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3265900000082

第82章 西部卷(26)

“整治入湖河道是历史和现实赋予我们的沉重命题,是推进滇池治理的迫切要求,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必然选择。”仇和在调研中语重心长地说。

“仇和的治理思路,让昆明人看到了希望。所以,仇和的铁腕治污,不只是他一个人在和滇池污染作斩钉截铁的较量,这也是全昆明市老百姓最强的呼声、最强的合力。”一位网友说出了所有昆明市民的心声。

滇池流域的36条河道加起来有400多公里,再加上支流有1000多公里,光靠党政手段来推动只能管一时,难以长远,如何形成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年多来,市级四套领导班子每半个月对滇池主要河道整治进展情况进行集体观摩巡查。最近,仇和说:要社会动员、媒体动员、竞争动员、参与动员。去年和今年,党政推动力用得多。每个月组织相关领导和人员观摩两条河道,开过很多次会。到今年底,36条河道就全部观摩完毕。但是河道治理并没有结束,去年、今年为河道治理年。明年转向整个流域全面治理、河道治理与湖体治理、水域治理与环境治理以及整个流域的生态修复。要由以党政组织推动整治为主,转向社会组织力,要培育市场的引导力,建立市场机制;要设置制度和法律的规范力,要依法治理,要尽快出台《河道管理条例》。

河道综合整治已经延伸到“毛细血管”:今年【2009年】4月21日上午,盘龙江“河长”仇和率四城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巡查盘龙江支流、沟渠综合整治情况。仇和说,无论河道主干还是支流、沟渠,都要对照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整治到位,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实施河道整治“三包”——包截污、包处理、包零排放。

……

相邻的四川省成都市,有一条府南河,两岸全是景观花园,这是成都人曾经引以为豪的河流。昆明也曾经去取过经。然而,近一两年,成都人发觉他们喜欢的夸耀的府南河出了点问题:河水不再清冽,变得浑浊起来。成都犯了一个大错——为了整治府南河,河道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将河道河底和边坡全部硬面化,表面上它更整洁了,但是水系、特别是微细管般的水系却被阻隔阻断了,水,也是要呼吸的啊!人们的好心忽略了这个几乎应是常识的问题。

我们为此常常观察我们的绿地和花园,路边的绿化带,我们发觉凡是成片的露土的地上,植被或草地、树林都长得很好;凡是处于一小块局促逼仄的地方,那些草和树都萎靡不振。地下有微循环的水系,土地也是要呼吸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盘龙江,应该不会重蹈覆辙。

2009年8月,仇和一行先后实地查看了篆塘河、西坝河、兰花沟、玉带河、明通河、金汁河、枧槽河等河道的覆盖现状,他问:“被覆盖的河道总长多少?哪些河道能够打开?”

他认为:河道、水系是大地的血脉、循环系统。河道可以调节水资源的空间部分不均匀,湖泊和水库可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匀。城市中的河道是防洪、蓄洪、治洪、泄洪的通道和“动脉”,污水、雨水管网则是“静脉”。填埋河道是不明智的行为。要普查所有河道覆盖地段,已经覆盖的河道要尽可能打开,没有覆盖的河道今后一律不准再进行覆盖。要通过明河、明渠、暗管等工程措施沟通水系,使盘龙江与两侧河道横向沟通、分流,在牛栏江调水工程实施后,让主城尽可能多的入湖河道拥有活水、增加水动力;在保留现有历史护坡前提下,35条入湖河道利用淤泥缓坡全程湿地化,提高河床整体净化能力和生态功能。要全面排查雨污未分流单位,采取拼户、拼区域方法建设区域、局域、局部式中水回用设施;把现有管道全部改成雨水管道,新增污水管道,使河道两岸污水截流在污水管道中。市领导挂钩任“河长”的各河道综合整治要两头延伸、不留空白,做到全面覆盖、全程覆盖。要依法、遵规、履程拆临、拆违、拆迁,使所有河道两岸全程贯通。坚决杜绝污水排入河道,确保35条入湖河道明年底变清。

一年多来,市级四套班子领导每半个月对滇池主要河道整治进展情况巡查成了制度。一条入湖河道进行集体观摩巡查。直观、详细地了解事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了工作方式,建立相互观摩、取长补短、争创特色的竞争机制。以检查加压力、以观摩促反思、以考核促落实,推动流域各县区滇池综合治理工作的进程。“河长”们的足迹遍布弯弯曲曲的河流,沿岸违章临时建筑、养殖场被拆除,原本人都难以穿过去的河堤修出了道路,首次实现道路贯通。说起“河长”们巡河的次数,就连常委办也说不清。“‘河长’们不是每次巡河都通知我们,他们有时利用工作间歇直接就去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绿荫夹岸、鸟语花香的美梦会成真吗?美景已描,山川入画,昆明期待着。

治滇画面:滇池的咏叹调

2009年7月25日,周末,这是个平平常常的日子,更多的人一周以来紧张的工作过后,会选择这一天静静地休息,或是到户外散散心,放松放松心情。但对于滇池,对于云南,这又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从早晨开始,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整个昆明地区都在下雨,雨夹着风,风带着雨,时大时小不停地飘落。风雨中的滇池卷起浪花,不断地击打着堤岸。多灾多难的滇池没有料到,它的环境状况竟然牵动了总书记的心,就在这天下午,来云南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顶风冒雨专程来到滇池草海大坝和西华湿地,查看滇池水质和环湖生态带建设情况。

胡锦涛一行先来到滇池海埂大堤。一下车,大堤南北两岸大相径庭的“景观”让总书记感慨不已。

大堤南边是随波滋生蔓延的蓝藻,而大堤北面,通过有效治理,过去重度污染的草海已经看得见清水碧波,有翠绿的荷叶点缀其间,正是荷花开放时节,娇艳的荷花争相开放,十几只鹭鸶安详地游在湖面上,俨然一幅“水墨丹青画卷”。总书记用坚毅的目光在南北两岸之间审视,不断询问滇池污染的情况和治理滇池的思路和措施。

“滇池里还有鱼虾吗?水产品还能吃吗?渔民生活怎么办?滇池污染对周边群众生活造成多大影响?……”总书记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听到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汇报,昆明正在着力实施环湖截污、环湖生态、入湖河道治理、底泥疏浚、水源地保护和外流域引水等“六大工程”,使滇池治理全面提速时,总书记紧锁的眉宇这才舒展了许多。

紧接着胡锦涛又来到西华湿地公园,深入了解了生态功能区建设情况。从去年开始,滇池湖滨“四退三还”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如今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片片湿地重新出现在滇池边,很多20世纪80年代滇池常见的水生生物也在湿地中重新“安家落户”。滇池湖滨生态状况有了逐步好转的迹象,湿地正悄悄地发挥着其特有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景观效益。当了解到西华湿地公园已建设湿地281亩,种植乔木1200多株,种植水生植物25万丛,有效提高了滇池生态自然净化能力时,总书记十分欣慰。加快经济发展是政绩,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更大的政绩。总书记叮嘱随行的各级干部:“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大气力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云南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胡总书记要求有关方面加大滇池污染治理力度,坚持综合治理,务必持之以恒,使滇池这颗高原明珠早日重现光彩。他说:“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要下决心把滇池污染治理搞得更好些更快些。”

胡总书记的话,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治理滇池的重视和决心。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和关心滇池治理工作,曾连续三个五年规划将滇池治理纳入了国家“三河三湖”治理规划和重点,而云南省委、省政府也一直把滇池列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之首。有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再加上上下齐心协力的真抓实干,我们想,再大的困难也终将被克服被战胜。今日滇池总有一天会重现往日风采,清水蓝天的滇池不再是梦。

当然,治理滇池的路还很艰难很漫长。

从最近云南环境状况月报资料显示,滇池划海和外海水质仍为劣Ⅴ类。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2009年7月26日,我们就站在大观河边。这条曾经是昆明人引以为荣的河流,几十年来,它慢慢地由清变浊,最后成了一条藏污纳垢的臭水河。人们毫不在意地将垃圾、大小便、鸡粪鸭粪、残羹剩饭,总之凡是留在身边嫌脏的东西,统统就近扔进无辜的河里。短短的大观河每天都要接纳近千立方米的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这些含有氮、磷和各种污染物的废水进入河区以后,通过水体中氧气的分解,遂成为另一类水生物——水葫芦以及其他浮游生物的美味佳肴。一段时期以来,大观河上的水葫芦疯了一般地生长,将整条大观河覆盖得严严实实。这些水生生物的繁殖、死亡和腐烂,又大量消耗着水体中的氧,最终导致了水质变黑发臭。

十几年过去,大观河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疏浚治理,包括清除底泥,打涝水葫芦以及药物清藻行动。大观河不能说没有什么改变。沿着河岸一路走下去,河面也有一些塑料袋、烂菜叶子以及其他垃圾漂浮,但比过去干净多了,水葫芦堵塞河道的样子也看不到了。只是,河水颜色还是那样呈现着黑色。

再看盘龙江。

盘龙江对于滇池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它清清亮亮从白邑走来,90公里,对一条河来说,那是一段相当短暂的旅程,在没有叫做城市这种东西之前,它总是笑着闹着一路欢歌走进滇池。而即使是现在,从白邑的大小龙潭出来之初,它一样清亮一样净洁。那里的水源保护区依然满目青山满眼滴翠,青山绿水之间便是遍布的泉眼,它们像一只只晶亮的眼眸,望着蓝色的天空,望着油绿的大地,流淌着欢喜的眼泪。它们不承想有一天它们清纯的眼泪将变黑发臭。

是的,这些晶亮单纯的泉眼对这个世界,对人类知道多少呢。还包括在这里翻飞的鸟,在这里争奇斗艳的花。就在它们的身旁就有一块块古旧的石碑和牌匾,那是过去的人们对滇池,对江源的赞美之词。是一段保护江源的历史,是一道永不消逝的人文风景。

盘龙江沿着它千百年来一直走的路在出松华坝之后,经上坝、中坝、雨树村、落索坡、北仓,穿雨霖桥,过金刀营、张官营进城,在这段艰难的行程中,它需要走过通济、敷润、南太、宝尚、得胜、双龙,从螺丝湾出闹市区。城市的地名都是那么高贵儒雅,人们总希望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环境里。但是,只有盘龙江知道,一口清痰就可以将高贵儒雅的名字打败。在这里,沿江的人们肆无忌惮地蹂躏着它,将粪便污水尽情地倾在它姣美的脸上。他们可以不看河上的风景,这河上可是曾有过轻舟荡漾,有过欢歌笑语,有过白鹅戏水,有过红莲生香。这些人们都忘了,他们能想起来的就是因为河水发臭长年累月紧闭着自己的窗户。没忘的只有一位画家,他叫唐家正。这位客居云南的画家,天生的职业就是用画笔来抒写人生,来彩绘山川湖海,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进行心灵对话的形象记录。然而,上世纪末的一个星期天,他却放下手中的画笔,独自撑起一叶扁舟,孤独的身影荡在这条肮脏的河流上,一点一点细心地打捞着江面上的垃圾……还有一位执著得近乎让人难以理解的曾在2005年当选全国民间十大环保卫士的张正祥。年届花甲的张正祥是个小学都没上过的富善村村民,多少年来,他每天的必修课就是绕湖巡查。没人派他做这样的工作,他做这份工作也挣不到半分钱报酬,这在这个以经济为中心的当代社会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为了滇池的水,他却乐此不疲,默默地独自坚持着……

——请昆明人都记住这些画面吧!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盘龙江经过多年的治理,尤其是近两年来,在仇“河长”的亲自关怀督办下,加强了沿河、沿路、沿村环境整治,堵口查漏、严查重罚严格落实了问责制,水质有了初步改观,但从市环境监测中心每月一次对盘龙江水质的例行监测上看。盘龙江水质从上游到下游仍然呈现下降趋势,水质类别由二类最终变为劣五类进入滇池。

再看金汁河,再寻银汁河,这两条美得让人心痛的河流,那两岸飘香的金桂,那满堤盛开的白色素馨花,已经成了永远的记忆。现在的金汁成了一色的墨汁。银汁呢,死了,埋了,再也找不到影了。

还有来自板壁山的宝象河,那是一条多么美丽的河流,它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滇池,默默地作着奉献。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现在却成了倾倒粪水的排水沟,成了洗车场。

而同样千辛万苦从海子村的黄龙潭走来的马料河,命运更为悲惨,那流水千年的黄龙潭已经成了干潭,这潭边原有的水源林做了人家的烧火柴,黄龙飞了。早先宽阔的河面如今轻轻一步就可以跨过去。

还有马溺河、羊清河、玉带河、永昌河,西坝河、南坝河、明通河……

我们对着地图一一地寻找,一一地失落。很多河流要不是杳无踪迹,就是滴水全无,或者就是如前面提到的河流一样,值得欣慰的,在仇河长的带领下,目前进入滇池的29条河流全部纳入了整治重点,分别都有河长在监管负责。按照仇和书记的要求,29条河道治污要齐头并进,盘龙江要成为第一条水质完全变清的河道,盘龙江流域特别是沿江两岸的中央、省、市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村庄、居民小区要强制性配套建设水回用设施,杜绝所有生活建筑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向盘龙江倾倒,下决心做到截污全覆盖。沿河两岸四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属地管理,从入湖口到松华坝全面整治清理,依法、遵规、履程拆临、拆违、拆迁,整治环境、绿化河岸,不管遇到多大阻力,都要确保水质彻底变清,我们期待并相信这样的结果能最终实现。

从资料上看滇池治理目前进展是顺利的。

在环湖截污和环湖公路建设上,滇池环湖东岸干渠截污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并正式启动。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呈贡城南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也已经开工,环湖东路、南路建设工程都已经启动。

在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上,建设与恢复湖滨生态湿地8600亩,湖滨林带7500亩。在主要入湖河道整治上,加强入湖河道治理和监管,盘龙江、新运粮河等8条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相继开工。

在外流域调水上,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批项目,并于年前启动,标志着滇中调水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在再生水利用方面,昆明已建成162座分散式再生水设施,再生水日处理能力达4 .99万立方米,今年将新增日处理能力1 .5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