市本身,也有媒体提出,马云在短短两年内,同时打造“达摩五指”——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雅虎中国,所以“资金出现了问题”,“阿里巴巴将借B2B业务上市的IPO收益,投资于淘宝网等其他业务”。

“你看外界给了我们多少的压力!”卫哲反驳说,“我可以很负责地说,阿里巴巴最不缺的就是钱。我们的现金储备支撑集团业务50年运转没有问题。”他特地强调,“阿里巴巴不存在用B2B的利润去孵化别的公司这一事实。”

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后的一个月内,香港股市动荡起伏。由于香港股市低迷,部分投资银行适当降低了对阿里巴巴股票的评级。

美国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是个例外,他认为港股估值过高,所以不打算购买香港的股票,唯一例外的是阿里巴巴的股票;他说自己看好阿里巴巴的前景,不会抛售。人们或许还依稀记得,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令东南亚国家闻风丧胆的国际炒家,正是此君。

上市一个月后,阿里巴巴在杭州大摆“满月庆功酒”。按照当地风俗,以马云为首的“十八罗汉”还一起埋下了满月酒,他说:“等94年以后再开封,届时希望长寿的诸位一起来喝这坛百年酒!”

“罗汉”归去

2007年,无疑还是“十八罗汉”最为风光的一年。

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的10月9日下午,他们还曾相聚于杭州滨江高新技术开发区。

当天,阿里巴巴(中国)基地在此举行奠基开工典礼。这是一处占地面积59000平方米、能容纳9000人办公的全新写字楼,将于2009年建成,届时,阿里巴巴集团及子公司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都将入驻办公。阿里巴巴甚至赋予其“世界电子商务之都”的美誉。

“走,我们再去铲两铲!”刚刚郑重地送走最后一位当地官员,43岁的马云立刻活跃起来,在众人的簇拥下,他兴奋得像个孩子,手舞

足蹈。

你一铲我一铲,大家在欢笑声中填埋着巨大的奠基石。别具一格的是,奠基石镌刻着阿里巴巴“十八罗汉”(最初创业团队成员)的名字,背面则写有“阿里巴巴(中国)基业102年”的字样。

27天后,“十八罗汉”再度齐聚香港,共同经历阿里巴巴上市的激情与欢跃洗礼。那天,“罗汉”们听到的最震惊的消息,不是阿里巴巴所创造的巨大辉煌,不是他们的“光荣与梦想”到达了阶段性的巅峰,而是,马云所宣布的“公司进入最危急状态”。

75天后,“暴风雨”如期而至。

12月24日——“平安夜”的当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突然宣布:对旗下各子公司高管进行人事变动。

淘宝网总裁孙彤宇、阿里巴巴集团COO李琪、阿里巴巴集团CTO吴炯、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李旭晖将辞去现任职位;与此同时,中国雅虎总裁曾鸣将于2008年1月1日起调回集团,担任参谋部参谋长;支付宝总裁陆兆禧将调任淘宝网总裁,其现有职务由淘宝网副总裁邵晓锋接替;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金建杭将调任中国雅虎总裁。

阿里巴巴表示,这次调整是为了“实行公司干部轮休学习计划”。

据说,孙彤宇当时的反应异常惊讶。

随后,淘宝召集了一次100多人参加的管理人员会议,宣布了集团的这一决定。

平时不拘小节的孙彤宇,那时却显得落寞异常。

往事历历在目——

还记得4年半以前,在“非典”肆虐的时候,他就带着几个人不分昼夜地在湖畔花园创业,那是怎样一段激情岁月?

之后,他们拿自家的东西在淘宝网上“自拍自卖”,为的就是营造个人气,那又是怎样一段艰苦的日子?

等到eBay大兵压境,他带领着弟兄们像“游击队”一样与之周旋,那是怎样一段以苦为乐的经历?

……

但是如今,面对一个蒸蒸日上、热火朝天、年交易额400亿元的淘宝,他却要离开了。

“共事几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孙彤宇对大家说,说着说着,终于抑制不住,几度哽咽。悲从中来的孙彤宇,几乎不能自持,一度站立不稳,他只能抱住了身边的秘书,号啕大哭……

“这种情况我是很少见到,企业的高管,当着一百多人的面,不是默默流泪,而是号啕大哭。”其时,阿里巴巴的一位高管对我形容说,他自己显然也深受震动,“孙彤宇还是比较真性情的。”

鲜为人知的是,孙彤宇将“离开淘宝”的消息,他的妻子彭蕾居然比他早知道两个月,而他自己则一直被蒙在鼓里。

一家人,两口子,为什么彭蕾都没把消息告诉自己的丈夫呢?

这丝毫不奇怪。4年前,当孙突然去创办淘宝时,他不是也没告诉彭蕾吗?事实上,阿里巴巴的文化,在某些时候是让人忽略这种亲情的,有时候甚至看起来非常“严酷”,甚至有点不近人情。

此外,尽管在淘宝创立之初,马云认为“淘宝的DNA就是阿里巴巴的DNA”,但是,淘宝的一位高管表示,后来的情况却是“淘宝的DNA就是孙彤宇的DNA”了。看起来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孙彤宇,实则是一位理性和逻辑性很强的管理者,他能够对阶段性的目标和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这也是淘宝能迅速崛起的理由。

“其实,孙彤宇的走,有点像是‘逼宫’了。孙在淘宝的影响,已经到了让马云不舒服的程度。”这位高管表示。

但是,马云当然有马云的道理,孙彤宇也有孙彤宇的苦恼。

多年以来,阿里巴巴形成的文化,更像是一种“江湖文化”。“江湖,山大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这个山头归你了,就是你的事儿了。”那位高管分析说,在这种大的文化氛围中,孙彤宇自然也不可能例外,他想当然地会认为淘宝是自己的事,先把淘宝搞起来,责无旁贷。

一位离职高管对淘宝印象非常深刻的是,1000多号人,都很年轻,绝大多数人都保持着亢奋的工作状态。淘宝没有实行打卡制,但如果主管说9点上班,很少有人9点10分才到。大家互相称兄道弟,甚至还保持着校园文化的痕迹,这个派、那个帮,看起来颇为热闹。

不过,也有人注意到,淘宝盛行的是“60分万岁”的文化,“大商场断货缺货可能顾客就不再来了,但在淘宝,缺断货就很正常,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他说。实际上,如果真正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话,很多问题其实是可以杜绝的。

不难理解的是,黄若加盟不久,就认真地跟各位“小二”(淘宝员工自称“小二”)说,“掉在地上的金子也是金子,只要你弯腰捡一下。这是不矛盾的。”他当时最大的感触是:感觉淘宝就像一批年轻人在原野上奔跑,身上背了很多金子,但他们说前面还有更多的金子,甚至大金矿,所以只顾奔跑,金子掉了也在所不惜。

而对于李琪,一位高管的印象是,其实李为人很不错,“但他对公司的影响和孙彤宇不同。不过他周围有一群人,形成了派系。”

对于马云所采取的“整体轮换”方式,计世资讯的总经理曲晓东还是非常钦佩的。他认为,对阿里巴巴掌控比较强的马云,其实也是非常讲究分享和团队合作的,“这样的统一调整,不针对某一个人,这是对创业团队的调整,转变为职业经理人团队,变为可持续发展的转换,让每个人更好接受,离开一线的人也不会难堪。”

这种分析也不无道理。在阿里巴巴上市一个月后,马云曾在一个论坛上动情地表示,“我觉得阿里巴巴可以没有马云,但不可以没有这个团队。8年以来,各种各样的压力很多。当每次有灾难的时候,我告诉我们的团队明天会很美好,在每次很美好的时候,我又会告诉他们明天会很倒霉。但是让我感到最快乐的是,团队给了我很多勇气,给了我很多鼓励。”

当然,马云的这一决定,还是力排众议的,据说一些高管对此并不太理解。“等到60岁时,我再换他们,孙彤宇、李琪五年十年后一定会恨我的。我比他们看得更透,出去享受人生,理解生命,去生活,再回来。”——马云认为自己的决定用心良苦。

事实上,在诸多中国民营企业家中,马云无疑是最具个性和反叛精神的一位。人们经常形容他“天马行空”,飘忽不定而又充满想象力的思维,以及对世俗的反骨,让他能够发现一些常人所无法发现的机遇。但是,这又导致了他的另一面——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负,甚至忽略了世俗力量以及通用商业规则,以至于无法被常人所理解,甚至遭到嘲讽。

一位阿里巴巴的离职高管就表示,“马云不是个长于治理公司的人,他是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把一个东西具体实施出来,他并不擅长。”

这也不难理解。

事实上,从马云的个性及性格判断,他注定要从“十八罗汉”的“合伙创业”模式起家。他不太适合单干,因为他既需要听众——演讲也是他战胜恐惧、获取自信的一个方面,又需要助手——专业化的人才通常能够弥补他的不足甚至缺陷,还需要人马——很简单,再精彩的想法也需要人冲锋陷阵。

当然,“十八罗汉”模式也注定了其他人的能力或综合素质要弱于他。唯此,马云才会充分授权,倚重那些“元老”、“空降兵”把公司或某项业务做起来,但等到“守成”阶段,马云还可以用“挪移”、“轮换”来加强自己的控制力。不过,对于一个投资人占大股的公司而言,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外患”尚存,怎堪“内忧”?

没错,马云既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但同时还是个冒险家,很矛盾吧?

由于本身的叛逆性,马云对于MBA极端不信任。早在2002年,他就表示,“我们用了很多的MBA,包括从哈佛、斯坦福等学校,还有国内的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95%都不是很好,也许是我们的原因,站在一个客观的、老师的角度上,我觉得MBA有很多的问题。”

再加上阿里巴巴一直崇尚的“江湖文化”,由此,阿里巴巴甚至一直没有形成良性的职业经理人文化。而从谢文、吴伟伦甚至之后的张忆芬(2007年加盟,后任淘宝搜索中心负责人、集团副总裁,2009年4月离职)、沈建明(2006年11月出任阿里巴巴副总裁及中国雅虎副总裁,2008年12月离职)、黄若(2008年10月离职)等的诸多去职案例,似也可窥得一斑。

唯一的例外就是卫哲。不过,据说,在内部的高管会议及论坛上,他也经常遭遇大家的反对,那是因为,大家认为他更像一个滴水不漏的“政客”,擅长用政治的方式行事。马云对卫哲,至少表面看起来还比较认可。一位高管分析,那可能是马云看大势而不拘小节的缘故。

实际上,让许多职业经理人不能忍受的是,马云对于阿里巴巴各个子公司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追求”,简直到了一种偏执甚至严苛的程度。比如,淘宝网奉行“倒立文化”,代表“换一种思维看世界”;支付宝倡导“手印文化”,表示与钱打交道就要讲诚信;阿里软件则是“红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