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羽和孟达虽然还不放心,但是也知道王爷已经让步,决然不会继续妥协,遂只得应下,不再罗嗦。
龙德宫。
皇帝“啪”地一声将手中的奏折砸在御案上,满脸的煞气,气得吹胡子瞪眼。
“皇上,要不咱们别看了,去月清宫坐坐?”喜公公见皇帝脸色那么差,不由害怕起来,就怕一不小心成了皇帝的出气筒,所以提议让皇帝移驾去月清宫。因为只有在月清宫,有庄妃的柔软攻势,才能给皇帝降降火。
皇帝直愣愣地瞪了喜公公一眼,喝道:“还去庄妃那儿?就这样,朕就够头疼了,若再让她胡闹一阵,朕还有个清净?这二日不要去月清宫走动,庄妃若差人来,你只回朕有事在身,令她不得前来搅扰。”
“是,皇上。”喜公公好心变成了歹意,这下不敢乱开腔。只得怯怯懦懦地去将皇帝砸在桌上的奏折收好,并趁此偷偷瞄了眼奏折的内容。
难怪皇上会这么大气性,原来是朝中那帮老臣开始“逼宫”了。
昨日朝中各位大臣参加完睿王的婚礼,对大婚的波澜了解的同时,也明白御轩是真想娶百里青青,而且两人似乎还很恩爱。这相府与皇家的联姻,昨日便已经划上了完美的一笔,已然无从更改。
那么,身为先皇钦定的“太子妃”,百里青青的夫君若继续是个“亲王”,这似乎不合礼制。于是大家开始联名上奏,逼着皇上尽快册立御轩为太子。
想那百里丞相,乃是上朝遗臣,纵横官场几十年,势力在朝堂之上盘根错节,可谓权倾朝野。他的门生故旧,岂不支持他的乘龙快婿?
再加之,御轩在朝中原本就很有威望,文臣武将好多都是他的拥护者。往常由于怕皇帝以“结党营私”之名将他们一网打尽,所以他们并没有太多统一的行动,就等着将凝聚力留到最关键之时。而现在,时机已然成熟。
这样一来,上奏恳请皇上册立御轩为太子的呼声一路高涨。今日早朝上,皇上已经感觉到自己快被那些个大臣逼得透不过气儿来了。偏偏,他提早退朝回了御书房,还有人冒死送来大臣们的联名上书!真是气煞人也!
皇帝越想越气,气得捏紧拳头,狠狠一拳就砸在桌面儿上,直接将那厚实金丝楠木桌子砸得一阵晃荡。原以为,他当了皇上便可以唯我独尊,喜公公吓得赶紧拿了奏折,缩到一边儿,将头压得低低的。
皇帝见了,厉声一喝斥:“你跑那么远作甚?朕还能吃了你!”
“皇上息怒,奴才知错。”喜公公哪儿有什么错啊?可现在不先认错行么?只要皇上能将心头那把火给宣泄出来,就比什么都好。不然,皇上若是心情不佳,稍微挑点儿毛病就能将他这种命贱若蝼蚁的奴才给办了。
皇帝见自己的贴身奴才吓成那样,料想着自己定是表现得太明显了,遂浅浅地敛起了脸上的愤怒之色,朝喜公公招了招手。
喜公公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忐忑不安地道:“皇上,请吩咐。”
皇帝镇定下来,坐回自己的座位上,而后轻声问向喜公公:“以你看,朕当如何处理此事?”
喜公公一听,吓得瑟瑟抖,当即就跪在地上求饶:“皇上饶命,奴才多事了,方才不该偷看奏折,请皇上治罪。”
闻言,皇帝了然地点点头。嗯,亏得眼前的是他的心腹,不然若换做别人,他方才的失态之状定然会传扬出去。看来,以后他得更加仔细些,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人将他的心思看透,更不能随手将不要的东西胡乱扔掉。否则,以睿王府的势力和能耐,一丁点儿的破绽都可能被他们揪出来,从而以小见大,演变成难以解决的大事。
“你且起来,朕没说要治罪于你。”皇帝微恼地道。
喜公公没敢立即起来,而是怯生生地试探了好几次才站起来,弯着腰,低着头,静待皇帝的吩咐。
皇帝用不经意的语气,道:“你是内侍,不涉及朝中的权力利害。你就以局外人的立场,给朕说说,你觉得,朕该如何做?”
喜公公松口气,刚才紧张得,差点儿让他虚脱了。
“皇上真要听奴才的意见?奴才只懂得侍候皇上,不懂得朝上那些大事儿。若奴才说得不对,您可不能治奴才的罪。”喜公公聪明地先要个特赦令。
皇帝颔首,道:“你说吧,朕不怪你。”
以皇帝的看法,朝中那些大臣都是精于谋略的,跟他们比权术,他一颗脑袋哪儿够用?像小喜子这样的太监,环境使然,其看待事情的眼光定然和朝臣们不同,这正是这样的不同,才让朝臣们摸不着门路。
真不出皇帝所料!
喜公公的见解还真是独特:“皇上,大臣们要您立睿王为太子,您索性随了他们的意,省得闹得沸沸扬扬,让大臣们连番逼迫。”
“立睿王为太子?”皇帝默念着这句话,并将怀疑的目光瞥向喜公公。
喜公公开始分析着立睿王为太子的诸多好处:“皇上,您想想,大臣要您立睿王为太子,您立了,岂不合了他们的意思?这往后,他们还有什么茬儿找?再说了,百里青青既然是太子妃,睿王就理所应当是太子。”
问题就出在这里,所以御轩必须是太子。
然而,对于皇帝来说,御轩并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太子之选。
“立了睿王,倒是合了臣工们的意,朕的意愿谁来照顾?”皇帝微恼,他之所以做了那么多,不正是力阻睿王成为太子?现在让他翻盘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