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上)
3265800000181

第181章 尾声:北江大堤:乐章的休止符(14)

县委书记李远青对笔者说,梅县是山区,地形复杂,溪河众多。治崩岗是大事,小流域整治是大事,修堤是大事,农村饮水安全是大事,种树造林也是大事。总之,凡与治水相关的都是大事,作为领导一刻都不能放松。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碧玲是笔者这次在梅县见到的一个女领导,县委书记和县长委托她带着办公室领导和新闻秘书,为笔者采访做协调工作。她在广州读完大学财经专业后,回家乡大埔做过审计,在瓷乡高陂镇从团委副书记干起,当过镇领导、梅县副县长,是经过长期基层锻炼成长的干部。她有客家知识女性的矝持和大气,话不多而富有亲和力。《梅县水利志》、《水土保持调研报告》,以及各项专题总结、汇报、报表,只要需要,她都会认真协调提供,应有尽有。

笔者此行接触最多的,是具体掌管全县治水的业务部门梅县水务局,及其公务员们。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水管体制的发展变化,原来的水利电力局改为水利局,至2001年再改为水务局。名称几经改变,职责却更为繁重,统管了与水有关的治水管水用水的更大范围的工作。前面说的治崩岗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只是他们工作中的两项而已。笔者在他们的年终总结中,看到他们还完成了许多重要的大项目--

例如,城乡防灾減灾建设工程。组织投入近2.4亿元按50年一遇标准完成了县城防洪堤〔程江堤〕I6.3公里的除险加固工程;另投入数亿元完成了乡镇的丙雁堤、松源堤、畬江堤、西阳堤等建设加固工程;还完成了3000宗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例如,兴建和改建了一批电站和机电排灌项目,使装机容量大幅度提高。在中央财政支持下,投入1亿多元,整治加固巴庄水库万亩灌区;兴建西阳、水车、石坑等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等等。

例如,抓好小水电的建设管理;水资源水质的保护;水行政执法;完成水利信息化工作等等。

以上这些内容,隨便解剖哪一项,都是浩繁艰巨的大工程,非投入巨大的精力财力物力,方能取得成效。笔者曾就几位副局长和几位技术业务骨干分管的工作,分头作过采访。从中感到,不论是负责水土保持水法规管理的熊坤生副局长,负责防灾減灾和堤围工程的古英桓副局长,负责排灌工程的梁强华副局长,还有负责小水电建设管理的杨海涛主任和水土保持的巫工程师,他们每个人对于自己分管的工作,都情况熟悉,了如指掌。他们谈治水,十分强调系统工程,强调综合治理,强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他们说,治水从古至今,第一是上游蓄〔植树造林,拦沙,蓄水〕;第二中游防〔防洪,治涝,疏淤〕;第三下游泄〔出水口江河口排得出去〕。梁副局长谈农田水利和灌渠建设,区划、地域、渠长、田亩,如数家珍。古副局长陪笔者勘察新建的程江左岸堤、丙雁堤,他说,“同堤防打交道二、三十年了,新修好一段江堤,会感到很亲切很开心。”

这群水务工诈者,同山水堤防感情很深。他们有的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甚至是七十年代,四十、五十岁年纪,治水岗位上滚打了十来二十年,惊涛骇浪,风里雨里,用青春灌溉了大地的绿和江河塘库的平安。

谈到这一点,全局上下许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的帶头人刘局长。

刘煌粦局长今年50岁,实干、低调,办事雷厉风行。他早年中专毕业后,在梅县基层乡镇从一般干部到副镇长、副书记到书记,还进修读完了在职研究生,2004年任水务局局长。从管一个乡镇到管整个县数千平方公里山水,他深深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天旱了,他会眉头打结睡不着;下暴雨,他的神经会蹦成弦。他知道,自己工作的对象是江河、水库,水如同自己的血脉。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辖区内主要的江河堤防、水库、电站和田畴灌区。抵御大小洪水的江堤大坝,他要检查关注;解决十多万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要管;排涝站,小山塘,泄洪,清淤……哪项能丢?谁叫你的工作对象线长面广、星罗棋布呵!那天,他陪笔者去看工程,越野车在泥泞的工地上艰难地爬行。司机小郭说,跑这种路是家常便飯;跟局长下乡,常常一天要跑200公里,看好几个点,协调解决难题。我们上午看完水厂,刚进陈山村,一下子又不见了局长的身影。中午进镇上吃飯时,他说,“对不起,没陪您。我顺路到田里看一下工程队修灌渠了。渠要拉得直,不能渗漏,那工程马虎不得。”

笔者问过局里的一些干部,局长有什么业余爱好?小郭司机说,刘局从没休过星期六、星期天。有一年还用春节休息日上北京,向水利部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新一年的项目支持。

一位副局长说,局头不休息,我们也习惯了周六、日下工地。不然他到了工地见不到人,马上电话就找来了。

华南师大研究生毕业的局纪检组长胡添华说,跟着局长做事,学到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和做人。他说,刘局长每天都写“工作日记”,要做什么,重点难点;做了什么,有什么体会,井井有条,一目了然。

当晚,费了好多口舌,才说服小胡从局长的办公室书枱里,“借”了一本日记出来。笔者预先说明,不看生活方面的记录。并当着小胡的面,摘看了几则有关工作内容:

--2008年11月12日上午,党组会

1、研究近阶段几处堤防项目跟踪;

2、讨论新河堤征地方案;

3、确定河堤进埸动工时间;

--2008年11月17日,会议内容

1、研究畬江堤工地监管人员伙食补贴。建议底金80元,烧火工20元;

2、审畬江圩镇堤设计方案变更;

记的虽然是工作计划、会议纲目、讨论要点,但也能从中看到一个水务领导者的身影。

熟悉刘煌粦的人都说,局长的工作精神难得,现在很少看到这样的干部了。他办事扎实、认真、负责,敬业、无私,充满奉献精神。

余音绕梁结尾曲:农民的儿子、水的性格与梅雁精神

多年来,梅县水务局以出色的业绩,被县委评为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机关先进支部;得过水利部、财政部、省政府、省水利厅的许多荣誉称号: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等等。刘煌粦个人自2004年以来,年年都考核优秀,被县委评为优秀党员、精神文明个人;2006年,省委、省政府授予省抗洪救灾模范个人称号;另外,他还获得水利部、省水利厅和县政府许多专项荣誉称号。

对于那么多荣誉,刘局长最看重什么?他这个人的最大特点又是什么?笔者同水务局业务骨干座谈。几位副局长都说,刘局最看重农民,最像农民的儿子。他熟悉农村,对农村感情深厚。他时时想的,都是为农民办事,使百姓受益。

呵,像农民的儿子!这评价多高、多恰当,这回答多好!刘局长和他帶领的水务工作者,天天同水打交道,筑堤,泄洪,抗旱,治水;修灌渠浇灌绿,治崩岗保护绿,直至解决农户的饮水安全,绿水流进农民心窝。他梦寐以求的,哪一项不是农民的利益呢!

对于那么多的荣誉,刘煌粦说,这绝不是个人的功劳,而是水务局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说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务工作。

刘局长对笔者说,治水是时代的要求、环境的呼唤。治水的担子很重。治水,还有许多人干得比我们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梅雁水电集团和杨总,长期以来,为治水作了巨额投资和无偿奉献。“谈梅县治水,绝对不能不谈梅雁集团,也离不开梅雁集团。”刘煌粦说。

我说,十几年前,我报道过梅州民营企业家、包括梅雁集团修建梅江大堤。上月,为写梅江治水,也采访过杨钦欢老总,但总是收获甚微。谈江堤,楊总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梅雁参与修了几公里”,是“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谈资金投入,他说“记不清了”,像是别人做的。

这次重返梅县,笔者仍然找过楊钦欢老总采访。一谈到他公司的事比如治水的投入、比如问他修过哪条堤,仍然是轻描淡写收效甚微。但同他谈社会、谈人生、谈做人之本、经商之道,他却辞峰犀利,见解独特观点颇有新意--

他谈如何去认识伟人与改革开放。他说,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邓小平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而叶剑英是改革开放的奠基人。

他说大商之道,必须是:第一,有国家民族意识,有品牌;第二,有效益,能赚钱,能增加财富;第三,有能力了,会重视回报社会。

他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什么叫科学发展观。他说,以最少的资源成本去发揮最大的效益,同时对环境对生态影响又最小,这种模式叫科学发展。长期以此观念作指导,就叫科学发展观。

他谈传统文化中“权衡”的出处和寓意。他说,传统16两秤杆上的星,叫“权”,秤砣叫“衡”。秤杆上的星,1至7是北斗七星;8至13代表东西南北和上下六个方位,掌秤人为中;14至16三颗星代表福、禄、寿。掌秤人居中间,要有方向有他人,才能健康长寿,才有福禄寿。

同杨总在一起吃一顿饭,隨时会听见他冒出有意思的话题。新意迭出,妙语连珠。完全是一位思想型企业家的思维风格,办事风格。

记者和作家都喜欢追根溯源。那么,这位企业家杨总,为梅县为梅州以至各地的治水,做过哪些贡献办过哪些事呢?

这次重返梅县,笔者得到一个很大的收获:刘局长给了一份权威的数字,列出了梅雁集团公司,多年来对治水的总体投入情况--

投资4亿元,完成了轩中水库、添溪水库等共15宗蓄水工程,库容7100万立方米;

投资6.33亿元,完成了畬江河堤、梅南河堤、丙雁河堤、程江河堤和松源河堤等11宗总长88.63公里的堤围工程;

投资23亿元,兴建蓬辣水电站、单竹窝水电站、坝头水电站、龙上水电站和三龙水电站等共39宗工程,装机191670千瓦;

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雁洋东南片供水工程;

另外,还有一些应急抢修、水库移民安置补贴、工程后续整治等项目投资。

这些惊人的数字、巨大的投入,揭示的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与水的情感和事业的精神。几十年来,他全情投入,用全部心血,从治水管水,到亲水导水用水养水反哺水;水,成了他的朋友、他企业的主业、他的品牌;他与水携手为经济发展服务,去造福父老乡亲,体现的是大商之道中的品牌素质和回报社会的理念。当这种理念从物质创造力的层面延伸到精神文化层面的时候,当他主持的《中国治水史诗》的策划如一声响雷,划过华夏大地的时候,回头再联系“梅雁效益,众人得益”这宗旨,我才深刻领会到什么叫“梅雁精神”!

亲爱的读者,你看看,杨总的性格,像不像水的性格?梅雁精神,像不像水的精神?

【李钟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南方日报》副总编辑兼《南方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报告文学》杂志顾问、河源市文化局战略发展顾问。】

《韩江日夜流》

黄国钦

生长在潮州这块土地,每天每夜,总有一种异样的神韵在吸引着我,昭示着我,那是一种遥远历史的回声,那是一条丰沛大河在澎湃,那是冥冥中远古的先民在吟哦。

潮州是一块面朝大海、背靠大山的土地,五岭横亘身后,南方的崇山峻岭,青翠了这里的空气和河流。很多晚上,我常常要走出那片古老的城墙,在万里无云的月光之下,顺着河流的走向,向南眺望。隐隐看去,那一片波光粼粼的尽头,就是大海。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这片土地的神奇。南海和东海,就在这里交汇;畲族,就在这里诞生;乌龙茶,就在这里发源。

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中国大陆上,这是一条自北向南流入大海的河流,是一条用姓氏命名的河流。可是,在远古的年代,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流,或者说,是没有命名的河流。

这条没有名字的河流,却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跨过这条河流,向东,就是福建,向北,就是江西。后来,这条桀骜不驯的河流,用她甘润丰泽的乳汁,哺育了南方两个伟大的民系:客家人和潮州人。

悠悠岁月,走进了公元纪年,这条向南的河流,才有了初始的名字:员水。这是不知所云的名字。员,义指人员、成员,周围,决定语气,增加,还有通圆。但都不是河流应有的具体的含义和指称。翻开东晋至隋的典籍,都是这样称呼这条河流的。也有后人用筼水来指称这条河流,我觉得这就对了,筼是大竹,竹林。南方的崇山峻岭,漫山遍野生长着茂密的筼筜之竹,和风吹过,郁郁葱葱,翠绿满目,窸窣满耳,透过叶隙筛落的阳光,在坡地上变幻出一幅幅光怪陆离的象形画卷,任你去自由地猜想和解读。

筼水,真是一个美妙的诗意的名字。真应该是南方山地间这条河流的名字。筼筜之竹生其上,碧绿之水流其下,筼筜之竹涵蓄水源,碧绿之水川流不息。魏晋之时南方这条别称筼水的河流,就这样流淌着青翠悠然的意境。

我曾经在一个初春和四个孟夏,溯流而上,欲穷尽这条从远古流淌下来的河流。远古的潮州,是一片硕大的土地,东至福州、泉州,北至汀州、虔州,西至惠州,中唐以后,才分出了漳州;公元1955年,才迁治所至汕头;公元1965年,才拆分出梅州;公元1991年,又拆分出揭阳。于是,隶属于广东的潮州、梅州、汕头、揭阳,和隶属于福建的漳州,就一起并列在闽粤赣三省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回望历史,古昔之时,这一片广袤的大地,人烟稀少,林木茂盛,峰峦起伏,重山叠嶂,岚气、雾气、湿气、瘴气弥漫,畲民在大山深处追逐野兽,蟒蛇、野象、熊罴、虎豹四处出没,鳄鱼在溪流河谷随处潜伏。南方山地的这一条河流,危机四伏,杀气重重。野象、虎豹在州城周围出没,这还没有什么,人们可以避之,也可以成群结队,呐喊而过。倒是鳄鱼这个魔障,如鬼魅附身,经常伏击在州城周围这段员水,伺机浮出江面,吞噬涉水和搭渡过河的行人。

遥想当年,刚刚被鳄鱼吞噬了亲人和牲畜的乡民,在员水之滨嚎啕大哭,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刚才还风平浪静的河流,怎么霎时就血雨腥风,就冒出这么丑陋凶狠的、披着盔甲一样的恶物。

残阳西下,暮色四合,黛色的青山在朦胧的夜色中渐渐隐去,空旷的江滩,只剩下乡民伤心的哭声和风声。

恶物。恶鱼。恶溪。在乡民伤心无助的哭诉中,恶溪,就渐渐代替员水,变成了这条河流的名称。

这个时候,在遥远的天际,在西北的上都长安,一个人,从此改写了这条河流的历史。

这个人,叫做韩愈。

公元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刑部侍郎韩愈,上书《论佛骨表》,直言佛之迷惑人心,残害社稷、民生,反对宪宗佞佛,谏迎佛骨。这一下,触怒了喜迎舍利,意欲彰显盛世太平的宪宗。皇帝暴怒之下,欲杀韩愈。一时间,朝廷上下,百官肃立,一片噤声,一片愕然。后来,宰相崔群、裴度等一众大臣,次第出列,竭力说情,宪宗才慢慢收起杀心,改贬韩愈为潮州刺史。

公元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正月十四,元宵在即,长安城里,官民人等,节气洋洋。韩愈却在这一天起程,远赴偏僻荒凉的蛮烟瘴地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