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3142100000032

第32章 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莫向孩子灌输拜金思想 (2)

给孩子过生日,父母可多做两道菜,以表对孩子的关爱,孩子要道一声谢,以感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可教他们自己劳动,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生日劳动,使孩子更加理解生日的含义,进一步体味到父母的艰辛。孩子生日那天,父母还可以给孩子买来喜欢的图书、生活用品及生日纪念品等,也很有益。

4 带孩子去体验“贫穷”的生活

一位母亲的方法很有独到之处:

放暑假时,妈妈把10岁的儿子明明带到了乡下的大伯家里,让儿子寄居在农村,和农家孩子一起放牛、耕种,吃着油花并不多的饭菜。

从来没有干过什么活的明明自然是十分不习惯,才待了两三天时间,就嚷着要回城里。大伯也不忍心看着白净柔嫩的侄儿受苦,于是劝“狠心”的妈妈来把儿子接回家。可是明明的妈妈丝毫没有因为电话里儿子的诉苦和哭声而动摇,她还语重心长地教导了儿子一番。明明明白了妈妈的初衷,于是就安心地住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的假期生活,明明渐渐爱上了憨直可爱的农家孩子,喜欢上了淳朴宁静的农村生活,而且增长了不少农家知识,学会了很多农活。回到城里后,甚至连他那晒得黑黑的皮肤,也成为了城里小朋友们羡慕的对象。

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有的孩子因为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一个小小要求,就对父母怀恨在心,觉得父母不爱他们,于是对父母进行百般刁难和报复,甚至动不动就以死相逼;有的父母含辛茹苦、节衣缩食,为的是供自己的心肝宝贝就读名校,将来能考上清华北大等重点学府,谁知那孩子却整日泡在网吧里,对学习根本心不在焉,对父母的教诲也充耳不闻……

对于以上那些孩子,我们做父母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有这样一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通俗的话语中包含着一个很深的教子哲理:只有“贫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苦”和“累”的滋味,于是发奋图强,努力想办法摆脱困境;只有“贫穷”,才能让孩子在磨难的生活中得到锻炼,从而造就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社会栋梁”。

一般来说,富孩子由于从小生活条件就比较优越,经历的生活困境比较少一些,这样,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就会比较弱,所以,在以后遇到困境时,难免就会退缩。相对来说,穷孩子更能经受住艰辛困境的磨难,因为他们在小的候经历了足够多的困境,对困境有了很好的“免疫”力。所以,家长们不如试试以下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贫穷”一回。

某年轻夫妇收入极其丰厚,生活自然过得富裕安逸,他们穿的是名牌衣服,用的是高档电器。但自从他们的儿子出生以后,夫妇俩就故意装扮成“穷苦”人家。

在家庭生活中,他们注意克勤克俭,衣服不再追求名牌、时尚,吃的不再刻意要山珍海味。他们还时不时在孩子面前唠叨: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让幼小的孩子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家里的经济并不富裕。

在夫妇俩“贫穷”教育法的培养下,他们的儿子自小就学会了勤俭和节约,从不乱花零用钱。平日,家里没用的纸箱皮,他会一个一个地存起来,积累够一定数量时,就拿去卖给那些收纸箱皮的人。看到小鬼“当家”的一副认真样,夫妇俩心里乐滋滋的,对儿子的行为赞赏不已。

家长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如果我们老是在他面前念叨自己以前生活如何贫苦、如何艰难打拼等等“老掉牙”的事情,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孩子反而会嗤之以鼻,甚至反驳道:“都什么年代了,难道你们想社会大倒退,让我们回到你们那个穿破衣、啃红薯的年代?”

对于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我们不如来点新鲜的教育方法,让他们亲眼看看社会中下层人们的穷苦生活情景。比如收集一些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有关边远山区人们生活工作的图片、报道和录像给孩子观看,以此触动他们的心灵;或带他们到下岗工人的家里、陪他们去孤儿院看看那些孤独无助的孩子,使他们领悟到自己的幸福所在……

父母还可以让孩子亲自去体验“贫穷”生活,帮助孩子了解生活的真貌。父母可以在周末让孩子负责家庭一周的超市购物任务,把一周内所需要的东西让孩子列一张清单出来,然后全家人到超市集体购物。孩子在列清单的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家庭生活的日常所需,又可以了解“柴米”的价格。

5 鼓励孩子在业余时间打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孩子上中学,很娇气。她认识到自己教育的失误,就想通过劳动教育孩子。她留心观察,发现楼下那个洗车铺子的老板是个忠厚人,就俏悄和老板商量:“我让我的儿子给你打工,他的工钱我结,但您得说是您付的。我为的是让他锻炼锻炼。”

老板愿意配合,回家她就和孩子商量。孩子听说能挣钱,挺高兴地答应了。每洗一辆汽车,老板给他3元钱。这孩子假期中挣了几十元钱,非常兴奋,而且母亲明显地感觉到,通过劳动,这孩子比原来懂事了,长大了。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在家中的地位如日中天,大多数父母都视自己的孩子如同手心里的宝贝一般。正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宠爱,导致很多孩子缺乏吃苦耐劳、勤劳朴素的美德,也不能深切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另一方面,孩子也不懂得自己去创造财富,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很多儿童教育专家、教师和父母都一致认为,让孩子适量打工对他人生的成长是很有价值的,能培养他的责任感,学会如何与他人共事,也能为经济拮据的家庭挣些钱,同时更能培养他的自立能力。父母应该把打工的好处告诉孩子,这样孩子才会乐于去打工挣钱。

一位妈妈向人谈过这样一件事:

她刚上小学的儿子很想参加一个小记者班,她就为儿子交了学费。某一天,小记者班将要到户外进行采访拍摄活动,儿子兴致勃勃地向妈妈要活动费,可是这位妈妈却很郑重地告诉她的儿子:“要去参加活动,费用自理!”

儿子一听就傻眼了,“我的压岁钱早就用光了呀!”于是,这位妈妈就开始诱导他:“你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干家务活了,要不这样,从今天起,你负责饭后洗碗,每次的报酬为1元钱,怎么样?”儿子很爽快地答应了,因为他太想去采访拍摄了。

接下来儿子就正式上岗了。考核制度挺严厉的,因为打碎了碗是要罚款的!这机械而繁重的活让他感到很不适应,可是他为了攒钱,还是坚持了下来。终于他攒够了钱参加活动去了。然而,在购买胶卷的问题上,他与妈妈又发生了争执。他执意买了一卷36张的,而没有听从妈妈的劝告买24张的。结果,冲印的时候,自己的钱不够了,只能借了。他有点难过,因为辛苦赚来的钱这么快就用光了,而且还不够用。这时候他“总结”说:“其实那么多照片很多都差不多,拍出来也是重复,还要浪费冲胶卷的钱,早知道我应该买24张一卷的!”

孩子只有在使用自己劳动所得的钱时才会比较珍惜。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意识到劳动和工作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要获得报酬,你就得工作。只有工作,你才有工资用于买吃的、穿的以及支付水、电等家庭必要开支。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一点后,父母可以让孩子选择在寒暑假打工,让他接受一下社会的锻炼。

虽然说,让孩子打工是好事,但一定要适度。在打工的同时,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家庭作业。另外,孩子因为有了额外的零花钱,会很容易形成乱花钱的坏习惯。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教孩子正确处理打工挣的钱。首先,建议孩子把钱存入银行,很多银行在给孩子开设账户时没有什么限制;另外要限制孩子的消费,不要让他第一次有收入就去随心所欲地购物,要让孩子把限制花钱当成原则来坚守。

6 和孩子一起制定消费计划

依依的妈妈非常明智,她每次带女儿去商店前,总是先和孩子制定好消费计划。有一次妈妈对依依说:“今天,妈妈带你去商店玩,你可以买一件你最想买的东西,价格在50元以内。你得先想好要什么才决定买,如果你要好几件东西,妈妈就不带你去了。”依依听完妈妈的这个“条件”后,高兴地回答:“妈妈,我知道了,我最想要一个小娃娃,不过我还得去店里看看什么娃娃漂亮。”于是,母女俩就去商店了,妈妈带着依依看各种各样的娃娃,并给她讲一些与娃娃有关的故事,最后,她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娃娃回来。

有一次,妈妈带依依去买鞋,事先跟依依说好了,凉鞋买50元以下的,旅游鞋买100元的是上限。来到商场后,望着琳琅满目的各种牌子的鞋,依依先是兴奋了一阵,但看到标价后,脸色暗淡了下来,因为按妈妈给她规定的价钱,只能买她不太喜欢的样子的鞋。发现这个情况后,妈妈严肃地告诉依依,不能给她买太高档的鞋。因为她还小,正处在长身体时期,如果买贵的鞋子,明年不能穿了就太可惜了。况且,爸爸妈妈买的鞋子也只不过200元左右。经过妈妈耐心地做工作,最后依依高高兴兴地挑了一双40元的凉鞋和80元的旅游鞋。

现在,孩子们大多存在这样的毛病,就是父母给多少钱就花多少钱,花完了就跟父母要,花钱很没有节制性。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我们家经济状况很好,不需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也有的父母会说,我们家经济条件差一些,平时实在不好意思和孩子说钱的事儿,总觉得自己和别的父母差很远,但是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乱花钱、不珍惜物品、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当他们长大以后,需要自己支付水电费、房租、物业费的时候,他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可忽视孩子消费观念的培养。因为孩子迟早要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就必然与钱打交道,当孩子手里有了钱,父母就应该指导孩子如何使用这些钱,教孩子学会用钱,理性消费。

一位学生在重庆某大学上大二,每月开销在2000元以上。面对各种不正常开支,不堪重负的母亲无奈地与儿子签订了一份特殊的“母子协议”。

“从即日起,每月除500元生活费以外,其他任何额外开支都必须向母亲提出书面申请……在校期间,不能有任何赊账行为。因恋爱而产生的费用,只能从500元生活费中支出。学期结束后,如没有超支行为,家长将给予1000元的现金奖励。”

母亲说,儿子在重庆某大学上大四,每月开销2000元以上还经常出现严重亏空,动不动就向朋友借钱,还在校园内外赊账消费。到了实在赊不到的时候,就回家以各种理由要钱还账,然后再继续自己的超前消费。

母亲曾坚决拒绝为儿子的赊账“埋单”,收债人却说:“如果不尽快还钱,我就要向学校告状。”为了儿子的前程,她只能屈服。在无数次地为儿子“埋单”之后,她决定用协议来规范其消费行为。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带着孩子走进玩具店或者商店的时候,孩子总是会没完没了地要求父母买各种玩具和食品等,这是许多父母感到头疼的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自然具备一些支配金钱的能力。但是,父母也不要掉以轻心,当孩子手中有了一定数目的钱时,父母要帮助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许多孩子的毛病就是父母给多少就花多少,花完了再向父母要。

针对这点,父母要督促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当然,消费计划主要由孩子来制定。例如:父母在给孩子钱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个支出原则,让孩子自己去制定计划,父母不要干预孩子制定计划,但是要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监督、检查,看看孩子是否根据计划合理地使用零花钱。通过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孩子就会提高理智消费的能力,能够有所节制地花钱。

另外,教会孩子在买东西之前列一个购物清单,一来可以节省购物时间,二来也是避免不合理支出的有效方法。当然,也可以教育孩子利用压岁钱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购买节日礼物或生日礼物,花钱多少无所谓,关键是增加亲情,培养孩子的孝心,这也是必要的合理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