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二)
3332300000022

第22章 千年纠葛,越、柬、老“三国志”(2)

历史学家冯承钧曾指出,一部越南史,实一部越占交争史,质言之,中国印度文化交争史……。但这场毁灭异种文明的过程被延迟了,原因来自中国。即明成祖朱棣的征讨,将其合并为明朝的一个行省,即在升龙设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进行直接统治,明朝的占领迫使越南对占婆的攻略暂时搁置。1428年,黎利又击败中国明朝占领军,自立为帝,建立后黎朝,于是明朝从越南撤兵,并承认越南政权。

1471年,占婆国在后黎朝圣宗黎思诚亲征下彻底瓦解,国王茶全被俘,死者多达六万多人,越南军队将占婆首都新洲,即今天的平定,收入囊中。占婆软弱而权势轻微的王室被逼南迁,并一直在风雨飘摇中苟延。由于新洲陷落让湄公河三角洲门户大开,越人可轻易地长驱直入,占婆大将蒲持持自立,向越南纳贡称臣,被封为占城王,国土大概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不久华英,南蟠两国也被建立起来,占婆被一分为三。占城王茶全的弟弟茶进行了最后的抵抗,之后被镇压。1720年,最后一个占城王和大部分国民逃入了柬埔寨,占婆最终悄无声息的消失。这个古国的存在时间,几乎有一千五百年,情形和拜占庭帝国颇为类似。

1527年,后黎朝内乱,越南分裂成南北两个部分,北部由莫登庸建立的莫朝控制。1592年,后黎朝复辟,北部由郑氏集团控制,南部则由阮氏集团控制,几大集团打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争,1698年,阮氏集团出兵吞并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1771年,爆发西山三兄弟起义(阮文岳、阮文侣、阮文惠),先后灭阮主、郑主、后黎朝,统一全国,建立西山朝。1802年,阮福映在法国支持下灭西山朝,建立阮朝,之后接受中国清朝嘉庆帝的更改册封为“越南国王”,正式建立新国号为“越南”,这也是越南名称的由来。

越南是一个细长的国家,南北长达1600多公里,东西最窄处只有50公里,约等于北京市的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长度。只有在北方的红河三角洲和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形才比较宽阔一些。这两个三角洲也是越南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狭长的国土形状对于防守非常不利,尤其是在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时。因此,越南的战略纵深在南北方向,而东西两翼则非常容易受到威胁。越南中部最细的部分,对着中国的海南岛。在陆地上,当发生较大规模战争时,细长的越南只能把西方的老挝作为它的战略纵深。在反法和反美战争中,越南就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奠边府战役还是胡志明小道,都与老挝密不可分。在过去100多年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战争中,越南经常把中国作为大后方。这一点与朝鲜有相似之处。

从远古到现代,越南使用的国号有“文郎”(或是“越”和“于越”)、“瓯雒”、“南越”、“万春”、“野能”、“大瞿越”、“大越”、“大虞”、“越南”、“大南”等;但历史上的中国、朝鲜半岛、琉球、日本却广泛使用“交趾”、“安南”等来称呼。越南主要民族为京族,京族历史上被称为“安南”、“越族”。

汉武帝统一南越,越南北部和中部再次由中央直辖。汉语言文字成为越南行政、教育的语言文字。唐代汉语汉字全面通行,今天越南语保留的汉字音大部分是唐代的汉语标准音,经过了一定的改造。十三世纪以前,越南一直使用汉字。到了十三世纪,越南在汉字基础上创出了一种文字——喃字。它用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即借用一个同越南语音相近的汉字和一个同越南语义相近的双字,把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字。喃字在越南历史上与汉字一起并用。喃字是一种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文字,本身并不严密,一般人学习很困难,必须先掌握汉字才能学会,还不如直接学习汉字。古代越南人用喃字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流传至今。在千余年里,汉字与喃字并行于世。只有胡朝和西山王朝重视字喃,其他王朝不提倡甚至反对喃字。实际上,汉字一直沿用到法国统治越南的整个时期。法国人入侵后,开始提倡越南人用拉丁拼音文字,越南人也曾拒绝使用这种外来的“国语字”,甚至后来还重新使用过“喃字”。直到一九四五年,汉字才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完全的拼音文。到1954年越南北方解放后,胡志明命令用拼音文字做通用文字。在越南词汇中,大量的汉语借词成了越南语的词汇基础,汉语借词占到越南语全部词汇的70%左右。从姓名就可以看出,越南人,朝鲜人,韩国人的名字与中国人的名字没有任何区别,而老挝、柬埔寨、缅甸和泰国的语言和文字来源受梵语或巴利文影响较大。[17]

柬埔寨,旧称“高棉”(吉蔑)等,位置在中南半岛的东南部,该国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柬埔寨主要民族为高棉族,占总人口80%以上。美国芝加哥大学语言学教授李方桂,曾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1937)中提出汉藏语系划分汉语族、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等。

当前,唯一载有柬埔寨早期历史的只有中国史籍,公元一世纪的时候,今天柬埔寨这片土地上,开始出现了一个叫做扶南的古国。中国正史最早提到扶南的是《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二”记载:“吴主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献乐及方物”。“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第十五”又记载:“岱既定交州,复进讨九真,斩获以万数。又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朝贡。权嘉其功,进拜镇南将军”。

之后,《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及以后一些史书均有关于扶南的记载。

到三世纪,扶南王国逐渐壮大,成为中南半岛南部的一个强盛国家,辖境约当今柬埔寨以及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从公元一世纪下半叶扶南王国的兴起来计算,柬埔寨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3世纪初,扶南王范蔓向外扩张,势力直达马来半岛。之后,由于内乱,扶南王国开始衰败。

根据中国史书之后的记载,公元6世纪以后,在扶南的西北边,原先附属于扶南的一个叫做真腊的小邦国逐渐崛起,“真腊”即是柬埔寨语“高棉”的汉语译音。《旧唐书.真腊传》说:“南方人谓真腊国为吉蔑国。”“真腊”最后在6世纪末到7世纪初打败扶南,统治了原来扶南统治的区域。9世纪真腊人迁都吴哥以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民族融合后形成了现代高棉人。

至公元8世纪以后,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王国崛起,在室利佛逝强盛的时候,其势力一度扩张到马来半岛,控制了当地的孟人国家。从此,马来半岛上的马来人日益增加。此后,一度统治马来半岛的孟人逐渐为马来人所代替或同化。[18]

8世纪末,印度尼西亚爪哇的王朝夏连特拉王朝入侵中南半岛,吞并了真腊王国。9世纪初,国王查耶跋摩二世又重新统一真腊,并于802年定都于吴哥,建立了吴哥王朝,中国宋朝复称“真腊”。在以后的500年中,吴哥王朝逐渐扩大影响和疆域,并一度打败了头号敌人占婆。1432年,暹罗(今泰国)日益强大,攻陷吴哥,柬埔寨王国人口及土地损失惨重,只得迁都金边。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越南在中南半岛一直都扮演着头等强国和扩张者的角色。当越南吞并占婆入侵湄公河三角洲时,柬埔寨便不得不面临来自东部和西部双面夹击的威胁。与吴哥帝国的辉煌时代相比,17世纪的柬埔寨国势已衰,而从湄南河谷发迹的暹罗(泰国)则国力日盛,一度曾囊括了从前在吴哥王朝控制下的一些领土。于是,柬埔寨王吉.哲塔二世(1618至1628)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减轻暹罗(泰国)的威胁,决定迎娶一位颇有背景的越南公主为妻。这场政治婚姻的代价就是吉.哲塔二世同意让越南人向柬埔寨一个商贸繁荣的地方“普利安哥”进行移民。“普利安哥”即后来越南的西贡,如今的“胡志明市”。而柬埔寨的噩梦才刚刚开始。由于越南的殖民势力在湄公河三角洲迅速扩张,普利安哥也被越南移民控制。而越南的边境线也逐渐向南部和西部推移扩张。在放弃吴哥之后的接下来的四个世纪,柬埔寨退出了中南半岛强权的舞台,历史记载很少。

17、18世纪的柬埔寨王国陷入了内乱,这种混乱对于泰国和越南求之不得。如果不是由于这两个国家各有强敌,柬埔寨早已被吞并,泰国的主要精力都用来对付来自西邻缅甸的挑战,而越南又发生了内战。18世纪后期,一场越南内战、继而是缅甸人入侵泰国的混战蔓延到柬埔寨,并严重摧毁了该地区。十九世纪初,重新建立王朝的越南和泰国竞相争夺对柬埔寨的控制权。战争随之又起,19世纪30年代,又一次几乎把整个柬埔寨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