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轮明月
3273500000027

第27章 (27)

战乱过后,冒家辗转回到劫后的家园。经过这次战乱和逃难,冒家损失惨重,缺米少柴,日子变得十分艰难,多亏董小宛精打细算,才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活。

原以为不幸就此远离了冒家,谁知冒襄在国破家亡的重大打击下,大病一场,差点丧命。痢疾和疟疾这两样病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疟疾发作寒热交加,再加上下痢腹痛,冒襄几乎没有一刻能得安宁。在寒冷的冬夜里,董小宛这个弱女子,强撑身体,形影不离地陪伴在丈夫身边。为照顾他,董小宛把一张破草席摊在床榻边作为自己的卧床,只要丈夫一有动静,她马上起身察看。恶寒发颤时,董小宛把丈夫紧紧抱在怀里;发热烦躁时,她又为他揭被擦澡;腹痛则为他揉抚按摩;下痢就为他端盆解带,从没有厌倦的神色。

遭受病痛折磨的冒襄老是躺卧在床上,十分不舒服,为了让丈夫舒服一些,董小宛依照冒襄的心愿,有时让他靠在自己身上,有时卧在自己脚上,冒襄怎么舒服就怎么办。经过数月的折腾,冒襄的病情终于好转,而董小宛已是骨瘦如柴,仿佛也曾大病了一场。董小宛竭力照顾冒襄,自己每天只吃一餐粗粮,终日跪在冒襄榻前,长期劳累导致她面色如蜡,弱骨如柴。

顺治5年的七夕那天,冒襄大病痊愈,董小宛十分惊喜,她看见天上的流霞,忽然有了兴致,要仿照天上的流霞制作一对金钏。她叫冒襄写了“乞巧”和“覆祥”的字样,镌刻在金钏上。这对制作精妙的金钏在第二年七月忽然从中断开。他们又重新做了一对,冒襄写了“比翼”、“连理”四个字镌上去。董小宛十分喜欢这对金钏,把它视作见证两人甜蜜爱情的信物。这也是她来到冒家后唯一的一件私蓄。

5年里,冒襄重病三次,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康复痊愈,这和董小宛的细心照料是分不开的。然而,董小宛原来就比较虚弱,又加上接连三次照料丈夫的病痛,冒襄病愈后,她却病倒了。

顺治7年3月,董小宛的身体逐渐衰弱。到了年中,董小宛已经形销骨立。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但是都没有奏效。

顺治8年正月初二,在一个寒冷彻骨的冬天,在冒家做了9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终于闭上了疲惫的眼睛,在冒家痛彻肝肠的哀哭声中,名噪秦淮的一代名妓就此香消玉殒,年仅28岁。

临终之时,董小宛手中紧紧握着冒襄镌有“比翼”、“连理”四字的那对金钏,还在担心自己的病逝会加重冒襄的病情,还在担心如果以后冒襄再生病就没有人来照料了。冒家最后把董小宛葬在如皋影梅庵内,历代很多文人前来凭吊,留下许多吟咏董小宛的诗词。

董小宛病逝后,冒襄一时间感觉自己的生命也随董小宛而逝。

随着岁月的流逝,冒襄已是垂垂暮年,冒家的田宅院舍早被豪强占据,生活穷困潦倒。冒襄独自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每日手不释卷,晚上则在灯下写蝇头小楷,第二天早上卖字买酒。

冒襄去世的前一年,已是80岁的高龄,他还念念不忘董小宛的音容笑貌、贤良淑德,特地咏了一首七言,追忆董小宛,并亲笔书写在条幅上:“冰丝新飏藕罗裳,一曲开筵一举觞。曾唱阳关洒热泪,苏州寂寞好还乡。”

●拍案惊奇

董小宛只钟爱冒襄一人,她是坚贞的。与柳如是半夜访钱谦益的传奇经历比较,董小宛的冒险寻冒襄过程,同样令人叹服。这个给董小宛带来希望,也带来愁绪;带来幸福,也带来艰险的人就是冒襄。二人用真情演绎的那段温馨甜蜜、知音相和的爱情传奇让后人羡慕不已。

董小宛,虽然也被电视剧电影演了无数次,但大多数都是她是怎么嫁给自己喜欢的那位才子冒辟疆的,至于她婚后的生活和她的小资情调,却很少被提到。

事实上,董小宛真的是个很懂得生活的人,把贫苦单调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她的那些才情灵性,不得不让人赞叹。董小宛嫁给冒辟疆之后,与冒家上下相处得非常和谐。冒辟疆的母亲和原配妻子苏元芳能够喜欢董小宛,这说明董小宛的确在家庭人际关系的维护上很是用心。

而董小宛最令人折服的,是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的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壶茶煮米饭,再佐以一两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冒辟疆喜欢吃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小宛深知冒辟疆的口味,她为冒辟疆制作的美食鲜洁可口,花样繁多。如酿饴为露,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几十种花露,不要说用口品尝,单那五色浮动,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在喝茶方面,小宛和冒辟疆有共同的嗜好。他们常常是一人一壶,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对,细细品尝茶的色香性情。

很多资料记载,董小宛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的奇异的风味,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做出来。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发明的,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这个菜名虽然有些唐突佳人,但和“东坡肉”倒是相映成趣。

另外,小宛还善于制作糖点,她在秦准时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这种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董糖”,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也叫寸金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臬水明楼牌董糖都是名扬海内的土特产。

在《影梅庵忆语》中,对董小宛厨艺的描写,从那种精致,那种巧妙中仿佛能感觉到旖旎的江南风光,体味到江南文化的诗意对日常生活的渗溶。现在还有人把董小宛和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刘娘子,宋五嫂,萧美人,王小余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名厨,恐不为过。

至于花前月下,对于才子佳人来说,当然是少不了的。月色如水,最为小宛所倾心。夏夜纳凉,小宛喜欢背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半夜回到室内,她仍要推开窗户,让月光徘徊于枕簟之间。月亮西去,她又卷起帘栊,倚窗而望,恋恋不舍,还常常反复回环地念诵李贺的诗句“月漉漉,波烟玉”。小宛就是这样的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现代女士大多善用香水,董小宛那年月香水产业好像不怎么发达,但是,也有和香水的相同作用的东西,那就是熏香。冒辟疆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同生活的9年中享尽。这清福也包括静坐香阁,细品名香。冒辟疆最欣赏“横隔沉”,这是一种内质坚致而纹理呈横向的沉香。而董小宛最珍爱东莞人视为绝品的“女儿香”,他们还蓄有不少“蓬莱香”。冒辟疆曾从江南觅得一种味如芳兰的“生黄香”,他拿了一两块给广东朋友黎遂球鉴赏,黎遂球叹为观止。董小宛还用从内府获得的西洋香方子制作过百枚香丸。他们讲究品香时的情调,寒夜小室,玉帏四垂,点燃两三枝红烛,在几只宣德炉内燃沉香,静参鼻观,就好像进入了蕊珠众香深处。

若说当代,一个男士有妻如此,哪怕她长得不算绝顶佳人,能有这番情调,也足以让人眷恋不舍了。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文字对董小宛的相关评述之外,笔者认为董小宛最让人感动的是,在冒辟疆一家人兵荒马乱逃难之时,她对随时可能面临的灾难所表现出的过人胆识,这一点放在当代,也不是有多少女性能够做到的。而很多人对董小宛的评价往往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这一点,这恰恰证明了她对冒辟疆深深的爱,唯有对爱情的渴望和无限执著,才能让她超越苦难路上即将或正在出现的诸多危机。

再有,逃难途中,董小宛为照顾冒辟疆的重病而表现出的舍我精神,更是现代人值得学习的地方,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她那或许是因为地位地下的原因所致,事实上,没有真爱可言的夫妻,即使是身处夫权社会,她所表现出的“奴性”也应是有限的吧,与之相反,我们所看到的董小宛为冒辟疆的康复所付出的一切,并非是一个严重处于从属地位的小妾所能做到的。

想想我们的主人公为自己所追求的爱情和幸福所付出的一切吧,尽管这最终让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能够从原本毫无真爱可言,终日逢场作戏的风尘岁月相比,又有什么不值得一个人为自己所钟爱的人的健康而舍弃毕生呢?

值此,也才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太多的关于主人公的颂扬的文章,直到现在,还有那么多的人能够在几百年后,默默地在看了她的动人故事后而默默地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