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要沉得住气
3142200000018

第18章 沉住气,以大智看大势,用执著迎希望 (4)

刘可发虽然年轻,但从小就跟着父亲做生意,头脑灵活,经验丰富,凭着自己深厚的功底和敢想敢做的勇气,他使出的强大攻势很快就让济世堂招架不住了,经营效益每况愈下,虽然它也进行过“反抗”和调整,效益也曾出现过反弹和回升,但是也挽救不了衰败的趋势,最终被迫关门。

刘可发旗开得胜,成为这条街上独一无二的垄断药店,自然趾高气扬,准备发发力,成为整个天津的老大。其实,他并不了解,济世堂并没有完全退出这个行业,并没有从此销声匿迹。只是济世堂的老板为了保存后劲儿,不愿意跟万寿堂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拼个你死我活,这样做只会弄得遍体鳞伤,而是选择了避开万寿堂的正面进攻,佯装被打败,以减退济世堂对自己的猛烈进攻。

既然万寿堂不想让别人跟他在一条街上谋饭碗,打不起还躲不起吗?那就换个地盘经营吧。于是,济世堂选择了离着万寿堂比较远的一条老街重新营业了,只是规模上没有先前那样宏大,气派也不如以前,看上去就像是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样子。

刘可发得知济世堂重新开张的消息,完全没有把它看在眼里,仍旧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济世堂,你想跟我较量,告诉你不是我的对手,以后再也别想回到这条街上跟我抗衡、争地盘了。

心高气傲、完全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刘可发对济世堂放松了警惕,本以为天津药店的垄断地位非自己莫属了,但他不知道济世堂却在一步步的恢复壮大自己的势力,几个月后,济世堂又在另一条街开了一家分店,看上去还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铺。但是已经有人从这细微的变化中,察觉出了济世堂的老板并非等闲之辈,很有可能东山再起,于是提醒刘可发说:“济世堂又开了一家分号,买卖不错,我们不能不防啊!”

得意之余的刘老板漫不经心地说:“呵呵,有什么可怕的?量它去折腾好了,那种小药店就算它再怎么折腾也弄不出什么花样来,顾客看重的是大药店。依我看,是它在原来的地方经营不好,想换个地方试试而已,没什么可担心的。”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济世堂遍地撒种,天津越来越多的大街小巷接二连三地冒出类似的小药店,可谓是“遍地开花,全面出击。”而万寿堂药店的生意也不错,两家井水不犯河水,以前抢夺地盘的斗争,似乎已成为永远的回忆,不再重演。

但是,令刘可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3年后的一天,济世堂药店突然一招“回马枪”,宣布将在旧址重新开业,这让万寿堂冷不丁地打了个寒颤。

原来,这早已在济世堂老板的计划之中,他早已悄悄买回了老店旧址的产权,就等着这个喜庆的日子了。这一天,济世堂药店在鞭炮声开张了,而且规模气派都超过了万寿堂。刘可发像是打了霜的茄子,再也没有了不可一世的精神气。这时,他才悔悟自己太粗心大意了,张狂骄傲,不可一世,心不够狠,没有进一步施展杀招,而是放了“济世堂”一马,才造成了今日的后患。他开始谋划一场新的商战,以各种手段把济世堂驱逐出去。但是他很快察觉,这是不可能的了,经过这几年的积累,济世堂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采取统一的经营,集中进货,分散经营销售,在实力上已经无法与之抗衡,自己跟人家相争,无疑是拿鸡蛋碰石头。而且,更让刘可发惊讶不已的是,一个个不起眼的济世堂分店散布在自己的周围,已经对自己造成了层层包围之势。

我们常说“风水轮流转”,意思是说,今年风水到张三家,明年风水就会到李四家,后年就到王麻子家了。或者说这几年发张三家,后几年就会发李四家或王麻子家,风水总在不断变化中。自从济世堂在旧址重新开张之后,生意红红火火,顾客络绎不绝,获利颇丰,为自己争得了一口气,而万寿堂却显得萧条了很多,有门可罗雀的之感。

人生有得意就有失意,有高峰就有低谷,失意、低谷是人生的考验,得意、高峰其实更是人生的考验。它们都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到你的灵魂深处,可以看出你的操行品德。如果说,得意是试金石,真金假金在它面前都会原形毕露;那么,失意就是磨刀石,只要是块材料就能磨砺出锋利的宝剑。

得意不忘乎所以,失意不自暴自弃,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否则,一个人很难成大事,也很难走远。无论我们处在什么位置都要学会适时谦虚,切忌张逛自大,任何时候都要懂得尊重他人,都要踏踏实实做事,真诚做人,谦虚谨慎。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修炼和完善自己,不断警醒和激励自己。这样,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来临时,才都能够交上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韬光养晦,乐观待变

要想在人生的低谷期,保持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就要有审时度势、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隐藏光芒,承受痛苦、示弱待变的能力。

韬光养晦需要的是一种高度的理智和高深的修养,需要的是对复杂现象的全面把握。考察一个领导者的能力,往往不能看他在顶峰时期或平常时期的表现,而应看其在逆境中是否能阵脚不乱,冷静决策,并能保持稳定乐观的精神状态。

作为一个富有远见卓识、有胸怀韬略的领导者,就要懂得暂时顺从局势的道理,又要练就从容应对突然接踵而至的政治风波的能力。如果实施对象没有安全感、怕人谋害,你就向他表示最大的忠诚和善意;如果实施对象怕有人觊觎他手中的权力,害怕威胁到他的位置,你就要掩饰自己的志向,向他表示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如果实施对象害怕失去权威,你就向他表达最大的敬畏与尊崇;如果实施对象担心别人的能力超过他,你就应谦虚低调,掩饰自己的才华,不张扬,不当头,不惹事,不争霸,向他表达你对他的欣赏。即便遭到了实施对象的无辜陷害,也不争一时之长短,不抱怨、不埋怨,而是向实施对象做自我批评和检讨,同时隐辱忍痛、集中精力悄悄发展自身实力,这样才能规避各种危险,在时机成熟时奋起继进。

这种屈就自己的做法是迫不得已的,因为不管整体形势对你是有利还是不利,不管你对眼前形势看得多么清楚,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现状的。这时权衡利弊、审时度势、做出牺牲,进行忍耐、服从、克制不仅是一种恢复元气的策略,也是一种良好的修养。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低调谦卑的人,最终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反之,如果在困难、挫折和危局面前沉不住气,惊惶失措,自己先吓趴下了,或是锋芒毕露、一股血气,硬凭借自己的聪明与形势对抗,那么,不管你的才能多高,实绩多大,都有很可能碰得头破血流,甚至招致杀身之祸,自身难以保全。一个人立于世间,如果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能保护,安全得不到保证,那么,创业、成大事都是纸上谈兵。

当然,韬光养晦就像明明会说话却要装成哑巴,是一种很痛苦的事,甚至是折磨,有人不堪其苦其重,甚会走火入魔。所以做到这一点需要一颗坚忍不拔的心,需要顽强的意志力和永不磨灭的信念做支点,需要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人生经历的不断磨砺才行。你只有自信,具备顽强的意志,才能在困境中抵达成功的彼岸,成为有作为的年轻人!

见好就收,来日方长

在与对手较量中,有时与其乘胜追击,将对方逼入死胡同,甚至斩尽杀绝,倒不如适时而止,即使有更多的利益可得,也见好就收。因为来日方长,如果沉不住气,一口吃个胖子,让对方一点得不到好处,形势就可能出现不利于自己的变化。

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一生都在狂热地追求普鲁士的强盛,他梦想打败奥地利,统一德意志。他是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和热爱军事的好战分子。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要解决这个代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依靠演说和决心,而是依赖铁和血。”因此,被称为“铁血首相”。

为了贯彻这一主张,俾斯麦于1866年对奥地利宣战。在做好一切作战准备之后,俾斯麦便借口奥地利对荷而施泰因管理不善,对奥地利横加指责,奥地利当然不能容忍,终于导致1866年6月14日战争的爆发。由于普鲁士作了充分的战斗准备,战场上势如破竹,奥军全线崩溃,普军大获全胜。

普军的胜利大大增长了国王威廉一世和各路将领们的威风,提高了普军的士气,多数人提议乘胜追击,一举攻入奥都维也纳,强迫奥地利割地赔款。对人们这种鼠目寸光提议,俾斯麦大为恼火,拼命抵制乘胜追击,主张与奥讲和。

人们不明白这么好的进攻时机为什么白白放弃,而富有政治远见的俾斯麦自有他的打算,因为他明白到消灭奥地利并不是其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要统一德国。普奥战争结束后,妨碍德国统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后控制着南德诸邦的法国了。所以,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

如果在对奥战争中投入过多的时间,使战争拖延,法国就有可能趁机干涉,这样就正中拿破仑三世的计策,使羽毛未丰的普鲁士陷于困境,将普鲁士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全部夺走。所以,他要向沸腾的葡萄酒中注水,提醒人们生活在欧洲的不光普鲁士一个国家,还有其他憎恨嫉妒普鲁士的强国,现在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为此,他在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面前反复劝说,以至于老泪纵横,如果国王不下令停战,他就提出辞呈,解甲归田。

在俾斯麦的施压下,威廉一世被迫做出让步,御笔批道:“在维也纳的大门前,我不得不痛心地在军队取得如此辉煌胜利之后逆来顺受,接受一个耻辱的和平。”于是,在该年8月23日签订了《布拉格条约》,给予奥地利极为宽容的讲和条件,以便于保持对奥的良好的关系,为他下一步发动普法战争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接下来的普法战争中,一切进展的都很顺利,1870年9月2日,普军取得决定性胜利。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沉住气、富有远见的表现。当时欧洲的国际局势是非常复杂微妙的,各列强经常相互拉拢,如果逼急了奥地利,它就有可能与法国结为同盟,加大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难度。

所以说,在某些情况下,力量不要一下用竭,优势不要完全用尽,才更有利于保留已有的成果。

马寅初老先生曾经说过:“宠辱不惊,闲看庭内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说的是人生当遇到“起伏”的时候,应该做到“宠辱不惊”,保持宁静之心。生活中,应将“起伏”之际,当做修身之时,长此以往,必能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