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要沉得住气
3142200000003

第3章 沉住气,性躁者永难成事 (2)

可悲的是,躁进带来的隐患总是潜藏在成绩背后,几年、十几年后才会慢慢地呈现出来,好大功喜的人们往往沉浸在眼前胜利的喜悦之中,滋生骄傲自满情绪,不计自己的支撑力拼命“只争朝夕”,快了还想再快,忽视了这些隐患,当几年之后躁进造成的隐患一股脑地呈现出来时,却傻了眼。所以说,把握节奏、防止躁进也是不可小觑的发展前进的功力和技能。掌握好了节奏,该快的时候则快,该慢的时候则慢,做起事情来才会如鱼得水,实现良性发展。

但是,把握好前进的节奏,如同厨师炒菜把握好火候一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项本领,而是需要一定的功力和长久的历练,才能熟能生巧、游刃有余,而且似乎求稳、求慢,以慢取胜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平衡能力。

在当今的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中,有一项是自行车运动,它考验的就是参赛者对速度和平衡的综合把握能力。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比赛场地是长圆的碗形[由两条直道和两条半圆道组成],内圈周长小,外圈周长大。内圈地势低,外圈地势高。

根据物理学的力学原理我们知道,高速运动的车子拐弯很困难,低速运动的车子拐弯很容易,高速车子拐的弯儿必须比低速的弯儿大,否则会滑倒。重要的是总的行程并不长,还达不到考验运动员耐力的程度。如果加速过早,达到一定高速时,自行车就会自动“甩”到外道,而此时内道的运动员因为周长短,不需要更多的力气就容易从内道超过外道周长大的运动员。所以过早加速是“费力不讨好”,双方往往到最后阶段再发力加速,尤其是在最后直道时达到最高速度冲过终点。直道时,高位和低位双方路程相等,拼的就是真正的速度了。

所以对于一个优秀的车手来说,心里必须有一个平衡器,在快与稳之间、爆发力与平衡力之间把握一定的度,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定的技能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要学会多走几步慢棋,不是不思进取,更不是急流勇退,相反,慢是在为自身将来实现跳跃式发展做各方面的准备。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等打好了根基,摸清了规律,搞清了特点,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良久的安逸,需要长久的忍耐

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高速发展的花花世界,充满了太多太多的诱惑,金钱、地位、权力、车水马龙、霓虹闪烁、香车美女、别墅洋楼、鱼翅燕窝、鲍鱼熊掌、安逸的生活享受……这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耐不住性子,会让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总向往“围城”外面的世界,想走出去看看;会让我们“浮云遮望眼”,做事投机取巧,只讲速度,不讲质量,只想着少做多得、少劳多获,甚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这种风气不但没有遭到人们的唾弃和批判,反而迎合了大多数人急于发财致富、贪享安乐的心理而受到极大追捧,从而在社会上蔓延开来。

虽然,现在一日暴富、一夜成名的实例已不罕见,但毕竟需要太多的偶然因素聚集在一起,这不是适用于任何人的万能公式。想要长久的安逸就需要良久的忍耐,忍耐着付出更多的心力,想要不再受苦就要在那之前吃更多的苦。如果急着享受安逸是使人失去奋斗目标的一种腐蚀剂,安逸会涣散军人的斗志,安逸能熄灭创造的火花。安逸会让纯洁的心灵沾上污点。图安逸,讲享受的人,终究不会有大的作为,平庸一生。

陈建周是一个重点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学的是化学材料专业,与一家著名的大型芯片研发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刚进该公司的时候,公司正提倡“博士下乡,下到生产一线去实习、去锻炼”。 实习结束后,领导让安排他从事电磁元件的工作。堂堂的名牌大学博士理应干一些大项目,不想却让自己搞这种不起眼的小儿科,陈建周实在有些想不通工作没多久就辞职了。如果他选择了那家公司,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踏踏实实按照沿着开发的路子走下去,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十几年之后一定会做出不小的成绩。

他只身来到北京,专业对口的工作又都不合他的胃口,有一天在报纸上看见金融证券这行很赚钱,于是他向几家证券公司投了简历,但这行业不接受没经验的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无奈之下,他又做起了保险销售工作。

由于他的性格不适合在外跟人打交道,一段时间后,销售业绩总是达不到公司的最低考核标准,而被搞得身心俱疲。

他受不了这样被人管制的高压工作,心高气傲的他又联络几位北京的同学凑钱一起创业,做起了程序开发工作。现在虽然创业的门槛低了,但是要成功并非是件简单的事。由于,开始资金缺乏,加上开发出的产品销售不理想,不到一年,就支撑不下去了,赔了钱,最后还跟弄得同学关系弄得很僵。

经历了创业的风险、欠了一身的债之后,陈建周放弃了创业这条路子,重新回到打工的道路上,重新找工作,挣钱还债。几年下来,陈建周又换了好几个工作,至今还在社会上飘忽不定,没有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现实的残酷让陈建周陷入很尴尬的境地。回想毕业十年来的经历,他从来没想到名牌大学毕业的他,会在社会上混得如此之惨。

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是好的,但是又不能急于求成,急躁冒进。不管你是块好铁,还是破铜烂铁,都得沉下心来接受火炉的锻造。如果抛弃了脚踏实地的作风,不愿扎根于现实的土壤,结果只能被现实所抛弃。记得前不久温总理在与网民在线交流的时候勉励青年“我们确实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心里装着整个国家和世界,同时又需要一些脚踏实地的人,踏踏实实地去下苦工夫”。将理想和踏实苦干统一起来,才能过上你想过的舒适生活。

不要幻想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真正有成就的人士往往都谦虚地说自己能够成功,是因为自己运气好,得到了老天的眷顾,而一无所成的人却埋怨是自己的命不好,不是成大事的料,于是乎,“运”成了成功者的谦词,“命”成了失败者的借口。虽然说命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但你打拼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坚持到了底?其结果却全然相反。

许多人都变得爱慕虚荣、盼富、攀比,都在追求不劳而获,追求成功的捷径,幻想天上掉馅饼的美事,连没啥姿色、没啥魅力的小姑娘都幻想能掉个金龟婿。在这样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有多少人还能坚守住自己的信仰和目标,坚守住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那些东西?多少人还有坚守的勇气?

无论是传统的书籍,还是网络电视媒体,为了盈利,不但没有纠正人们扭曲的价值观,反而有迎合大众心理、添油加醋的意味,让人们对迅速成功的渴求心理更加急切,什么都要投机取巧,不注重内功的自我修炼,更加助长了社会的浮躁之风。这与勤劳致富、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相去甚远。

想想我们的父辈,冒严寒酷暑、扛锄头、背石头、满身泥泞,才让我们这代人免受饥饿之苦。我们父辈的父辈,雪里滚,雨里爬,用肉体搏命,才有了后来的和平。他们也没有靠什么巧法、捷径,也不懂得动什么歪脑筋,他们之所以能够走出困境,只是因为他们懂得坚守,坚守住最本分、最老实的做人道理,用辛勤的汗水和全力的付出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和赞叹。

也许人们的浮躁情绪与心理不平衡有关。许多人都羡慕甚至嫉妒灰姑娘的好命,羡慕她能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幻想自己也能像灰姑娘一样该多好,从此过上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再也不用自己辛辛苦苦劳作。

但是,我们仅仅看到了灰姑娘的好运,有谁关注过她在遇到白马王子之前吃过的苦和自我修炼的过程呢?在此之前她长期受到继母和姐姐们的虐待,在厨房里做女佣,每天都是灰头土脸脏兮兮的样子,但不管遇到怎样的嘲讽、刁难和欺凌,灰姑娘都没有改变自己善良的本性,即使极度艰难困苦也心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保持善良与积极的心态。后来由于善待小动物而且孝感动天,所以得到了仙女的帮助,在历尽继母和姐姐们的阻挠后终于和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灰姑娘与王子的结合并不是因为她一心讨好王子,而是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用自己的魅力打动了王子。不管王子是否出现,灰姑娘依然都会善良着、美丽着,不断提升自己,白马王子娶她为妻,只是必然中的偶然。

我们常说天助者自助,老天垂青的只是那些吃苦耐劳、忍辱负重、靠自己改变命运的人,有谁愿意在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之前,能够像灰姑娘一样吃苦耐劳、历练自我呢?如果未能如愿,你是否会抱怨老天的不公?是否还会甘愿在贫穷中磨炼自己呢?我们可以有一万个理由来抱怨,有十万个理由来指责,有一百万个理由来发牢骚,但不要忘了改沉下心来的时候要沉下心来做事。这样,不管白马王子是否降临,是否有贵人出现帮助你,你都应该坚守自己本应该坚守的东西,凭借你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会让自己好运起来,争取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唯有空幻想是一无用处的。

急于求成,功亏一篑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在等待的一念之间。许多成功人士的重要秘诀就在于他们将全部的精力、心力放在一个目标上,善于等待。而另外一些人,虽然很聪明,但心存浮躁,缺乏意志和恒心,到头来只能是功亏一篑。

在英国长期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这个民谣起源于是国王查理三世的故事。

15世纪80年代,英王理查三世曾准备在波斯沃斯与亨利伯爵进行一场较量,这场较量将决定谁来统治英国。战斗开始前的一天早上,查理派马夫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在准备战斗时,马夫让铁匠为国王备马掌钉。铁匠因近日来一直忙于为国王军队的军马掌钉,铁片已用尽。请求去找。

“国王要打头阵,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催促道。

铁匠聚精会神地从一块铁皮上弄下四个马掌,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当钉完第三个马掌时,铁匠又发现钉子不够了。

“我还需要两钉子,”铁匠说,“还需要点时间砸两个。”

马夫急切地说道:“上帝,我已经听见军号了,我不想为一颗小钉而耽误宝贵的时间。”

铁匠补充说:“缺少两个钉,也会不牢固的。”

“那就将就吧,不然,国王会降罪于我的。”

在马夫的催促下,铁匠只好匆忙将马掌挂在马蹄子下。

战斗正式打响了,查理国王就在军队的阵中,他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阵地,鞭策士兵迎战敌人。战斗中,意外的不幸发生了,他的战马因突然掉了一只马掌而跌倒在地,国王栽倒在地。国王的不幸使士兵士气大衰,纷纷调头逃窜,伯爵的军队包围了上来。

绝望中,曾经“气吞山河”的国王挥剑长叹:“马!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

……

万事万物都有定理,但人们的欲望往往会诱使人们浮躁、投机取巧,切实际地寻求事半功倍的途径,结果常常欲速则不达。像农民种地,今天撒上种子,明天不会有收获,因为时候还没有到。假如农民心急,第二天没有收获就去把种子扒出来,这样他永远都不会再有收获,这种急于得到回报的心态是完全不实际的。

追求成功的路上,急于求成就不可能踏实下来做事,只能使人忙中生乱,造成了巨大损失,错失机会而铸成大错。培根曾在《凡事不可急于求成》一文中写道:“二位智者说过:慢些,我们就会更快。没错,有人为了显示效率,凡事草草了事,结果得不偿失,使得一件本需一次完成的事情,要回头重复多次。所以,做事情不要急于求成。”尤其是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工作,创业,管理,人际交往,日常生活都不能浮躁,不要急于求成,做大事,必先从小事做起,先坐冷板凳,只要按部就班,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才会有收获。否则,在我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就要做“夹生饭”。

小事做不好也难成大事

心浮气躁之人一心总想着要做大事,但他连小事都做不好,结果肯定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命运,等待他们的可能是职场堂吉诃德的下场。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陈藩的15岁少年,自以为了不起,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薜勤来拜访他,见其独居的庭院和屋舍杂乱不堪,便问他:“孺子何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理世间事物,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岂能在乎一间屋子的小事情?”薜勤当及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于扫天下?”陈藩无言以对。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要从实际出发,从平凡的小事做起,看不到小事或者不把小事当回事的人,干大事情也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位富人,一次,到另一个富人家做客,非常羡慕别人家的第三层楼房,高大威风,看上去很是阔气。回到家,马上请来泥瓦匠给他盖第三层楼房。

于是泥瓦匠开始打地基、和泥、垒砖头,开始修建楼房的第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