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艺术简史
3263300000015

第15章 元代 (4)

较大的庭园中可以大规模堆山叠石,形成峰岩嶙峋,沟壑纵横。山石还可以分隔空间,遮挡视线,前者使分隔的空间相互延伸和渗透,后者起到影壁的作用,使内景深藏不露。拙政园腰门后,怪石嶙峋,苔藓斑驳,犹如一面翠嶂。山石还可堆叠成磴道,随地形而转折起伏。堆叠的山石可以在内部形成虚空的沟涧、洞壑。追求自然曲折是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园林中的水也不仅池岸求曲折而忌平直,还以山石作驳岸,其犬牙交错的形态在水陆之间构成一种过渡。

水使园林产生动感,中国古典园林用水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集中用水适用大型园囿,如北海和颐和园中的福海。小型庭院也有采用沿集中而平静的水池四周环列建筑的形式。分散用水形成若干或大或窄,或平静或湍急的水面。水面开阔的地方可叠山石,建亭台楼阁;狭窄的地方形成溪流。带状水面盘旋循环,贯穿于山石夹峰形成涧,穿壑通谷又添深邃藏幽之感。山得水而活,善用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

园林以种植花木起家,园林景观的形成与花木配置有直接关系。花草树木丰富了园林的色彩和视觉印象;随季节、时令和气候变化的花草树木还可产生截然不同的意境,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和嗅觉。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园中的“闻木樨香”都突出显示了这些景观的声觉和嗅觉效果。树的种植有点种、孤植和丛植几种形式。点种的树可以烘托陪衬主体建筑物,或点缀庭园空间。起陪衬作用的树多以建筑为中心,环绕点种较高大的乔木;较小的院落以孤植为主,树多偏于院落的一角。

较大的庭园点植乔木二三株,并配置灌木花草作为陪衬。植树宜一大一小,忌对称排列。在更大的庭园空间,把点种和丛植相结合,乔木和灌木相搭配,造成枝叶繁茂,嘉木葱茏的气氛。对花木品种的选择也十分考究,北方园林多选用松柏,江南则多选择各种落叶树。密植也要求密中有疏,大小相间,高低参差错落,力具山野情趣。

北方和南方的著名宫殿和园林建筑

多样化、世俗化方向发展。

南方园林 明清时期,江苏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南京、扬州、无锡、苏州、太仓、常熟等地,造园活动风行一时。其中尤以苏州、扬州两地为盛。苏州留园、狮子林和拙政园,扬州的何园、个园、瘦西湖等,这些园林部分由文人与画家直接参与设计建造,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突出山水的自然之美,清新淡雅,讲究山林野趣,使居者“不出城廓,而享山林之美”。

江苏园林素以小巧精致闻名于世,占地62亩的拙政园当属其中最宽敞者。拙政园1509年(明正德四年),由王献臣所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取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之意。

全园分为东、中、西三区,以水景取胜。中区为全园主体部分,一入园门,黄石山耸立眼前,山后便是绚烂的远香堂跃入视野。此堂四面长窗通透,可览园中景色;堂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整座园林文人气息甚是浓厚,平淡简远,处处诗情画意,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此外,该园还有一特点便是园区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充分运用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如中区西北筑有见山楼,登楼可远眺虎丘,将远景移入园中,深得借景之精要。西区池南的“宜两亭”与池北的“倒影楼”隔池相对,互为对景。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才子文征明曾直接参与了拙政园的造园活动,现存的《拙政园图》便是他在创作设计拙政园的过程中,据景画下的三十一幅诗配画的实景图。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明嘉靖年间本为太仆寺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嘉庆年间归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光绪年间由盛旭买下扩建,并改名为“留园”,有“长留于天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园林于一体,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分为中、东、北、西四大景区。各区间以墙相隔,又以廊相通,形成隔而不绝层层相属的建筑组群。中区以寒碧庄为基址,经营最久,其中南庭的冠云峰,高6.5米,集“瘦、皱、漏、透”之特点,堪称太湖石中的极品。据传此奇石还为北宋末花石纲中未来得及运走的遗物。

扬州历来富庶,商贸发达,为富商云集之地,在明清的造园潮流中,富商们也受此风感染,修筑起一座座精致华丽的园林。与由文人所建的苏州的清新洒脱不同,扬州园林显得更为辉煌气派。个园坐落于东关街,为嘉庆年间两淮盐总商黄应泰所建,黄因爱竹,在园中植竹万竿,因“个”字乃“竹”字之半,且状似竹叶,故取名“个园”。

分峰造石当为扬州叠石的一大特色,而个园就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称。工匠选用石笋、太湖石、褐黄石和雪石,采用分峰叠石的手法,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诗情画意。该园据说出自石涛的手笔,他一生游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在个园设计中取材自然,却又敢打破常格,创造出了四季假山汇于一园的独特艺术风格。

计成《园治》又名《夺天工》,成书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是明代著名的造园专家计成累多年造园经验,而写就的一本造园学专著。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以及借景十二个篇章。同时,还详附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图式,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作者特别强调在造园过程中,要尽量展现出园主的主观审美志趣,在书中提出了“三分匠,七分主人”的观点。此书不单单对我国的园林建筑修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东渡至日本,成为国际造园学的不朽之作。

北方园林 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乃中西建筑艺术集大成者。园内布局设计巧妙,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占地约5200亩(350公顷)。其总设计师虽为康熙时期任命的雷金玉,但在实际建造过程中,大多还是由康熙、雍正与乾隆亲自指导。

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因水成趣,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聚天下胜景和名园之特点,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诗情画意融于变幻万千的景象之中。如杭州西湖十景的“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曲院风荷”、“苏堤春晓”,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仿瞻园的“茹园”等等,汇集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