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3143900000029

第29章 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 (2)

还是每个人轮流值班吧,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大家原本以为这个提议会像前面几次一样,很快就宣告结束。但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新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都是一样多。原来,在这个崭新的机制下,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只能拿到那份最少的。

针对7人分粥的故事,如果把粥看做一种资源,那么,如何把粥这个有限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又如何把粥分得更均匀的问题,就涉及了效率与公平的概念。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效率与公平。

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比值大效率就高,即: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

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有人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质就是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如何把蛋糕分的更均匀。凡事涉及效率与公平,我们一定要寻求一个二者的最佳契合点,以实现效率,促进公平。尽管令效率与公平完美结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们既不能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也不能因为公平而不要效率。

经济学家的思维较其他人总要多些理性。对于经济学中绕不过去的效率与公平话题,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强调二者中的任何一个,都难免要付出牺牲其一的代价。因而,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同时实现的效率与公平事实上会出现一种两难的处境。

有两个很要好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自己动手,用橙子来制作自己喜欢吃的美食。一天,他们将一同买回的橙子放在桌上,其中一个小朋友负责将橙子切开,另一个小朋友则只管选橙子。最后,按照之前商定好的方法,两人各拿了一半橙子,十分开心地跑回自己家里。

其中,一个小朋友喜欢喝橙汁,于是,他把拿到的半个橙子削掉皮,只将果肉放进了榨汁机里。而另一个小朋友喜欢吃橙味蛋糕,于是他选择将橙味更浓的半个橙皮磨成碎末,混在面粉里烤成了蛋糕。蛋糕烤熟后,他顺手将半个橙子剩下的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

两个小朋友拿到了属于各自看似公平的一半橙子,而且通过加工,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美食,然而,他们各自得到的东西却没有物尽其用。表面上看似公平,却并未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即资源利用效率并没有达到最优。

这个故事在帮助我们理解效率与公平二者关系问题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定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不能一味的讲求效率,同时,对于公平的理解,我们也要脱离“绝对公平”的桎梏。

自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改革实践,我国一直实行着“效率优先”的策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等问题,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不公平状况持续恶化下对效率产生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公平感会导致各阶层之间“分配性冲突”的增加,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但是,公平永远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在公平与效率很难两全的情况下,经济学家作出了大致分工,即坚持“市场讲效率,政府讲公平”的策略,要求政府尽快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市场依旧是偏重效率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效率与公平的困扰。

生产率是用来表示产出与投入比率的术语[即总产出与劳动投入的比值]。如果相同数量的投入生产了更多的产出,生产率就增长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技术进步、劳动技能改善和资本深化的原因。

4.办公室里的主角和龙套--二八法则

看过一篇文章,说:每个办公室里,都有充满野心想往上爬的人,也有只想偷懒没有大志的小职员。由此,办公室里只有两种角色--主角和龙套,这不是命运决定前途,而是你的志向决定命运。

甲、乙、丙三人是一起进入公司销售部工作的,三人都是高材生,但出身却截然不同。

甲来自于农村,一番刻苦的努力和亲朋好友的帮助才上的大学,他成绩顶尖,面试时以整个招聘第一名的身份考入。

乙就是本城市的坐地户,家境虽然一般,但是衣食无忧,一毕业后就直接来到了公司。

丙是身世最好的一个,他父亲是某政府部门的小官员,只和公司董事打了个招呼,没参加考试就直接进了公司。

三个人都是在公司的销售部工作。因为出身不好的关系,甲给自己定了目标,要在一年内混出样子来,至少坐上副主管的位子。丙也有野心,瞄准的也是销售部副主管的位置。唯有乙的志向不大,他好逸恶劳,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能闲着就绝对不主动干活。

公司派业务单子时,甲和丙总是挤破头似的抢,每次都是争抢得面红耳赤。乙坐在中间,一言不发,不争也不抢,领导给就做,领导不给就不做。几个月过去了,销售部主管甚至是销售部经理都知道,部门里最拼的是甲和丙,而最闲的是乙。

终于有一天,主管丢下来一张“死单”。这是公司销售部里惯用的名称,意思是这张单子铁定谈不成,弄不好还会被投诉的麻烦客户。

例会时,主管拿出了那张“死单”,问谁愿意接。这时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甲和丙。主管也侧头征求两人意见。但听到甲和丙都说自己手里的单很多很忙,主管在表示理解的同时,突然想起了乙。主管的目光落在了乙的身上:“就你做吧。”

“我?”乙张口结舌。并不出人预料,乙没有谈成那张单子,而且还被客户投诉,受到经理点名批评。在随后的几个月内,乙拿到手上的,不是“清水单”就是类似的“死单”,苦不堪言。

乙一直觉得甲和丙天天抢着干活太笨,但例会时大家等着两人继续抢单子,可两个人一副忙碌样子。甲和丙绝对是这个部门内最聪明的人,他们因为有野心,胸怀志向,所以才拼命干活,要尽快做出成绩。而工作,恰恰是职场上最好的掩护,干活越多的人,就越有挑选工作的资格,他们可以在遇到“死单”和“清水单”的时候,做出一副忙碌的样子。如果你是上司,也肯定不会将麻烦事交给手下最得力也最能产出效益的员工。

这是为什么呢?

二八定律也叫帕累托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发现的。他发现,现实的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同时,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二八定律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和20%[从统计学上来说,精确的80%和20%不太可能出现]。据此,帕累托提出了“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的原理,要求人们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编排行事的次序。

二八法则被推广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且深为人们认同。在经济学界,80%的销售额是源自20%的顾客。应用二八法则分析前面的故事,我们可知:

每个上司其实都懂得二八法则,都知道80%的效益出在20%的人身上,所以甲和丙永远能得到最优厚的业务单,这是他们野心的回报。而一心要做个普通职员的乙,只接主管派下来的活。一个永远接受指派任务的人,是没有资格拒绝的。所以乙的下场很明显,他就是甲和丙的垫脚石。这几个月,主管不断给他死单,就是整他,给他穿小鞋。

在这三个人里,甲来自于乡下,按理说他才是小人物。但职场上并不看你出生地,甚至没那么在乎你的学历。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想当龙套还是主角。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5.非优秀员工也被老板重视--木桶理论

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位被人们奉为战神的英雄。传说在他出生之后,他的母亲海神的女儿特提斯,在白天用酒精擦拭,夜里将他的身体放在神火中煅烧,并且提着他的脚跟把他浸泡在冥界的斯德克斯河中,使他获得刀枪不入之身。

但是,因为在河水中浸泡时,他的脚跟是被母亲握着的,所以只有他的脚跟没有被河水浸泡过。这可以说是他全身留下的唯一的一处致命弱点。后来成长为男子汉的阿喀琉斯在特洛伊战争中屡立战功,所向无敌。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知道了阿喀琉斯脚跟上的弱点。于是,他便从远处向阿喀琉斯的脚跟处放暗箭。

有着神射手之称的帕里斯刚好将箭射中阿喀琉斯的后脚跟。瞬间,一位大英雄倒地毙命。

可以很遗憾地说,阿喀琉斯的死,源于自身唯一的弱点--未被河水浸泡过的脚跟。

引用古希腊神话传说故事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说明经济学上非常著名的“木桶理论”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