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厅里,正好8点10分,省直机关夏季正常是8点30分上班。然而,这里陆陆续续就来人了。在七楼705房间,一位年轻的女同志正接待延边来的几位同志。他们急切地向她争辩什么,然而那位女同志却不愠不火,耐心地解释。我们听明白了,原来是在一份工程责任书上,应当由局长签字,却由处长签字了。她说,不能给盖水利厅的章,水利工程既涉及到资金,又涉及到安全,是千秋大业,丝毫不能疏忽,更不能当儿戏。延边的那些同志还在缠着她央求。她唾沫星落地一个坑说,不行,你们实在要盖,现在就去找厅长批准。她这样说,我们才知道厅长也早上班了。当然,我们不知道是哪位厅长,也不好去问。在十三楼的几个房间里动静更大,这里是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到了施工高峰期,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打电话和统计数据。
我们这次来首先要找到八份有关材料:《王守臣副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吉林水利辉煌60年回顾与展望》、《吉林水利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与展望》、《吉林省水利重点项目简介》、《奇迹九八》、《增长百亿斤粮食材料》、《水利重点工程前8个月进展材料》、《厅长宿政答记者问》。
在采访中,我们还意外地看到了一份新闻稿,那就是准备在《吉林日报》上发表的《激荡60载·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水利特刊》。“特刊”分为四个版块,这四个版块就像四个方队,即将接受全省水利战线职工和广大读者的检阅和检验。我们就将有关数据摘其要者,纪略如下。第一版块“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我省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其中披露了若干数字。第二个版块“数年投资数百亿,24万项水利工程保驾护粮”,其中写道:“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实现水利投资321亿元,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4 .8万项。”在第三版块“防汛抗旱体系日渐完善”中写道:“有力地应对了10余次较大的洪涝灾害,特别是1985年我省中部发生大洪水,累计使7500万亩农田、3000多万人口免受洪水灾害,减免直接经济损失1500亿元。有效应对25次较大干旱灾害,共投入抗旱资金185亿元,完成抗旱浇灌面积2 .5亿多亩……”在第四版块“民生水利暖民心,594万农民吃上安全水”中写道:“截至目前,我省共建农村饮水安全供应工程10871处,受益村【屯】11702个,594万人吃上了安全自来水,约占农村全部人口的37%。”
建国60年来,吉林水利事业阔步前进,成果辉煌。在吉林省水利发展史上,长春市卫星路3726号是不能忘却的地方。
从“水电之母”到松花湖
4 .博物馆:沉积起来的历史
从风景秀丽的北国江城——吉林市沿十里长堤西行,南折而入与松花江并行的吉丰公路,行至24公里处,就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水电站——丰满发电厂。丰满发电厂始建于1937年,总装机容量55 .4万千瓦,是担任东北电网调峰的主力电厂,以发电【调峰、调频、调相、检修及事故备用】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养殖、通航等综合利用任务。
1986年7月12日,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诗人贺敬之来此,并题词:“光来丰满,热源松花,水电之母,青春焕发。”至此,丰满发电厂被誉为“水电之母”。
从1937年开始,人们便把丰满发电厂的日子一天一天地积攒起来,包括当年中国劳工的血泪,积攒到2007年,便把这70多年的沧桑装到一座建筑里,这座建筑就是不久前竣工的中国丰满水电博物馆。它坐落在发电厂厂区的路西,面积6000多平方米。博物馆正门的上方是曾任发电厂厂长的李鹏题写的馆名。
我们进入了馆内,与往事一起漫步。一座座模型和一个个雕塑,仿佛是舞台上的布景,充满了悬念。博物馆分为“沧桑岁月”展厅、“艰苦卓绝”展厅、“亲切关怀”展厅、“中国水电”展厅和“电力科普”展厅。最让我们动容和心酸的是“沧桑岁月”展厅。负重挣扎的中国劳工雕塑,仿佛复活了。站在时间栅栏的后面,痛苦的目光中流露出无奈和仇恨。叩开尘封已久的历史,人们才能看清是中国劳工的血肉之躯,筑就了那巍峨的丰满大坝;“丰满万人坑”里的具具白骨,就是见证日本侵略者累累罪行的千古铁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东北变为它侵占全中国的战略基地,急需开发动力资源。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为此于1936年1月17日及8月28日,先后两次指令伪满政府,要提前修建第二松花江丰满水力电气发电所。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在进一步扩大侵略中国的炮声中,丰满水力电气发电所的工程,于这年9月正式破土动工,1942年9月完成,1943年春天始发电。主要工程建筑历经了5年多的时间。丰满水力电气发电所的修筑工程是非常巨大的。要建成一座高91米、长1100米、堤体210万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力型大坝,最高水位标高266米,最低水位标高248 .5米,总储水量125亿立方米,堤下建厂房,安装7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10台,总发电量为120万千瓦。这样庞大的工程,在当时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需要的劳动力当然是相当多的。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丰满使用的劳动力达2250万人次,平均每天得1万至1 .2万人。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采取欺骗办法到关内招募劳工、收降保安补充队士兵、使用勤劳奉仕队、摊派劳工、用犯人当劳工和就地抓劳工等种种手段,把8万多中国劳工骗、逼、抓到丰满。
丰满原本是个偏僻荒凉的小山沟,上万名劳工一下子拥到这里,不仅是进入到了一个庞大的施工现场,而且是被抛到了一座可怕的人间地狱。
刘凤琴在《日伪统治下的丰满劳工》一文中详细地披露了中国劳工过的非人的生活和从事的死亡劳役。
被鬼子骗逼抓到丰满来的劳工们,统统住在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工棚里。从江东岸大坝的坝址一直排到五垧地,有五六里长,100多座。工棚的结构没有砖瓦,也没有玻璃,非常简陋粗糙。一种是:就地起“炕”,土分两边铺上席子就是炕。有的炕长12米,还有更长的,多数住200人。没有窗户,两头开门,上边搭马架子,盖上油纸或者秫秸就算了事。这种工棚既没有火炕也没有火炉。到了冬季,四面透风,炕上冰凉,根本不能睡觉,只好弄些柴火生火取暖。极度疲劳的身子一沾上暖气就都睡着了,有时余火未烬,往往发生烧死劳工的事件。1938年除夕,劳工工棚失火,当场烧死67人。另一种是:钉一圈桩子,四周围上席子,棚内中间挖二尺宽的沟,沟里下几根管子作为烧道。刚搭炕时通两天,过几天就不通了,不进一点烟火。棚内阴暗潮湿,到处是蚊子、跳蚤,人只要一进工棚,腿上就会叮一层包,奇痒无比。6月天下大雨,棚内下小雨,地上汪着一尺多深的水,被子、鞋是湿的,劳工的身上全是湿的。多数劳工生了疥疮,日本人根本不给治,很多劳工被疥疮折磨死了。
当时,丰满的冬天是非常冷的,通常都在-40℃左右。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把人的四肢都冻木了。有的实在困极了睡着了,脚冻得失去了知觉,脚后跟让大耗子咬掉都不知道。有的就两个人一颠一倒睡,你搂我脚,我搂你脚。早晨起来破被上白花花一层冰霜,破棉鞋冻得怎么使劲也穿不上。工棚既不暖和又不结实,多是用树干和小木杆搭起来的,一天晚上刮大风,工棚被刮倒好几座,有一座工棚倒塌竟压死劳工40多人……
上海的劳工是夏天来的,多数穿短裤单衣,又没什么铺盖,在工棚睡觉时冻死不少。吴洪贵、万恒生等从上海来的126人,一冬过后死去66人,一年以后,只剩下十几个了。
工程是风雨不误,昼夜不停地两班倒,12小时对开。整个施工现场犹如一张血盆大口,每时每刻都在吞噬着劳工的生命。
例如掏洞取土,却不许用木头支起来,结果冻土坍塌,把劳工砸在里面。一个名叫金孝发的劳工,就亲眼见一个洞子进去38个人,塌方后只跑出6人。金孝发和同伴们赶去要救,监工的日本人不但不让救,还把前来呼救的劳工用锹砍死,还说什么:“中国人大大的有,死了死了的没关系。”当时,劳工们把这九死一生的洞叫做死亡洞。
在大坝浇捣混凝土时,劳工浇捣需要下到平仓去,可人的双腿一陷入混凝土里就一时拔不出来,而开起重机的日本人不管下面平仓有没有人,就把大缸里的混凝土倒下来,竟把人活活浇在大坝里。
石匠的大部分工作是钻眼。用手钻钻出来半米深的圆眼,塞进炸药,每天早、午、晚、半夜放四回炮,可每次放炮都有不响的哑炮。监工强迫石匠接着在原地钻眼,由于热力传导,引起哑炮爆炸。凿眼的人被炸得飞上了天,附近打眼的也受了重伤或轻伤,被炸石匠的头、胳膊、腿和肠子从空中掉下来,有的挂在树上,有的落在山坡,把石头都染红了。一名叫王永昌的劳工亲眼看见一次就崩死3个石匠,真是惨不忍睹。
到了1941年,大坝越修越高,鬼子为了减少上坝走路的时间,让劳工快点到坝上干活,不修人行道,却让劳工坐在吊缸周围,用吊机把人吊到六七十米的高处。吊机开得速度快,又没有牢固的地方抓,劳工们个个心惊胆战,经常把劳工从半空中闪下来摔死。可开吊机的日本人却不以为然,反而以这取乐。
1942年,到坝上干活的人越来越多了,多数是坐闷罐上去,一次吊钢轨,却让很多劳工坐在钢轨上一齐往上吊。刚起吊不一会儿,吊机冷丁往外一拧,结果连人带轨全掉下去了,所有的人全摔死了,有的竟摔成几截。
对中国劳工的不满、逃跑或是反抗,日本侵略者和帮凶,更是血腥地镇压。他们对劳工施用的刑法很多,像“冻冰棍”:冬天,把人的衣服扒光,绑在木杆上,往人身上泼凉水,边泼水边上冻,将人活活冻死。鬼推磨:用大筐装土,反扣于地下,让受刑劳工趴在筐上,身上横一条扁担,用两个人在扁担两头压,把扁担都压折了。
有一天晚上,6个山东劳工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工棚,里面冷风飕飕,土炕凉得冰手,不由勾起了思乡之情。6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家乡来。正说话间,只听到破门打得梆梆响,一个监工扯着破锣似的嗓子嚎叫着:“都给我滚出来,快,快!”6个人不知情由便起身出门,谁知刚一钻出工棚,就被拽住,反绑了双手。两个监工和巡夜的看守拿着木棒劈头就打,嘴里还叫着:“看他们哪个还敢想家,想家我就让你们回老家。”这6个劳工被活活打死了。
劳工逃跑更是大忌,所以对逃跑被抓回来的劳工用的刑法也就更重更惨。劳工刘瑞祥亲眼目睹:有两个劳工逃跑被抓回来,当时被打死一名,剩下的被吊在一棵大树上,衣服扒得精光,用皮鞭蘸冰水抽,肉都打飞了,直到打死为止。还威逼劳工们来看,劳工们偷偷地掉泪不忍心看,可日本人吆喝着:“统统地看,不许哭,谁要再跑,这就是样子。”日本人还把没有打死的劳工,用铁丝拧上双手双脚,把伤口撒上盐,扔到江里去了。最多一天拉出去138人,5天就死了300多人。
中国劳工死了,就被扔进了万人坑。万人坑,位于松长输电线第10号铁塔脚下,距大坝6公里的一座东山上。日本人叫它“中国人的墓地”。丰满工地上死亡的劳工日益增多,从1938年开始就集中往万人坑送死人了。
建坝初期,劳工死了还给一口薄木棺材,死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就用席子取代了。到了后来,连席子也没有了,就囫囵个地往万人坑送。冬天,把死人攒在一块垛成垛,就像码冻猪肉瓣子似的,用爬犁、马车往万人坑拉,一次可运几十具。开始时有坟,后来坟挨坟,埋不下了,就坟摞坟。这样也埋不下了,干脆,把坟都起出来,扔进万人坑的三条100米长、4米宽、2米深的大沟里,他们把劳工的尸体像卸柴火一样地往沟里扔。据统计,埋进万人坑的死难劳工有15000多人。
5 .周恩来总理在丰满
1962年6月24日早晨,奶水一样明丽的阳光,镀亮了天地间的景物。吉林市孟佳火车站立在晴空下。7点多钟,周恩来总理乘坐的专列停靠在这里。车站外,停着三台红旗轿车,请周总理和邓颖超乘坐。周总理说:“我们乘坐一台就可以了嘛!”在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吴德、中共吉林市委书记刘慈凯等陪同下,周总理来到丰满发电厂视察。
正在现场检修设备的工人们听说周总理来了,都想目睹总理的风采,因考虑到总理的安全,保卫部门不让围看。工人们正在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省委书记吴德同志发现了他们,就大声说:“别躲躲闪闪的,周总理来了,同志们要看就大大方方地走出来欢迎!”大家不约而同的跑出来站成了两排,热烈鼓掌欢迎周总理,周总理也神采奕奕地向大家挥手致意。大家看见,周总理身穿一套洗得发白的灰布衣服,衣领上还打着一块补丁,黑皮鞋已经穿得发白。周总理的伟人风度和朴素穿着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周总理健步来到工人中间,一面亲切地向大家问好,一面和前排的同志一一握手。当他发现后排有位女同志时,就亲切地说:“噢,这儿还有一位女同志呢!”说着就伸出手和这位女同志握手。厂长韩毅向周总理介绍说:“这是我厂唯一的女工程师李宝珠同志。”周总理听了非常高兴,又一次和她握手,并亲切地问她:“啥时毕业的?学什么专业?”李宝珠告诉周总理:“我是1952年从长春电机高职学校变电专业毕业分配到这里的。”周总理鼓励她说:“我们国家女工程师还不多呀,你要更好地钻研技术,多为发展电力工业作贡献。”周总理和其他同志一一握手便向发电机组走去。
周总理在丰满的视察中,厂领导介绍当时值班的值长孟宪儒是从工人中培养提拔起来的值长时,周总理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工人当上了值长,掌握洋设备,可不简单啊!”并关切地问:“工作当中有没有困难?”孟宪儒此时激动不已,满有信心地回答:“工作当中有困难,但一想到为党和毛主席争气,为中国工人阶级争光,再大困难也能克服!工作上有困难,就向老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周总理点了点头,表示赞许。
当周总理从中央控制室走出来时,迎面遇到了一个青年工人。这个小青年很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声:“总理好!”便慌忙把手背了过去。此时,周总理把手伸了出来,小青年很不情愿地把乌黑油腻的手也伸了过去,周总理主动和他握手。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至今仍成为流传在职工中的佳话。
周总理视察完厂房后,便来到了溢流坎,向陪同的厂领导问道,一个闸门放流量是多少?11个闸门全开,最大放流量是多少?接着又向韩毅厂长询问了全厂有多少人?职工生活怎么样?当听说工厂还办了一个农场,周总理又问道,什么时候粮食能自给?韩毅厂长如实回答了总理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