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高歌
3265700000013

第13章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12)

同样的故事,也在其他12位村民家中上演。

大年三十下午,宋志永拿着家里的3万多元钱和一封村里开的介绍信,开上租来的面包车,13个唐山汉子出发奔赴湖南。

在出发前,宋志永还特意跑到3岁的儿子面前,问儿子支不支持爸爸去南方抢险救灾,当天真的儿子说支持后,他才满意地上了车。

唐山“义士”感动了中国

13个人中,只有宋志永一个人会开车。高速路虽然已经通车了,但很多路段行驶并不快。而租来的车车况又不好,车灯、电瓶、发电机先后出现故障。但除了吃饭、上厕所,宋志永几乎没有休息,经过25个小时的长途奔波,大年初一下午,他们抵达原计划中的救灾目的地湖南省长沙市。

打听了好几个地方,他们终于找到了设在市内一家宾馆的湖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一名工作人员劝他们说:“现在长沙市的灾情已经基本解除,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大过年的,还是早点回去与家人团聚吧!”

这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十几个人当时就有点懵了。费了这么大劲,大老远地来了,难道就这样回去吗?宋志永不甘心。当晚,他就和大家商量:“不能白来呀!咱们不能走,看看还有哪里受灾严重,咱们就去哪里。”大家一致同意。

后来,他们偶然间得知湖南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在郴州市,那里的灾情还在肆虐。正月初二凌晨1点,他们早早起床,驱车赶赴郴州。

郴州市抢险救灾协调会上,湖南省电力安装公司经理正在为缺少人手而发愁。会议刚散,宋志永就跑到这位经理面前,自报家门:“我们是从唐山来的,义务救灾。干不了技术活,可我们有两膀子力气,抬抬工具、运运材料什么的没问题,就让我们参加吧。”

这真是“雪中送炭”呀!经理喜出望外,立即把他们编入一支由40余人组成的抗灾先锋队,帮当地重建几乎陷于瘫痪状态的电网。于是在湖南省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市抢险救灾第一线,便有了一支由13位唐山农民组成的救灾小分队。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山区,清理通往山顶电塔的山路积雪。此外,重搭电塔的设备也主要由他们搬运上山,损坏的设备也要从山上背下来。就这样,平均每个人每次都要负重二三十公斤,走上千米的陡峭山路,一个小时打个来回。

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野外的山上工作,每天早晨5时30分起床,要一直工作到晚上7时许才能收工。虽然已经不再下雪,气温也不是很低,可是山顶的风非常大,吹得人透心凉。因为山顶上运输不方便,经常要下午两点才能吃中午饭。可是13个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北方汉子,对湖南的饭菜根本不习惯。湖南所有的菜里面都要放辣椒,红彤彤地,一吃呛得嗓子冒烟,实在难以下咽,他们根本适应不了,每顿饭都是强迫自己,像吃药一样闭着眼往嘴里填,不敢仔细咀嚼就囫囵吞下去了。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了,就买点方便面、火腿肠充饥。时间一长,有的人身体就有些扛不住了,有好几个人因水土不服出现了腹泻、感冒、发烧等症状,宋志永买来药品,鼓励大家坚持下去。有的人手被冻伤、脚被扎破,也都咬牙坚持,不肯休息。在灾区的20天里,他们转战宜章、桂阳等地,先后参与了十几处电力设施的抢修工作。

他们从家乡出发时,尽管考虑得比较周全,带来了铁镐、铁锨、扫帚、手套、食品和手纸等,还特别有意识地多带了两双橡胶雨靴,结果还是在鞋上出了问题。郴州的抗雪救灾现场,昼夜温差很大。早晚结冰,中午融化。雨靴开始被冻得像冰凌一样,很硬很硬,硌得脚疼;后来又灌进了泥水,把袜子都泡湿了。最后,只好在袜子外面套上一层塑料袋,继续奋战在抗雪救灾第一线。

最困难的是住宿。作为北方人,无数次地见过风雪,但南方罕见的雪灾远比北方还要寒冷,加上南方都不装暖气,所以一到深夜,住的地方几乎像冰窖一样,只能用塑料壶盛点热水,紧紧地抱在胸前,当做取暖的火炉。

就这样,他们一直默默无闻地干到正月初九,当他们再一次前往长沙市电业局请战时,才被当地的新闻媒体意外发现。

正月初十,郴州市电视台在当晚的新闻节目中播出了他们的事迹,无数郴州人被感动了,被震撼了!

郴州电视台的记者何强说,自从栏目播出这支农民抗灾小分队的事迹后,热线电话就接连不断,每天至少有几百个。好多市民都来要这13位义士的联系方式,想到他们的住处送点水果去。还有市民听说13位农民都不习惯吃辣菜,便想请他们到家里吃,要专门给他们烹制些不放辣椒的北方菜。

社会各界纷纷为他们捐款。63岁的李太芝老人身患癌症已到晚期,弥留之际在电视上看到了13位燕赵义士的壮举,立即让女儿打听宋志永的手机,执意要给他捐助2000元钱作为手机费,以表达他临终前对救灾英雄的一点心意。

正月十一,宋志永专程来到郴州市,决定看望这位未曾谋面的老军人。但出乎意料的是,老人已经去世。他立即跑到医院,特意向老军人作最后的告别。李太芝老伴将装有2000元钱的红包含泪放在他的手里。两个素昧平生的异乡人,紧紧拥抱,失声痛哭。他与老军人的女儿手牵着手,面对老军人的遗体深鞠三躬。

离开医院,他就悄悄赶往郴州市红十字会,将这2000元钱以老军人的名义全部捐出。

他们还将社会各界的3万多元捐款全部转赠给灾区的福利院,并将随身携带剩余的1000元钱也捐赠给受灾群众。

抗灾一线的13位燕赵义士,用自己的感恩之举感动着郴州千千万万的民众。“自发援灾区精神崇高,志愿保郴电善举伟大。”这是当地一家企业送给13位义士的锦旗。

正月初九那天,郴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荐国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专门看望慰问了13位燕赵义士,并给他们每人送上1000元慰问金。面对褒奖,13个朴实的唐山农民个个满脸涨得通红,因为他们觉得“这太违背初衷了”。宋志永当即决定,将这笔钱捐给郴州的慈善部门。出乎意料的李部长感到过意不去,准备请他们吃一顿饭。结果,13个人没一人愿意去,最后这位部长只好陪着这帮农民兄弟吃了顿盒饭。

就在同日,在13位义士的家乡,唐山市慈善总会也慰问了他们的家人,每家送去500元。而这帮农民兄弟的家属,又将这6500元慰问金全部捐给了灾区。

“本来是来为灾区做奉献的,收了钱不就变味儿了吗?”宋志永说。尽管在短短8天里,他带的3万元已所剩无几,但看着亲手参与修复的20座铁塔,他欣喜地感到这一趟没有白来。令他有点儿自豪的是,整个郴州只有他们这么一支志愿者队伍。不论走到哪儿,老百姓们都特别感谢,不停地对他们说谢谢,宋志永和乡亲们听了心里暖烘烘的,干活更起劲了。

正月十八,宋志永等13位义士结束了在郴州的抗雪救灾工作,踏上了返乡之路。中共郴州市委、市政府代表六百四十万郴州人民特意为他们送来锦旗,上面写着:感谢唐山兄弟!郴州市还授予他们“荣誉市民”称号。

数万名郴州市民自发地赶来为他们送行,有的送来食品,有的送来了土特产品,整个中巴车都快装不下了。送行的人越聚越多,几乎成了沸腾的海洋,中巴车已经开不动了。

2009年正月十一,湖南郴州市委宣传部、电业局、广电局的领导来到玉田,为他们送来贺信和贺卡,并邀请他们“回家”看看。他们代表郴州人民赠送给宋志永等13位农民兄弟一份特殊的礼物--贺卡。这份贺卡长10多米,宽1米多,记录了郴州电业局400多位电业工人的亲笔签名和他们送出的400多句祝福。

在郴州2008年度的十大新闻人物的票选中,宋志永等13人高居榜首。宋志永因此而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8年唐山市十大杰出青年、郴州市荣誉市民等称号。他们这个集体被称为“13个人感动13亿人”。

2009年9月,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宋志永等“唐山十三农民”被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随后,宋志永又被评选为2009年全国道德模范。

汶川大地震在他心里又吹响了战斗号角

从湖南抗击冰雪灾害回来后,宋志永与其他12位农民便成立了“宋志永爱心志愿小分队”,表示今后无论是救灾抢险还是其他志愿服务,他们都会义不容辞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对于“志愿者”一词,宋志永坦言自己在此前毫无概念。

也许是上天特意考验这支志愿小分队,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

真是祸不单行!听到这一消息后,宋志永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当年唐山大地震时的惨烈情景。他立即作出决定:赶赴灾区!

“我先走了,你们随后跟上。”来不及和同伴们打招呼,在大地震发生当晚,宋志永赶赴灾区前,给其他12个人发了一条短信,就匆忙上路了。

宋志永想不到去四川的路这么艰难。

当晚8点,宋志永打车到了北京。当他心急火燎地赶到北京西客站时,一问才知道,到成都的火车票已经买不上了。他只好在火车站待了一宿。第二天一早他又去排队,这次只买到去郑州的火车票。到了郑州,他直奔郑州飞机场。买好飞往成都的机票,在候机大厅等了近三个小时,航班却被取消了。

他又返回了郑州火车站,购买去成都的火车票,可能是铁路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去成都的车票怎么也买不上。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宋志永急了,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到四川呀?不能再耽搁了。情急之下,他决定从郑州打出租车到西安。火车票是210元,打的费是1700元,两者花费相差悬殊。即便是这样,出租车司机一听是去地震灾区,都一再摇头,没人冒这个险。毕竟路途太远,而且余震不断,闹不好钱挣不到手,还得把命搭在那儿,实在是没必要。直到晚上9点多钟,他才几经周折找到一名出租车司机,听说是到四川自愿抗震救灾,破例答应前往。不过他又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到西安除了1700元打车费以外,还必须加上800元的过桥费,总共是2500元。

这明显是敲竹杠,但宋志永正在为找车着急,哪还来得及算这细账。他头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快,快,快点到四川!对司机的要求满口答应。就这样,他踏上了赶往四川灾区的遥远路程。

到西安以后,他又换乘出租车赶往成都,途中得知汶川不能去,绵阳受灾也严重,便临时决定先参加绵阳的抗灾抢险。同出租车司机轮流开了整整9个小时,终于在14日凌晨5点,宋志永到达绵阳。得知北川灾情严重,交通、通信全部中断,宋志永便决定到最需要人手的北川去。一听说去北川,司机们一致劝他,道路中断,山体滑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要去了。出租车去不了,他花150元钱租了一辆摩托车,冒险进山。

冒着纷纷扬扬的细雨,躲避着还在不断滚落的岩石,宋志永和“摩的”驾驶员在崎岖的山路上提心吊胆地艰难行进。一路上,从震损的山体上滑落的重达数十吨的大石头随处可见,随时都有车毁人亡的危险。花了近3个小时,早晨8点多钟,他终于来到距离北川县城还有6公里的地方。这里的道路已被山体滑坡完全堵塞,连摩托车都过不去了。宋志永步行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已是废墟的北川县城。就这样,他成了北川县城抢险救灾最早的一批外省志愿者。

在北川的18个日日夜夜

进入北川县城,宋志永被眼前的惨景惊呆了:山体崩塌、楼房溃塌,到处是废墟、瓦砾和遇难者的遗体,呼救声接连不断。北川的灾情,比他想象的还要惨。看到这些,来不及擦干泪水,顾不上长途奔波的劳累,他立刻加入了抢险救灾的队伍中。

他救的第一个人是一位老太太,60余岁。她的腿被废墟砸住了。宋志永发现她时,老人神情木然,身处危境竟然无动于衷。天上下着大雨,楼上的碎石和杂物还不时往下掉,他立即冒险从废墟缝隙中挤了过去,迅速清理砸在老太太身上的砖石,不到半小时,老太太得救了。他将老人抱出后,跑步送往附近的伤员转送站。

中午12点左右,宋志永正经过一所倒塌的居民楼,听到有人说:“楼底下面有声音,还有人在里面!”赶忙跑到跟前,果然,他听到有孩子微弱的呼救声。顺着声音发出的方向,宋志永和解放军战士一起,开始了营救行动。没有工具就徒手搬砖刨土,断裂的钢筋锋利如刀,他双手淌着鲜血仍在不停地向下挖。他们先是把最外面的垃圾用手掏出来,形成一个小洞。然后,人跳进洞里,继续用手刨。其间,发生两次震感明显的余震,他们的施救工作也没有停止。在施救洞口向里挖了近两米,黑暗中,宋志永终于模模糊糊地看见3个女孩,惊恐万状地躲在一辆翻倒的汽车车厢里。当战士们把3个孩子抬出洞口,看到孩子们安然无恙,七尺男儿宋志永眼泪夺眶而出:“有什么能比救出生命更有意义!”

当天下午,当他得知北川中学被埋的学生很多,他顾不了上药包扎,简单处理一下伤口立即率队赶到那里。他登上废墟发疯似的向下挖,在一块楼板下面就刨出了5个孩子……可是都已遇难。但他没有灰心,相信肯定能找到生还的孩子,拼命在废墟上搜救。在一昼夜的时间里,他与当地救援的武警官兵一起,冒着频频发生的余震,从地震废墟中挽救了11个生命。

一个又一个伤员被宋志永从倒塌的楼房中救出,他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欣慰,尽管汗水湿透了全身,但他从来没有感到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一个,再多救一个”。直到晚上十点多,宋志永已经精疲力尽,想想自己救出的11个人,他又一次欣慰地哭了。没有帐篷和被子,他找到一块大石头,用砖头垫住脑袋入睡了。夜里的潮湿和寒冷把他从梦里拉出来,他就点起了一堆火取暖。

5月15日早上,“宋志永爱心救援小分队”的其他12位成员也赶到了救援现场,与宋志永会合,穿上了小分队的红色马甲。这些成员也是一路坎坷,先乘飞机到成都,因为离北川路途遥远,或者搭车,或者徒步,日夜兼程赶来的。“唐山十三义士”聚齐后,立刻跟专业救援人员一道,搬楼板、挖砖石、清路障……他们不顾废墟堆里的铁钉、玻璃渣以及随时会坍塌的危房带来的危险,不停地在那些断壁残垣和废墟中寻找着生命。没有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爱心救援小分队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