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脸是灵魂的肖像——沉浮
3150500000003

第3章 沉浮 (3)

白副主任胖乎乎的圆脸有些发红,皮肉里浸着酒色,左嘴角有一颗痣,长着几根长毛,一说话,长毛就抖动。他两颗门牙金光闪闪,那是喝酒磕掉后镶的。无论领导交待他办事,还是他让下边做事,总爱挂个“0拉”。他讲话很爽快,无论跟什么人在见第一面后就能打成一片的那种。他是个极不讲究的人,什么时候见他,都是一副胡子拉碴、蓬头垢面的样子,看上去五十岁都有,实际才四十挂零。他自己诙谐地说,整天忙得蛋子摇铃铛,哪有功夫理发。有时脸都顾不上洗,每周一三五干洗,二四六干擦,周日不洗不擦。人们见过不修边幅的,但像白副主任这样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不修边幅,实在少见。

白副主任初中都没毕业,但不知怎么搞了个经济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的文凭,他平时从不跟别人提起文凭,只是在填表时,才在“文化程度”一栏内郑重地写上一笔。

他任过村委会主任,因为酒量大,调任乡主管招商引资,取得显著功绩后,被破格提拔为副乡长。由于同样原因,又被县和市选调。别看他相貌邋遢,另加各种缺陷,但有过人之处,他最可贵的资源就在于人前能放低姿态、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只要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人,宁肯弯腰塌背装孙子也心甘情愿。陪喝酒,即使喝得胃穿孔、和媳妇打离婚也在所不惜。以退为进,显示出了他农民式的狡黠和伟大的生存技巧。他的行为,一般人无与伦比。

在人才济济的中州市政府机关,白副主任没有输给任何人,甚至在专家型学者型领导干部中,也颇具竞争力。为人处事,从不说张三长李四短,对领导毕恭毕敬,台上的不捧、台下的也不贬。日常穿戴,别人爱说啥说啥,好衣服有的是,压箱底也不拿出来,光“老人头”皮鞋就有好几双,宁愿放着也不穿。平时兜里总是装着两种烟,给人抽好的、自己抽次的。

邋遢、窝囊、木讷、寒酸的表象,把他罩得严严实实,没有人怀疑他越轨、出格。他不露富、不夸口、不张扬,听之任之、随波逐流。他不会料理、不懂穿戴、不爱惜自己,整天一副穷哈哈、苦哈哈的样子。机关几乎普遍认为,白副主任没有对立面,是个不用设防的人。这为他赢得了极大的生存空间。

机关对白副主任的印象和评价,正是他刻意所要的。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考虑得是别人眼里的平衡。现在有钱人不少,但靠工资生活的家庭多数还只是停留在温饱水平,住别墅、开豪华车、入大饭店、穿名牌还远不属于他们,普遍有一种从众的仇官、仇富心里。因此一定要学会伪装、隐藏和保护自己,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绝对避讳这些人。宁可让人说自己邋遢、窝囊,也不让人在背后戳脊梁骨,免得成为众矢之的。一旦被人盯上,早晚会发现自己的劣迹,那时离毁灭也就不远了。

他在工作实践中真切体会到,写材料能升官,喝酒照样可以做到,所以把中国酒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白副主任主管中州市接待工作,每天很少在办公室,多在外疯跑,三教九流的朋友很多。同时,他抽烟喝酒都很有名气,抽烟时,叼着烟说话,烟在嘴里乱转,烟灰也不掉。喝酒更是厉害,堪称中州市酒霸,到底能喝多少酒,外人说不清,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被人取了个外号叫“酒漏子”,不论喝多少酒都能漏掉,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挑战者,都甘拜下风。

白副主任凭着酒量,为本市争得了不少荣誉。这些年上级多次派工作组到中州,都是他主陪,酒桌上几个回合下来,无不俯首帖耳,终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有招商引资的客商,只要来到中州,几乎没有不出血的。最辉煌的一次,是他根据杜市长“一定要拿下”的指示精神,对嘴喝了一瓶高度白酒,赢得了一家牛奶厂的投资商,双方洽谈成功,后牛奶厂成为中州纳税大户。

前几年,中州郊区发现了天然气,白副主任多次磕拜中石化,经过不懈努力,加上过硬的酒风,终于感动上帝,开山劈石地修路,跑马占圈地建厂,还引来了外国专家,沉闷的中州像被针扎一样,迅速沸腾,各类生意都红红火火,娱乐业、足疗房、夜总会、茶社等,从来就没有停歇过。

在筹备中州市锦绣花园工程建设中,长达两三年时间,白副主任作为甲方负责人,几乎每天两顿酒,喝遍了涉及工程建设所有单位和部门的相关人员,使设计、规划、造价、招标、施工以及拆迁补偿等一系列问题进展得有条不紊,工期比预计提前半年。投入使用时,专门请省里领导剪了彩。这座集食宿、娱乐和接待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楼,为中州市创造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白副主任可谓功不可没。

然而,白副主任毕竟不是铁打的,他慢慢喝出了毛病,整天大把大把地吃药,即便如此,仍然带病坚持喝酒。至今,酒对他来说,已经成了依赖,想戒是戒不掉了。妻子多次劝他也不见成效,终于提出与他分手。以后的白副主任,也就更加无拘无束。

杜市长上任不久,有一次看着他的形象直皱眉头。人们就传说可能要让白副主任挪个窝,他肯定干不长了。可几年下来,位置坐得更稳了,白副主任就觉得杜市长对自己的表现还是认可的,他想趁杜市长在任时,冲一把政府办公厅主任的位置。半年前,他用报纸裹着一叠钱送到杜市长办公室,说:“给杜市长买了几本书闲时看看,以后需要我,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即使您……”

白副主任是想说,即使杜市长离了任,他也不会人走茶凉,但那句话到了嗓子眼儿却又咽回去了。杜市长仿佛已经听见他拍胸捣拳指天发誓的豪言壮语。

杜市长立即猜到报纸里的名堂,但给足了白副主任面子,轻轻推给他:“社会上的公关手段,不能带到市政府机关来,这是不允许的。”

白副主任看看杜市长的严峻面容,他感觉到,这不是客套话。

杜市长又轻轻说了一句话:“如果你要放下,我会派秘书给你送回去。”接着,又罕有地开了一句玩笑:“我们的待遇,党组织已经给得够多了,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白副主任感到杜市长话语中的坚硬,只得收起钱,他拍拍脑门说:“我是一时糊涂!”说着,嘿嘿笑着退出杜市长办公室。

自从一年多前市政府办公厅原主任异地升职后,这个位置就一直空着,白和另两位副主任以及其他资历相当的干部都觉得自己靠谱,纷纷跃跃欲试。心气最重的就是白副主任。

杜市长想过,这个位置宁可空着也不能配,用了其中一位,其他几位就会互不服气,闹“地震”的可能都有。位置空着,就都觉得有希望,就都不敢轻举妄动,这样更有利于稳定局面。

再说,杜市长还在最后“冲刺”,他没有那么糊涂。

杜市长是任副市长后认识白副主任的,那时的感觉就是白副主任窝囊、邋遢,没有深交。杜市长扶正后,与白副主任的近距离接触也就多了,开始确实想换他:这种形象的人怎么能在市政府机关呢?可试了几次也没换了。杜市长虽然牢记着毛主席关于“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的教导,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吃喝拉撒、接待应酬、充当“救火队员”,少了他还真不行。

没有换白副主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杜市长认可他嘴严。杜市长曾担任锦绣花园工程的总指挥,具体工作都由白副主任负责。这项工程从筹建到竣工再到投入使用,没有一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另外,单独交办他的事,从未走漏过半点风声。

在外人面前,白副主任从未提过杜市长怎来么去,也没表现出对他的依附和亲热,不多的接触也纯属工作关系。只是偶尔对杜市长提过:“请夫人和孩子来中州玩玩吧,看看风景八阶塔、小昆明湖……”

杜市长总是摇摇头:“他们都很忙。”

白副主任主管市政府经费开支,光特支费每年就有几千万元,也没见他和杜市长拉拉扯扯。

在机关干部印象里,更多的时候,杜市长对白副主任整天滴溜耷拉的样子感到心腻,当面说过他要注意形象,可他好不了几天又恢复原貌。所以,大家普遍认为,白副主任还不是杜市长看重的人。

白副主任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出神地望着天花板,一直到眼中的光芒像烛光一样燃尽,眼皮才落幕似地关闭。

杜市长要提升的消息在市政府机关传开后,白副主任自然也听说了。

近日,理发室的风水出奇得好,整天人流不断,但他们不光为理发而来,有串门聊天的,有调进调出认门告别的,有出差回来给刘师傅送茶送烟的,更有专门来听他对人事安排预测的,白副主任就是其中之一。

刘师傅给干部理发时,常问的一句话是:“该提了吧?你们科的谁谁也该提了吧?任现职都三年多了。”有时来人认为刘师傅说错了,就会更正说:“谁谁任现职还不到三年。”刘师傅会自信地说:“任职三年零四个月了……”问话的人回去一查,非常准确。后来就有人说:“刘师傅脑子里装着一本机关干部的花名册,比任免科长还清楚。”

有时候,有人就跟刘师傅开玩笑,说刘师傅对市政府机关干部的情况掌握得这么透彻,真该到组织部当个任免科长,只可惜你不是干部。

渐渐地,人们领教了刘师傅对人事安排的惊人预测。每次调整干部,谁升谁下谁交流,他都知道的门清,甚至出乎众多人意料之外的人选,他也能说得很准。时间一长,人们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刘部长”。

白副主任到理发室,正是想从这个“编外组织部长”口中得到杜市长提升的确切信息。

当得知杜市长要提拔为副省长的消息后,白副主任当天一夜没睡,他要重新设计自己的事情。

轩辕秘书,三十七八岁,政法大学毕业,任秘书前在市监察局信访办工作八九年。

杜市长到任后,他突然被选送当秘书,让市政府机关大哗。后来,有人说轩辕的前任秘书,经常打着杜市长旗号办私事,上下反应很大,杜市长不得不对他作调整。联系近些年领导干部秘书违法犯罪的教训,杜市长对继任秘书特别强调要老实本分、忠诚可靠。轩辕之所以被委任到重要岗位,是经市纪委和组织部按照杜市长要求,一起在机关干部中反复筛选后挑中的。

秘书往往是最容易变坏的。当了秘书,围着你转的人就会多起来,区县领导和机关部门头头、企业老板、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有的为达到某些目的,贯施拉拢腐蚀之计,秘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拉下水。前任秘书正是吃了交友不慎的亏。

轩辕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体现在方方面面。每天下班送杜市长回到家,如果晚上没事,轩辕就自己走回家。有一次送回杜市长,司机要送轩辕。轩辕说,别送了,没几步路。可司机坚持要送。

轩辕还是在中途下了车。专车是杜市长的,自己没资格享用。至于上班坐车,那是为了接杜市长,下班就不同了。不能让别人说他坐着杜市长专车兜风。

轩辕上任一段时间后,就有人开始说他好,不像前任秘书,从早到晚搞不清自己是谁。轩辕记得一句话:“不是是非人,不听是非话。”对别人的议论,他从不随声附和,慢慢地也就没人在他面前说说讲讲了。再说了,在他面前说前任秘书如何如何,背过头去是不是又议论他轩辕呢。秘书工作作为特殊岗位,千百双眼睛盯着,总会让人挑出毛病来。轩辕干过信访工作,懂得什么叫“底线”,尽量封闭自己,知道什么人不该见,什么饭不该吃,什么地方不该去。杜市长选他,也是看重了这一点。

轩辕的妻子在一家电器厂家当法律顾问,也是个要强的人,曾两次高考落榜,尔后自修了政法专业本科,还考取全国律师资格。两人是在一次法律培训班上相识后走到一起的。轩辕当秘书后,妻子才甘愿作陪衬。但一直想换个工作,比如进正规的司法部门,跟轩辕说过多次,但轩辕没好意思对杜市长说。

有一次杜市长情绪不错,下基层返回的路上,主动问起轩辕妻子的工作情况,他才说了妻子的工作单位和一直的想法。杜市长有些同情地叹叹气,说:“现在企业都不景气,倒闭的倒闭、兼并的兼并,你爱人还好,毕竟没下岗嘛。各级对领导干部向来要求都严,包括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本市像你爱人这种情况的同志不是少数,要是单给她调整了工作岗位,肯定会满城风雨,我再要求别人就不硬气。你的情况也是这样,暂不提升你的职务,我也是再三衡量……”

杜市长这么一说,轩辕想再说什么就让舌头把牙齿给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