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仅研究书本理论,而且还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并收集药物标本。终于在1578年年已花甲的他完成这部约190万字的巨著。
通过以上中外成功人物的经历我们可以发现,辉煌与平淡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辉煌原本源于平淡,基于平淡,只有在平淡的生活中锲而不舍、积极进取方可铸就成功的辉煌。所以不要抱怨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平淡,工作有多么的平凡,自己的家庭背景多么卑微,也不要总追求轰轰烈烈的不凡人生。人的一生十之八九的岁月是淡而无味的,真正的成功总属于那些耐得平凡、坚守平淡的人,成功只是平淡地上班、下班,平淡地生产、劳作……坚定地朝着你渴望的目标前进。正是这一个又一个平淡,创造了社会价值,体现了人生价值,连接出了鲜花和掌声的喜悦。
纵览那些成为一国首富、亚洲首富甚至世界首富的富豪,他们拥有无数的财富,其实他们的内心都坚守着一份平淡,他们能成为首富很多是他们想不到的。因为他们耐得住平淡的流年,所以拥有一个平常心,不急不躁,平静而豁达地面对一切,面对成功与失败。
更何况,在整个社会中,能拥有轰轰烈烈辉煌人生的成功人物毕竟是少数,在这个社会上靠的还是许许多多平凡的人做着许许多多平凡的事,减少一份浮躁的虚荣,才能体味到平淡的美味、感受生活的真谛。
忍住诱惑:不为各种名利所驱使
“事业常成于坚韧,毁于急躁。”尤其是在如今如此高速发展的时代,浮躁像是一个幽灵,更容易腐蚀我们宁静的心灵,让我们自寻烦恼,喜怒无常;挑逗我们坚强的意志,让我们浅尝辄止,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山望着那山高;贿赂我们凡人的肉体,让我们耐不住寂寞,守不住贞操和原有的理想。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需要一种专心忘我的精神,而且要能耐得住寂寞,不为外面精彩的世界所诱惑,不为各种名利所驱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意志坚定,成就一番事业。
专门做剃须刀的吉列公司,刀片世界第一,这个企业从19世纪初开始做,享誉世界百年之久,今天,吉列剃须刀片仍然畅销,年销售额达上百亿美元,这大概是任何一个发明者都无法想象的。据估计,有10亿人在经常使用吉列公司的产品,平均每两个男人就有一个是吉列公司的顾客。做刀片儿都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其过人之处来自于对专业领域的高度专注。
公司创始人金·坎普·吉列为了设计出方便、快捷的刀片儿,曾与几个朋友在水产市场对面租了间房,屋子既潮湿又黑暗,还散发着阵阵腥臭,让人闷得发慌。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吉列开始了整整6年的漫长实验,吉列经常一宿不睡,甚至忘了吃饭喝水。
后来虽然实验成功了,但却受尽嘲笑,设计的产品得不到生产商的认可。但吉列没有就此放弃,多年的推销经验告诉他,坚持才是胜利!他不断总结教训,继续在刀片上下工夫,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寻找市场“冷门”,创办的吉列公司才开始扭转局面。
产品研发实验室里的攻关人员高度专注、精益求精,他们大脑中时刻想着“皮肤、须发和金属”三样东西,他们要经常使用高倍立体显微镜、激光测量仪和能够制作三维图像的电脑来精确测量刮胡子的效果。稍后再把数据下载到电脑里,分析出最新开发的剃刀每刮一下能剃掉多少毛发,效果如何。
也许消费者都没想到如此不起眼的剃须刀背后却需要经历如此不简单的程序。实际上,把简单的东西做得不简单,正是吉列成为产品领域领头羊的原因所在。
簧片跟刀片一样也是很不起眼的产品,丹麦有一家专门生产簧片的企业,风风雨雨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只做簧片,不做其他的,最终取得了不起的效益,至今依旧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美国宇航局有一种电子元器件的插件认定就用这个企业的簧片,对其他企业的产品不放心,这就是专注带来的力量。
专注是职场赢家的特质,专注是成功者最可贵的品质,专注就是要在绚丽多彩的物质诱惑面前抑制住自己的冲动,要想在金钱利益面前泰然处之、不为所动,能从一段较长的时间中去看待事情的轻与重、得与失,从而能心无旁骛地去做自己擅长的领域,才能把事情做精、做出彩。
成大事业者,无不是专一而行,专心而攻。我们再来看看意大利的小提琴,最著名的是以阿马蒂家族命名的。从中世纪至今,他们一直恪守着制作工艺:备料选料一二十年。制琴大师亲自深入深山老林选树、砍伐、晾干、锯板、再晾干,起码也得过10年才能使用。每把小提琴制作过程得一两年。
我国也有不少生产小提琴的厂家,总的来说都比较急躁、急功近利,生产效率似乎无人能比,一年生产上千台不成问题,但是没有多少卓越的技艺含量,仅仅为了赚更多的钱,其中不乏粗制滥造者,使用寿命都很短,这就是不专业造成的资源浪费。
为什么做同样一件事情,结果会有如此大的差距?除了掌握的技术程度不同之外,还在于人的做事的心态。荀子在《劝学》中讲到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没有专注执著的精神,就不能守得烟消云散的时日;没有百折不挠的磨炼,就不能尝得甜蜜馨香的果实;没有锲而不舍的倔强,就不能获得满载而归的荣耀。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人做事,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
抵御诱惑,克服浮躁,需要锻炼意志,增强自我约束力。需要看准了一件事情,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不管这个事儿是大是小,耐得住专业上的寂寞,也要奈住社会上各种诱惑,各种利益、娱乐的诱惑,以专注明辨是非,以专注坚定信念,才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高度专注就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清醒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全身心地投入做一件事,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最容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耐住寂寞:先蛰伏自己才能折服他人
成功的道路是艰辛的,不仅仅有很多的坎坷和无奈,还会有孤独难熬的寂寞。也许,很少有人能具体地说清寂寞到底是什么,但它却从来不曾消失过,反而如影随形。成功之前没有会关注你,没有人把目光多留在你身上一点,只有你一个人踯躅独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意味着与五光十色、灯红酒绿的缤纷世界基本隔绝,你需要一天天在冷清中度日,而且得前行。尤其当你苦苦追求,却还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甚或一败涂地时,能否坚守自己的目标,继续忍耐住心底那份痛彻心骨的寂寞,会成为你能否出人头地的关键。
耐得住寂寞不一定能成功,但所有的成功一定都经历过与寂寞奋争的过程。可以说,耐得住寂寞是生命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这需要一种对人生高尚的信念,对梦想强烈的追求,以及坚韧的持守力和意志力。唯有此,人生始有所成。
寂寞不是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不是散淡与停滞,而是一种不凑热闹,不赶时髦,不追风潮的生活境况和生存方式。要想在某一专业上走得更远,要在这个世界上成就一两件事,就要耐得寂寞,需要一种高尚的信念,一种强烈的追求和苦行僧的坚韧的意志力。
2001年,电视媒体播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500万元,此外,他还得到湖南省奖励300万,湖南某集团公司还赠送他一辆价值40多万元的越野车。此前,80年代初曾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随后光国际大奖就有八、九项之多。可谁知道在此之前他却长期忍耐清贫,在田野、在实验室里耐着常人难以忍耐的寂寞,忍受无数次失败带来的困苦?
袁隆平院士是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大学生,曾经经历过饥荒的贫穷年代,对饥饿难耐的滋味深有体会,作为一名富有爱国情怀的科学家,他忧国家之忧,急百姓所急,立志要研制出新型水稻,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这份情节,这种信念,牢牢地嵌定在他的心底之中。
搞农业科学教育研究不仅是一种繁杂、单调的工作,有时甚至是艰苦的差事。但为了实现人生理想,袁隆平一身布衣,一头短发,皮肤粗糙,满脸黝黑,甘于寂寞,长年四季曝晒在烈日下、浸泡在泥水里,有时还要顶着雷鸣电闪和倾盆大雨,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试验、试验、再试验,每年像候鸟一样往返于海南岛和内地之间;坚持、坚持、再坚持,失败了总结教训,永不言弃。从19世纪60年代初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40多年,仅培育“三系杂交水稻”就花了整整12年时间。
在袁隆平几十年的研究路上,他不仅要克服各种各样的科研难关,而且还勇于坚持真理,质疑和挑战非科学的权威,还要排除来自社会上的各种热潮冷讽和闲言碎语的干扰,还要忍受当时那样一个灰色的年代的种种迫害和生活的压力。
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袁隆平在科学期间也遇到过久攻不破的难关,那是从第一次发现野外杂交水稻十余年后,其科研再也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就有一些领域专家对其能力表示怀疑,建议他放弃研究。
有些人可能在已经把“井”掘得很深,因为还是不见“水”就放弃了。以后又照样地掘了几个地方,“耐不得寂寞”,又放弃了。袁隆平始终坚信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一定要让老百姓吃得上饭这一信念从他着手科学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深深植根于他的心田,不管前进的道路有多寂寞,他都不会放弃的。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的追求、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科学态度,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让世界不再饥饿”的美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
有人曾总结说袁隆平做人有两个品牌:一是有远大志向,始终以为人民谋利作为人生追求;二是能够静下心来,几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如果他不耐寂寞追名逐利;如果他在几十年风风雨雨中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因循守旧、不思创新;如果他小有成果见好就收不再搞了“三系”搞“二系”,创了高产又想超高产;如果他图发财进“市场”、想揽权挤“官场”,就不可能成就现在的袁隆平。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人与人之间大部分都是相似的,不同的就那么一点点精神--看谁能耐得寂寞。寂寞不仅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内涵,人生的一种自我超越,是人格完善的一种机缘。
如今许多人之所以耐不住寂寞,是因为缺乏奉献精神和公仆意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成了他们言行的动力。每每一事当前,他们不是想怎样为国家和人民多做奉献,而是想着怎样争名利、夺“彩头”、出政绩、捞实惠。比如,有的人心里总在盘算着自己的职位,看到与自己资历和条件相差无几的同事晋职了心里就不平衡,便又开始走门路拉关系跑官要官;有的人脑子里想的只是金钱,每每看到“下海淘金”者富足而羡慕不已;有的想出名,不惜在网上用“身体写作”等“歪脑筋”,博取“轰动效应”;有的为求尽快评上高级职称,不惜东抄西摘“凑”论文、弄虚作假“造”成果。有的干部,盼着职位升迁,于是就为此大搞“花架子”、浮夸政绩、做表面文章;有的人成天最关注的是享受,总爱与人比车子、比房子、比“风光”、比“排场”,根本不可能埋头事业。
真正的要耐得住寂寞,就要树立真确的价值观,从思想深处戒除“三欲”,即名欲、权欲、物欲,正是由于对自我欲念的调控,才让有的人显现出人性的高贵与光辉,才能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