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涛
无论你选择创业与否,创业精神、奋斗精神是你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忍耐和不轻言放弃的力量源泉。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打算今年出版《创业思想力》,作为第一批得到大学生基金会支持的创业者,我很幸运,我还在创业。我想把我的一些体会写出来,这些体会有些是自己的思考;也有些是听来看来的,这些听来看来的我觉得很贴切,很能描述我的体会。
创业:三七爱上二十一
我到大学之前一直属于比较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般是不太会想创业的。我哥说我:“乖大发了”。“大发了”是指过了,太多了的意思。我一直没什么自己的主意,很听老师和家长的话。直到考上大学,离开家,来到一个新的环境。
大学快毕业时,我才开始萌发创业的念头。现在想想常会感到自己创业太晚。当时,我在学校东门对面开了一家漫画书吧,有两百多个平方,很多学生都会去漫画吧喝茶、看书、聊天。这个经历是我创业的启蒙。
读书时,我也面临着以后如何选择,未来做些什么,是出国还是继续深造或是就业等诸多问题。我有好多朋友,他们也在学校读书,我常找他们聊天。现在想想,当时满脑子都有一种理想主义色彩。这可能是某种“不成熟”的表现,不过我不觉得这种“不成熟”不好,反而认为,这是年轻时的明显特征,如果不是这样,很可能我就不会选择创业。
后来,这些朋友中,有两个被我拉下了水,成了合伙人。当时我们三个人都是研究生,三个人加起来在复旦生活了21年。现在想想,21年的复旦生活对我们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对创业一直很期待。这种期待源于血液里的不安分。
拥有一份工作固然不错,但在我们心中,常常怀有一种内在的冲动,这种冲动体现在我们渴望去做一些自己想做并且能激发激情的事情。我们寄希望通过这样的生活,反映我们自身的价值,开拓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学校的一位领导曾说过,“你们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创业了”,我常常想起这句话,一直觉得它很贴切。当时我作了两个决定,一是毕业后坚持创业,另一个是创业要和自己专业相关。
一个决定要创业的人,最应该明确的就是选择创业的方向以及要进入的行业。身边有不少创业者,他们都有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优势资源,这些可能是他们的专利技术,也可能是他们多年积累的经验。说心里话,我们当时不知道要干些什么,只有一些简单的想法,似乎在哪里都没有优势,而仅仅只是想创业。
大学生创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大学生刚刚离开校园就开始创业,必然是进入行业的时间非常短,和其他创业者相比,创业??方面的挫折经历太少,成熟度不够,经验不够丰富。创建公司时应该怎样运作和管理?合伙人和投资人都期望得到什么?创业者很可能还没有清晰的概念,认识不够全面。创业者,特别是大学生创业者,首先要去经历,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这样才可能变得成熟起来。很多东西一定要去经历尝试,不这样的话就不理解,别人说了也不理解。
刚毕业就出来创业的大学生一般都会遇到下面的问题:
问题一:学校的价值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的评价标准不同。做学生时,我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从学校走出来,到社会上创业,实际情况与我们在学校时想的情况,完全是两码事。在学校里,总是成功的事情多,失败的事情少,而走上社会才知道赚钱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就创业本身来说,不可否认也是失败的多。因此,你的耐挫心理和承受能力一定要好。要能正确了解自身和你所处的环境,以及你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沟通非常重要。穷学生,穷学生,学生本身就没有什么钱,情况很容易就变成刚开始,很快就撑不下去了。因此要想创业取得成效和成功,确实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不断适应,不断学习。
问题二:从60分到80分。刚毕业就选择创业的同学,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勤快的,相应的通过多年学校的训练,很多事情也能比较快理解。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实际要求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我们攒个东西还蛮快的,这算60分。但因为缺少工艺、生产和产品的概念,以及相应的管理能力和意识,要想做到80分很难,因此从60分到80分这一段要不惜一切代价补上去,因为只有到了80分,才能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我们出去很少跟我们的客户说我们是大学生企业,因为这样说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不成熟。如果我自己要和一家企业合作,对方是大学生企业,我就会想很多:有没有经验?能力行不行?沟通顺畅与否?即使有这样的困扰,我们也得想办法让他们冒险,因为客户不肯冒险的话,我们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连个锻炼和尝试的机会都没有,企业也就无法生存下去。
问题三:找不着方向。从学生到社会人,要完成这样一个转变,我们没有办法在一个系统下完成,要靠自身摸索,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要全力以赴的尝试。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也很享受。所以有人说:创业者都有自虐倾向,享受这种痛苦的乐趣。整体而言,大学生这个群体创业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每个企业都要靠自己摸索,所以成长都特别慢,这还只是活下来的,还有很多连成长的机会都没捞着就已经倒下了。没干过企业,想知道创业是怎么回事,这个确实不太可能,或者说是相当难的一件事。
我觉得上面的几个问题对于刚毕业就选择了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毕竟刚出学校,很容易冲动,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这个时期最能反映出来,我觉得这个时候心理上的波动也最大,其实这是成长和成熟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大学生创业初期,对于这些必然会出现的问题,我认为低成本运营非常重要。为什么要低成本,是因为大部分大学生企业都缺乏资金。经历创业,大学生肯定要付出代价。我认为,这个代价想不付都不行,即使有人提醒了,创业书上都写得很清楚,但是这种代价防不胜防。我常说,可能我在某个专业取得了学士或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但是对于创业,对于开公司做生意,我们还只是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适应。
关于合伙人:上错花轿嫁对郎
我觉得现在想一个人创业太难,大部分创业的人都要找合作伙伴。我也认识一些一个人创业的,有些是原来有过合伙人,后来散伙了,有些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总体来说,每个创业者都有找合作伙伴的需求。我们最初是三个合伙人,每个人都只要一两千块的工资,还得把自己的钱投进去,有的甚至借钱投进去。如果公司输了,我们就得找工作,因为要还钱,要生活。后来又有新的合伙人加入,要把这种团队团结在一起,最重要的要靠商业利益驱动,过去再好的朋友都没用,没有共同利益不行,没有领导力也不行。如果没有共同利益,人家肯定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和你折腾,这等于是用友情在绑架、抢劫,这样的关系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合伙人也不能太多,人多也有人多的苦恼,在某些情况下,也确实一个人更好。
合伙人在一起干事创业,需要有其共同的游戏规则。很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这方面的意识都不强,特别是刚毕业,对这方面不了解,还有可能碍于面子,但我认为一定要明确游戏规则,大家可以共同修改,调整这个游戏规则。因为大家肯定会出现分歧,而且很有可能是不断出现分歧,如果没有一个游戏规则,很难处理好这些分歧。
合伙人之间有了危机怎么办?每次危机都有利益权衡,而解决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牺牲。合伙人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一起要团结协作,这样企业才能走得长远。当然,我们之间的合作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对于未来的看法并不总能保持一致。经常有人讲,合伙人之间要相互挑一挑,就像找对象一样,她挑你,你也要挑她。但我想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没得挑,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有人愿意冒着风险一起干就已经很难得了。公司要发展,就要不断地把不同经验的人引进来,新的人员进来之后,由于他们的观点不同,做事方式不同,就可能与原来的团队发生摩擦。而创业者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处理新旧磨合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如果处理得好,对公司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创业路上的风和雨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整个创业过程,我们不但要一起走下去,还要走得好,这不容易。
创业者光荣:我的青春我做主
这是一个充满创业机遇的年代,越来越多有理想、有创意、有激情的年轻人为实现理想而奔忙,创业才刚刚火起来,一定会有人,而且是很多人在其中赔钱、受挫,但所有这些都不可能阻挡创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而创业也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为校园和街头热议的话题。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富豪排行榜,富豪榜不断被刷新,一次次的上市,一个个被刷新的数字在不断激励着年轻创业者。另一方面,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求也越来越高,你要有学历,要有能力,要勤奋,要有创新,要能创造,要不断努力,要能承受压力……
创业非常有趣,也非常具有挑战性。只有创业了,才知道一个企业要成功是多么不易,很多随机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每次企业都必须作一个判断,而这个判断可能决定企业是否会存活下去。创业者是光荣的,创业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把创业当成一个长远的事业来做。选择了创业,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磨炼,需要理性的认识和实践。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很多地方我们做不好,或者没有想清楚,也犯过不少错误,当然现在的情况也一样,并没有好转。只是机遇好,有很多朋友帮助,现在还在创业的路上。作为一个创业者,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同时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几年下来,我觉得一个小公司如果想在中国成长,作很多决定的时候需要的是直觉。资讯不多,当然也可以讲,上网搜搜资讯很多,但实际的结果是一样的,就是我们没办法看清全局,我们也没办法洞悉市场上的机会。即使这样,我们也需要作决策,而且很多时候看着有道理,逻辑上也很严谨的事,其实对初创期的小公司来讲是很危险的。我看过一些公司的报道,很多现在已经上市的如盛大、腾讯等,当初都不太赚钱,也不知道公司的领导者当初是否很清楚地看到了公司未来的前景,但他们都坚持了下来。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加强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根据市场的情况,形成商业思维,再把思维转化为有利润的产品或服务。现在整个市场环境就像一个生态系统,每个企业都是其中的一个生物,我们要适应这个环境,不断进化,不断繁衍,生存下去。
每个人选择创业的理由都不同,选择的具体路线也千差万别,在各个模式下都有成功、失败的例子。但无论你选择创业与否,创业精神、奋斗精神是你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忍耐和不轻言放弃的力量源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只能靠自己去获取成功。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就业的一种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会使你学到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