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创业思想力
3297000000039

第39章 创业的基金会(2)

如今,收获的是:几乎所有受基金资助的企业都表示,感谢基金会能让他们心中的创业梦想可提前去实践;创业团队的亲朋好友从阻挠、默许到理解和支持;一部分创业者坚定地表示,即便这次失败也无悔于青春、今后仍将择机创业,这是我们自己的青春“创”响曲。青年人的希望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支持这些有志有为的青年人,赋予的是责任,宽容的是伟大,收获的是未来。

硅谷的成功,与其说是硅谷的天空飘着创新的空气,不如说是硅谷的土壤中埋下了宽容失败的基因。我们相信:未来若干年后,在上海,创业的失败者,愿积极与人分享他的经验与教训,并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赏,那时,上海的创业环境会更加优良!

满足需求是最根本的动力

大学生创业,对大学来讲,满足了两大需求。一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大学生创业基金不是市场化的“天使基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把大学创业教育和实践融入高等教育体系的一种有益尝试。大学生创业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更需要补充象牙塔中难以汲取的社会知识和经营技能,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对完善传统的教育体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二是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的源泉在高校,但高校的教授、实验室成果如何与市场有机地结合,一直以来令产学研各方一筹莫展。大学生创业,探索了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接轨的通道和机制,促进了教师科研方向和社会需求更紧密的结合。

上海大学一位年轻的副教授,长期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在他的大力支持下,一个由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创业团队成功申请到30万元的天使基金,他们长期研究的磷酸铁锂电池粉开始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进程,产品完成了从小试到中试的过程,技术测试的指标令GE专家惊叹,现该创业企业获得了某上市公司承诺的5000万元投资,学校及教授的科研成果得以转化,创业团队得到了社会资本的进一步支持。

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说:“通过大学生创业,建立了学校人才培养、科研与市场方向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等新的通道和机制,从某种方面来讲,学校还应该感谢我们的创业学生”。我们相信:未来若干年后,创业成功的创业者,回到母校来表达他们的感激,并愿意贡献他们的一己之力。那时,大学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一定会更加展现出勃勃生机。

鲜活的榜样是一种真正的激励

大学生创业,需要真才实学,真才实学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求使用知识,利用知识产生价值。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绝大部分进入高校的学生善读书考试,惧动手实践。而创业则要求书生老板们既要有激情,还要学会领导,更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综合素质的训练是对青年人最好、最全面的磨炼。无论最终创业成功与否,??都将成为他们一辈子的财富。目前,申城有近300位“书生老板”,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书生老板从就业岗位的争夺者,演变成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创业者纷纷引以为豪。现在,申城已有数十位书生老板都是小小的百万富翁,成为知识创造价值的得益者。

创业基金曾资助过一名中科院的研究生,他放弃了出国深造及大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走上创业道路。公司成立一年多,虽接了不少技术研发的外包业务,却一直处于严重亏损状态。2007年春节前,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公司即将面临倒闭。这位创业者逆境面前没有沉沦,而是坚持与执著,说服团队,寻找伙伴,主攻研发医药中间体产品,目前,其研发的主打产品已被美国上市公司所采用,仅这一样产品,公司年销售额就有望达到4000万元。

一位社区游戏创业公司的书生老板也曾表示:“我们怀有创业的梦想,在大学期间,就积极参与创业社团的各类活动,从知识、沟通、团队、管理等多方面积累各方面的能量”。可以预见的是,几年后,申城有成千上万个创业者,他们在需求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以致用,勇于创业。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同时,也在积极传播、实践着上海城市发展需要的创业文化和创业力量。届时,创业的基因会更多地植入到我们有志有为的大学生的大脑中!

五、期待明天

大学生创业基金成为中国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天使基金”,三年的发展,无论整个社会创业的软环境,还是大学生创业者的硬功夫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基金会与创业者的“同呼吸、共甘苦”,一定会共同绘就创业的绚丽之花。

基金会的第一个三年是全面打基础的播种期,第二个三年是重点突破的收获期。我们将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实施“接力计划”

·按照客观需求,建立比较完善的各类种子期创业项目资助模式;根据不同的资助模式,引进相应的行业、专业等机构,探索符合天使投资的市场化机制;建立包括天使资金、贷款担保、融资服务、接力投资、风险资本等支撑的金融生态链。

·组织项目推荐会、创业沙龙、天使投资俱乐部等活动,聚集一批诸如德丰杰、华登国际、软银中国、赛富基金、联想投资、金沙江创投等关注早期项目的投资机构、产业资本及天使投资人,培育壮大“天使”的力量。

·实施“共同导师”计划,接力基金联合专业机构的专门人才,利用“共同导师”在资金、管理、市场、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帮助培育大学生创业中有价值的“小鱼、小虾”,挖掘有前景的创业企业。创建一种机制:即融资又融智,营造上海早期创业投资的良好环境。

建设“创业门户”

整合各种创业资源,按照合作、共赢机制,设立不同类别的标准化服务模式,实行网上与网下互动,为创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各类信息与服务,实现如下几项功能:

·创业教育、创业资讯、创业政策的引导功能;

·创业人才、创业团队、创业能力的培育功能;

·项目发现、项目辅导、项目融资的服务功能;

加强创业教育研究

·建立高地。利用创业教育研究专家委员会的力量,围绕建设创业型社会的目标,一是研究创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方面如何发挥重要作用;二是研究如何建立人们积极参与和获取机遇的创业生态系统。

·注重实效。利用各分基金会的工作网络和社会资源,围绕提升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的目标,一是加强在校大学生创业准备的教育培训与商务模拟训练;二是加强对创业项目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宣传与剖析。

加强优秀团队建设

·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把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同基金会长期目标有机统一,把组织的目标化解成员工的工作职责与计划。

·建立学习型组织机制,把员工的个人能力提升与基金会业务发展有机统一,把基金会的创新与发展化解为员工的学习目标。

·建立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把员工的个人价值体现与基金会团队建设有机统一,把基金会团队建设化解为员工的职业能力磨炼。

·建立坦诚和谐的交流机制,把员工的畅所欲言与基金会文化建设有机统一,把基金会文化建设化解为员工的自觉言行,坚持不抱怨。

我的同事,创业教育研究部总监李俊曾创作“为梦想插上翅膀”一首诗,深刻诠释了创业的伟大和基金会的历史责任,现引用与大家分享,并作为本文结尾:

水有梦想,才有了长江的奔腾,东海的浩瀚;

石有梦想,才有了故宫的宏伟,长城的雄壮;

创业者有梦想,才有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为梦想插上翅膀,让创业者尽情地翱翔,羽翼所及,终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