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不要相信美国
3160900000005

第5章 “世界宪兵”的“硬仗”与“软仗” (1)

中东,美国最大的战争实验场,美国在从卡塔尔、伊拉克到阿富汗及中东其他国家建立了永久性军事基地,这个军事基地网把整个中东都军事化了。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军事实力已经深入到阿拉伯世界心脏地带……在中东,既存在亲美国的政权,如沙特、埃及、卡塔尔、巴林,也有一直不听命于人的对手——伊朗、叙利亚等国……下一场战争已经临近……

1.为石油而战

南海,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海——全世界唯一存在岛礁、海域、大陆架主权和主权权益多边交叉争议的海域。打开一张中国地图,在右下角,都附有一个中国南海诸岛的小地图,标有9条断续的国界线,专业人士都把它称为“九段线”。自2011年以来,中国南海与石油勘探有关的邻国纠纷不断升级,目前,南沙群岛除中国控制的岛礁外,还有其他岛礁被外国所侵占,这种分割和控制有蔓延的趋势。中国的南海不仅牵涉着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神经,也牵涉着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神经。美国国会参议院曾举行听证会,美国官员在听证会上的直言不讳地露骨地扬言美国将要介入南海争端。美国想高调重返东亚的举动,对于美国能否维持其霸权地位至关重要,美国完全有可能被欧亚大陆边缘化,而将权力限制在北美,沦为地区大国。这是美国所不甘心的。

东海、南海危机四伏?在美国介入中国南海问题的背后,是其全球能源战略。根据IEA在2010年发布的能源报告,在全球约4112亿吨石油资源量中,海洋蕴藏1350亿吨,约占33%;全球约43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量中,海洋蕴藏140万亿立方米,约占32%。

冷战结束后,美国几届政府相继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即建立单极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美国的战略意图是通过扶持地区代理人,用地区同盟大国抑制新的地区大国崛起,最终构筑起美国主导的世界体制。

早在1964年,苏联天体物理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他认为人类文明的技术进步与其国民可控制的能源总量息息相关。

综观历史,假如地球上根本就不存在化石能源,那人类将依然停留在农耕文明中,也就没有欧美所谓的“工业强权”,地球上的游牧民族将一如既往地与农耕民族进行征战。自17世纪以来,欧美等工业强权,依靠化石能源,以蒸汽动力,然后是汽油和电力建立起了化石工业文明,并以血腥手段将其地盘由欧美的一个角落扩张至全世界,工业文明的强势,完全依赖于能源的充足供应。

之所以英国成为持续长久的工业革命发源地,其根本原因是该国煤炭丰富、森林资源短缺,人口的能源需求增长迫使他们放弃木材、改用煤炭,而采矿抽水则最终导致了蒸汽机的出现……与此同时,在“煤炭与蒸汽”、“石油与内燃机”、“电”的推动下,整个世界经济、社会产生连锁式飞跃发展,世界从此正式全面进入工业文明时代。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油矿。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在20世纪早期,英国人先在波斯湾地区发现了石油,并且开始在伊朗大量生产。那个时候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丘吉尔当时为英国海军大臣,在与德国的较量中,英国改进了自己战舰的燃料系统,用柴油取代了煤炭。这使英国的舰队具有了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灵活性。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获胜,石油的作用至关重要。

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景:敌对的大国集团在石油短缺的威胁下对最后的产油国发动入侵并爆发大战,结果是两败俱伤,造成国内的不稳定和平等主义的革命,而周边的“落后势力”的侵袭,对于压迫他们的强权进行报复性的破坏,使大都市萎缩,大国解体。受到威胁的主要是经济文化发达而人口密度较低的西方国家。1861年俄国在巴库(现阿塞拜疆共和国城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苏德双方为夺取巴库油田而展开的。

就本世纪经济世界里所发生的变化而言,关键是,世界经济依靠石油能源的巨大扩张和复杂化已经发生,它不可能以这样的速度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当它达到了收益递减的转折点的时候,各种压力就会产生出来。这些压力既包括国家间的竞争,也包括国内围绕分配所产生的社会冲突。例如由国际竞争所引发的1914~1918年的世界大战,留下了一个受到削弱、饱受痛苦的欧洲,那些曾经强大的国家至今内部四分五裂,在巨大的债务重负之下举步维艰。而美国也在反复性地步欧洲后尘。

争夺20世纪的生存空间,就是保持对经济殖民地的控制——从而控制赖以生存的能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发达国家都面临这样一个基本的共同问题。这种生死攸关的格局应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更是紧接着的二战再度爆发的根本原因。

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泰恩特认为,能源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是确立复杂社会的一种必需品,社会越复杂所需的能源就越多,相反就会退回石器时代。人类社会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社会,它的运转全靠能源维持。复杂的社会就如同解决问题的机器。它通过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来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最初的时候,一个社会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那些最容易解决而且又能带来最大回报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所获得的收益相对较大,而维持整个复杂社会“机器”的努力和成本相对较小。然而,一段时间之后,社会所要解决的问题变得日益困难,解决这些问题所要付出的代价变得日益高昂,同时,解决这些问题的回报却开始减少。因此,维持整个上层机构和专门职业的成本就变得越来越高,让社会不堪重负。在泰恩特看来,维持一个社会复杂性的最基本需求是能量。

他所谓的能量包括食品供应、人力和畜力、燃料(比如木材、矿物燃料或者铀等)以及其他物质。只要能量供应充足,社会就可以向更复杂的方向发展,但一旦能量供应达到极限或者开始减少,那么社会的复杂性就将变得难以维持或者开始降低。最终,这个社会将达到一个临界点,此时,社会要解决一个问题所得到的回报不足以补偿要付出的代价,即入不敷出。例如罗马文明,罗马武力征服邻邦,然后把邻邦人民当奴隶来发展生产。可是每一次征服都伴随更大的更复杂的需求来保证整个政府机构、军队、教育、公共建设、福利等正常运转。而这些最终得靠税收来实现,于是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把土地所有者逼得无路可走。而开拓疆土所得的回报无法抵偿付出的代价。从这时起,社会开始变得脆弱起来,任何一个危机或者严重问题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危机或者严重问题都可能导致文明的崩溃。

当人类开始审视当今世界,发现石油变得日益昂贵,并且寻找新的油田变得成本高昂、日益困难的时候,就会觉得泰恩特对石油这一人类工业文明的心脏的特别强调似曾相识、备感亲切。

自21世纪以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拥有30亿人口的地区工业化进程加速,世界经济再次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经济发展直接导致资源需求增加的时代再度到来。

当前,美国石油消耗到了什么程度呢?以美国全国的机场消耗为例,28000桶42加仑容量装的石油,这仅仅是美国每两分钟所消耗的石油量。11000架飞机起飞,仅相当于美国每8小时的商业航班数量。而一架飞机穿越大西洋需要60000升煤油,这相当于普通汽车驾驶50年所需的燃料,塑料的原料是石油,而100万只塑料杯所需石油,仅是美国航班每6小时的消耗量。世界银行一份报告称,一个人一年食用的玉米,仅够SUV(运动型多用途车)加油一次。如果新兴经济体的30亿人都期待开上SUV,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各国在“石油”上面临的矛看,将愈发不可调和。石油资源的争夺战在21世纪将变得越来越激烈。

石油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一战、二战都与争夺石油资源有关。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认为石油战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争夺石油资源控制权的战争,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三次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英阿马岛之战,都是围绕石油进行的。伊拉克的未开发石油储量比沙特阿拉伯还多,这是萨达姆被美军赶下台的根本原因。而另一类是争夺石油定价权的战争。在目前石油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石油战争将以期货市场争夺石油定价权为主。随着石油资源不断减少,而理想的替代能源尚未解决,石油供应从相对不足变成绝对不足。届时,对于石油海上通道和陆上石油管道的控制权的争夺,也可能成为战争导火索,而海上通道最重要的是中东石油出口的霍尔木兹海峡以及马六甲海峡,而陆上石油管道,主要是从俄罗斯及中亚通往欧美的石油管道。此外,俄罗斯、伊朗等具有军事实力的石油出口国,如果面临美国的战争威胁,或者由于不能掌握石油定价权而使经济长期处于困境的情况下,不排除利用局部战争的手段,推动油价的上涨,如伊朗为了抬升油价可能主动对以色列发动战略导弹攻击,或者封锁石油出海口。

自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政界一直信奉扩张主义信条,并把它命名为“天定命运”,而贯穿美国扩张的一条红线是围绕石油控制而展开的战争,即控制所有的石油,控制世界各地的石油,这条红线串起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件。美国的边界从大西洋扩展到太平洋,到1898年后,其势力范围扩张到了菲律宾、古巴和夏威夷。作为扩张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很早以前就从俄罗斯人手上购买了阿拉斯加。经历了多年的起伏跌宕,世界一直处在英美石油巨头的垄断和控制之下。美国控制了石油,也就控制住了潜在竞争对手发展经济的关键。而苏联的解体就是被超低价石油给拖垮的。因为,苏联的石油都是在冻土地带开采的,其成本远高于中东的石油。而当时10美元一桶的国际石油价格,对于主要依靠出口石油作为外汇收入的苏联几乎没有利润。

贯穿美国所有战争的一条线索是围绕能源控制而展开的战争,即控制石油、天然气及其他重要能源。在过去一百年里,控制石油和天然气能源,是美国一切行动的核心。美国控制了石油,也就控制住了潜在竞争对手发展经济的关键。美国在1971年后的历史中,似乎有打不完的仗——直接和间接或者通过代理人打——其目的是控制世界石油的流向。自从美国成为二战无法撼动的胜利者,世界石油就一直被与极具权势的洛克菲勒兄弟有关的石油公司所控制。洛克菲勒兄弟当时控制了标准石油集团、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许多石油相关产业的公司,例如哈里伯顿,全球领先的石油服务商和著名的军事设施合同商。哈里伯顿很好地说明了美国石油巨头和五角大楼全景式支配战略的秘密关系,美国前副总统切尼曾在哈里伯顿公司担任了多年的执行官。

美国在“9·11”事件后宣布发动一场定义模糊的反恐战争。美国占领伊拉克的首要目的并不是确保该国向美国输送大量的廉价石油。其背后的真实目的,是直接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进而巩固其石油美元的地位,使其潜在对手在中东地区无落脚之地。《亚洲防务期刊》的一位战略分析家这样描述美国占领伊拉克后的世界局面:“波斯湾,世界石油供应的战略重地,被美国控制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印度洋到达东北亚的海陆,现在也被美国海军控制。美国的对手最为担心的是,美国会切断对手的石油输出线路。”

2.边缘地带的“幸运”与“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