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有趣的青少年益智故事全集
3201100000014

第14章 成长故事篇 (4)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不也充满了这一类的情境吗?沉迷在过去的成功经验,执著于以往所养成的习惯,一旦环境改变,很容易落入一种“熟练的无能”——愈是熟练、愈是显得无能。换句话说,真正捉到神偷的不是滴水不漏的防守,不是高城深池、铜墙铁壁,而是神偷累积三十年的“经验”打败了他自己。过去的经验告诉他,面临到的环境、遭遇到的状况甚至是接触到的对手都将是如何如何,他只要如此这般即可;有朝一日,当环境改变,状况改变,对手改变,仍旧依赖经验的结果只有犹豫、恐惧、束手无策,终至走上失败一途。

感悟箴言:

做事情不能总是凭借所谓的经验主义,那样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只能是坐以待毙。只有保持灵活的头脑,敢于突破过去的包袱,适应新的环境,面对新的问题,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巧取无核法

清朝康熙年间,著名文人朱彝尊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儒雅风流,诙谐滑稽。

他曾经和一位道士交游密切,道士观中有两株枇杷树,远近闻名。每当枇杷成熟,道士总忘不了请彝尊去品尝。这枇杷味道绝佳,而且无核,彝尊早对它怀着浓厚的兴趣。

有一天,彝尊问道士:“这枇杷是什么品种,居然这么好?”

道士机警地回答:“这是仙种。”说完就不再开口了。

朱彝尊知道道士最爱吃蒸猪蹄膀,一天,特意请道士来家吃蒸猪蹄膀。

道士来到朱家,只见一个仆人提了一只猪腿从身边走过。谁知,过了一会儿热腾腾的蒸蹄膀就上桌了。吃起来又烂又酥,肥而不腻,鲜美可口。这样短的时间便能蒸烂猪蹄膀,道士感到诧异,便向彝尊请教妙法。

彝尊说:“这也不难,就用你的无核枇杷种和我做交换吧!”

道士说:“要种出无核枇杷说来简单,只要在枇杷开花的时候,把花中间的一根花蕊拔去就成了。”

彝尊说:“我的蒸蹄法更简单,现在吃的这只是昨天晚上蒸好的,刚买来的猪蹄膀还没下锅呢!”

感悟箴言:

做事情、想问题要有创新的意识和理念,不要拘于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时代有所作为。

鸡戴隐形眼镜

恒久以来,鸡们就自然喜欢互相挑剔,或挑衅。在它们没被收容到人类社会来之前,这个本能的目的是建立谁是大头头、谁是小头头和跟班的“鸡群秩序”。等人类开始养起鸡子来,这老爱互斗的脾气就造成“生意人的烦恼”。上百万只鸡围困在鸡舍里,被旁的鸡挑剔得无处可逃。爱欺负的鸡又不停止啄,于是养鸡人面临了所谓“死亡率”。这通常高达25%。

几年前,加州一个蛋农发现他的鸡死亡率忽然大降。原来很多鸡子的眼睛患了白内障的病。一个鸡医告诉他这病是治不了的。这蛋农说他并不真要治这病。鸡们越看不清,仿佛就越不互相打斗。

这鸡医和一个朋友于是试验能不能做出人造的白内障效果,用的是隐形眼镜。试了各种镜片,包括粉红色的。结果,他们发现,戴了粉红色隐形眼镜的鸡,就失去了互相挑衅的冲动。

这消息一传出,美国各地、远从世界20多个国家纷纷寄来大量的订单。这样热门的产品,可惜当时还不能进入生产阶段,因为镜片很容易就滑落。

又经过几年的研究,这两位老兄成立了一个公司,制造比较可靠的镜片:一旦给鸡戴上,足可一年不掉出来。这隐形眼镜是装在鸡的内眼皮上。内眼皮一直不能再张开,于是它们就看不大清楚。粉红色也有医学解释。鸡看见血时,它那互相侵啄的本能就会增强;但是如果它所看得见的世界是一片粉红,那么血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大多数鸡农现在解决之道是把刚孵出来的小鸡的尖喙剪掉。但这不是好办法。一方面使喙不完整,吃东西难免浪费食物;另一方面,“爱鸡协会”及其他人道组织也大事反对剪掉鸡喙的粗鲁办法。

新的鸡隐形眼镜每副美金20分,保证鸡们的死亡率从25%减少到5%。鸡们虽然会终身视线模糊,只见一片粉红,但是它们可以专心生蛋,长肉,不会急着去打斗,也不怕被同类啄死。至于鸡农如何替他上百万的鸡个别戴上隐形眼镜,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

感悟箴言:

积极的创新意识,总是能够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新奇效果。创新才能很好的发展,尝试才能有新的发现。

三次考核

小胡到一家外资公司去应聘。

该公司把前来应聘的人安排在会议室,分三天做三次考核。

第一次考试,小胡便以99分的好成绩排在第一。一位姓李的女孩以95分的成绩排在第二。

第二次考试试卷发下来,小胡感到纳闷,当天的试题和第一次的试题完全相同。一开始他认为发错了试卷。但监考人员一再强调,试卷没有发错。既然试卷没有发错,小胡也懒得去想,自信地把笔一挥,还不到考试规定时间的一半,试卷便填满了。小胡把试卷一交,其他应聘的考生也陆陆续续地把试卷交了上去。人人脸上都春风得意,显然,个个都认为自己胜券在握。

第二次考试考分一出来,小胡仍以99分的成绩排在第一。而那位交卷最晚的女孩小李以98分的成绩排在第二。

第三天准时进行第三次考试。

“这次该不会拿同样的题目给我们考吧?”进考场前,小胡这样想。

试卷一发下来,考场上顿时开了锅,因为试卷和前两次完全一样!

“请安静,安静!大家听我说,这次考题和前两次一样,都是公司的安排。公司怎么要求,我们就怎么执行,如有谁觉得这种考核办法不合理,你可以放下试卷,我们随时放你出考场。”

监考人员把桌子拍得“啪啪”直响。

众人一看招聘人员非常严肃,只好老老实实低下头去答卷。

这次考试更省事儿,绝大部分考生和小胡一样,根本用不着看考题,“刷刷刷”就直接把前两次的答案给搬上去了。不到半个钟头,整个考场都空了。只有那位小李仍托腮拍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时而修改,时而补充,直到收卷铃响才把答卷交了上去。

第三次考分出来,小胡长长舒了一口气。他仍以99分的成绩排在第一。不过这次没有独占鳌头。小李这次也以99分的好成绩和他并列第一。但小胡一点也不担心被她挤下来。

第四天录用榜一公布,小胡傻眼了:上面只有小李的名字,其他的人都落选了。

小胡当时就找到人力资源部办公室,他显得异常激动,理直气壮地质问道:“我三次都考了99分,为什么不录用我,而录用了前两次考分都低于我的考生呢?你们这种考核公平吗?”

人力资源部经理笑呵呵地凝视着小胡,直到他心平气和才开口说话:“先生,我们的确很欣赏你的考分。但我们公司并没有向外许诺,谁考最高分就录用谁。考分的高低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录用职员的一个依据,我们正是根据考分来录用员工的。不过,虽然你次次都考了最高分,可惜你每次的答案都一模一样、一成未变。如果我们公司也像你答题一样,总用同一种思维模式去经营,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吗?我们需要的职员不仅要有才华,更应该懂得反思,善于反思、善于发现纰漏的人才能够进步,职员有进步公司才能有发展。我们公司之所以三次用同一张试卷对你们进行考核,不仅仅是考你们的知识,也在考你们的反思能力。因此,你未能被录用。”

感悟箴言:

一个人的能力、学历很高,固然是可喜的事情,但更为可贵的是还要有一颗永求上进的心。无论处在一个什么高度,都应该不断地学习与进取,这样你就会永远都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从而不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

烛火和太阳

一心大师刚剃度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一心想静下心神,潜心修身,但法门寺法事应酬太繁,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自己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有人劝一心说:“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纳集了天下的许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便会很快光芒迸露了。”

一心自忖良久,觉得这话很对,便决意辞别师父,离开这喧喧嚷嚷、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寻一个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于是一心就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

方丈明白一心的意图后,问他:“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

一心说:“当然是太阳了。”

方丈说:“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呢?”

一心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当然愿做太阳!”

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

法门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将一心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

一心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便说:“它只能做煮粥的劈柴。”

方丈又信步带一心到那一片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方丈问道:“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

一心说:“都是为了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

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的阳光,为了一滴的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一团一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

一心听了,思索了一会儿,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林的树了。方丈,我不会再离开法门寺了!”

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一心苦心潜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感悟箴言:

在集体中成长,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好的事情。适者生存的道理,优胜劣汰的原则,都是激励我们良好成长的动力。要生存,就要能力,要能力,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这样你才能够从平凡中脱颖而出。

“不满”是最珍贵的礼物

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看他对自己是否经常有不满的感觉。是否对自己正在从事的职业不满,是否对自己取得的成就不满,是否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等等。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已经具有的东西不满,才会时刻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才会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才会爆发出神奇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才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成功者。

在西方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西方的父母经常把这个故事讲给那些有志的孩子:一个国王添了一个爱漂亮的王子,在孩子洗礼的那一天,有12个仙女受上帝的派遣前来祝贺,每一个仙女都带来了珍贵的礼物。第一个仙女带来的礼物是智慧,国王很高兴地收下了。第二个仙女带来的是珍宝,国王同样高兴地收下了。第三个带来的是力量,第四个带来的是财富,第五个带来的是英俊,第六个带来的是情感,第七个带来的是健康,第八个带来的是朋友,第九个带来的是爱情,第十个带来的是知识,第十一个带来的是关怀,国王都十分高兴地一一收下了。但是到了第十二个的时候,国王愣住了,因为她带来的礼物是不满。国王认为,我的儿子什么都不缺少,要什么有什么,怎么能够让他有不满呢?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第十二个仙女的礼物,国王甚至对这个仙女有些不客气。

随着岁月的流逝,王子渐渐长大了,继承了王位的他英俊漂亮,性情温和,身体健康。但是,在他的心灵里,却没有那种因为不满而产生追求未来的雄心大志,没有因为不满而产生的要建功立业的抱负。对已经拥有的什么都满意,对自己的国家什么都满意,对于再平庸的大臣,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从来都不想着改革创新,从来都不想着励精图治。久而久之,因为他每一天都在志得意满的状态中,大臣们也都变得不思进取。他的国家落后了、穷困了,很快沦落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不久被邻国吞并了。

在他的国家被消灭的时候,老国王还没有死。面对灾难,他幡然醒悟,原因是他把上帝送给儿子的最珍贵的礼物拒绝了,“不满”的礼物对于儿子来说才是最珍贵的。

感悟箴言:

鲁迅先生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唯其不满,才有追求;唯有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

少年猎手

一个少年猎手,他长得剽悍魁梧,且拥有非常高超的狩猎技艺。这天清早,他收拾工具行囊,正准备进山去打猎,一个飘髯老者拐了进来,央求少年带他一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