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阳刚男孩
3143600000022

第22章 第七堂课 (2)

一次,小雷放学回家后闷闷不乐,爸爸就知道他肯定是在学校里遇到什么问题了。爸爸便走过去问小雷:“小男子汉,今天情绪不高涨呀,发生什么事了,告诉爸爸好吗?要是因为有人欺负你,你才不高兴,那爸爸一定帮你讨回公道!”

在爸爸的追问下,小雷才小声说:“今天班长新买的铅笔盒丢了,他认定是他同桌偷的,让我们帮他作证,叫老师惩罚他的同桌。”

“那小雷作证了吗,老师最后又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小雷支吾了半天说:“我,我作证了,老师罚那位同学到操场跑了三圈,但是……”

“但是什么,是不是那位同学被冤枉了?”爸爸问小雷。

小雷用惊讶的语气问:“爸爸,你是怎么知道那位同学被冤枉的,我又没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偷了班长的铅笔盒,最后老师也没从他那儿找到铅笔盒。但当时班长一口咬定是他同桌偷的,还说如果我们不作证,就是我们偷的。我只知道我没偷,所以我就作证了。”

“嗯,爸爸明白了,小雷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害怕自己冤枉了同学才不开心的,对吗?”爸爸说。

小雷点点头,又问爸爸:“爸爸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我到底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呢?”

爸爸抱起小雷,用温和的语气说:“孩子,你要做个明辨是非的人,先弄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再决定怎么做。这件事你做得是不太妥当,在你自己不知道是谁偷了东西时,你就不应该听信班长的话,更不能因班长威胁你而害怕。但是你能在不确定自己是否正确时静下心来反省、思考自己的行为,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该怎么做,爸爸建议你先向老师陈述事情的经过,请老师帮忙处理,而不是轻易相信别人的话,那样很可能伤害无辜的人,你说对吗?”

“爸爸,我知道了,以后我要做对的事,做好事,要是做了坏事,爸爸妈妈和小伙伴们都会讨厌我的。”

爸爸很欣慰,他还夸赞小雷是个懂事理、明是非的好孩子。但同时,爸爸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小雷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觉得平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教小雷读书写字上,而忽视了对小雷正确判断事物能力的培养。

自那以后,爸爸开始尽力引导小雷做好事,并告诉小雷什么事是对的是该坚持去做的,什么事是错的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避免的。爸爸还经常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小雷做示范,让小雷知道如何行善事,如何避免错误。

小雷是个本性善良又懂事理的男孩,所以在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确时,他才会闷闷不乐,情绪低落。在爸爸的耐心解释和教导下,小雷能判断是非对错了,他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也知道了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与此同时,爸爸也意识到了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之后的生活中努力引导孩子做对的事。而爸爸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影响孩子,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行为更值得赞赏。

我国古代南宋时有位名叫胡三省的秀才,他历经坎坷,在多年的艰苦磨炼后终于考中进士,与著名的宰相文天祥、陆秀夫同朝为官。后来,胡三省成为奸臣贾似道的下属,两人意见不合,贾似道多次拉拢胡三省,对其威逼利诱,想要胡三省助他行奸恶之事。然而,胡三省为人刚正不阿,他绝不趋炎附势,于是毅然弃官回家,潜心著文。胡三省用30多年的时间完成的《资治通鉴音注》,对后世影响重大。胡三省这种明辨是非、刚正不阿的高尚品质值得后世之人学习。

古语云: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父亲们必须重视培养男孩正确判断事物对错的能力,让男孩懂得行善积德。一个男孩要想顺利走完人生道路,要想尽早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就该学会做好人、行善事,要为自己、为家人争取多一点的福气。

如何教会男孩明辨是非

1. 父亲首先要重视对男孩认知能力的培养,要了解男孩对待事物的态度,在男孩已有的价值观念基础上,决定选择何种方式引导男孩辨清事物的是非曲直。

2. 父亲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如何分辨是非对错,如何行善积德。父亲还应经常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增长见识,了解不同事物的特点,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事物,分辨事物对错。

行为图片辨析

父亲可以准备一些行为图片,图片上要有各种不同行为举止的人,如正在随地扔垃圾的人、公交车上和老人抢座位的青年等。然后父亲一张一张地拿起图片让孩子辨析,并问孩子图片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他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应该怎样做等等。等孩子辨析完所有图片,父亲首先要根据孩子的作答打出合理的分数,然后一一点评孩子的回答是否正确,对的答案好在哪儿,错的又错在哪儿,应该怎样答。

3.出了问题,原因可能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生活中,很多男孩都缺乏自省的态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男孩往往容易将责任推给他人或指责他人做得不好,却不懂得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种处世态度会严重影响男孩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拿破仑小时候不爱学习,他经常以武力逼迫哥哥为他写作业,但每次老师都知道作业不是拿破仑自己做的,所以老师故意给他很低的分数。结果,拿破仑就反过来责怪哥哥没有帮他认真写作业,哥哥实在忍受不了,就斥责拿破仑自己不争气,把自己的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出了问题又只会指责别人。后来,拿破仑也知道老师是故意给他低分,想让他反省改过。从此之后,拿破仑便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努力学习,几年后考上了法国最好的军事学校。

拿破仑在成绩落后时,若继续责备哥哥,把责任往哥哥身上推,那他就不可能很快考上最好的军事学校,更不可能在日后驰骋欧洲。现实生活中的男孩,如果为了图一时之快而逃避责任,极力为自己辩护,那他就很难获得他人的信任,他的社会交往活动也很难正常进行。因此,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们应及早教育男孩不断反省、不断检查自己,遇到问题时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不足,并不断改进,这样不仅能帮男孩顺利解决难题,还能让他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男孩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小男孩

小男孩罗鑫上小学二年级了,他的学习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在班里名列前茅。为此,爸爸经常奖励他,也很放心他,认为罗鑫做事很自觉,在学校不会有不好的表现。

几天前,罗鑫放学后气冲冲地回家了,爸爸问罗鑫什么事让他那么生气。

罗鑫知道爸爸疼他,他受了委屈爸爸一定会为他做主,所以罗鑫告诉爸爸:“今天我同学小伟弄坏了我的笔,那支笔是爸爸上次送我的,我还没怎么用呢。我很生气,就把他的笔袋扔到了地上,结果他的笔也摔坏了,他就大哭起来,还不停地骂我。我太生气了,就打了他一拳,然后跑回来了。”

“这么说,小鑫还是占了便宜啊,你还生什么气?”爸爸开玩笑地问。

罗鑫气愤地说:“本来就是他的错,是他先弄坏我的笔,就算我再摔坏他的笔也是扯平了,他不该骂我。我没有错,是他错在先。”

“孩子,这件事爸爸可要批评你了。没错,小伟弄坏你的笔是他的不对,但你也不能不问原因就摔他的东西啊,他可能是不小心弄坏你的笔,你们说清楚,也许他会给你道歉,这个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可你再摔坏他的笔,你是故意的,他当然很生气才骂你,你还打了人家一拳,这就是你的错了。而你现在仍然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还继续责骂别人,这就更不对了。”爸爸接着说,“你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是你不小心把小伟的笔弄坏,你正准备向他道歉,他却过来摔你的东西,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会不会也很生气、很委屈?”

罗鑫犹豫了几秒说:“如果我弄坏别人的东西,我肯定会道歉的。但这次的问题小伟也有责任呀,我又没冤枉他。”

爸爸继续说:“孩子,任何时候,你遇到问题都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圆满地解决问题,不致把事情搞砸。像这次的事,问题其实就在你自己身上。你想想,如果小伟真是不小心弄坏你的笔又向你道歉,你会不会接受,会不会再用暴力解决问题。还有,如果你不那么冲动,让小伟自己解释清楚,也许就没有之后一连串的事情了,你们也都不会那么生气了,对吗?”

“嗯,我明白了,是我当时太冲动了,只知道指责小伟有错,没有控制住自己。爸爸,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那小鑫还想不想和小伟做好朋友呢,你们是不是该冰释前嫌呢?如果小鑫认识到自己问题,是不是该有所行动呢?”

小鑫站起来说:“爸爸,我这就去小伟家向他道歉,我不该故意摔他东西,更不该动手打人。现在我知道了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我没理由再责骂小伟。”

“小鑫说得对,爸爸支持你,那爸爸陪你一起去找小伟,向他道歉,我想小伟肯定也是个大度的男孩,你们俩很快会和好的。”说罢,父子俩就去了小伟家,小伟也在父母的劝说下向罗鑫道歉,俩人立马就和好了,之后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