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有趣的青少年益智故事全集
3201100000015

第15章 成长故事篇 (5)

老者弱不禁风。虽然他懂得一点医术,但在以狩猎作为生存方式的深山,他便不太容易谋生。于是,他只有仰仗那些身强体壮、技艺高超的猎人,给他们做一些辅工,以谋取自己的衣食。

少年见了老者,轻蔑地看了他一眼,听他说明来意,便问:“我带上你,你能做些什么?”

老者讷讷地说:“兴许会用得着的。”

少年望一望自己强壮的身体,心里说,我什么时候也用不着你的。但他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他劝老者留在家里,等他进山归来,他会给老者送上一些山鸡、野兔什么的。

老者见少年如此说,千恩万谢地离去了。

少年一个人进了山。他的技艺果然不凡,他不但捕获到了山鹰、狐狸,而且还猎取了其他人很少捕获的野鹿。他很高兴。可是,当一天下午他正在深山中丛林里休息的时候,一条眼镜蛇不声不响地从背后向他袭来,在他的脚踝上猛咬一口之后,又倏地消失在茂密的草丛中。

少年在临死之前想起了老者。老者的医术是可以挽救他的性命的。然而,已经晚了。

感悟箴言:

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阻止它的发生。但我们可以做一些必要的充分准备,并时刻警醒自己,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没有发芽的黄豆

某知名中学想招收一批新生,费斯所在的学校也得到了一个名额的指标。

当然,所有的学生都跃跃欲试。这家中学考试的方式很独特。他们给每个报名的孩子发了一些黄豆,宣布:只能自己做,不能依靠家长。两周后,谁的豆芽长得最长,谁将被录取。

孩子们领回黄豆种子后,开始了精心地培育,从早到晚浇水,控制温度,还纷纷让爸爸妈妈帮忙,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幸运者。

费斯也整天精心呵护黄豆。但是,三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黄豆居然根本没有发芽!

苦恼的费斯只好去请教母亲,母亲建议他把温度升高些,但依然无效,母子俩束手无策。

又一周过去了。无数个学生涌向面试的教室,他们各自捧着长得长长的一盆豆芽,用期盼的目光看着主考老师。

忽然,主考老师看见了两手空空的费斯。他无精打采地站在旁边,眼角还有泪花。

主考老师把他叫到跟前,问他:“你为什么没有带来自己的豆芽?”

费斯抽咽着。他把自己如何精心照顾,还请教了母亲,但豆子终于没有发芽的经过说了一遍。

没想到,监考老师的脸上却露出了最开心的笑容,在证实其他孩子果然都生出了豆芽之后,老师宣布:“费斯被录取了!”

“为什么是这样?”所有的考生不解地问老师。

老师说:“我们发下的黄豆全部是经过高温高压的,根本就不可能发芽。”

量好了自己豆芽长度的孩子们都低下了头!

感悟箴言: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类怎样进化,诚实的品德都是永恒不变的崇高话题。因为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将军投降以后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联邦军事天才罗伯特·爱德华·李将军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是南方人的宠星。无情的战争最后以南方失败而告终,然而投降后的李将军却赢得了更多美国人的爱戴。

李生于南方弗吉尼亚州,他内心里并不拥护南联盟的黑奴制度,在致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尽管人们很少认识到黑奴制度在政治、道德上是邪恶的,但我认为它的存在将给白人带来比黑人更多的灾难。”为什么他辞去在美军中的显赫职务而为短命的南方奴隶主而战?理由是:他属于弗吉尼亚,当外乡人去入侵他的故土时,也必须毫不迟疑地去保卫她。也许人们很难对此表示赞同,但很少有人忍心责备他的“愚忠”。

战争结束了,在阿波马格斯,李将军代表南联邦签字投降,仪式完毕,将军心如铅灌,无言地离开了。战火蹂躏的南方,满目疮痍;残废的妻子和两个女儿等着将军去供养;身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天才,南方却再无部队可指挥。许多骄傲的南方人不甘受耻辱,举家出逃至埃及、墨西哥、南非,他们不愿意,更不忍心让儿女们看到他们的梦想被撕碎的家乡。沮丧与绝望包围了南联邦。

将军回了家,他穿着战场上磨破了的戎装,人和战马泥迹斑斑。他避开公共场合成千上万爱戴他的人群,默默接受了华盛顿学院院长的职务。当时学院鲜为人知,除了2000元联邦废币外,只有146名学生每人75元的学费可指望。处在绝境中的学院因将军的到来复活了,对它一无所知的富翁们慷慨赞助,两年后学生增加了1倍。而月薪125美元的将军在他的破房子里制订着新的战略,他突破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加进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甚至还设了新闻课,这在当时是创举,比后来教育家终于想到设新闻课提前了40年。

李还是将军,他没把一分钟、一份力用于沮丧,却把南方人从羞辱中拉了出来,又投入了复兴家园的战役。许多不服气的南方兵要进山打游击和北方佬作对,向将军讨计。他说:“回家去,小子们,把毁灭的家园建起来。”他曾告诉惊奇不解的人们:“将军的使命不单在于把年轻人送上战场送命,更重要的是去教会他们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感悟箴言:

想作为生活的强者,就必须具备: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颗高尚的心灵。以淡泊宁静的心态去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进取心,时刻想着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圆梦

相传,从前有个书生,屡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被录取。正赶上有开科了,书生打算前去应试。出发前的晚上,书生做了三个怪梦,大惑,不知功名是否有望,就特意去找善于圆梦的岳母解说。到了岳母家,正赶上岳母外出,姨妹接待他说:“小妹也能圆梦,姐夫但说无妨。有些难解之梦,母亲还来求我呢!”

书生犹豫片刻,说:“我的第一个梦,是梦见我家墙头上孤零零地长了一棵草。”

姨妹:“这是说你没有根基。”

书生:“第二个梦,是梦见我戴着斗笠打伞。”

姨妹:“这是说你多此一举。”

书生听了很扫兴。

姨妹又问:“第三个梦呢?”

书生便说:“恐有冒犯,不说罢了。”

姨妹:“自家人面前,不必拘礼。”

书生:“第三个梦,是梦见我和你背靠背睡在床上。”

姨妹瞪了书生一眼道:“那是说你这辈子休想!”

书生听罢甚为懊恼,看来今生功名无望,悻悻而归。

走到半路上,正遇岳母,就告诉了她事情的经过。岳母听他说完却大喜,连说好兆。书生不解,岳母回答说:“第一个梦墙头上孤零零地长了一棵草,是说你高人一等。第二个梦,戴着斗笠打伞,是说你官(冠)上加官(冠)。”

书生眉头渐展,急忙问:“那第三个梦又作何解释呢?”

岳母:“那是说你终有翻身的时候。”

书生听了,喜上眉梢。立即收拾行李进京应试。感悟箴言:

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歧路。这就需要你拥有坚定的信心,明确的目标,认真地审视自己,不要盲目地听信别人的意见或看法。自己的人生自己走!

父亲的三条诫命

从前,在锡耶纳有一个富裕的市民,他有一个独生儿子,年约20岁。他在临终前,给儿子特别作了如下三点嘱咐:第一,决不要跟一个人来往过多,免得遭人嫌恶;第二,如果他买了一样货物或别的什么东西,在这上面得到一点好处,那么他就应该接受下来,并且让别人也从中获得好处;第三,如果他要娶一个媳妇,应该在邻居的姑娘中挑选,如果这一点办不到,那么宁可娶一个本地人,也不要外地人。儿子接受了这三点叮嘱,看做是父亲留给他的重要遗训。

这个年轻人久久地和叫福特古埃拉家族的一个人来往。这人是个挥霍无度的浪子,他有几个成年的女儿。

一天,那个福特古埃拉家族为这个年轻人和另外几个人准备了一顿美餐。他的亲戚规劝他不要挥霍无度。他们劝说他好久,直到他十分绝望地回家去。厨房里已准备的各式佳肴美菜都被搁了下来,只有一盘大葱送上桌面。主人发下命令:如果那个心诚的年轻人来赴宴,那就告诉他,他可以吃葱,别的菜已经没有了。福特古埃拉本人则不在家里吃饭。

到了吃饭的时刻,那个年轻人便到请他赴宴的人家里去。他一跨进大厅,便问朋友的妻子她丈夫哪里去了。那女的回答,他不在家,也不在家吃饭。不过他留下了话,如果客人来了,可以吃葱,别的菜已经没有了。年轻人见到这道菜时,想起了父亲的第一条诫命,现在他获得的是多么坏的后果呀。他拿了葱,便回家去,用一根线,把葱缚了起来,挂在他常在那儿吃饭的大厅的天花板下。

不久,他用五十个银币买了一匹马。几个月以后他可以把马卖九十个银币,可他还不肯脱手,而说,他要卖一百个银币。他坚持不肯把马卖掉。一天晚上,那马病得倒在地上,后来就死了。他想到这一切时,便认识到他没遵守父亲的第二条诫命而获得了糟糕的后果。他把马尾割下,挂在天花板下的大葱旁。

后来他想结婚了,可事不凑巧,邻居的姑娘和整个锡耶纳地方的姑娘没有一个他中意的。因此他便到好多地方去物色,最后来到比萨。他碰到了一个公证人,也是他父亲的朋友,因此这位公证人认得他。他十分友好地接待了他,问他在比萨有什么事。年轻人回答,他想物色一位漂亮的姑娘做妻子,因为他在整个锡耶纳没有找到一个中意的。

那公证人说,“那是上帝安排你来这儿的。你在这儿会找到中意的姑娘的,因为眼下兰弗朗基家有个漂亮的姑娘,像她这样的美人你从来没有见到过,她大概有兴趣做你的妻子。”

年轻人听后很满意。婚事很快就定下来,并说好了把她迎娶到锡耶纳的时间。

这姑娘名声不好,公证人是受了兰弗朗基家的好处才把她介绍给年轻人的。她曾和比萨的几个小伙子有过关系,后来找不到机会出嫁,所以这位公证人想帮助她的亲属摆脱这个累赘,让她嫁给一个锡耶纳人。他和姑娘的侍女约定此事,这侍女也乐意扮演拉皮条的角色。侍女是姑娘的一个邻居,名叫莫娜·巴托洛梅亚。姑娘常和她时而在这儿,时而在那玩乐。

一切准备就绪了,连陪送人员也已经找到,其中有几个年轻小伙子,他们曾和姑娘有过来往。这些人从比萨出发,和新娘新郎一起上锡耶纳。出发前先派使者前往锡耶纳送信,要人在当地做好一切准备。在旅途中,陪送人员中有一个小伙子显得甚是悲哀,因为他想,那姑娘嫁到远处以后,他回比萨时就看不见她了。新郎觉察到他和姑娘之间的默契。俗语说,爱情和咳嗽是无法隐藏的,这话有道理。他在没弄明白真相以前,心里已冒起阵阵猜疑,直到他完全看出,那姑娘是个何等样人,那公证人怎样欺骗并出卖了他,他才下定决心。当他们半途到达斯塔贾投宿客店以后,新郎施出了如下的巧计:他表示,他要在夜里吃早点,明儿天亮以前,他先要往锡耶纳,以便在那儿做必要的准备。他们睡的那些房间,差不多只是用木板并排地分隔开来的。一间里睡新郎,另一间睡新娘和她的侍女,第三间睡那两个年轻小伙子,其中有一个耳朵特别灵,他把新郎讲的话全都听在耳朵里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新郎在天亮以前一小时就起身了,正如他昨晚打过的招呼那样,匆匆上锡耶纳去了。他下到楼下,骑上马,向锡耶纳走了约猎枪射程四倍之远,便勒转马头,慢慢地向达斯塔贾回来。他悄悄地靠近客店,把马拴在门环上,然后走进大厅,来到睡着新娘的房间旁边,偷听房内动静,并且确信,她身边已睡着那个叹气的小伙子。随后他推开没有闩好的门,轻轻地走到床头柜前,寻找睡在床上的那个小伙子的衣服,凑巧他摸到了那人的长裤,而睡在床上的人没有注意到他,他拿起长裤,离开了房间,走到楼下,带着长裤,坐到马上,便急匆匆地向锡耶纳进发。他回到家里,便把长裤挂到天花板下的大葱和马尾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