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幸运之神的垂青,有一天他被好莱坞的星探发现了,问他是否愿意在即将拍摄的一部电影--《鸿运当头》中担任配角。当时这部影片是美国电影史上所拍的第一部彩色西部片,迈克应允加入演出后从此就没有回头,先是演员,后来成为导演,最后成为制片人,他的人生事业就此一路展开。一个美梦的破灭往往是另一个未来的开始,迈克原先有个在田径场上发展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引导着他锻炼强健的体格,后来的打击却又磨炼了他的性格,这种训练却成了他另外一个事业所需的特长,使他有了更耀眼的人生。
感恩寄语
由运动员到演员正是凭借一种毅力,不断努力,从不放弃。他在一个美梦破灭时不是自暴自弃而是为下一个目标做准备,时刻为新目标而努力。
永不放弃
这是美国北纽约州小镇上的一个女人的故事。她从小就梦想成为最着名的演员。18岁时,在一家舞蹈学校学习三个月后,她母亲收到了学校的来信:“众所周知,我校曾经培养出许多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着名的演员,但是我们从没见过哪个学生的天赋和才能比你的女儿还差,她不再是我校的学生了。”
被退学后的两年,她靠干零活谋生。工作之余她申请参加排练,排练没有报酬,只有节目公演了才能得到报酬。但在她参加排练的每个剧目公演前,人家总是把她叫到一边,对她说:“你没有天赋和才能,不能参加。”
又过了两年,她得了肺炎。住院三周以后,医生告诉她,她以后可能再也不能行走了,她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了。已是成年人的她,带着演员梦和病残的腿,回家了。
她坚信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走路,经过两年的痛苦磨炼,无数次的摔倒,她终于能够走路了。又过了18年--整整18年!她还是没有成为她梦想的演员。
在她已经40岁的时候,她终于获得了一次机会扮演一个电视角色,这个角色她非常适合,她成功了。在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有2900万人从电视上看到了她的表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时,有3300万人欣赏了她的表演……到了1953年,看过她表演的人超过了4000万。
这就是露茜丽·鲍尔的传奇。
感恩寄语
观众看到的不是露茜丽·鲍尔早年因病致残的跛腿和一脸的沧桑,而是一位杰出女演员的天才和能力,看到的是一个永不放弃的人,一位战胜了一切困苦而终于取得非凡成就的伟大人物。
经营缺陷
在1935年大多数美国人不知道罗慕洛为何许人也,这位菲律宾外长,穿上鞋子 身高才仅仅1.63米,但当他应邀去圣母大学接荣誉学位并发表演讲时,美国人目睹了这个“小矮人”的风采。恰好那天罗斯福总统也是演讲人,事后,罗斯福还开玩笑地责怪罗慕洛“抢了美国总统的风头。”
更值得回味的是,1945年,联合国创立会议在旧金山举行。罗慕洛以无足轻重的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身份,应邀发表演说。讲台差不多和他一般高。等大家静下来,罗慕洛庄严地说出一句:“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作最后的战场吧!”这时,全场顿时寂然,接着爆发出一阵掌声。最后,他以“维护尊严、言辞和思想比枪炮更有力量……唯一牢不可破的防线是互助互谅的防线”结束演讲时,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后来,他分析道:如果大个子说这番话,听众可能客客气气地鼓一下掌,但菲律宾那时离独立还有一年,自己又是矮子,由他来说,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那天起,小小的菲律宾在联合国中就被各国当作资格十足的国家 了。
身材矮小的罗慕洛,不因缺憾而气馁,敢于坦然面对,并用自己的智慧、胆识加以弥补,从而战胜柔弱,超越卑微,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说到罗斯福,他小时生性脆弱胆小,他呼吸就好像大喘气一样。如被喊起来背诵,立刻会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回答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坐下。由于牙齿暴露,难堪的境地使他没一副好面孔。
然而,他没有因别人对他的嘲笑而减轻勇气。他喘气的习惯变成一种坚定的声音。他用坚定的信念,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再颤动而克服了恐惧。通过演讲,他学会如何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桩工人的姿态,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威严的姿态,他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魅力的演说家之一。在顽强的抗争中,他终于登上事业和荣誉的巅峰,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感恩寄语
古往今来,成功人士并非完人,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先天不足或生理缺陷,关键在于他们敢于直面人生,努力经营,把缺陷转变为资本,将危机转变为机会,从而赢得了美好的未来和壮美的人生。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出生于蒙古孛儿只斤氏族。曾祖合不勒统一了蒙古尼伦各部,称汗。后叔祖忽图剌和父亲也速该也相继为尼伦部的首领。
公元1162年,也速该征讨塔塔儿部落胜利归来,恰巧其妻诃额仑生下了成吉思汗,也速该为此感到十分高兴。为了纪念出征的赫赫战功,庆贺儿子的诞生,他给这个刚出生的男婴取名铁木真。“铁木真”蒙语的意思是“精钢”,以铁木真作为孩子的名字也是希望他将来坚强勇武。
也速该十分宠爱铁木真,在铁木真刚满三周岁的时候,公元1165年,他就亲自到翁吉刺部的德薛禅家为铁木真求亲。在返回途中,他看见塔塔儿人在聚会,他也下马参加了他们的聚会,结果被塔塔儿人毒死,留下孤儿寡妇过着十分凄惨的生活。备受凌辱的处境和困苦的生活,使铁木真养成了不畏艰难险阻的坚强性格,对人生的艰难有了深切的体验,产生了 发愤 图强的志愿。他熬过了苦难的童年,逐渐成为一个体格魁梧健壮、智勇双全的小伙子,声望日高。
艰难困苦的生活没有难倒铁木真,反倒使他更坚强、更成熟,他长大成人,有智有勇,名孚众望,他父亲也速该的旧部也逐渐归于他的周围。1186年,24岁的铁木真被众人推举为“合罕”,成为小部落的首领。三年后,他又被尼伦部落拥戴为“汗”,重又成为尼伦部落的首领,从此,铁木真大展宏图的时代开始了。
公元1205年,铁木真又擒获了劲敌札木合,将其杀掉,至此,经过20年的攻伐战争,终于统一了西至阿尔泰山,东到黑龙江上游间广大地区的蒙古族各部落,结束了长期以来部落纷争的局面。公元1205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大会各路诸侯。诸王群臣共推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即帝位,诸王群臣上尊号为成吉思汗(拥有四海皇帝)。成吉思汗成为蒙古族历史上第一位全族公认的帝王。这时他年仅45岁。
感恩寄语
苦难的经历加上坚定的毅力和必胜的决心,由最初为家族报仇最后成为“成吉思汗”,可见苦难只是王者之心上的更加坚定的养料。
职业革命家
斯大林的童年并不幸福,他的父亲由于穷困,常借酒消愁。1890年,在一次酗酒打架中,被人用刀捅死。母亲是农奴的女儿,靠当佣人,含辛茹苦地把斯大林抚养大,并供他上了教会小学。母亲希望独生子将来当个传教士,在为上帝服务的同时,也可摆 脱低微的出身,过 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父亲的惨死,母亲的艰辛,给年少的斯大林留下了痛苦的烙印,也养成了他勤奋好学、刚强不屈的性格。斯大林上小学时,由于个头矮小,穿着寒酸,常受到一些富家子弟的嘲弄和欺负,但是他毫不示弱,敢于回击他们的挑战。由于学习成绩较好,14岁那年,他被校方保送到第比利斯正教中学。
斯大林入学不久,就参加了当时南高加索一些俄罗斯人在学校秘密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他在这个小组读了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普列汉诺夫的着作,研究了英国进化论者达尔文,法国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屠格涅夫、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作品。这使他的思想豁然开朗。由此,他变成了一个不信神者,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他因此而受到学校当局的多次处分。
校方的压制,反而更坚定了斯大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念。自此以后,他不仅在校内宣传无神论,还于1898年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人党,开始在校外组织秘密工人小组,写传单,组织工人罢工,结果于1899年被学校开除。从此,斯大林成了一名职业革命家。
感恩寄语
痛苦的烙印,革命的理想,心中的目标,这拾级而上的动力之源是什么?正是阶级压迫,使斯大林立志要推翻旧社会,并最终成为革命家。
孙中山成与败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光荣而伟大的一生。他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未来而奋斗,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之所以能被国民称为“国父” 并不是 一种偶然。
他是一个饱经失败锤炼的人,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必须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经受失败的考验。孙中山一生经受了许多的失败,从最初参加革命以来,他就不断地经受着失败的折磨。从1895年开始,革命党人发动了不下10次的革命起义,可是都失败了,但是孙中山却并没有被失败吓倒,斗志反而更加旺盛,最惨痛的一次起义就是1910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革 命党人死伤惨重,可是孙中山从来没有对革命丧失信心。辛亥革命以后,他又不断地经受着失败,先是“二次革命”失败,接着是护法运动失败,然后是自己深信的陈炯明背叛革命,但是他都从这些失败中走了出来,并且最终选择了同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方式,从而实现了自己一生中的重大转变,而这时他已经年近60岁了。
感恩寄语
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有一颗革命的心,失败无数次不要紧,关键是失败后,还能不能站起来,打倒的是身体,但革命的意志是打不倒的,要越挫越勇,越战越强,屡败屡战,最终才能取得胜利。
炼狱
1960年,南非警察开枪镇压示威群众,不久又下令取缔了非国大。非国大开始转入秘密活动,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曼德拉着手建立了称为"民族之矛"的军事组织,并亲自担任总司令。为了掌握武装斗争的策略,曼德拉在这一时期阅读了克劳塞维茨、毛泽东和格瓦拉等人的着作,为了争取国际社会对非国大的支持,曼德拉还多次秘密出国访问,会见了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1962年8月5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附近被捕,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铁窗生涯。在狱中曼德拉先后读完了伦敦大学法律、经济和商业专业的课程,还自学了一门外语。
曼德拉不仅坚持学习,而且还利用一切机会和囚犯交朋友,给他们讲述反对种族隔离的道理。由于他经常带领难友与当局斗争,南非当局只好把他秘密转移到开普敦的中央监狱。当局表示只要他放弃武装斗争,就恢复他的自由,但是曼德拉坚定地说:“自由决不能讨价还价。”
1990年2月11日,开普敦监狱大门打开了,年已71岁的曼德拉走出牢门,这天世界各国派来采访他的记者多达2000人,第一张曼德拉出狱的照片被人用百万美元买走。出狱后,曼德拉成为非国大的主席,继续领导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他率领代表团与总统德克勒克为首的白人政府代表团进行谈判,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促使政府废除种族隔离政策,并同意 组织南非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选举。
感恩寄语
监狱里的折磨打不倒那颗坚强的心,即便是把牢底坐穿,也要斗争到底。为民主、为自由、为废除种族隔离政策,他决不放弃。“为自由决不能讨价还价”,这种果敢,这种态度难道不正是他伟大的原因吗?
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一生命运坎坷,痛苦和不幸始终和他形影不离。他历经贫穷、疾病、失恋和孤独的折磨。早在童年时,他就在父亲严厉的呵斥下苦练钢琴。三岁时,失去了疼爱他的祖父。17岁时,他热爱的母亲又死于肺病,贝多芬从此成为一家之主,担负起两个弟弟的教育责任。他 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甚至不能把养老金交他本人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贝多芬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若干年后他曾说过:“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我15岁时已经知道了。”
1796~1800年间,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大大衰退。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他绝望地告诉两个朋友:“我的最高贵的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栖身!”“要是干着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多么可怕的遭遇啊……”
然而,除了肉体上的痛苦之外,还有另一种痛苦--爱情的挫折摧残着贝多芬的心灵。1801年,一个很有魅力的姑娘闯入了他的生活,这就是贝多芬题赠《月光奏鸣曲》的对象-- 朱丽叶坦·桂察蒂。她爱他,他也爱她。可是这段爱情却使贝多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爱情使他更加感到自己的残废和处境的艰难,甚至无法娶他所爱的人,而朱丽叶坦的风骚、稚气和自私又使贝多芬万分苦恼。1803年11月,她嫁给了一位伯爵。这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在贝多芬由于疾病而使身体变得虚弱的时候,狂乱的情绪更有把他毁灭的危险。他给兄 弟卡尔与约翰写好了遗嘱,注明“等我死后拆开”,他差不多要结束他的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