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3265900000044

第44章 松辽卷(13)

水土流失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情况发生,而长江中上游更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主要地区。长期以来大量的毁林开荒,滥伐林木,使长江流域的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上游森林覆盖率已由建国初的30—40%下降到现在的10%,使本来就需整治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植被吸纳降水能力受到显著的影响,地表径流增大,山坡集流时间缩短,水土直下江河,导致山洪暴发,引发水土流失,江河淤积,生态环境失衡。整个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由上个世纪50年代的3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56 .2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 .2%,年土壤侵蚀量达22 .4亿吨,年土壤侵蚀模数3985 .8吨/平方公里。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长江、黄河流域如此,其他江河所发生的水患,也概莫能外。

就拿黑龙江省来说,1998年夏季,嫩江、松花江出现了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洪灾的发生,从根本上讲,也是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松花江、嫩江等流域生态系统早已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其环境功能显著下降。据统计,全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3 .4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30%。每年流失土壤达2—3亿立方米。开垦60—70年的坡耕地黑土层,一般由原来的60—70厘米减少到30厘米。另据全省土壤普查资料统计,由于水土流失,坡耕地露出黑黄土、破黄土、黄土的面积已达1570万亩,土壤肥力逐年下降,致使每年少收粮食25亿公斤。

大量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粮食的减产,而且使江河发生了淤积。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河床比50年代普遍抬高了30—50厘米,嫩江流域的滨洲铁路桥下淤积的沙滩长达3400米,淤积量达490万立方米,河道的行洪能力由此而大大降低。

此外,到目前为止,空气污染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引起气候异常,造成持续性大量降雨。上游山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遇到降雨量较大时,雨水未能受到有效阻挡,于是便形成大量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在短时间内导致河水流量暴涨。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河床、湖泊和水库淤塞,使河流行洪不畅,加上部分水利工程失效,当然便会削弱其蓄水调洪等重要功能。由于河床抬高,致使许多地区地下水位升高,农田土壤次生潜育化严重,其肥力自然衰退。特别是长期持续过量地采伐,也使黑龙江的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森林覆盖率严重地下降。此外,由于江河流域防护林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足够的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大、小兴安岭的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结构,大大侵扰了生态平衡,加剧了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为洪水的泛滥,创造了最方便的条件。

其次,防洪体系不健全,抗御洪水的能力偏低,也是造成洪灾的重要原因。

一般说来,防洪问题,最终要通过构建完善的防洪体系来解决。防洪体系包括由河道堤防、河道整治、蓄滞洪区和干支流水库工程组成的工程体系和由洪水预报、预警、管理、法律及政策支持等措施组成的非工程体系两大部分。黑龙江省的江河堤防标准普遍偏低,如嫩江、松花江干流堤防全长1899公里,除个别城市堤段外,1998年的大水前,绝大部分堤段的防洪标准不足十年一遇。在防洪工程总体布局中,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遇特大洪水,缺乏防范措施。在已经建成的数百座水库中,40%属于病险库,嫩江、松花江干流上长期缺少控制性水库工程,缺乏对洪水的调控手段,致使防洪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同时,水情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手段不能满足现代化防汛指挥要求,亟待加强建设。有关政策性法规建设尚不配套,甚至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由于防洪体系不健全,再加上洪水威胁范围内国有固定资产及人民群众财产的快速增加,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1949—1999年,全黑龙江省仅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480亿元,其中1998年高达238亿元。据统计分析,建国以来,黑龙江省洪涝灾害的成灾率达77%,而全国平均成灾率为45%,说明黑龙江省防洪工程的标准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上种种事例充分说明,治理江河的水患,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抓住根本,全面解决。首先,一定要制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育林、护林工作,增加森林的覆盖率,严格控制江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同时要有效地控制空气污染,努力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此外,再辅以必要的水利设施,构建完善的防洪体系。多方面齐头并举,才能有效地控制洪水的泛滥,最后达到根治的目的。

百年大计,必须从根本上抓起。

当然,这决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功。可是,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唤起全国人民的重视,这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每一个公民对此都责无旁贷。对于嫩江流域的人民,应该找到并认识它的特点,溯本追源,抓住时机,综合治理,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求得根本解决。

严峻的局面虽然业已形成,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必须唤起人们的注意,抓紧时间,认真对待,尽快治理,力求实效。否则,拖延时日,养痈遗患,我们更对不起后代子孙了。

【程树榛:曾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吉林——上善若水》

张笑天 韩耀旗

沧海桑田话巨变

1 .三江源头长白山

东北著名乡土诗人王书怀在诗集《宝山谣》中这样书写松辽平原上的江河:

十里一大河,

五里一小河。

走遍松辽大平原,

河儿都比路儿多。

有名的三千六,

没名的无法说……

有人会说,这是诗人的想象和夸张。不错,诗歌是需要想象和夸张,但它是以现实生活和实际存在为基础的。松辽大地上的纵横交错、水流丰沛的江河,犹如一个人身上的血脉和经络,滋养着生灵万物,一草一木,给关东大地提供着惠民利国的自然条件,哺育了从肃慎蛮荒时代起的世代儿女,造就了民族的文明。天下岂可无水?水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生命源、孵化器,这已成为人类共识。

吉林省坐落在松辽大地的腹部,是河源省份,处于东北地区主要江河的中上游地带。省境内以直接入海的河流划分,有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和辽河五个水系。

五个水系共有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648条,其中流域面积20至200平方公里的河流1440条;200至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56条;1000至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34条;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8条:松花江水系有松花江、头道江、辉发河、饮马河、伊通河、嫩江、洮儿河、霍林河、拉林河、牡丹江;辽河水系有东辽河、西辽河;图们江水系有嘎呀河、珲春河等;鸭绿江水系有鸭绿江、浑江;绥芬河水系只有它的上游河源部份。全省共有水面面积百亩【6 .67公顷】以上的天然湖泊1397处,水面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22处,其中水面面积30平方公里的湖泊7处:查干湖、大布苏泡、波罗泡、新荒泡、哈尔挠泡、牛心套堡泡和洋沙泡。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吉林有水!

水,从大的方面讲,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也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按着约定俗成的看法,也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这是说它以小见大的品格;“太阳出来了,它藏在绿叶里微笑”,这是说它的奉献和谦逊的情操;“滴水穿石”,这是说它的一以贯之的韧性;“涓流成海”,这是说它不可限量的发展未来……

因此,当水出现在哲人圣贤的思维里时,它便被赋予了圣洁和崇高的象征。老子当年在《道德经》里就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段话明确告诉世人,上善的人像水那样。水有利于万物却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一般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甘心处于像水那样低下的地方,存心像水那样深沉凝重,交友像水那样亲切仁爱,说话像水那样真实坦诚,治理国家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做事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动像水那样善于把握时机。只因为他像水那样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错。

你看,在老子那里,水成了至善至美的琼浆玉液了!

吉林有河,吉林有水,吉林人也就有福有善了。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也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它不仅仅是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而且也是说山为水源,唇齿相依。长白山是吉林的江河之母,人们常说长白山是三江之源。即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都源于此。

其实,吉林的五个水系除辽河水系外,其他四个水系均发源于长白山;全省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为500 .81万千瓦,其中98%集中在东部长白山区。

长白山位于中朝边界,“蜿蜒于亚细亚东北隅,为一绝大名山……山上冬夏积雪,四时望之色白异常,故曰长白山。”绵延上千公里的长白山脉,横亘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东部,“白山”【长白山】与“黑水”【黑龙江】并称,已成为东北的代名词。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我国东北第一高峰。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的活火山,历史上曾有过无数次喷发,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它是满族的发祥地,很多美丽的传说都与长白山天池息息相关。被人们尊崇为圣山、神山,清朝时又实行封山政策,使长白山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状态。加上独特的地势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综合因素,使其成为东北亚地区唯一有高山苔原分布的山地。

长白山火山、冰蚀地貌和垂直的自然生态带谱为其构成了奇山、秀水、温泉、异洞、怪石、林海、深谷、冰雪、珍稀动植物的奇妙自然景观。长白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自然综合体之一,是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也是地球同纬度地带自然状态保存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山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野生植物2540余种,被称为“高山花园”。每年7、8两月无霜期时它以极快的速度发芽、开花、结籽,然后进入休眠期。每到这一季节,从海拔2000米的山坡到长白山顶,好似魔幻一般,整个铺上了一层花毯,无数的奇花异草争鲜斗艳。特别是长白山西坡,这种神奇的花季最为明显。由于向阳,西坡的春天要比北坡来得早些。每年6月底7月初,在长白山西坡的高地上,百花争艳,品种繁多,令人称奇。野生动物1500余种,是“兽中之王”东北虎的故乡,是“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原产地。拥有长白山垂直景观带、满族发祥地——圆池、峡谷浮石林、美人松、望天鹅风景区等49处景点。

有人说,泰山之所以贵为五岳之尊,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长白山虽然未曾封禅,但是在一些帝王那里受到的礼遇并不比泰山差。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两位大帝都曾亲临松花江边,修筑望祭殿遥拜长白山,并题诗记之。康熙写的是《望祀长白山》:

名山钟灵秀,

二水发真源。

翠霭笼天窟,

红云拥地根。

千秋佳兆启,

一代典仪尊。

翘首瞻晴昊,

岧峣逼帝阍。

乾隆写的是《望祭长白山》:

诘旦生柴温德享,

高山望祭展精诚。

椒馨次第申三献,

乐具铿锵叶六英。

五岳真形空紫府,

万年天作佑皇清。

风来西北东南去,

吹送膻茗达五京。

我们从乾隆写的诗中,就可以具体地看到他们遥祭长白山的虔诚和礼仪并不亚于秦始皇祭泰山。清晨就开始到一个叫温德享的山上去祭祀,因为那里建有望祭殿。先是生火点柴,《礼记·祭法》规定:“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礼记·郊特牲》上也说:“天子适四方,先柴。”之后,把晒干兰花的粉末捻在祭器上燃作香火,再按着顺序献上猪、牛、羊做的供品,然后各种乐器铿锵作响,这时熏风吹拂,把烤制三牲时膻香吹向四面八方。何等的庄重,何等的惬意!清朝的皇帝对长白山何以敬慕如此呢?

因为那里有一泓圣水。

2 .天池——满族文明的发祥地

说到长白山的水,首先要提及的就是天池。

天池古称“图们泊”,意思是万水之源。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天池,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内。天池呈椭圆形,周围长约13公里,湖面面积10平方公里,海拔2194米,最深达373米,是我国最高、最深的火山口湖。天池实在是神秘莫测,无论多久,水不见少,无论怎样霪雨连绵,水不见增!面对当今世界溪水资源奇缺,危机四伏的现实,这一湖神奇而毫无污染的圣水将具有何等宝贵价值!天池四周的16座山峰,海拔都在2500米以上,全是清末大学者刘建封命名。天池宛如镶嵌在群峰之中的一块碧玉。天气晴朗的时候,池水映衬着蔚蓝的天空和美丽的白云,水天相连,景色非常秀美。

天池北面龙门峰与天豁峰之间的U形缺口,称为闼门【古称小门】,宽二三十米,是天池水流出的唯一天然水道。由于山大坡陡,水势湍急,远望仿佛一架天梯,被称为“通天池”,也叫“乘槎河”。槎就是木筏的意思。乘槎是指神话中乘木排上天的意思。乘槎河全长只有1250米,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

在乘槎河口有一个叫“牛郎渡”的巨石,像座小桥,水流石上,往来可以渡人。

乘槎河从山口流泻而出,在1250米的尽头时,便轰然跌下68米高的断崖,形成松花江之源,也是东北最大的瀑布——长白山瀑布。长白瀑布宛如玉带从天斟下,水花飞迸,溅起千堆雪。由于瀑布的两条水流成年累月地猛烈冲击,使瀑布飞落的山崖下形成了20多米深的水潭。瀑布跌入水潭之后改名二道白河,这便是松花江的源头。

在许多文献典籍和最近出版的旅游资料,都记载着一个神奇美丽的神话,满族的祖先布库里雍顺就诞生在天池。不过,你不要误会,这个天池不是上述的天池,而是小天池。

小天池也叫天女浴躬池,被清王朝尊为龙兴圣地,为满族人的发祥地,在长白瀑布以北3公里处,共有两个。一个隐在幽静的岳桦林中,海拔1780米,湖面呈圆形,湖水碧绿。池中央冬无冰、夏无萍,既没有水流注入,也没有水流溢出,池中泉涌如注。池周围多松树,参天蔽日,池畔芳草萋萋,堪称人间仙境。

距小天池约200米处,还有一圆形池与前一个大小相差无几,只是积水甚浅,仅几米深,有时干涸,露出黄色泥土。登高俯视,一个碧蓝,一个赤黄,好似一对金银杯,所以人们又称小天池为对杯湖,别具景色。这里就是传说布库里雍顺诞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