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人入胜的神秘之路--迷宫
千百年的神秘迷宫
阿根廷著名诗人、小说家豪利·博尔赫斯曾说:“建造一所让人找不到出口的房子,或许更离奇一些,里面还被放养着一只牛首人身的怪物。”所说的这所房子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迷宫。
神话中米诺斯迷宫实际上就是古希腊历史上的克里特王宫,它位于希腊克里特岛,修建于公元前2000~前1900年,由当时雅典十分著名的建筑师代达罗斯设计建造。可见,人类修建迷宫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了。
关于迷宫,科学家们给它下了一个定义,即迷宫就是内部有弯弯曲曲的通道,而这些通道又被一堵堵墙隔开的地方。它通常是一个举行仪式或进行表演的场所。
实际上,人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迷宫比起神话中的迷宫要晚一些,它始建于约公元前16世纪迈锡尼时期(公元前16~前12世纪),被建在克里特首都克诺索斯的宫殿里。这里的迷宫在设计上与在希腊皮洛斯发现的约公元前12世纪绘制在粘土板块上的迷宫十分相似。
古代的一些人认为迷宫是有魔力的建筑,在迷宫通道里面行走、穿梭,可以给农业带来丰收,甚至可以心想事成。因此,在古代,人们往往在迷宫中进行成人仪式。还有一些民族认为迷宫的魔力还有助产的功效,如印度北方的一些人会拿绘有迷宫图案的青铜器皿盛水给孕妇饮用,甚至在有些地方,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
在大约公元前12世纪,随着特洛伊战争的爆发,外来民族不断入侵古希腊。这期间,许多城市和建筑被毁,其中就有许多与迷宫相关的建筑。然而,这样的毁灭性打击并未削弱迷宫的魔力。相反,在两个世纪后,被迷宫吸引的人不断增加,包括不同地区的多个民族。迷宫的魔力从地中海区域蔓延到叙利亚,后来继续向东扩散到东方的各国,如现在的阿富汗、印度等国。另外,此时西方的英国、西班牙、斯堪的纳维亚等地也都受到了迷宫魔力的影响。
古罗马时期,迷宫图案成为一种流行的装饰样式。在罗马贵族的城堡中装饰着许多迷宫图案,这些图案往往都与神话相关。然而,古罗马的贵族似乎只追求图案的样式的美丽,而并不在乎所绘制的迷宫是否有错误。
公元1世纪之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迷宫的魔力更加强大。一些人认为人的整个生命就像是一座特殊的迷宫,中心就是人生的转折点。人们只有经历曲折、困难重重的朝圣之路,才能摒除罪恶,最终到达生命迷宫的中心,找到人生的目标。
中世纪时,迷宫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迷宫的图案有了很大变化。基督教司祭刻意将构成迷宫的图案设计成基督教十字架的形状,由此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哥特式(12~16世纪流行于西欧的建筑风格,以尖拱﹑拱顶﹑细长柱等为特点)迷宫。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就可以看做是一座哥特式迷宫,因为要想走到这个教堂的中心,要经过28个弯。
中世纪的迷宫还与草坪结合起来,由此产生了许多草坪迷宫,这种迷宫在当时的英国非常流行。这种形式的迷宫无疑更加吸引人,成为人们舒适的散步场所。现在,仍有几十座这样的草坪迷宫供游人参观、体验。例如,在英国南威尔士地区就有一座很古老的草坪迷宫,据说是在1800年前建造的,德国也有三座类似的草坪迷宫。
在斯堪的纳维亚、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俄罗斯境内有几百座古老的用石头砌成的约一人高的迷宫,被人们称为“特洛伊堡垒”,且所有迷宫基本都是在13~17世纪期间建造的。然而,这些迷宫的真正用途至今不得而知。
神话中的米诺斯迷宫
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个名叫米诺斯的国王统治着克里特岛。
一次,海神波塞冬送给米诺斯一头健壮而美丽的公牛,要求将这头牛献祭给自己。米诺斯国王一时不忍,没有遵照海神的吩咐行事。海神大怒,决定报复米诺斯国王。他附于公牛身上,然后勾引国王的妻子,最后使皇后生下了弥诺陶洛斯--牛首人身的怪物。国王为了掩盖家丑,便令岛上的工匠建造了一座迷宫--米诺斯迷宫,并用它来囚禁怪物弥诺陶洛斯。谁知弥诺陶洛斯被关后狂性大发,在迷宫之内左冲右撞,为此,米诺斯国王下令雅典人每隔九年就要进献十四个少年给弥诺陶洛斯食用。
这一年,雅典王子忒修斯被进献到克里特岛。当时,米诺斯国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爱上了这位王子。阿里阿德涅为了救忒修斯,给了他一个线团,并让他一边走进迷宫一边放线。忒修斯带着剑进入迷宫,经过苦斗杀死了怪物弥诺陶洛斯,最后沿着放出的线安全到达了迷宫入口。
这个神话中所提到的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以东,希腊半岛南部,长约250千米,宽12~60千米。它是希腊最大的,同时也是希腊最大的一个多山海岛。克里特岛虽然存在,但在古希腊的历史上却没有关于米诺斯王国的文字记载,这使得很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产生了很大兴趣。英国考古学家伊恩斯自1900年开始,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发现克里特岛上有多个古城的遗址,还有大批的文物,因此,他断定米诺斯王国确实存在过。
既然米诺斯王国存在,那么传说中的迷宫呢?考古学家在发掘过程中找到了一处王宫的遗址。该王宫占地约两万平方米,宫殿本身共有三层,还有一个地下室。各层中的房间有几百个,全部由迂回曲折的廊道连接起来。宫殿整体结构十分精巧,堪称罕见建筑。多数学者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宫(又称为双斧宫)。人们还在宫殿的废墟中发现了双斧的标志,还有其他一些与神话相符的物品。
伊恩斯发现王宫遗址内有大量雕有自然花纹的陶器,还有很多展示男男女女们奏乐、跳舞、进行仪式或危险活动的壁画。让人奇怪的是,在有些壁画之上绘制的是众多女子参加宗教仪式的画面,表明当时女子在宗教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当时的克里特岛处于母权社会。
考古学家们在王宫中发现了大批的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数万张文字泥板。这些泥板记录着王国档案和当时的一些重大事件。其中的一块泥板上记载:“雅典贡来妇女七人,童子及幼女各一名。”这不得不让人想起米诺斯国王下令雅典进献少年给弥诺陶洛斯食用的神话传说。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考古学家在神话中所描述的半人半牛怪物的藏身之地--米诺斯迷宫内还发现了一些尸骨,这些尸骨上的伤痕与动物被宰杀后留下的刀痕是一样的,而根据考古学家的测定可知,这些尸骨中有很多是年龄在10~15岁之间的儿童尸骨。这样说来,神话中米诺斯国王命雅典进贡少年的传说还真有一定的根据。
奇趣小贴士
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迷宫
在法国安德尔河畔的海纳安德尔,人们利用向日葵设计出了一个四万多平方米的植物迷宫。人们一般在每年冬天会重新设计迷宫的图案,并依照图案进行播种,春天就长出一个全新的迷宫图案。
世界上最复杂的迷宫
始建于18世纪初的意大利皮萨尔别墅花园迷宫,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迷宫。它坐落于威尼斯郊外的皮萨尔别墅,传说1807年拿破仑一世曾经在此迷路。
最著名的传统树篱迷宫
澳大利亚有一座古老的传统树篱迷宫,位于肖雷汉姆以东的莫宁顿半岛,它就是阿什科姆迷宫。该迷宫内有数千平方米的道路、1000多棵柏树、217个种类的蔷薇以及1200多个灌木丛。各种植物构成了高3米、宽2米的迷宫墙。阿什科姆迷宫内的植物每年要修剪三次,以保持它曲线的优美。
2泄露天机的预卜之法--占星术
占星术的“来时路”
古代人因为不理解自然界的很多现象,所以将一切难以理解的事物神秘化,这也使得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趣味。例如,古人会将人间的祸福、吉凶等等与自然界的种种现象联系起来,其中有一种是根据天象的变化来预卜人间的事务,这就是“占星术”。
最早出现的占星术没有文字记载,但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它应该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存在的。在古巴比伦(今伊拉克一带)和亚述帝国(底格里斯河中游地区)的遗迹中有约公元前4000年建造的高塔(象征天堂与地球的接合),当时的教士在这里举行宗教仪式。这被认为是早期占星术的形式。
在亚述帝国和迦勒底(即新巴比伦)的城市中,一般都设有天体观测台。教士们不间断地观测天体的运行、风向等等。据说,当时人们预测月食的技术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教士们通过高塔记录天体的运行,并报告国王,请国王依据天体的变化安排人们的日常生活或者国家大事。当时,几乎人们的每一种活动都与天体的运行密切相关,如农业生产、战争等。当时人们认为战争的发生与某些特殊行星的运行有关,甚至认为,依从天象就可以确保战争的胜利。
公元前6世纪左右,古希腊一些哲学家吸收了大量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即古巴比伦与亚述地区)的文化知识,其中包括行星运行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到公元前3世纪时,占星术又与古希腊的哲学、宗教教义结合在了一起。占星术的思想逐渐融入了希腊文化。
随着占星术的发展,相信占星术的人和不相信的都或多或少受到占星思想的影响。人们开始从多个角度研究占星术,这一时期占星术竟然与当时的科学结合了起来。古希腊人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应用于占星术,如数学几何。更让人惊讶的是,当时还有人认为占星术是一种科学的最完美的秩序的表现,并且将占星术与天文学及科学等同起来。占星术在此时已经发展成为一套“科学的”知识体系。
公元2世纪之后,占星术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随着希腊--罗马世界与东方各个民族的交流,西方的占星术影响到了东方,包括当时的波斯和印度。这一时期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古典占星《四书》成为影响日后欧洲甚至当今占星术最深远的一部著作,彻底的改变了占星术的宗教角色。占星术从此由一种预言天意的宗教形式转向预测个人命运的个体行为。
占星术在埃及地区也得到了发展。早在公元前5世纪,占星术的知识就传到了埃及。当时埃及的占星术知识作为一种秘传教义,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而大众所知很少,一般只懂得经由对天狼星的观测预测尼罗河的泛滥。后来随着希腊占星术知识的引进,埃及人也将占星术应用到了世俗领域。
约公元4世纪左右,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范围内确立了统治地位,而占星术作为一种另类的信仰成为基督教的一块绊脚石。又因当时的罗马帝国统治陷入危机,于是基督教会的权威纷纷猛烈抨击这种“异端”学说。但到公元6世纪以后,部分西方学者已经认识到,占星学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公元8世纪之后的数百年中,欧洲涌出了一大批有名的占星学家,他们深受统治者的器重。公元1066年诺曼公爵威廉征服英国,恰巧正值哈雷彗星出现,于是人们认为是彗星使得公爵取得胜利。由此,欧洲大陆流行的占星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信众,并传入英国。直到14世纪末,欧洲诸国的宫廷仍十分依赖占星家。特别是一些君主让占星家充当顾问,甚至直接参与机要。因此,当时的占星术相比于希腊化以及罗马时代,整体地位有了进一步提高。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对古典希腊以及东方文化如火如荼的研究,占星术也迎来了它的又一次黄金时代。这次的规模比希腊化时代相比更大,出现两大特色:一是上流社会人物沉迷于占星;二是出现了身兼天文学与占星术的典型人物,如第谷、开普勒等。在这一时期,占星家成为一种职业,而且事务繁忙。
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由于近代天文学等领域的发展,占星术在17世纪之后的西方逐渐走向衰落。流传了几千年的占星术,从此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符号,但是偶尔还会在一些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出现。
中国古代的占星术
在西方占星术发展演变的同时,远在东方的中国也出现了自己的占星术。但与西方占星术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的占星术仅用来为国家的政治服务,而民间的占星术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早在商代时,当时的统治阶级就经常以甲骨占卜。西周之后,原始的甲骨占卜逐渐受到易经中阴阳、五行、八卦等内容的影响。这一点可以在保存较完整的唐朝占星术著作《开元占经》中得到印证。
古代的中国人与西方人一样,非常关注五大行星,把它们称为“五行”。古人赋予五行不同的属性,以便解释周围世界的事物,并确定五行相生相克,形成一套错综复杂的系统。他们将天看做球形,人就站在球的中央,而日月星辰都嵌于球壁上,球本身是运动的;把人头顶的固定宽度的天球带称做黄道带,黄道带上各区域有不同的恒星散布,日月与行星是依据自身周期在黄道带上移动的。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批占星家,其实他们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家,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甘德与石申。甘德和石申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他们都建立了各自不同的全天恒星区划命名系统,对中国古代占星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人们把黄道划分为二十八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