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9年,元大都,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在一次皇帝主持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元朝皇帝忽必烈神态谦和、言辞诚恳的希望能有人多提建议,为国家分忧解难。
这时,天文问题成为焦点被首先提出来。上奏大元朝廷的是元朝同知太史院事郭守敬,他被百姓称为“有脚阳春”,更被日本海盗称为“天神”,郭守敬上奏朝廷要求“建司天台于大都”的奏折,他提到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曾在全国13个观测点进行天文测量,现元朝的疆域比唐朝还大,如不去全国各地进行实测,就不知道日月食的时刻和食分数,各个地方时差也无法测出,也不了解日月星辰在天球上的位置等,因此要在全国进行大规模天文测量,建司天台,忽必烈听后非常赞同,并马上批准实施。由此拉开“四海测验”的历史帷幕。
踌躇满志的郭守敬在得到朝廷批准后,打点行装,告别送行的亲友,率一队人马从元大都出发,先到上都,再折返向南,行程万里,一直到达广州和南海等处,与此同时,南海观测点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元史.天文志》中,“南海,北极出地一十五度,夏至景在表南,长一尺一寸六分,昼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这个观测点位置就在黄岩岛,“四海测验”也成为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黄岩岛的历史依据之一。
时间延续至五百年后,一艘英国军舰斯卡巴洛号来到黄岩岛附近,触礁沉没,英国人将其命名为斯卡巴洛礁,这也是菲律宾将黄岩岛称为斯卡巴洛礁的由来,至2012年,黄岩岛已成为中国和菲律宾之间领土争议焦点。
2012年4月的一天,十几艘从海南琼海潭门镇出海的渔船正在黄岩岛附近捕鱼,黄岩岛距菲律宾海岸不到200公里,中国渔民每次出海约五十多天。
每年4月到10月,南海的风浪稍减,是中国渔民南下捕鱼的最好的时节。到南沙捕鱼的中国渔船,能经得起普通的风浪,排水量多在百吨左右。
阳光强烈,蔚蓝色的大海被镀上了一层金黄,海鸥拍打着双翅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偶尔看到不知名的鱼儿从水底跃出来,带起一片水花。
十几艘中国渔船常常会在这片海域捕鱼,船与船之间相距不远,以相互照应,通常,中国渔船会在船头搭起一个遮阳避雨的凉棚,用来吃饭和乘凉,而菲律宾渔船两翼张网,类似蝶形,一般吨位较小,渔具也比较落后。
正在中国渔船捕鱼时,远处突然冒出了一个黑点,黑点慢慢变大,是一条高速行进的船。银灰色的菲律宾的护卫舰“德尔皮拉尔”号,还有荷枪实弹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打破了海上的平静,这艘军舰是菲律宾最先进的军舰。舰长115米,排水量3444吨,最高船速28节,原为美国海军“汉密尔顿”级巡逻舰。2011年,菲律宾以约6650万元人民币从美国买到手,改名“德尔皮拉尔”。“德尔皮拉尔”是菲律宾民族英雄,于1899年在一场激战中死于美军枪下。
军舰堵在黄岩岛仅有一个出口的潟湖之中,这时,湖内的渔船有五六只,其余的是在湖外。
这么庞大的军舰驶过来,空气一下紧张起来,渔民们按照以往的经验,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能交涉就交涉,不能交涉就跑。两只小艇从军舰上垂下来,6名军人各乘一艘小艇,驶向不同的中国渔船,有的军人挎着冲锋枪。
“黄岩岛是China的!China的!”中国渔船“琼海03026”船长陈则波对上船的菲律宾军人比划着说。半个小时后,菲律宾军人拿出一份文件,让渔民签字。这样的文件,谭门镇的渔民以前也碰到过,内容多是让渔民承认“非法捕鱼”。渔民知道,签字后不仅不能了结事情,还给对方留下了判决自己有罪的证据。
于是,所有渔民都拒绝签字。菲律宾士兵没有进一步做出强迫措施,下船离开。渔船上有北斗卫星通讯系统,一位渔民用船上的卫星电话,发出了求救信号,接到渔民呼救信息,正在附近游弋、属中国海洋局的海监船编队进入到了作业海区。它们将中国渔船与德尔皮拉尔号分隔。
随后数日,不论是中国,还是菲律宾,都接连调派轮换对峙船只,隶属于中国农业部的渔政船编队先后抵达。菲律宾方面又派出海岸警卫队巴拉望号和海军埃德萨号护卫舰。对峙10天后,菲律宾海军司令又派出两艘战舰。黄岩岛对峙震动中菲两国朝野,事件愈演愈烈。
黄岩岛,中沙海域唯一露出海面的岛礁。确切地说,它是一座海山,一座从3500米深的海盆生长出的神奇的珊瑚山,它在国际上称之为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Shoal),距海南岛约1000公里。[2]
黄岩岛环形礁盘上有百块巨大的礁石,礁石高的有3米,低的有0.5米,这些岛礁,相当于珊瑚山露出的山尖,就像漂在水一般,有渔民称它们为“小矮人”。然而,这些山尖所占的礁盘不可小视,它呈直角三角形,周长55公里,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环礁内是一个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潟湖,水深10至20米。潟湖东南面有一个宽400米的水道与外海相连,这条水道水深9到11米,宽360到400米,中型渔船和小型舰艇可从此进入,打渔或者避风。在水道口有一些沉船,礁盘北面外侧也有几艘沉船。乘船经过黄岩岛海域时,从远处看,这是深蓝海水中的一片浅蓝,海浪冲击着外围礁石,翻出白色的浪花,只要离开礁盘几公里,就进入3000米的深海。[3]
就像一颗重要的棋子,黄岩岛的位置正好扼守着南中国海国际航道的要冲,掌控着整个中沙群岛海域。1935年1月,中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将黄岩岛列入中国版图。1947年,民国政府将之更名为“民主礁”。1983年,中国政府再次更名为“黄岩岛”,并以“民主礁”为副名。
2012年5月,菲律宾正式提出将黄岩岛的名称改为“帕纳塔格礁”。之所以演变“两国历史上最严重对抗”,与菲律宾2011年通过“领海基线法”将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有关。
对于小规模的冲突,通常都会快速结束,从军事意义上讲,围绕黄岩岛的军事冲突,绝不可能以一方的登陆为终结,真正对抗的是各方海空军实力。至2012年初,中国有五家涉海执法部门,包括中国海监、中国海事、中国渔政、中国海警、中国海关等。能够使用在近海及专属经济区的执法船艇约数百艘,飞机若干架。执法船艇中,不乏五千吨级以上的大型船艇。它管治的是中国包括38.8万平方公里领海在内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以及1.8万余公里的海岸线及1.4万公里的岛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