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3201600000033

第33章 命运女神(5)

但是,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再一次战胜了命运的摆布。此后贝多芬还活了25年。他在给韦该勒医生的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让人生活上千百次,多美!”“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更迫近它一些。唯有在这种思想里,你的贝多芬方能存活。”

苦难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紧紧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于痛苦的思索中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名曲。然而即使在他苦痛时期的作品中,也有许多欢悦的乐曲,反映了一种青年人的天真,或是热烈的情爱。这显然是他的顽强的意志起了决定作用,一种无可抵抗的力量把忧郁的思想一扫而空。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和幸福。他是那样的需要欢乐,当生活中没有欢乐时就自己来创造。

感恩寄语

贝多芬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痛苦与不幸的一生,却又是极其幸福的一生。他的幸福来源于从痛苦中磨炼出的巨大成功。他最着名的乐曲,无一不是他超越痛苦超越自我的结果。每一次超越都是一次新的精神升华。他的音乐充满了人性,饱含着人生的苦与乐。在音乐的世界里,他最终找到了宁静、和谐和永恒的幸福。

忧郁的诗人

小拜伦的脚是跛的,这一缺陷给他后来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痛苦。有一次他在街上散步时,一个妇人经过他身旁,看着拜伦说:“呀!多么漂亮的孩子!可惜是个瘸子!”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拜伦的心,虽然他很年幼,但他很懂世故的偏颇和对残疾者的歧视,每当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残疾,他的心就会像受刀割一样的痛苦。

更不幸的是,他父母的关系很糟,彼此都对婚姻感到失望。拜伦就是在这种失望的深渊里出生的。拜伦两岁时,父母开始分居,拜伦由母亲抚养,他父亲为了躲债逃到法国,第二年便在贫困交加中死去。由于家庭的不幸,使得他母亲的性情变得非常暴躁,常无缘无故的大发脾气,而拜伦便成了母亲发泄愤怒和不满的对象。母亲有时候把他当作掌上明珠一样 地爱抚,有时候发起神经来,便顺手拿起盘子、火箸等向拜伦投去。年幼的拜伦每天都被喝骂,到后来,连碟子、茶杯都在屋子里飞舞,新衣裳也在愤怒的情绪下哗啦哗啦地撕破。在抱怨自己的残疾这种剧烈的感情以外,还要忍受母亲的脾气,对于这个生来就比别人更加敏感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负担是过于沉重了,他的性格逐渐地变得忧郁。

尽管拜伦在默默地忍耐着,但是燃烧的愤怒却沸腾在他的脑海,到后来,默默地发怒的习惯已经成为拜伦的癖性。

拜伦在将近五岁时,被母亲送进学校。他是个记忆力很好的学生,经常一副忧郁的表情。拜伦以善谈吐和读书多为人所知,因为他从自己的家庭教师那里学了不少历史和拉丁语,自己还常常随手翻读各种书籍。这使拜伦后来成为着名的诗人。

感恩寄语

童年的经历,糟糕的家庭环境,没有击垮这个年轻人。相反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培养了诗人的气质,也可谓因祸得福吧。

心灵手术

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轻人,却因为高考落榜,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的同学大伟八年前正是这样的境况。而我却考上了北方的一所大学。

当我进入大学三年级时,有一天大伟忽然在校园里找到了我,原来,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员了。"祝贺你--"我说。“是该祝贺。你知道吗?两年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完了,没什么出息了,可父母对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复读,你知道‘被迫’是一种什么滋味吗?在复读班,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五……”

“可你现在……”我迷惑了。

“你接着听我说。有一次那个教英语的张老师让我在课堂上背单词。那会儿我正读一本武侠小说。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真是没出息,你不仅糟蹋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我当时仿佛要炸开了,我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学。’说着我把那本武侠小说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我分数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差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张老师,告诉他:我不是孬种……”

三年后,我回到我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诉我:教英语的张老师得了骨癌。我去看他,他兴致很高,其间,我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

张老师突然老泪纵横。过了一会儿,他让老伴取来了一帧旧照片,照片上,一位书生正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微笑。

张老师说:“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个班里最聪明也最不用功的学生。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像你这样的学生,如果考上大学,我头朝地转三圈……’”

“后来呢?”我问。

“后来同大伟一样,”张老师言语哽咽着说,“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你相信吗?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发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

两个月后,张老师离开了人世。

又过了四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大伟,读博士的他正携着女友悠闲地购物。我给大伟讲了张老师的临终之言……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伟突然泪流满面。

在那以后的时光里,我一直回味着大伟所遭遇的满含爱意却又非常残酷的“歧视”。

感恩寄语

我感到,那“歧视”蕴含着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对大伟和那位埃菲尔铁塔下留影的学生而言,在他们的人生征途中,张老师的“歧视”肯定是最宝贵最美丽的。知耻而后勇,有痛的感觉就没有失去生命力。锥子扎不出血的麻木,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灵的死亡。

20分的脸面

读高中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考大学而进行了分班,实验班考上大学的机会远远大于普通班,而我却正在这普通班,只想混个文凭,然后找个工作,根本不努力学习。

我们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是个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他非常敬业,每日催着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业作业再作业。但是说归说,由于抱着破罐破摔的想法,我们的成绩仍然上不去,在全校各科考试中屡屡落败。

直到高二的一次英语联考,我们班的成绩破天荒地超过了几个实验班的学生,这让我们接连兴奋了好几天。

发卷的时候到了,老师平静地把卷子发给我们,我们欣喜地看着自己几乎从没得过的高分。老师说:“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分数。”数着数着,我的分竟比实际分数高出20分,同学们也纷纷喊了起来,“老师给我们怎么多算了20分。”课堂上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