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二)
3332300000010

第10章 风帆时代,婆罗洲

公元67年,汉明帝齐庄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在梦中看见身上发光的巨人在宫殿中飞行。第二天大臣释梦,告知这是西方的佛佗。汉明帝知道了后非常高兴,派郎中蔡愔、秦景等率队打点行装赴天竺求法。蔡愔、秦景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来到了大月氏,巧遇来天竺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在蔡愔、秦景的盛情邀约下,摄摩腾与竺法兰与蔡愔一行,用白马驮着舍利和《四十二章经》东来中国。汉明帝在他们居住的地方为他们修建了著名的白马寺。

在这个时期,南海航道开通,佛教通过陆地与海上的丝绸之路开始在中国兴盛,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国(古罗马帝国)……与安息(古波斯)、天竺(古印度)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一般认为大秦王安敦即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

当时罗马帝国的出发点有两个:一个是冒险越过阿拉伯与非洲之间红海南端的“水上走廊”曼德海峡和亚丁湾,利用六月末到九月的东南季节风穿过印度洋,直接到印度商港做生意;另一个是经两河流域入波斯湾,出霍尔木兹海峡,后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

后汉以来,中国与南海交通频繁。中国使者、商人、士兵等接踵而至,许多中国人或开展贸易,或逃避战火,在南海诸地定居。尤其三国、东晋以后,遵循海道前往南海的中国人络绎不断。

中国人最早迁来南海诸地的时候,许多地方是无人的荒蛮之地,还有些地方的土著以打猎采野果为生。

黄森屏,元末明初时期东婆罗洲华人政权首领,现代文莱国的创始人之一。黄森屏祖籍福建,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黄森屏率领族人数千人避乱,南渡到婆罗洲。他们在东婆罗洲的一条大河河口登陆,精疲力竭之时发生了船难,有的折断了手臂。后来迁至的番人因此称此河为“支那巴唐岸河”,即“中国人断手”之意河。黄森屏率众在当地开发,声威远震,被称为“拉阇”,即王的意思,这一政权保有足以威慑敌人的军事力量。

当时断手河偏北有国力衰微的渤泥国,常受周边王国的侵扰。新即位的渤泥国苏丹马合谟沙向黄森屏求援。马合谟沙把女儿嫁给了黄森屏,并让自己的弟弟艾哈迈德(Ah米ad)娶了黄森屏的妹妹,两个政权因统治者联姻关系结盟。在双方力量联合下,渤泥国避免了灭亡的命运。明朝时期,两股力量迅速融合。华人由东部的断手河流域向北部沿海发展,相继建立了中国城、中国镇等城市,即今马来西亚东部的大城市哥打支那巴卢和支那鲁特等城。1408年,黄森屏留下自己的妹妹镇守渤泥,率150多人回到中国朝见进贡,《明史》中称之为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永乐皇帝非常高兴,下旨令使团进京沿途的每个府县都要设宴招待。黄森屏抵达南京后,在当年十月因病去世。明成祖在今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岗东向花村乌龟山地方为其立墓,以王礼赐葬。立他的儿子遐旺(AWNG)为渤泥新王;赐渤泥国后山“长宁镇国山”之名,并亲撰碑文,命太监张谦等人南下刻石立碑。

1408年,渤泥新王遐旺在太监张谦、行人周航等人的护送下回国。张谦等人到基那巴卢山下刻石立碑,还专门到爪哇传达了永乐皇帝的诏命:不得再向渤泥国要求进贡。张谦、周行一行镇守渤泥一年之后归国。

回到渤泥的遐旺仍继承了黄森屏在渤泥的固有地位和影响,一直控制住渤泥的政局,当地华人仍称他为“总兵”,他曾于1412年再次回到中国向永乐皇帝进贡。黄森屏的妻子去世后葬在长宁镇国山,此山因此被当地番人称为“中国寡妇山”。

黄森屏的妹妹和第二世苏丹艾哈迈德育有一女,嫁与沙里夫阿里,沙里夫阿里不是文莱本国人,而是从麦加来的阿拉伯人。1425年沙里夫阿里继位为文莱第三世苏丹,此后世世相传到今苏丹博尔基亚,已历二十六世。黄森屏一系对内尽力辅助苏丹,对华人则称以渤泥国王,直到万历年间,相沿不改。

明中期以后,中国力量从南洋退出。欧洲人到来以后,渤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国号也改为今天的文莱。黄氏一族逐渐回教化、马来化,退出了文莱政坛。但民间一直有王室奉黄森屏为始祖的说法在流传,文莱王室也在不同场合给黄森屏以“正面”评价,并将其列入《文莱王室世系图》中。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有黄森屏路,王室博物馆中有黄森屏的遗物。二十世纪初,文莱仿效西方创制国旗时,还特意在国旗中加上两道斜杠以纪念开国的两位亲王,其中一条指的就是黄森屏。

婆罗洲,印尼人称加里曼丹岛,是世界第三大岛,排在格陵兰及新几内亚之后。面积为73.6万平方公里。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分属于三个国家的岛屿。这三个国家分别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其中,印尼的四个省占全岛总面积的2/3,为最大的一部分,北部为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沙巴两州,两州之间为文莱。南部为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

华人移民婆罗洲历史久远,据《清史稿》,《海录》等书记载,从17世纪开始在印尼群岛一带先后出现过七八个由华人建立的国家,例如广东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国,自任国王,王位世袭,立国百余年。于19世纪亡于荷兰;广东潮州人张杰绪,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建国,自任国王。19世纪张杰绪逝世,内部发生纷争,王国瓦解;福建人吴阳,在马来半岛建国,于19世纪被向东扩张的英国消灭;其他还有三佛齐国王张琏(广东饶平人)等,这些国家均于19世纪亡于西方势力对东南亚的侵略中。

兰芳共和国也是其中之一。罗芳伯为婆罗洲上的华人移民,曾于1770年建立兰芳共和国,定都东万津,他被拥戴为大总制。其地方政府分为省、府、县三级制,各级官吏包括“大总制”本人,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兰芳共和国先后民选了12任领导人,其版图迅速扩展到整个婆罗洲。不仅如此,罗伯芳还派人回大陆觐见当时的清政府,希望获得册封,然而乾隆皇帝丝毫不领情。近代中国失去了最后一次向海外扩张的机会。

1884年,荷兰入侵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虽进行了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其残余势力逃至苏门答腊。由于仍害怕清王朝作出反应,荷兰并未公开宣称已占领兰芳地区,而是另立傀儡进行统治。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地区的占领。兰芳共和国自立国至灭亡,共经历一百多年。后婆罗洲由荷兰转给印度尼西亚,改名为加里曼丹岛。即使是印尼建国,加里曼丹岛的华人也未能因历史上的独立而获得丝毫自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