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
3259400000039

第39章 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的援助机制 (3)

(1)受灾民众人身及财产损毁补偿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2)受灾企业财产损毁补偿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相关问题主要是指财政、金融、保险、行政管理等支持政策的完善与协调。

4.汶川特大地震救灾和重建中资金与物资的筹集、分配与监督研究

(1)救灾及重建资金与物资的筹集;

(2)救灾及重建资金和物资的分配;

(3)救灾及重建资金和物资分配与使用的监督。

包括研究体制机制问题、分配方式和流程等问题,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式,提出优化解决方案,以保证救灾资源用到最急需、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保证救灾资源不被挤占和挪用。

5.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中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研究

(1)对主要地震灾区生活设施、产业设施和大型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及损失评估研究;

(2)主要地震灾区基础设施、生活设施重建的区域规划与经济技术分析;

(3)主要地震灾区工业布局、产业结构重建中的区域规划关键问题研究;

(4)主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关系研究。 (1)

上述每个专题中包含若干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资源基础,选择一到两个专题,或涉及某些专题的某类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本应急研究项目特别要求必须与灾区的政府或部门开展合作,取得他们在数据与案例研究方面的实际支持。最终研究报告应当就所研究的内容之论证过程和结论进行撰写,体例上需要包括现状特点实证分析、必要的理论分析或者模型计算、政策实施的具体建议等若干部分,特别是针对实施难点的政策性建议。

为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灾区农业生产恢复与重建,成都市科技局在多次赴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等重灾区调研的基础上,对原定的科技富民推进行动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制定了《成都市地震灾后应急恢复与重建农村科技行动方案(2008-2010年)》,经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转发(成指[2008]77号)实施。该方案提出了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重建技术示范推广、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构建灾后恢复重建科技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和目标,力争用3年的时间,为灾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活安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成都市科技局于2008年5月14日紧急调整科技计划,启动设立了成都市抗震救灾科技专项,用于支持受灾地区的抗震救灾科技项目。

这些抗震救灾科技项目分别是"彭州市通济镇新黄村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灾后临时集中安置点污水和生活废弃物处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灾后兔业养殖、食用菌种植的恢复重建与循环技术集成科技示范"、"灾后生猪、鸭产业恢复重建与循环技术集成科技示范"、"都江堰市虹口乡高原村地震灾后恢复与重建新农村科技试点示范"、"成都市构造活动分析与地震安全性评价研究"、"震后建筑安全、心理危机及灾后重建咨询"。还组织相关力量加强对抗震救灾技术需求的征集、筛选和项目凝练,适当调整科技计划支持方向,突出支持对抗震、防灾、减灾产生重大作用的科技项目。这次地震发生后,灾区通信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完全瘫痪,严重影响了第一时间了解灾情、组织调度的抗震救灾工作。成都市科技计划多次立项支持的国腾公司所生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设备,被救援队员带入灾区后,通过我国完全自主开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挥了文字短信和准确定位的功能,为及时有效组织抗震救灾发挥了重大作用。成都市科技计划将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项目。

6.3对口智力支援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奋战,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在这场抗震救灾的艰苦斗争中,全国各省区市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紧急派出大批抢险、医疗卫生等专业科技队伍奔赴灾区,全力参与搜救被困群众、救治伤员、防控疫情、抢修基础设施等工作,为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举全国之力。

要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合理配置力量,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组织有关省市对口支援灾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建立后,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有关省市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积极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更提供智力的支援,优先解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帮助恢复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住房,开展人才培训、科技支持服务等。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地区和受援地区应该研究相关的对口智力支援机制,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强协调配合,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帮助受援地区通过科技的力量加快重建美好家园。

因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灾区科技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为尽快恢复重建,科技部根据受灾地区的实际情况,迅速组织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浙江、江苏、广东七省市科技厅(委)对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7个重灾县(市)科技部门开展对口支援。其中,上海市对口支援汶川县,天津市对口支援北川县,山东省对口支援绵竹市,辽宁省对口支援什邡市,浙江省对口支援都江堰市,江苏省对口支援彭州市,广东省对口支援青川县。

对口智力支援是一种更全面的科技赈灾援助机制。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地区既要全力对相应受援地区进行智力支持,但又不要囿于受援地区的区域范围;受援地区主要是借助承担对口支援任务地区的科技力量,迅速恢复自身生产生活秩序,并不是一味地"等,靠,要",而是通过所获对口支援,积极增强科技自救能力。具体到对汶川特大地震而言,其实施原则应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8〕53号)所指示,一是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有关省市积极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种形式的支援;受援地区树立以地方为主的思想,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互帮互助,苦干实干,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二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战略,中央统筹协调,组织东部和中部地区省市支援地震受灾地区。三是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依据支援方经济能力和受援方灾情程度,合理配置力量,建立对口支援机制。

在具体安排时,尽量与安置受灾群众阶段已形成的对口支援关系相衔接。四是对口支援期限按3年安排。在国家的支持下,集各方之力,基本实现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目标。其对口支援的内容、方式和任务应该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多种力量,优先解决灾区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对口支援的内容和方式有提供规划编制、建筑设计、专家咨询、工程建设和监理等服务;建设和修复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和修复学校、医院、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修复城乡道路、供(排)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修复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提供机械设备、器材工具、建筑材料等支持。选派师资和医务人员,提供人才培训、异地入学入托、劳务输入输出、农业科技等服务;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企业投资建厂、兴建商贸流通等市场服务设施,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对口支援双方协商的其他内容。对口智力支援应该贯彻于以上的各个方面,具体支援内容和方式则由援助方与受援方充分协商后确定。

6.4联席沟通会议

什么是"联席会议机制"呢?依照我国公务机构的工作惯例,"联席会议机制"一般是指没有隶属关系但有工作联系的几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为了完成某一项特定的工作任务,由一方或多方牵头,以召开会议的形式达成共识,形成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意见,来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模式涉及的主体多为平等主体,为确保援助机制的畅通,及时发现问题、沟通信息,有必要在灾后援助中举行相关各方的联席沟通会议,时间可为不定期或定期。

联席沟通会议制度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上级科技部门或综合科技赈灾管理中心的安排下统一进行,这往往是针对重大事项进行商议,强化信息沟通与协调配合;二是在同级科技部门或综合科技赈灾管理中心之间进行平等协商,信息共享,研究对策,把灾害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从联席沟通会议的时间来看,灾中科技救灾阶段可以频繁召开,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而在灾后科学重建阶段,联席沟通会议可以成为一种常态的工作,比如,成都市科技局就可以定期与兄弟城市的科技局召开联席会议,共商科学重建策略。6.5国际援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