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涉江
3312700000028

第28章 所思在远道 (9)

感到那滑腻温暖的手心,他猛地闭上了眼。她贴在他肩上,抬眼看见他的睫像蝶翼般颤抖,如他压制的喘息。

而对面静王的目光此刻终于落到了这边,冷冷的看着那方才还风华无限的人忽然变得如纸偶般脆弱,教人真想伸手去戳--恶劣的举动刚浮起在脑海,手已又一次被人按住--太子低眉,将酒杯放到嘴前,轻声问:"是你?"

他轻笑,并未否认:"之忻可不止会帮大哥花钱,更会挣钱。"

太子知道他的意思:劫得的军饷正好填补先前收买中立官员花销,倒还真可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由摇头,料他还有下文:"还有呢?"

"我知道大哥的心意。"他瞟了宁王那头一眼,"绝不能让他们去,对吗?"手上忽的一痛,是太子拧了他手背一下,眼睛似不经意的掠过对面:"那他,又肯去吗?"

静王凝视前方,笑得清幽。

果然,之惟站了起来。

身边的断云也就跟着站了起来。

之惟转眸看了一眼。

她仰首,望定他。

于是,众人只见那初时缓步轻裘惊艳了全场的一对人儿,又一次沿着那当中的甬道向帝座走去,衣袂依旧飘然若飞,却少了出尘,而多了决然,双双在玉阶下跪了。

之惟直起身来,抬首望着高高在上的帝王:"启禀皇上,臣有不情之请:臣愿领兵,出征灵水。"

一言既出,全场哗然,所有的目光都聚拢过来。

之惟就又重复了一遍:"臣,愿领兵。"

四个字,就像重锤,砸在多少人心上。

因为太高太深,依然看不清靖平帝的表情,全场只听得到他似平静无波的声音在一片紧张的呼吸声中响起:"你想清楚了?"

之惟重重叩首下去:"臣请万岁恩准。"

靖平帝微微倾了下身,似乎要站起,然而最终却没有,除了身边的内侍,无人能窥见他那一瞬间的踌躇和软弱,人们只是听见他用那从不曾变更的平稳语调,平静的说道:"朕准奏。"

"谢万岁。"--人也只看到之惟站起身来,面无表情的走回座位。

只有身旁的她看见那甬道铺的红雀毡上,有几点潮湿的痕迹,猩红如血。

忽听靖平帝问道:"既然出征人选已定,那粮饷之事,准备怎生解决?"

之惟站住,唇角浮上淡薄苦笑。

太子忙抢先答道:"请父皇宽心,儿臣会尽快办理。"

没料靖平帝摇头:"算了,这事上你也够操劳的了,这样吧,这次的粮饷由朕来出吧,赶快送去,别教前线的士兵继续饿肚子。"

闻言,之惟身体震了一下,断云见他虽猛地深深吸气,呼吸却还是不受控制的又一次急促。刚想再悄悄安慰,却被他一把扯过--"咱们走。"不管旁人反应,之惟拉了她便离席而去。

帝座之上并无反应,宴席于是依旧。

太子望着之惟的背影,眸中寒光一闪,半晌才悠悠的落座。

静王笑与他斟酒:"我说大哥怕是要后悔的。

太子玩味着他的话,"想不到老爷子会为他从自己兜里拿钱,不过......"他仍是重新笑了起来,"本宫不怕,本宫仍是胜券在握。"

他不解,却对上对方闪烁的眼,笑笑的:"你这是在为我担心吗?"

他颤了一下,月光和灯光交织着滑过他扭转过去的颈项。

太子便在他身后耳语:"你放心,就是天塌了我也能撑起来,就像玉碎了,我也能拼起来一样。不信......"悄悄抚过他的玉带,"今晚我带样东西来你府。"望着忽然回转的黑白分明的双眸,他继续一字字道:"你知道,是什么吧?"

静王吸了口凉气,腰上那手却忽然松开,太子起身,似是要去敬酒,却故意经过他身旁,只见他低沉的声音:"还有份密报:灵水大疫。"丢下惊心动魄的四字,便施施然朝着帝座那边去了。

静王随他望去,高高的九重深处,帝座上人影憧憧,是因太亮还是太暗?他垂下了眼帘,将紧握的酒杯放到了唇边。

车轮辘辘,掩去了车内人落泪的声响。

之惟仰着脸,靠着车厢,泪珠却还是不停的掉落。善于掩饰的双眸却为何从小就没学会隐藏泪水?还是有太多的悲愤和压抑将人挫磨得越发脆弱?儿时的伴约定了男子汉流血不流泪,长大的人更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最终却还是失约--他人当真流血,自己却做不到不流泪。有些冲动即使用再多的理智也压抑不住,他只能将自己的身体更紧的靠向车身,将脸更深的别到冲窗的那边。

断云坐在这头,轻轻掀开这边窗帘一角,轻声吩咐车夫:"继续走,往远里走。"

扬鞭声中,马车从兰王府前匆匆驰过。

也不知绕了多久,终于慢慢停驻,深夜的曲江水边,只余岑寂疏柳。峨冠博带的人走下车来,一直走到水边,蹲下身去,掬了一捧初冬的江水,将脸埋进了里面。冷冽的水流如断线的珠子般从指缝间滑落,半晌,他才放下手,面前的江水里映出一轮冷月,和从车里走出的女子的身影。

他抬起眼,她走过来,手里绽放着一盏莲华。

她捧给他,他接过来,是一朵用丝帕做的莲。

"就怕飘不太远。"她边说边随着他一起蹲下。

他将莲花放进水里,没有烛火,现做的莲灯载着月华,随水流慢慢飘向深暗的水央,不多时,****的花瓣渐再不堪承受那洁白的光亮,终平铺成原状,消失在水波里。

他们一直看着看着,看得她眼眶也渐湿润,听见他说:"谢谢。"

她转眸,他的眼已然风干,良久,低眉一笑,挽住她手:"回府吧。"又是片刻,才挪步,轻声说了句:"去--兰苑。"

她微震,他似有觉察,于是****的袖口更紧的粘贴在了一块。

还是一样的明月,同样映照着一方花园,只是这里却没有流水宴席、歌舞声喧,有的只是一地青绿,在初起的北风中舒展着修长的叶片。初冬的兰苑是没有花的,即使秋兰也已凋谢,然而这苑内还是萦绕着淡淡的一股幽香,像被岁月之水浸泡的清茶,温暖弥久,无论淡酽。

之惟拾级而上,推开那扇紧掩的门,重芳阁内书香扑面,萦着草木清芬,长久纠缠。他走进去,手指一一抚过书架,架上没有丝毫灰尘,如同光阴从未曾流逝。

长久的沉默,她却知道他有话要说。

只听他终于开了口:"这里是有两个人每日清扫的,钥匙就两把,他们身上一把,我身上一把,就是这个。"他递给她:"以后就交给你了。"

断云感到自己手心里沉得教人心痛,她知他交给她的决不止这一处庭院。

之惟笑了笑,拉住她握住钥匙的手,指点那些书籍:"这一架子都是孤本,难得得很,需得小心保管了,这一架是经史,这一架是......"

"可我不知道那些抽出来的书该放回哪里。"断云打断他,水盈盈的眼盯着他,"我......怕放错了。"

之惟摇头:"没关系,原本就乱了。"转眸望着那些书籍,"原来的样子已经固定在原来的人心里,后来的人再做什么也只能是旁观。"说着,他指指架上一处空格:"就像这里,原来有两本,后来先生说要给我讲解,就带回君宅了,却又从来没给我讲过,直到有一天我整理他遗物的时候才在他自己的书架上发现这两本,原来,扉页上题着他当年赠与父王时的赠言,情话缠绵,难怪要藏着掖着怕我翻见,而再后来......我就再没见过这两本书,这里怕也放过几次旁的书了罢,然而却又在不知何时,空了出来。"

她也跟着伸出手去,放进那空隙处,那里,究竟是时空的漩涡,还是人心的缺口?纤指轻颤着,"当年,究竟是怎样?"

他将手覆上:"那是他们的。"

她笑而摇头,并不相信。

他叹了一声:"莫痴。"

她还是摇头:"那是人说的,不是我。"那是人的告诫,人刻在"墨"上的"螭"龙,却已不再是她的执着,爱人的心当如海宽广,当将他心的全部包裹,许他在心龛上供一尊佛。

他该是听明白了,不然不会张口,深吸了口气,却一时沉默。

良久,终于--

她转身,望见近在咫尺的瞳仁里映出彼此的影,那般清晰--"断云。"--听他清清楚楚的叫着她的名字,"是我先斩后奏,一直还未问过你呢:可愿作我王妃?"

她噙泪而笑:"我以为你会问我可愿作你的妻子。"

之惟再撑不住,一把将她拥进怀中,眼中也隐有水痕:"如果再早几个时辰的话,我定会这样问。"

只可惜,一瞬变故,木已成舟。

这样烫,也这样凉,爱,如酒。

这样的爱,只怕都不是彼此想象中的模样:见识过的无暇、想象中的完美都不曾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从一开始,这份爱情就夹杂了太多的变数,太多的误解和原谅。这不是他熟悉的爱情,他脑中的画面该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个眼神便能令人挺身而出承担所有风浪;这也不是她想象的爱情,她以为她会嫁一文秀郎君,品古玩赏字画,逍遥山水人家。然而,情如烈焰,早在准备好之前就已将人融化。

焚身以火,宜其室家,作凤冠霞帔亲王正妃,在他将漩涡引至边疆之后,默默为他守护这在京城的家。作他王妃,便是要定如石静如水,即使心急如焚,即使风刀霜剑,也要将这个"家"保下。而他,则会在天边,用血用命来保全这座府第上的王冠,以及她。

而他要她选的便是这一途吧?可是若没有他的府,又怎算得上家?

焚心以火,想作的却只是他妻罢,与他同放河灯,纵他眼中万千莲灿,心头芳华永存,这些她已不会再在意,从他宣布立她为妃的那一刻起,她以为便是他的邀约,要从此风风雨雨共渡一生。

原谅他,不敢以"妻"之名求婚。之惟抚过怀中人的秀发,万千歉意却不能宣之于口,册立正妃本是携手之约,却不料世事无情,只能留下空名,而不能长相守。忽然明白了为何有人冲冠一怒为红颜,纵天翻地覆死不休,而他,却只能如当年之人一样选择:留下这一苑清香,万家灯火,只能将深爱的人更深更深的往心窝里揉。

"断云,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吗?"强作了笑颜,他埋首入她青丝,"还记不记得西山卧佛寺?"

她猛地要抬首,发却被他枕住,只能微偏了眸瞅他,见他闭上了双眼,沉入回忆:"卧佛寺里的钟,钟上面的莲花,还有莲花上面的字--

万古长空,一朝梦醒。

她听见自己用颤抖的声音在十六年后又一次与他异口同声:"普渡众生。"

浩茫里,隐约一声晨钟。

她想起那时悠远的天籁佛音。原来,一切早在久远处,就已然注定。

她更忽然想起嫁过来那天,九思堂内他伴她花轿而行的九步--三生涅磐,六道轮回,九世圆满。为君流尽三生泪,君却禁生六道魂。这又究竟是巧合,还是宿命?

望着他睁开来凝注她的眼,她还怎能不答应?断云点头:"好,我愿意。"

他看见青丝上闪烁着不知是她的还是自己的泪。于是,他直起身来,转过身去:"跟我来。"他拉着她手走到暖阁里,只见一面架上放着大大小小许多支笛箫,他问:"你爱听哪一种?"

她抹了下眼睛,轻道:"笛。"

他点点头,从架上挑了一支竹笛,抚道:"这一管我小时候吹过,已是好久没碰了。"说着,便将笛放到了唇边。

兰王的笛很稳,像是密林深处的湖,镜面样的水面,映着广袤的天穹,明澈无垢。一向以为是清扬挑脱的乐器,竟也可为这般宛转沉敛之音。

只听那笛声一丝一缕的飘荡开去,如同离愁别绪,亦如不尽情丝,将这偌大府第,这光大京师,这浩大晨空都缭绕在了其内。

屋外,远远的,昨夜的月还未及隐去,今朝的旭阳已东升而待,笛声里,不知不觉,已然日月交迭......

初冬风起,城门大开,门内招展旗帜迤逦而来,兵马仪仗冠盖如云,像一道望不到尽头的云霞。

十一月十二,黄道吉日,兰王之惟奉敕令掌帅印,率三千羽林合朔方原有驻军解灵水之危。宁靖的王朝京都已有多年未见过这样的场面,自然引得无数百姓前来围观。

"赫,这么大阵仗!"有人啧啧赞叹。

也有人不以为意:"这算什么呀,你没瞧见,这里头才多少兵马?都是凑数的旗子而已。想当年,你见过没:大将军王那时候出征,那兵马,那铁甲,亮得,啧啧......"

"切,老哥你这就不明白了吧,兰王这回出兵和以前可不一样。"也有人小声散播,"灵水听说正流行瘟疫呢,已经死了好几百人啦!这三千羽林已经是拉出去陪葬了,你还要搭上人摆排场?"

人群中也有人悄声私语:"她......就这样当上正妃了。"

"藕些,还惦记着哪。"两个身着斗篷的女子隐在人群之中,也张望着那出征的大军。

"姐姐,你说王爷这一走,就是她这个正妃了,我们可......"

"走一步算一步吧,沈妃娘娘怕是不会这么容易就让她当家的。"

"但愿吧。等王爷......"

不论旁人私语窃窃,行列已行过长亭复短亭。猎猎长风展飞扬战旗,阴影掩住了高坐马上的人长睫下的眼。就这样一直走出城门,走向背向阳光的前路边关。

忽然,队伍停住,"王爷!"只听身边墨景纯轻呼。

之惟抬起眼帘,前途,路央,一人凝立,冷冽的阳光披拂她一身白裳。

"断云?!"策马而行,穿过重重行伍,他驰至她身前,"你怎么来了?"

"送你。"一身轻便白衫的断云仰面凝视,望着他困惑的脸,她抬起手来,递与他马前,"折柳相送。"

倥偬便在咫尺,天灾就在旦夕,忽然就全无畏惧。

微薄的冬日阳光穿云而来,她看见逆光的他眼中流转的笑影。

相隔这般近,动地而来的不知鼙鼓还是彼此的心音,她见他忽然仰首,摇头一笑,随即跳下马来,将她的手放到了他的掌心。像两颗破土而出的嫩芽,十指像是蔓生的藤萝纠缠愈紧,扎地生根。

于是千军万马看到:兰王携一片白云同往,策马驰上未央长路。

尘沙漫漫中,这一幕即使惊心也转瞬即逝,人们记住的只是在不久以后,这支队伍再次出现在京城之外,裹挟起弥天的皓雪,以及,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