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天行说:“这的确有些高深。曾经有一个叫皮亚齐的人发现了一颗小行星,他认定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行星,取名为谷神星,但很奇怪的是,这颗行星后来就找不到了,很多人不相信他,说看到的肯定是彗星,但他还是坚持己见,这件事情在科学界引起了很大争议。这时,数学家高斯介入了,他自创了行星轨道计算理论,只用一个小时,就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轨道形状,并指出它将于何时出现在哪一片天空。后来,那颗行星果然如期出现在人们眼前。而我正是通过高斯的‘二次互反律’数学理论寻找牛股的运行轨迹,才得出这个烟花理论。”
袁得鱼挠挠头,心想这个理论背后竟然有那么高深的理论支持,他也很佩服魏天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继续问道:“师傅,你上面写道,云天股份将在18个月的时间内放三次烟花。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5月,也就是说,现在正值第一次放烟花的前夕?我们只有半年的准备时间了。”
“嗯,按照理论,我们已经选择在烟花绽放前择机进入。我观察过,云天股份的股价已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一切都准备就绪了……”
此时,传来了袁得鱼的鼾声……
魏天行迅速在不同的省市注册了四家公司,这个筹备工作用了一周的时间。
魏天行还打算正式筹建核心“魏之队”,尽管目前成员只有两个。按计划,他觉得眼下最迫切的,莫过于找到一个股评家。
“股评家?”袁得鱼从来不看股评。
魏天行回忆起自己在参加实盘大赛时,有很多观众说有个资深老股民讲解得很有水准,后来那人果然一炮走红,频频被邀请到电视、广播里做股评,还有一些证券报纸特意为他开设了专栏,那人拥有不少忠诚读者。
魏天行忽然大叫起来:“阳线!”他很兴奋还能想起这个股评家的笔名。
“阳线是谁?”袁得鱼好奇地问道。
“是股评家的笔名。他曾经怂恿大家买青山铁业,还美其名曰‘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过后来收益率确实不错。”
魏天行他们第二天就通过一家报纸找到了那个叫阳线的股评家。他现在已经成了上海电视台《谈股论金》栏目组的常客,刚转型做主持人,人气很旺。
他们约的会面地点在上海电视台底楼的一个咖啡馆。
阳线迟到了。他看起来稍稍上了点年纪,穿一件灰色西装,头发凌乱,乍看还是一副草根形象。他打着哈欠说:“睡过头了。”
袁得鱼之前就听魏天行说过,阳线嗜睡,好像不管别人什么时候打电话给他,他都在睡觉。
阳线听明来意,开门见山地说:“你知道我去电视台做个节目,人家给我多少钱吗?你知道我现在在专栏上发个稿子,人家给我多少钱吗……”
袁得鱼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行业的价格,没想到一篇短短千字的股评稿,竟然值3 000元,在电视台做5分钟的嘉宾,就能有2 000元入账。魏天行暗想,人只要一出名,日进斗金果真不是神话。
魏天行对阳线的盛气凌人并不在意,只顾自己慢慢说着对这个项目的构想。
他说完后,股评家竟然当即表示自己与他们“一拍即合”,理由是这个项目激发起了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阳线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能屹立不倒、名气越来越大吗?”
魏天行他们摇摇头。
“你们看我的眼神,是不是看起来很诚恳,很认真呢?为什么呢?因为我有追求,这就决定了我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你们看过我的节目就知道了,10个股评家有9个一看到行情好起来就会说,砸锅卖铁买股票。看到行情不好,就说指数到多少点自己就跳楼。这一套实在太俗了,而我有自己的语言体系,我在做工人之前是文学青年你们相不相信?总之,你们跟我合作后会更了解的。”
袁得鱼深感股评学问之深。
谈好价格后,阳线得意起来:“我现在名气大了,才有了挑三拣四的余地,但我也是深明大义之人,也是从小散走过来的,我看好你们,希望你们能大获成功!”
袁得鱼看阳线走了之后,无奈地对魏天行摊了一下手:“你要做中国第一只百元股,又有上海滩首富相助,要是我也会跟你合作一把,再怎么样也能扬名立万了。”
“难说,不过阳线与海元证券之前还真有点交情。”魏天行笑了一下。
魏天行很欣慰,一切都在按照预期向前发展,他最满意的是“魏之队”有了雏形。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核心团队有了,魏天行觉得,接下来最迫切的步骤是建立分支机构。他深知,要完成一个不可思议的大项目,需要更多资金垫背。
袁得鱼仿佛看出了魏天行的难言之隐,提议说:“我们下一步是不是让更多资金参与进来?不过,一些北方资金,还有江浙一些游资,会信任我们吗?”
“我们拥有的是炉火纯青的技法,还有秦笑首富的威名,但要取得真正的机构大资金的信任,可能还需要下一点工夫。”
袁得鱼想了想说:“我倒是有个办法让所有人信任我们。”
“怎么说?”魏天行好奇地问。
袁得鱼转了一下眼珠,说了个音乐天才李斯特与肖邦的故事。
“当年,李斯特‘慧眼识英雄’,让原先郁郁不得志的肖邦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场演奏会。然而,就在演奏会开始前夕,肖邦从故乡波兰得到了一个消息—曾帮助肖邦从波兰逃出来的两位朋友被捕入狱,被鞭打至死!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至情至性的肖邦心神大乱,在对自己最关键的第一场演奏会上发挥失常。第二天,报纸上恶评如潮。
“不过当时有一篇出自当时法国最着名的女作家乔治·桑的评论,对肖邦依然盛赞不已。乔治·桑甚至邀请肖邦前往一位公爵夫人的宴会。当着众多名流和音乐评论家的面,他们先是邀请李斯特弹奏,当时宴会上灯光昏暗,所有人都以为正在演奏的是李斯特。弹毕,主人宣布,刚才弹奏的是肖邦创作的曲子。但是,评论家们依然极尽挖苦之能事,说道:‘只要是李斯特演奏的,什么曲子都会变得好听!’又一支曲子弹奏起来,演奏中间,乔治·桑把一盏灯放在了演奏者身边,大家清清楚楚地看到,正在演奏曲子的不是李斯特,而是肖邦!评论家们顿时傻了眼。就是这么个‘偷梁转柱’的障眼法,让肖邦就这样一夜成名……”
“你是说……”
“师傅,你忘了我小时候对盘面的记忆力吗?我们也依葫芦画瓢,搞一场声势浩大的吹风会吧!”
“你真是天才!”魏天行不禁兴奋地说。
1998年年底,一场别具一格的跨年盛会在上海金茂大厦音乐厅举行。
音乐厅里,挤满了参与市场的各路投资者,前20排是VIP专座,中间有个围栏把他们与后面隔开。袁得鱼怔怔地望着他们。
魏天行问:“你在看什么?”
“一群老鼠。”袁得鱼指着一群咧着嘴笑得正欢的投资者说,“你看他们,是不是一个个都肥头大耳的?而围栏就好像牢笼一样……”
最后一支曲子演奏完后,主持人从帷幕后走出来,请出坐在台下的魏天行。
魏天行慷慨激昂地说了自己的操盘计划,最后一句话是:“让我们一道分享百元股盛宴。”
现场有不少人提出质疑,有一个坐在VIP区的投资者大声问道:“听起来是不错。但我说,你们能操作好吗?你们谁能操作好?”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随后VIP区一阵喧哗,这个问题道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
“说得没错,我们怎么知道你们能不能操作得好?”
“你们说这样好不好?既然是百元股,你们至少给我们赚个200%。”有些人想趁热打铁提高回报率。
……
忽然,音乐会的光线暗了下来,帷幕自动闭合。
主持人拿着话筒说:“高手来了!”
这时候,大家在一个巨大的屏幕上看到了江湖上失传已久的跌停板洗盘吸筹法操作。
随后,投影在幕布上的数字疯狂变化着,仿佛在告诉人们K线蜡烛的形成原理—量价飞速变幻,只见一根巨大的反映量价的K线蜡烛越堆越高,堆砌成了一根高耸的红柱。
“哇!”底下有人赞叹起来。
过了10秒钟,这根柱子慢慢被瓦解,越来越矮,直至消失。这样卓越的心算与超熟手法,曾经只有“证券教父”袁观潮达到过—10秒的时间内,将一天的交易量完全演变出来并倒背如流,转化做最初的零。
现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在经历了短暂的冷场后,这不可思议的表演,获得雷鸣般的持久的掌声。
主持人说:“接下来是互动环节,你们随便在电脑上敲一只股票,高手便能说出这只股票第二天大致的走势。”
跃跃欲试的投资者在台上的电脑上随意敲打着,并用手遮住了股票名称。
幕后的一个声音传来:“第二天是先抑后扬,涨幅在2%~2.5%之间。”
答案揭晓,涨幅为2.28%。
又有几个参与者随意敲打出几只股票代码,那个声音依然精准地预测出该股第二天的走势。
拉开帷幕的时候,灯光亮了起来。
袁得鱼与魏天行站了出来,幕后操纵的主力成员终于亮相了。他们当着观众的面继续进行演算,演绎着非凡的功力。
全场轰动了。
有人索性直接问云天股份第二天的走势会怎样,袁得鱼不假思索地说:“还用问吗?涨停!”
他们的神情中带着一股自信满满的气定神闲,仿佛他们可以像之前判定任何一只未知的股票那样精准地判断云天股份的走势。
云天股份从此开始踏上了“红地毯”,一路狂飙,直冲涨停板。
一切都开始朝着魏天行预期的方向发展。
云天股份的操盘架构更是清晰浮现—“魏之队”是云天股份的操作核心,这些投资者成为全国兵力—各大营业部是天然辐射,两者构成了一道核心卫星布局的战略围墙。
接下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只需要像古典打字机那样一点一点推进就行了。
“魏之队”通过事先注册的那四家公司,从1998年12月6日起集中资金,利用627个个人股票账户及3个法人股票账户开始运作。同时,他们联手全国27家营业部,通过他们控制的不同股票账户,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
不出所料,秦笑很快就成了云天股份的新晋大股东。
秦笑本人,也迅速被魏天行推向了公众。
大家意识到,云天股份的新晋大股东秦笑,来路并不简单。
这也算是这个曾经震彻江湖的金融大鳄在大陆的第一次高调复出。如果不是因为云天股份,这个多年前帝王医药中的狠角,或许将永远从人们视野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