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3142100000033

第33章 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莫向孩子灌输拜金思想 (3)

7 对“小购物狂”说NO

一对夫妇开车带着5岁的女儿来到一家商场购物,女儿站到一件心仪的商品面前不走了。300元,这对夫妇觉得太贵了,不能买。于是,夫妇俩与女儿商量,动员女儿放弃。但女儿执意不肯,看到女儿的态度,夫妇俩认为,她要生气就让她生气吧。这对夫妇扔下女儿不管,继续他们的购物,等到购物完成,他们的女儿还站在那件商品的柜台前一动不动。这时,夫妇俩再次给女儿做思想工作,劝女儿放弃,女儿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这对夫妇经过紧急磋商决定,女儿要发牛脾气,就让她发好了,但绝不能纵容她不良习惯的养成。

于是,夫妇俩头也不回地开车回家了。过了两个多小时,女儿回家了,伴随她回家的还有一名警察。原来,小女孩看到父母真的走了,只好放弃对峙,而回家又不识路,只好向警察求助,让警察送回家来。

小女孩回家后,夫妇俩也没觉得有什么过意不去,而是仍然反复给女儿讲道理:“宝贝,我们没给你买那件玩具,并不表明我们不爱你,你永远都是我们的乖女儿。但是你要知道,钱都是爸爸妈妈一分一分挣回来的,我们要学会科学消费,不能浪费。爸爸妈妈仍然爱你。”

经过这件事后,女儿懂事多了,再也没有为此类事情与父母闹过别扭。

疯狂购物,可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如今的孩子买东西也“上瘾”——见什么要什么,无论去哪儿,都不能空着手回来,而且买得越多,购买的欲望反倒越强烈。孩子成为“小购物狂”,原因主要在父母。

许多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许多孩子吃要最好的,穿要名牌的,家长总是宁愿自己节约,也要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愿望,他们总是说:“唉,为了孩子……”于是,孩子就变本加厉,内心的欲望不断膨胀,这样不仅父母无法承受,孩子的心灵也会被金钱所扭曲。

一位妈妈的日记是这么写的:

“妈妈,给我1元钱!我要买一包干脆面!”这是孩子今天放学回家后向我说的第一句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这类要求越来越多。就像今天他要买的这包干脆面,这里面不仅仅有孩子爱吃的零食,还有他喜欢看的侦探小漫画。所以,他一有机会就找我要钱买。这仅仅是他的“庞大”购物计划里面的一种,其他的比如什么同桌使用的新式自动铅笔,好朋友介绍的好玩的卡式玩具,学校门口小摊卖的麻辣锅巴……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每个月零花钱总共才几毛钱。可现在的孩子呢?前几天我统计了一下,这个月他零零散散从我手里要走的零花钱就有一百多元——更恐怖的是,这在现在的孩子群里据说还是少的!

我真想不出来,这孩子哪来这么强的购物欲?本来我还想对他这种“疯狂”行为进行一下控制,可没想到孩子从我这里要不到钱就去找他的姥姥要!为了这个,孩子他姥姥还说了我一顿:什么现在的孩子都这样,物质条件好了就别苦着孩子等等,说的我头都大了!没办法,只好继续给他零花钱!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热,孩子的“防暑降温费”又要增加了。哎!我怎么样才能把孩子这么强的购物欲给降下去呢?

孩子的欲望总是很强烈,老是喜欢买一些新鲜的东西。面对孩子的疯狂的购物行为,爸爸妈妈们要随时捂紧自己的钱包,并晓之以理,把这样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使孩子从小懂得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

要告诉孩子,一个人在生活中应尽量减少金钱的支出,这样,手中的钱就会多起来。有什么方法可以少花钱呢?例如,买东西之前必须要想清楚是否真的需要,可以让孩子在心里问自己:“我需要这个东西多久?”“是不是已经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打算要买的东西?”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有些支出是不必要的。还要教孩子每周在固定的一天去购物,不要天天购物。购物之前一定要列个清单,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买东西,不要见什么买什么。

8 别把家务与零用钱简单挂钩

一位爸爸在他的教子日记里介绍了这样一种教育孩子自己赚钱的好方法:

儿子自从上幼儿园大班就开始向我要钱,“我想要5角钱去买棒棒糖”、“我想买水彩笔,给我两元钱”……每天都要钱,有一天我不耐烦了,一本正经地对他说:“想要钱,自己来挣。”

“可是,我不会呀。”这小家伙还很委屈。

“你可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呀,比如倒垃圾、扫地、擦桌子,这些都可以挣到钱。”

“这样也可以呀?太好了。”儿子对这种新鲜的协议很感兴趣。

可是,有一天,儿子又对我说:“爸爸,我干了半天,累得腰酸背痛才得到两元钱,怎么样才能少出力多挣钱呢?”

我想了想,告诉他:“你可以用脑力赚钱,只要你给家里提一个好的建议并被采用,就给你体力劳动三倍的工资。”

结果儿子的建议非常多,并且确实提出了许多好建议。现在儿子上三年级了,在零用钱方面,我们一直对他采取按劳取酬的政策。现在这小家伙不仅爱劳动,还变得很爱动脑筋,“鬼点子”一直向外冒。

很多父母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往往会让孩子在家中打工。也就是说,让孩子做家务劳动,然后给孩子报酬。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恰当的。父母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是应该的,但是不应该把零用钱作为孩子干家务的报酬,因为做家务活有各种不同的目的。它是让孩子学习在家里尽义务的一种方式,就像他们将来要在大社会中尽义务一样。

因此,每个孩子在家里都要做一些固定的家务活,比如吃饭前摆放桌子碗筷,吃完饭后收拾桌子、刷锅洗碗或者倒垃圾等。如果家长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应负的责任,坚持让孩子做家务活,而且不完成任务就不允许离开,那孩子也会认真对待,认为帮家长做家务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孩子完成自己固定的家务活之外,家里总会有一些额外的家务活,这些就可以为孩子提供挣点零用钱的途径。但是若单纯地把家务活和零用钱联系在一起,短时间内也许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但长期下来会淡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认为帮父母做家务挣钱理所当然。

过新年之前,逛商店时优优相中了商场里一个漂亮的洋娃娃,价值40元,优优想让父母把娃娃当新年礼物送给她。可一向很宠爱她的父母却一反常态,没有给她买还告诉她,如果想要礼物必须得自己通过劳动来赚。

回家后优优的父母和她签了一份劳动协议:每天擦一个房间的地板可赚3元,每个房间物品摆放整齐可赚3元,洗碗一次可赚1元。优优的父亲还在协议中规定,如果在打扫房间过程中打破了家里的摆设,还要扣工资。优优和父亲都在协议书中签了名字。优优说,就为了一个娃娃,原本都是由爸爸妈妈干的家务活都由她来做,她觉得不好意思,后来还是在爸爸的开导下,她才意识到用劳动赚礼物是件光荣的事,所以就开始自己赚钱了。

春节期间优优干了半个月家务活,赚了一百多元钱,这是她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她手里攥着自己赚的钱到商店后,就舍不得花了,原本打算买娃娃的钱没买娃娃,而是买了一本日记本和一瓶钢笔水,只花了不到10元钱,剩下的钱她打算开学以后买些学习用品和课外书。

引导孩子通过做家务来自己赚取零花钱这种方式的家庭不在少数,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很好的,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相应的报酬,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同时也能够让孩子更深刻地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这样会有利于培养孩子节约的品质。但是当赚钱和做家务、生活中保持好习惯等这些事件联系到一起时,对于孩子的心态可能会造成一种不好的影响。

父母给孩子零用钱是因为他是这个家庭的一员,零用钱不应该与孩子做家务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要鼓励孩子热爱劳动,可以用别的方式来奖励他。比如说语言上的,“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啊!”“都能帮妈妈干活了,妈妈真高兴!”等等。重在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与合作精神,不能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找借口任意要零用钱。

9 让孩子选“对的”,不要纵容孩子选“贵的”

“价格越贵衣服越漂亮。”这是10岁的曼曼买过年新衣服的标准,妈妈怎么劝她都不听,认为是妈妈舍不得在说瞎话骗她,妈妈一气之下说:“走,不买了,就穿旧衣服过年吧。”曼曼的眼泪刷地就流了下来,一次愉快的购物就这么不欢而散。曼曼不光是买衣服这样,平时买学习用品也这样,看着价格买。同学要是买了什么新东西,她也要。

其实,曼曼的母亲是个没有工作又离了婚的女人,靠上门做钟点工供养上小学的曼曼,家境的困难,她从来对曼曼闭口不谈。曼曼要求买流行的“李宁”T恤衫,要求买价格不菲的参考书和英语磁带,要求和同学一起参加“海南四日游”,她都咬牙答应下来,宁可自己晚上不休息全天超负荷工作。为了满足曼曼的要求,她做出了很大牺牲。但是没想到,曼曼的胃口越来越大,渐渐的让妈妈觉得承受不起。

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喜欢为孩子买昂贵、高档、新奇的零食、衣服、玩具等,因为他们认为越贵的东西,质量和品质越好,这样才能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并且,他们认为这是爱孩子的表现。

爱子乃是人之天性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适当增加孩子的消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父母那数不清甚至叫孩子们无法承受的爱,无计划、盲目的消费实在让人担忧。父母们应该知道,孩子不同于机器,最需要的是关爱;亲情也不同于商品,不是投入的钱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培养孩子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不止是金钱。

并且,从小就纵容孩子买“贵的”,而不是“对的”,还容易助长孩子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坏习气,导致他们形成贪图安逸享受、不思进取的懒惰习气,甚至导致他们形成挥霍浪费、互相攀比的恶习。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在一家百事用具专卖店里,身穿一身李宁运动衫、脚踏康威运动鞋的高一学生明明在为一个标价178元的百事书包跟妈妈进行着激烈的谈判:“你给买不给买?咱们可说好了,你要是不给买,我就不去上学!才178你都不肯出,我们同学三百多、六百多的书包都有,我这算什么呀?”“你爸爸不是刚给你买了一个吗?大小跟这个也差不多,质地也很像。多少钱的不都是一年换一个,买这么贵的多浪费呀?”妈妈说。明明斜了一眼妈妈,“我爸买的那个多土啊!我要是背着它走进教室还不让同学笑话死?你能背你背,反正我是不要……”妈妈拿看书包左看看右瞧瞧,怎么也看不出好来,可终究还是耐不住儿子的软泡硬磨,掏出自己的辛苦钱,买下了这个书包。明明还回了一句:“早掏钱不就结了,非磨蹭这么长时间。”

虽然说关爱孩子是父母的本性,但过犹不及,孩子的消费应该适可而止。对于孩子消费观念的培养,家长起着关键作用。家长应该视经济状况量力而为,如果过分放纵孩子的购买欲望,很容易让成长期的孩子产生攀比心态,也会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

并且,如果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用好东西、贵东西把孩子的消费欲望膨胀得很大的话,那么,在未来的生活中,物质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感肯定会比一般的孩子小得多,因为孩子的满足感早让家长给磨平了。

对那些总是要求买“贵”物品的孩子,家长应该在平常生活中给他们讲一些最简单的道理,树立他们勤俭朴实的价值观,以此来引导孩子选对的,不选贵的。这样,孩子才会经常处于满足的快乐之中,才能懂得节俭。

比如说,家长给孩子买了一件米老鼠牌的外衣,上面有一个很漂亮的米老鼠,那孩子可能觉得还行,很高兴;但是,如果家长给孩子买的是一件很一般的衣服,孩子可能就会认为不是名牌、不喜欢。这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如果把这件衣服给那些一直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那个孩子肯定会很高兴,甚至睡觉都会把新衣服搂在怀里。所以,当孩子的追求比较有限度的时候,物质上的满足带给他的幸福感就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