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不要相信美国
3160900000045

第45章 话语权,互联网时代的战争 (2)

Facebook(脸谱),是一家注册在美国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产生于2004年,最初是靠PayPal联合创始人彼特·泰尔(Peter Thiel)资助的50万美元创办的。公司创办不久,Facebook另一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被一家叫ConnectU的公司控告盗窃它的点子和技术,此事后来以赔钱私了了。至今,全球有4亿用户每个月至少登录一次Facebook,而其中有一半用户每天都登录。Facebook非常国际化,有70%的用户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并且它的网站提供超过70种不同的语言。丹麦有500多万人,其中有一半使用Facebook。

Facebook的流量在2010年3月已经超过Google的流量,成为全球流量最大的网站。至2011年底,Facebook大约有25亿流通股,估值已达825亿美元。

2011年初,美国媒体以“美国间谍行动操纵社交网络”为题指出,美国中央司令部正在秘密研发一种电脑软件,借此组成网络“水军”,“操控”全球知名社交网站,利用伪造的用户身份在互联网上密集发表观点,推广有利于美国的舆论宣传。美国《华盛顿时报》称,美国中央司令部已默认了此报道。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公司Ntrepid已经与美国国防部负责中东和中亚安全的中央司令部签署合同,研发一种“在线个人管理服务”软件,软件造价276万美元。

这款软件的主要功能是:一个美国国防部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全世界同时以最多10个不同的“个人身份”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吹捧美国的信息和意见。为了不被揭穿,这些“假网民”将拥有详尽、可信的个人资料及细节,伪造的身份则来自除美国外的世界各地。就是说,通过“强大的技术操作”,一名美军士兵在本土即可拥有10名网络显示IP地址为不同国家的“真实可信的网民”身份,且不被识破。报道还称,一旦这种软件研发成功,美国军方人员会像钟表一样,夜以继日不间断地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网上聊天室以及博客站点上和其他网民聊天,发表对美国有利的观点。风靡全球的社交网站Facebook和微博站点Twitter(推特)将是美军这款新软件“操纵”的主要目标。

2.“软权力”,美国的“制网权”

21世纪初的许多战争看似一件件分散的孤立的事件,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同样的深刻背景,一根主线把它们贯穿在一起,这就是美国加紧推行的全球总战略。

2011年5月,维基解密网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披露,美国Facebook是“人类发明的最可怕间谍机器”,即美国政府可借助Facebook来搜集美国公民的各类信息。阿桑奇指出,Facebook等网站已专门开发了相应用户界面,以方便美国情报部门搜集信息。虽然美国情报部门未插手Facebook等网站的日常运营,但情报部门可以向Facebook等网站施加压力,迫使这些网站予以配合。阿桑奇提到,每位网民都应该明白,他们任何时候在Facebook添加好友信息,实际上是在为美国情报部门免费打工。

在美国国防大学军事史专家丹尼尔·库尔看来,美国对网络战的兴趣已经达到了“宗教狂热”的程度。

互联网战争,成本低,杀伤力大,利用话语权优势可以对网络民众进行思想控制。当许多国家,传统战法上为飞机大炮而发愁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开始打起网络战争。

曾任职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托马斯·雷德曾披露,早在1982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曾诱使前苏联盗取一个改写过的软件。正是这个软件引发前苏联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大爆炸,其破坏力相当于3000吨当量核武器爆炸。

早在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发布第16号“国家安全总统令”命令组建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支网络黑客部队。之后,布什签署秘密文件,同意国防部对敌方电脑发动“黑客式毁灭性”袭击。接着,布什又就赋予国防部更大的网络战反制权表态,允许美军主动发起网络攻击,破坏对方指挥控制,甚至控制对方的商务、政务等民用网络。

2008年9月18日,美国空军成立网络司令部,称其任务是保卫自己的网络安全和进攻他国网络。2009年10月,美军网络司令部正式挂牌,下属军种司令部也相继组建,这是美国军队历史上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第一个三军统一的网络司令部。隶属于美国战略司令部,而后者是一个将空间、信息对抗和进攻打击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执行空间和全球打击、全球范围内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任务的一个机构。美军网战部队人数近9万人,包括曾被政府追捕的黑客们。美国招募网络战士的基本途径主要有3种:刊登广告招募“网络真人”。因为经济衰退,众多一度只去硅谷求职的青年才俊,开始加盟“政府网络黑客”这一队伍。

每年在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全球黑客大赛和不同级别的黑客竞赛中选拔人才。每年8月,黑客大赛都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攻陷市面上最强的杀毒软件,谁就能赢得高额奖金和“超级黑客”的称号,同时还可能在美国军方谋得一份薪水可观的工作。同时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黑客,美国军方也积极参与。比如2009年4月12日,韩国搭台请来全球顶级黑客同台竞技,有军方背景的美国公司就有人在现场等着挖人。据对美军黑客项目跟踪了13年的美国防务专家乔尔·哈丁的评估,目前美军共有3000~5000名信息战专家,5万~7万名网兵涉足网络战。如果加上原有的电子战人员,美军的网战部队人数应该在8.87万人左右。这意味着美军网战部队人数已经相当于7个美军精锐101空降师。

有美国军方背景的网络黑客遍布全球,以目前全球感染量最大的“飞客”蠕虫为例,据中国一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09年下半年监测数据表明,中国境内每月有1800余万个主机IP受感染,占全球感染总量的30%,是全球“重灾区”,占各国感染比例的第一位。“飞客”蠕虫的大范围传播也已经形成一个包含上千万被控主机的攻击平台,不仅能够被用于大范围的网络欺诈和信息窃取,而且能够被利用发动大规模拒绝服务攻击。

谷歌(Google)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公有股份公司),于1998年9月7日以私有股份公司的形式创立,以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不作恶(Don’t be evil)是谷歌公司一项非正式的公司口号,最早是由Gmail服务创始人在一次会议中提出。凭借搜索领域的垄断优势,Google轻松进军几乎所有互联网领域。2007年6月,Google推出街道视图服务,用户可以模拟走在城市街道上,查看附近饭店,甚至拉近镜头寻找公交车站和路牌以制订出行计划。视角可以360°旋转,画面巨细无遗,路人的一举一动清晰可见,例如几名女子比基尼日光浴,年轻夫妇车站亲密等。

谷歌与美国中情局的合作由来已久,谷歌是“情报百科”的核心搜索技术供应商,这套高度安全的在线系统,诸如名为美国“国家安全局”这样的机构,已经购买了使用谷歌支持搜索技术的服务器,处理由美国间谍在这个星球上收集的信息。自“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开始调整其在海外部署间谍的方式,改变其以官方身份为掩护进行海外运作的传统方式,转而通过设立私人公司为掩护收集情报。除了航空公司,中情局控制的“公司”现在隐身在世界各地。

in-Q-tel是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其唯一目的就是使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拥有最新的信息技术以支持美国的情报能力。公司的名称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取自单词“Intelligence”的字母组合,公司的任务是鉴定和投资于维护美国国土安全利益的尖端科技公司。根据情报界的苛刻要求,in-Q-tel公司与企业家们、成长型公司、研究人员、风险投资家接洽,将可以提供出众能力的技术交付给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美国国防情报局(DIA),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等,in-Q-tel专注于三个商业技术领域:软件、基础设施、材料科学。

in-Q-tel与谷歌共同为一家名为Recorded Future的互联网实时监控企业进行投资,Recorded Future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新技术,可以通过扫描并分析成千上万网站、博客、twitter账户的信息来找到目前和未来人们、组织、活动和事件之间的关联性。任何人只要在网上出现一次,就开始被记录,需求被跟踪,随着上网次数增加,个人行为模式被锁定。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搜索猎物。其时序分析引擎可以通过全球网络监控找到文档和人们谈论的相同的、相关的事情之间的“潜在关联”,即该技术可以找出全球卷入到各个事件里的人,发生地点和它接下来会如何发展下去。这项技术最可怕之处在于,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真的预测事件的发展曲线。例如2010年初,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指控黎巴嫩真主党有飞毛腿导弹,据Recorded Future的搜索分析技术,发现一个月前就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佩雷斯的指控是正确的。

谷歌帮助美国国家安全局保障网络安全,甚至还向情报机构出售设备。而In-Q-Tel曾经投资的地图公司Keyhole于2004年被谷歌收购,随后成为“谷歌地球”的支柱。

另外,通过谷歌地球软件项目。这款软件背后的技术,由锁眼公司(Keyhole Inc.)开发,这是一家由In-Q-Tel公司资助的单位,该投资公司的幕后,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存在种种“联系”。

谷歌在2004年收购了锁眼公司,同样的技术,现在正被美国军事与情报系统使用,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对这个星球“全方位的支配”。此外,鉴于谷歌与中情局及其投资公司的联系,有些人本身就是“双面人物”。比如2004年,In-Q-Tel公司的技术评估总监Rob Painter,直接从中情局到了谷歌,成为谷歌的“高级联盟经理”(Senior Federal Man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