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别了,雷曼兄弟
3296100000038

第38章 后记

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里,每一天,从走出地铁口、走向办公室大楼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准备好应对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的可能,尽一切可能补漏、贴膏药,同时默默送走一拨又一拨新被裁员的同事。还来不及担心自己的饭碗,两个月就嗖地过去了。雷曼的大楼早已挂上了巴克莱银行的名字,数万雷曼的兄弟姐妹们也已经纷纷各就其位,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站在745号第7大道上,在时代广场川流不息的人群里,人们很快就会忘记在这幢挂着巴克莱银行的摩天大楼里,曾经记载着一个名叫“雷曼兄弟”的158年的兴衰荣辱的故事。

雷曼走了。关于雷曼的花边故事或许还在人们的茶余饭后不断流传着,关于美国历史上这个迄今最大的破产案或许会在未来的多少年里被各种学校和机构研究着,雷曼兄弟的轰然倒下以及在此次金融海啸中的功过是非,更是莫衷一是,没有定夺。以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听证会,来自国会的,来自各类监管机构的,甚至美国联邦调查局也会在某个时候插一脚,试着将黑锅套在或是格林斯潘、或是雷曼CEO、或者监管机构本身的头上。华尔街还会不断地有下一个雷曼站起来,有下一个雷曼再倒下去。也许这本书上架时,读者甚至都不再关心雷曼的故事,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跟着事态的每一个节奏提心吊胆、惊心动魄、彻夜工作的参与者来说,这将成为一个永远的烙印,我们希望以见证者的身份,在这本书里记录下事件的发生和金融业从业者的思考。读者们也许感觉不到金融洪流里的心惊肉跳,5~10年以后新加入金融业的下一代信心满满野心勃勃的从业者们也许对已经过去的危机不屑一顾,但我们希望我们在此记录下的来龙去脉能够多多少少提供一点参考和提点。

今天,收到中信出版社的蒋永军先生寄来的雷曼一书的封面。当两个月来的心血跃然纸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种按耐不住的喜悦,百感交集。9月初雷曼宣布破产之后的两个星期里,心中有很多话想说、想写下来,由此有了写这本书的念头。两个多月以来,我们每天在结束华尔街10小时以上高强度的工作之后,继续挑灯夜战,晚上11点喝咖啡强打精神,和《别了,雷曼兄弟》一起度过深夜和周末。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一部“凌晨咖啡因”作品。除了强效咖啡因的作用,除了我们几个战友【蒋先生的用语】难以置信的团队合作精神,支持甚至支撑着我们的是那些为这本书无私奉献的华尔街同事和朋友们。为了这本书的顺利出版,更为了向祖国的千万读者发送一份第一时间的真实告白和深刻分析,这本书自始至终展现了一种难以置信的聚合力和天衣无缝的默契和配合,也展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率。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特别感谢11位来自雷曼兄弟各个工作岗位的朋友们。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们不能公开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但他们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是构成本书的中流砥柱。他们中有的失去了工作,有的自己多年的奖金化为乌有,更多的前途未卜,惴惴不安,有的甚至因为雷曼的突然倒闭而失去了工作签证和美国合法居住权利,不得不离开亲人和朋友,另谋出路。但当他们知道这本书的对象是千百万来自祖国的读者,他们不计任何报酬,在百忙之余,在焦头烂额同时,认真地回答着我们的每一个问题,收集每一个资料,尽可能地提供每一个客观准确的信息。

我们要特别感谢本书的名誉顾问刘汉兴【John Liu】博士。刘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金融经济专业,对美国宏观经济有独到的见解。除了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刘博士还拥有十多年的华尔街股票及固定收益债券投资和基金管理、交易、策略研究及风险管理经验。目前就职于著名对冲基金--赛克【SAC】资本管理公司任基金经理和董事总经理,管理一个多策略的股票对冲基金组合。刘博士在本书稿的提纲构建和全书内容的把握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他将雷曼破产的原因从信贷泡沫破灭的高度给出了极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另外,我们还要感谢张钶先生对本书的特别支持和无私奉献。张钶先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现任日本瑞穗银行旗下不良资产管理基金交易员及研究员,之前他在雷曼兄弟研究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的数量模型,并参与债券的定价和交易。

此外我们还要感谢以下几位华尔街的战友以及各位来自其他领域的朋友们:

刘大勇,摩根大通私人银行副总裁/留美亚洲金融协会主席

孙巍,芝加哥大学MBA

成嶂岚,巴克莱银行项目经理

黄帆,汇丰银行风险管理副总裁

刘巍,高盛注册会计师

刘武,美国著名对冲基金董事总经理

董正浩,知名世界能源集团副总工程师

姜涛,著名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分析员

谭燕东,著名华尔街投资银行项目经理

吴晓晖,CFA,著名中资驻美金融机构分析师

Zhong Yu,著名投资银行分析师

最后,特别感谢周良华先生为本书多位作者和参与人员提供的资源共享和其他技术支持!

作者于美国纽约曼哈顿

200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