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选股其实很简单
3263200000015

第15章 主体思维选股法2:政策扶植出黄金

1 股市中的黄金

黄金作为国际硬通货,在货币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金子的光芒永远不会被埋没。那么在股市中,哪些要素有类似黄金一样的地位呢?笔者认为是政策。政策实际上并不直接主导股市,按照常规,政策主导经济发展的方向,而经济发展体现在上市公司的业绩上,通过业绩传导到股价上。但A股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政策主导的不仅是经济发展,还有资金流向。政策宽松会促使各界资金积极进入股市、楼市(主要原因是资金投资的渠道较少,而实体经济一旦资金富余较多,必然会有一部分投入到虚拟经济中),加之初期股市规模较小,所以频繁出现了政策变动直接引发股市大幅波动的情况,这样的现象被称之为“政策敏感”。

如今我国的股市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一定的程度,2009年底A股市场一跃成为世界上市值第二大的股市。虽然我国经济规模非常庞大,总的资金量相当可观,但依然存在着“政策敏感”的现象。资金一旦游走于实体经济、资本市场之间,就会给股市、楼市带来非常大的波动,间接地体现为市场的“政策敏感”。因此,政策要素对股市而言实际上有双重的影响,一方面,政策影响入市资金,通过入市资金影响股市,从而实现政策对市场的作用。货币政策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加息、降息、准备金率的升降,都会直接导致资金进入或流出股市。另一方面,政策直接影响相关行业的景气度,或向上带动行业的发展,或对行业进行调控,这样也会使相关行业中的个股出现大涨、大跌的走势,比如《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资委推动央企改革,工信部对钢铁、水泥行业提出淘汰落后产能等行业政策均直指股市中相关板块的走势。因此无论以上哪种情况,投资者都应该给予密切关注。

2008~2010年是政策要素在股市中高度活跃的年份,之所以如此,源于股市规模的扩大。市场资金量达到一定数量级后,就能够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此时资金不再是选“股”,而是选“时”。资金越庞大就越依赖经济发展和政策要素(关于选时与选股资金,笔者在第五章中设立了一个详细的专题介绍),而一旦这样的资金启动,就会活跃一段时期。在市场处于危机时,尤其能够体现政策要素中流砥柱般的作用。所谓的“危机”可以是市场陷入到熊市状态,也可以是市场进入持续调整状态,或者是股市弱势难改的阶段,总之就是股市本身的因素难以解决,需要外力刺激作用的时候。一旦“危机”出现,就是政策要素的活跃期,而应用的要点就是,选取政策所指的复苏对象。当然这里面也有实质影响和概念影响的区分,前者需要应用中长线策略,而后者则只能够采取短线策略。

2 “大”政策出大行情

2008年,A股市场一跌再跌,降息、降准备金率往往只在当天有一些效果,很快就又开始新的下跌,市场心态非常脆弱,对一些小打小闹的利好已经开始麻木,唯有出台实质利好才能扭转趋势。投资者要注意,市场危机越严重,就越会有大的政策来救市,而政策影响力越大,行情也就越大,即所谓大政策下有大行情。就在市场一筹莫展之际,2008年11月,国家推出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空前的刺激政策一出,股市顿时有了反应。大型基建项目是4万亿元投资的主要对象,因此当月直接受益板块如机械设备、建筑建材板块上涨幅度分别超过3254%和3121%,拉动大盘展开反弹。

到了2009年2月,又一项前所未有的重磅政策——《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全部出台,使各相关行业顿时焕发了活力,股市对应的板块也找到了突破口。先是有色金属板块,短短2个月间累计涨幅超过83%,而煤炭业涨幅为60%,随后3~4月煤炭板块继续上涨,在大盘涨幅为1895%的情况下,板块涨幅达5398%。随后行业沿着钢铁——有色——煤炭——金融——地产——钢铁的路线,轮番启动,几乎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到“7·29”大跌前,一个半月间钢铁股板块上涨幅度达到43%,这几乎是之前三个月涨幅的总和。演绎这样的疯狂之后,8月,股指在通过一个月持续的长阴调整后,彻底结束了这一波行业复苏引发的大行情。

图3-6部分板块与沪指涨幅对比(200811~200912)

通过图3-6可以发现,有色金属、地产、煤炭、钢铁、银行板块的涨幅均大大超越了股指涨幅,成为整个市场中涨幅居前的板块。所有这一切的背后均是政策支持在起作用,《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所涉及的产业包括汽车、钢铁、船舶、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物流。振兴规划细致、完善,并且直接提供优惠政策,为这些行业带来了实质的影响。2009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振兴规划实施成效显著,除物流业外,其余九大产业相继结束生产大幅下滑局面,实现稳步增长——从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快速增长,创历史新高就可见一斑。如果没有国家提供的财税和金融支持,兼并重组是很难推行下去的,没有资源的整合,行业复苏就是一句空话,所以空前的政策扶持力度,带来了空前的效果,为股市带来了一波波澜壮阔的中长期大行情。

3危机下总有大机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股市中也是如此,而且转变更加频繁,今日之热点板块就可能成为明日大跌之板块,今天低迷的板块过些时日就变成了大涨的热点。2009年8月一个月的调整,足以让任何投资者感觉到寒意,期间领跌的就是之前大涨的品种,旧风格的结束,使市场再度陷入了“危机”,似乎什么也无法止住股指的下跌。这是困难也是机会,又到了政策要素发挥作用的时间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已经取得明显成果,拉动了地方大量资金。经济在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现象凸显,一些地区已经饱和,而另外一些地区发展的空间和需求依然巨大,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不仅不会引发未来过剩的风险,反而存在大量的机会。

在2009年第四季度初,笔者就提示区域板块有机会,就是因为看到了国家政策的转向。投资环境从2008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机严重、力度空前的反危机状态,逐步回归常态,大家经常听到的言论不再是关于经济复苏,而是如何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此时“区域经济”一词开始频繁被提及,这种政策的转向,也带动了整个股市相关热点的转向。第一个区域振兴规划就是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随后又有广西北部湾、广东珠三角、江苏沿海等十大区域被列入区域振兴规划。

区域经济的开发是个漫长的过程,对当地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是长期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上,虽然国家推出了大的政策,但与《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带来的实质性影响不同,地区建设的复杂度和困难度更大,所以国家更多地是提供了相关政策的方向,而实际的实施则需要地方政府开展具体的工作。这是非常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短期内并不会产生实质的影响,但投资市场对于实业投资从来都是先反映在估值上,股市炒作就是以预期为标准,因此区域经济适用的就是短线策略。

从A股的特性来看,国家的政策导向往往催生地域性牛股的整体爆发,地域板块的联动性又起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使行情向纵深进发,演绎出更多的机会。区域经济对应股市行情的要点是地产价值重估,利好交通以及基础建设。这是因为地方政府拉动经济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启用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而这些投资往往都是围绕一个特定项目进行的,比如上海的迪士尼项目、世博概念,重庆的两江新区项目等。利用这样的思路,笔者对应地挖掘出了一批股市牛股,如海西板块的龙头三木集团(000632)、漳州发展(000753),它们兼顾地产和道路建设;海南、新疆、成渝等板块的牛股均诞生于交通运输板块,海南高速、四川成渝(601107)、渝开发(000514)等;图们江概念的营口港(600317);黄河三角洲概念的山东高速(600350)与日照港(600017)。此外浦东概念、滨海新区概念,也都是以地产、交通和基建为热点,陆家嘴(600663)、亚通股份(600692)、金山开发(600679)等都成为同期的大涨牛股。

图3-7新疆城建(600545)日K线图(20097~20103)

新疆城建和海南高速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区域概念牛股,大家可以把图3-7和图3-8对照看一下,两者的节奏和步骤基本吻合,均是在股指之前一波大涨时(2009年年初 ~2009年8月底)横盘调整,随后在10月开始活跃上涨,并出现了凌厉上攻的走势。其余的区域概念也呈现类似的走势,均符合第二章所介绍的短线牛股的典型走势。

图3-8海南高速日K线图(20097~20103)4本节小结

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资本市场不再是按行业轮动,而是按地区轮动,表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征,这也将成为后面几年A股行情的特点,投资者需要重点跟进,转变思路。本节介绍了“主体思维选股法”核心要素之政策的应用,就是紧跟国家政策的方向,从中发现行业、区域的热点。虽然A股市场规模扩大迅速,但终究还是一个新兴市场,同时由于我国金融投资的项目较少,主要投资市场是股市、楼市等,造成资金去向较为集中,资金跟着政策走的现象。而资金又是直接作用于市场的,所以就出现了政策要素主导股市热点的情况。对于投资者来说,市场是纷繁复杂地变化着的,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多,把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国家政策往往较为固定,有明确的方向,容易把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过明确的政策方向把握热点,就很容易获利,这也是笔者“主体思维选股法”的精髓所在。

可能会有投资者问:国家政策真的是普通投资者可以搞懂的吗,是不是过于深奥了?其实这件事情是看着难,着手易。笔者的博客自从2007年开设以来,每天都有文章送出,开头一段总是关于一些消息面的动态分析,每月月初还会对宏观经济数据进行解读,每每遇到大的政策也会进行分析。笔者在分析政策因素时,注重消息面的连贯性,忽略单一的数据值,加强数值间变化趋势的研究。也许有一些投资者会产生疑问:研究这些动态是否有意义?实际上这些都是在帮助大家培养对政策的敏感性和方向的把握感。管理层每一个政策的推出都会有很多的“铺垫”,加息、降息等货币政策更是如此,因此投资者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动态信息,就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好政策的走向。

如果你还是觉得这样需要花费的精力较多,那么笔者再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关注每年3月份举行的“两会”。这是一年政策密集发布的时间段,此时进行一些研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帮大家作一个梳理:回顾“两会”期间管理层在金融方面的发言,可以发现整个A股市场的发展方向。2004年、2005年是股市低迷之年,虽然当时推出并贯彻了《关于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九条”),力图救市,但市场依然无动于衷。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表态:“我虽然很少就股市发表意见,但我却每天关心着股市的行情。”这一时间成为所有股民沾沾自喜的流行语,但处于大熊市中的A股市场要想转强,又岂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股市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股市熊来如山倒,熊去如抽丝。笔者认为,牛市、熊市都是市场量变积累之后产生的质变,因此政策要素的作用和趋势变化也都是渐进的。市场趋势的逐步积累,加之股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所带来的明朗前景,促使投资者信心大涨,也让市场在2006年、2007年终于迎来了牛市。此时,管理层的政策方向,开始从救市转向借牛市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各项改革。

从2006年起,A股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成交量快速增长,沪深两市年成交量总和从2006年的仅万亿元有余,到2009年飞跃至55万亿元。由此可见A股市场自2006年以来发展之成果,也看到了管理层大力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结果。在笔者谈股市“钱规则”时介绍过,伴随着量能而来的就是行情幅度的提升,无论牛熊市,股指振幅几乎均在70%,同时风格持续的时间也短了,7个月是一种风格持续的极限,随后必然会有大的变革出现。在A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虽然内部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但股市内在矛盾和结构性缺陷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2008年、2009年的“两会”给予股市的方向都是继续丰富和优化投资者结构,完善股市制度以抵御风险,所以我们看到了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IPO的重启,创业板成功上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获批等一系列动作,这都是在完善市场机制。

2010年管理层提出了“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的指示。从前面的分析来看,管理层的动作都是连贯的,先是救市,树立股民的信心,随后借着牛市大力发展股市,在规模扩大了之后,开始完善整个市场的机制,而在这之后,就是要让已经做大的股市继续做强,为国民经济服务发挥更大的功效。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刺激政策将逐步淡化,此时管理层希望资本市场本身的基础功能(融资、投资)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政策主导变为市场机制自发主导,这才是管理层的深意所在。

因此,在2010年后的行情中,具备价值发现功能的股指期货上线了,同时创业板、中小板的逐步完善,国际板和创业板指数的即将推出,将使A股市场变得更加丰富。投资者从单一的个股操作转向多功能型的品种选择,比如ETF基金、各种指数基金以及股指期货相关品种,这些都将成为管理层政策导向的关键。在后面的股市中,投资者时常需要在行业、概念、区域这三大热点中不断进行切换操作,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紧跟政策,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