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野蛮生长
3139500000040

第40章 历史 (1)

历史永远没有真相。

——冯仑

历史是我最早接触的人文知识,也是我最有兴趣的。我对人好奇,对社会现象好奇,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未来的未知领域更好奇。在现实中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我会到历史中去找,这是探讨真理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遗憾的是,探索几十年至今,我仍然有很多没有找到的答案:历史中这段故事跟那段故事,都是真相,但永远在打架。所以我的总结是:历史永远没有“真相”。然而,即便没有真相的历史,对我们认识问题,仍然有非常大的启发。

伟大的阴面

与历史第一次正面发生冲撞是在二十二三岁的时候,当时我在中央党校读书,满脑子都是非常正面的教育留下来的痕迹,比如说伟大的人应该怎么做?他们的行为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好人应该是怎样,坏人是怎样?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有两件事让我对历史开始发生怀疑,发现人们看到的伟大未必真有那么伟大,多少都有那么点不真实,而真实的东西一定在伟大的背面。从此我就开始研究伟大的另一面。

我最早开始疑古是在1982年,我在中央党校读书,学校有两个阅览室:一是党刊室,就是内部资料(内参)阅览室。当时是按级别看内参,很多资料在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党刊阅览室里所有资料反映的都是社会阴暗面和问题,于是我突然感觉,原来除了我们从《人民日报》里看到的那些正面的东西外,还有这么多真实的情况在这儿!我开始怀疑,渐渐我形成了习惯,在内刊室里找史料,并且不停地看各种各样的内参,这些资料使我知道世界原来是由两面互补的,一面是宣传,另一面是内参。

我意识到,在历史的过程中还有真实的是非是我所不知道的。就这样,我颠覆了以前自己对是非的认识。

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伟大的另一面,探讨过程中我的确发现了很多让人失望的伟大、让人轻蔑的伟大、让人不崇敬的伟大、让人不愿追随的伟大以及让人不再敬仰的伟大。

后来,我跟柳传志出去爬山,我开玩笑说,一个伟大的人就像站在山上,阳光照着他,他看着我们,我们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从阳面上去的,但实际上他是从阴坡爬上来的,也就是说一个伟大的人并不因为他从阴坡上去就见不到阳光。历史告诉我一件事,任何事情似乎都不妨碍伟大,伟大只是一个结果,我们往往只看见那朵花,至于这朵花从哪儿来,怎么开放的,我们并不知道。

观察伟大的另一面确实有很大的乐趣。

历史现场

怎么才能看到这些伟大的背影、伟大的另一面呢?我会大量看小报,看野史稗史,因为在野史稗史中有时候能漏出一些细节和真实。如果当事人还活着,去听他说故事或者去到历史现场观察,往往能够看清楚历史的真相,感受到这些历史气息、信息、密码。我在做生意的时候,不断抽空去一些历史现场,到现场去解读历史,思考和观察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事情,真正感受历史的真实,哪怕是让人失望的真实。

比如张学良跟赵四的爱情故事,听上去似乎是催人泪下,37年终成眷属,妻贤且富美德,给国人留下的全是这样的印象。后来我去了沈阳帅府(赵四住的小洋楼),也看了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大帅府,感受到赵四小姐当时第一次投奔张学良时的生活环境,回来陆陆续续看了一些资料,解读下来跟最初的印象就不一样了。张学良在临终前和唐德刚做过一个口述自传,这个自传比较真实,关于赵四他说了两段有意思的话,一段是:“她要来我也没办法,我就收留了她。”

于凤至对这一段是这样解释的:“当时中原大战之后,张学良帮蒋介石打败了阎锡山和冯玉祥,统一了中国,被封为海陆副总司令,在全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且和蒋介石结拜兄弟,位高权重,很多女人天天追他,其中有一个就叫赵四,哭着喊着追着他到了沈阳。当时赵四才14岁,进门她就给我下跪,哭着说,我一辈子什么名分都不要,就愿意做张学良的秘书,伺候他的生活。我也就收留了她,给了她一个房子(帅府)。”

张学良跟唐德刚讲道,“我跟赵四是误会,我的历史从36岁就结束了,如果我不被关在里面,我这样的人外面有的是女人,我跟她不会好。”在不断的囚禁、软禁生活中,张学良当着赵四面也讲过,说我们俩是没有办法,如果不是蒋先生,我们俩早就不在一起了。这些历史和我们正常情况下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一段去贝加尔湖,看了苏武牧羊的地方。整个的戈壁是寸草不生,连鸟都不来拉屎,太惨了。清朝时有人在这里划定了疆界,后来一个官员扛着块碑过来,走了一段以后没找到位置,往周遭看看,发现都差不多,于是就歇了,随便在此立碑,结果从此中国就少了很大的面积,现在少了的这块面积地下有很多石油。于是现在有人就说,当时清朝太昏庸了,割让边界也不搞清楚地下有多少资源,也不现场勘测一下,随随便便就把这事办了。不过话说回来,当时第一没有石油勘探技术,谁都不知道地下有什么;第二当时对土地的了解仅限于目光所及,看见的就有,没看见的就没有;第三当时没有卫星,更没有遥感,不知道再往前走还有多远,所以他做了这个决策,也没大责吧。

所以,对古人要宽容,对今天要严格。以今人的智慧来对古人苛刻实际上是放纵自己,原谅自己。我们应该在已有的条件下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而不应埋怨古人没给我们留下什么东西。

2006年我走了一趟“玄奘之路”,途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在伊斯兰地区开车走了一个多月。在穿越阿富汗的过程中,我一直在体会伊斯兰人民真正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我所看到的阿富汗人民是非常努力,非常热情,非常宽容,非常好客的,今天阿富汗有恐怖主义,原是二战以后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悲剧。

我去过6次延安,我思考,为什么在20世纪30年代一些读书人走过了二万五千里跑到延安,能够干成他们的事业,最后领导了中国?在延安的共产党人真是有理想,没有理想他们坚持不下来。你的理想到了什么程度,主要就看你坚持多久和忍受多少苦难,或者说忍受多少折磨而且矢志不移。当时延安生活艰苦卓绝,胡宗南派特务去收集情报,出发前交代说延安很苦,你们一定要吃苦,不然就会露馅,并且让他们经历专门的吃苦训练。结果他们还是苦不过共产党人,到了共产党根据地吃饭面里掺土吃不吃?一皱眉一犹豫,马上暴露你的特务身份,立即被揪住。

共产党是真正有理想的人,所以才能烹小鲜如治大国,才能够把延安当成全国来办,有中央、地方、边区,学校、军队,自己还印钱,把一个弹丸之地当国家来管。在这个弹丸之地印钱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江西,那是第一次建国的时候,邓小平张罗的建国典礼,在那儿印过一次钱;到延安是第二次,所以他们完全是烹小鲜如治大国,结果是什么呢?1949年以后,他们便治大国如烹小鲜。在延安看到的这两件事让我明白,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我们做事要把小事情当大事情办,要能坚持,还要能行动。以前老听说贞节牌坊,后来偶然去安徽,参观了歙县的贞节牌坊以及中国唯一的女祠。

实际上贞节牌坊和女祠恰好证明中国妇女的悲哀,这个悲哀不是说她受了多少苦,16岁就守寡,然后一直守到70岁;这个悲哀是指她们的贞洁恰恰是以淫乱为补充的。——歙县这一带历史上有两万节妇烈女,每一个节妇烈女对应的都是一个在外面狂吃滥嫖的丈夫。因为丈夫都在外面做生意,把钱拿回来又怕家里的女人偷人养汉,为了把这个财产保住,就必须要让老婆安心守在这儿,于是他们给予女人精神奖励,给她们修个女祠,破例让她们进祠堂享受男人们的一些待遇;这还不够,还要给她们立牌坊。贞节牌坊分成好几种,有皇上赐的,由皇上命名,中央财政拨钱;有自己家里立的,请礼部命名,自己出钱做的,也有自己家命名自己家做的。男人们通过这些方式让妇女安心带孩子并守住财产。

到历史现场你会感觉到,一方面徽商很发达,徽商不在家里经商,都是在安徽以外的地方经商,但是另一方面牌坊都立在家里。两万节妇烈女是以两万以上丈夫在外花天酒地、狂吃滥嫖和不贞节互相对照的。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