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二)
3332300000029

第29章 极边之地,明缅对峙(2)

1582年(万历十年),缅甸东吁王朝军队袭破干崖进入姚关(今云南境内)。并于第二年一月,进攻施甸,顺宁,盏达(今云南境内),所到之处“杀掠无算”。缅甸东吁军队在云南境内攻城略地,杀人放火,深入到顺宁府境,窥视腾越、永昌、大理(今云南大理)、蒙化(今云南魏山)、景东(今云南景东)等地,明王朝大为震动。云南地方急忙采取行动,对付东吁王朝军队入侵。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昌柞从昆明移驻洱海,巡抚都御史刘世曾也移驻楚雄(今云南楚雄),调动数万军队分道出击。同时,云南巡抚刘世曾、巡按董裕一起上疏朝廷,请求以南坐营中军刘挺为腾越游击,武寻参将邓子龙为永昌参将,赶赴前线,全力反击。这时,缅王“应里亦西会缅甸、孟养、孟密、蛮莫、陇川兵于孟卯(今云南瑞丽),东会车里及八百、孟良(今缅甸东北部)、木邦兵于孟炎(在今缅甸兴威以北),复并众入犯姚关”。刘蜓和邓子龙的部队与东吁的联合部队做战,在当地土司军队的配合下,大破东吁王朝军队于姚关以南的攀枝花地,杀死耿马土司罕虔和湾甸州土司景宗真,俘虏景真宗之弟宗材。攀枝花之战大胜后,明将邓子龙发布“告各土司檄”的文告,耿马土司罕虔的儿子招罕、招色等逃往三尖山(在今耿马西),与他们的叔叔一起,布置了五百多名药弩手,凭借险要的山势负隅顽抗。邓子龙从当地濮人那儿得知上山小道,命令裨将邓勇等率领少数民族军队直捣敌军老巢,又在山后设下伏兵,前后夹击,活捉了招罕、招色、罕老等人。接着邓子龙的军队收复了湾甸、耿马。刘缀率领的军队长驱直入,于1583年12月逼近陇川宣抚岳风盘踞的陇川。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岳风知道大势已去,命令妻子及部曲先来投降。刘蜓以送岳风的妻子回陇川为名,派兵直趋陇川以东的沙木笼山,占领险要之处,亲率大军进抵陇川。岳风知道已无法逃脱,于1584年(万历十二年)正月到刘挺军中投降,“尽献所受缅书、缅银及缅赐伞袱器、甲枪鞍、马蟒衣,并伪给关防一颗”。刘挺的军队占领陇川后,乘胜前进,分兵三路进攻蛮莫,蛮莫土司兵败乞降。刘挺提出五项条件,要他在五天内作出答复:擒送陪臣;交出罕氏和干崖印信;献出缅王发给的印篆;交回被俘的居民;招降孟养。蛮莫土司只得接受投降条件,“擒献缅人一十八人,象一头,马五匹,并缅酋给伪关防一颗,诣军前投献”。接着,刘挺的军队又收复了孟养和孟琏(今云南孟连)。刘挺击败东吁王朝军队,收降岳风后,木邦罕凤、孟养思义,都杀了缅甸使者,归顺明王朝。孟密思混也派他的弟弟前来投降,献出了大象和缅王发给的印章。1584年(万历十二年)二月,刘挺在威运营(今缅甸曼昌瑞亨山)筑坛誓众,受誓的有孟养、木邦、陇川三地的宣慰使和孟密安抚使,至此,明军已收复了被东吁王朝军队占领的全部领土。刘挺率联军进兵阿瓦(今缅甸曼德勒附近)。阿瓦莽灼与缅王有矛盾,就投降了刘挺。

1584年5月,东吁王朝军队再次集中兵力入侵,攻占孟密,并继续入侵。明军把总高国春率五百人前去救援,与当地合兵,击败数万敌军。东吁王朝的势力基本上被赶出了木邦、孟养、蛮莫等广大地区,陇川岳风及其子襄乌被押送北京处死,边境地区的土司纷纷重新归顺明王朝。9月,明朝政府升孟密安抚司为宣抚司,添设了蛮莫、耿马两安抚司,孟琏、孟养两长官司,姚关、孟淋寨两千户数(都名为镇安),并在蛮莫设立了大将行署,任命刘挺以副总兵署临元参将,移镇蛮莫。为了对付东吁王朝军队的象阵,刘挺还买了大象,“冲演兵马”。1585年,明政府命令元江土司那恕去招抚车里宣慰刀糯猛,恢复了他的车里宣慰使的职务。在这之后,由于明王朝内乱,孟养、木邦等地区便先后为东吁王朝所控制。1585年冬,蛮莫安抚使思顺由于对刘挺及其部将的贪贿勒索不满,叛投缅甸东吁王朝。孟养也在暗中依附于缅甸。明王朝在云南的地方官员按察使李材认为,不收复蛮莫、孟养两地就无法制止东吁王朝军队入侵,于是他派人成功地招抚了这两个地方的土司。孟养境内有密堵、送速两城(两城都在今缅甸孟养以南),这时仍为东吁王朝军队占据。1587年(万历十五年),孟养土司思威联络了孟密思忠、蛮莫思顺一起进兵,并呈请明军支援,明军把总杜斌、李朝带兵不多,就把许多面明军的旗帜授与孟养兵,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两军相遇于遮浪。东吁王朝军队看到到处是明军的旗帜,“以为汉(明王朝正规军)大兵至,惊溃”,明军与土司兵乘胜追击,杀敌千余,斩杀缅将大襄长,收复密堵、送速两城。另一名缅将散铎逃回阿瓦。

1588年9月,东吁王朝军队入侵,占领了孟密。1589年(万历十七年),孟养土司思威死去,明王朝任命他的儿子思远为孟养宣慰使。次年东吁王朝军队进兵孟养,攻破猛拱(今缅甸猛拱),思远和他的儿子逃入盏达(今云南盈江县境内)。11月,东吁王朝军队又攻破孟密宣抚司管辖的孟广(今缅甸境内),罕烘等逃入陇川。东吁王朝军队进攻陇川,被击退。1591年(万历十九年)2月,由于东吁王朝军队频频入侵,明朝重新起用了“先年破缅有功,谙熟夷情”的邓子龙。当时东吁王朝军队包围了蛮莫,蛮莫土司思化向明廷告急。邓子龙率兵前往,赶到罗卜思庄(在今云南梁河县以南)。由于天气酷热,大军行动不便,裨将万国春在夜间率兵赶到蛮莫,到处燃起火炬。东吁王朝军队以为明军大队人马赶到,急忙退走。

1592年(万历二十年),这一年明朝发动了宁夏之役,由于宁夏、陕西、甘肃的形势严峻,围绕着河套明王朝与蒙古各部展开了反复争夺,同一年,明朝又出动数十万兵力,发动了长达六年的朝鲜之役,即援朝逐倭(日本)之战。日本史书把万历朝鲜之役分为两次战争,分别叫作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万历年间,明朝的三大战争虽取得胜利,但也使明朝的国力遭受巨大损失,经这三次战役后,元气大伤。此时,东吁王朝军队借机再次入侵蛮莫,蛮莫土司思化逃到等炼山(今云南陇川县境内),邓子龙驻兵等炼山,东吁王朝军队则进抵遮放(今云南遮放)。邓子龙与东吁王朝军队大战于控哈。明军把总李朝、岳顺战死。东吁王朝军队退到沙州。明军因为没有船只,无法进攻。两军相持了一个月,东吁王朝军队退去。

1593年,东吁王朝军队大举入犯,号称大军三十万,战象百头。东吁王朝军队在侵占蛮莫后,分兵三路,一路进攻腊撒(在今云南陇川县境内),一路进攻遮放、芒市(今云南潞西),一路进攻杉木龙。陇川土司多思顺抵不住,退入孟卯(今云南瑞丽)。当时云南巡抚陈用宾十分善战。东吁王朝军队大举入侵时,他正在永昌。为了击退东吁王朝军队,他率兵直入陇川,夺回等炼(今云南陇川县境内)。明军师出顺利,收复了蛮莫,但由于轻敌,中了东吁王朝军队埋伏,损兵折将。宁州(今云南华宁)首领的坐骑陷入泥中,被东吁王朝军队杀死。前锋失利,后两营只得退回。东吁王朝军队也无力追击。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陈用宾为了加强边防,在腾越州西北至西南边界筑八关,关址距当时的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这八关就是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万初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巨石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铜壁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铁壁关(在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踞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定滇缅边界时,这三关被划属缅甸)。东吁王朝军队数次侵扰八关,叛投缅甸的孟卯土司多俺“杀天马、汉龙两关工役”。广南(今云南广南)知府漆文昌命木邦土司罕钦杀了多俺,并在猛卯大兴屯田。1595年,东吁王朝军队入侵蛮莫被击退,明军参将吴显忠斩杀缅将丙测。明王朝仍然任命思化为蛮莫安抚使。

在缅甸东吁王朝在与明王朝战争期间,暹罗宣告脱离缅甸独立。1590年,暹罗王马哈.坦马腊贾去世,王子纳黎萱即位。

纳黎萱,暹罗三大帝之一,幼年时缅王莽应龙征服暹罗,被作为人质送往缅甸。1571年放归,立为储君。1584年纳黎萱率军打败缅军,恢复暹罗独立。于1590年继王位。纳黎萱率军东征西讨,把缅甸东吁军队赶出国境,东吁王朝在与明朝交战的同时,又于1584年到1593年连续五次征讨暹罗,战争都遭到失败,缅军败后退守缅甸。在此后的几年中,暹罗联合反叛的孟人包围了勃固,缅甸各地的封建领主,纷纷独立。东吁王朝联合了阿拉干王朝(今缅甸若开地区和孟加拉国南部),才得以解围。1599年,阿拉干王朝乘机起兵,带葡萄牙雇佣兵,于1599年攻占并焚毁都城勃固,俘获了莽应龙的儿子缅王莽应里(南达勃因),押回东吁斩杀。

此时,东吁王朝危在旦夕,莽应龙的小儿子良渊王(1600-1605)挽救了这一危局,控制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了上缅甸半壁河山。1602年,东吁王朝军队为夺取孟密等地的玉石矿,出动十几万军队进攻蛮莫。蛮莫思正力不能敌,逃入腾越求援。东吁王朝军队追至离腾越只有三十里的黄连关。在东吁王朝军队兵临城下、城内守军人少无力击退敌军的情况下,云南副使漆文昌、参将孔宪卿无奈之下,只得杀了思正,将他的一只胳膊送给东吁王朝军队。东吁王朝军队进攻蛮莫思正时,孟养曾兴兵救援,但是孟养军队赶到时,思正已被杀。东吁王朝军队又占据了蛮莫。

思正被杀和蛮莫落入东吁王朝军队手中,使明朝非常忧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东吁王朝军队进攻孟密,向孟养征兵。孟养拒绝了缅军的要求,并且抓捕了来使。于是缅军进攻孟养,孟养国王思轰兵败身死。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缅军30万进攻木邦,明军救兵未至,木邦失陷。在这以后,中缅战争之间基本停止。这是因为在中国方面,明王朝已陷入崩溃边缘,没有力量收复被缅甸占领的地区。

明朝嘉靖到明朝万历年间的“西南极边之地”的中缅战争,前前后后持续了半个世纪,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中国同缅甸持续时间较长的一场战争。1613年,东吁王朝的阿那毕隆(1605-1628)又光复了下缅甸的所有失地,并于1613年收复了被葡萄牙人占领的沙廉,把葡萄牙军驱逐出缅甸,从而再次完成了缅甸的统一。之后,缅甸进入他隆王执政时期(1629—1648),国富民强。他摈弃了劳民伤财的对外扩张战争,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于1635年,将都城从勃固迁至阿瓦,东吁王朝又重新变的强大。

1644年,大明王朝的首都被起义军攻克,随即又遭到清军入侵。大厦将倾,社稷存亡。

暹罗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最后一次谴使到明朝,这时已经知道明朝处境危急。但由于南明各政权的抵抗大多坚持不到一年,无暇向南洋国家求援,暹罗一度与明朝政府失去联络。直到朱由榔即位之后才派人前往暹罗通告了崇祯帝遇害、清军南下的消息。明朝灭亡的消息传至暹罗,暹罗国王帕拉赛命人取出神宗册封的诰命与金印,面北邀祭。这时暹罗国力强盛,已吞并真腊,领土囊括今天的泰国、柬埔寨和老挝,与中国云南东南部接壤。

之后,暹罗国王帕拉赛也在1656年过世,其子昭发猜即位。但不久帕拉赛王之弟室利发动政变,杀害侄昭发猜自立,暹罗内乱。同年,帕拉赛幼子那莱再度政变消灭室利,夺回了政权。暹罗一年内更迭了四个国王,政局动荡,支援南明的行动也不得不暂停。1559年初,云南失陷、永历帝出逃的消息传至暹罗,暹罗君臣商议迎永历入泰避难。但此后不久的1659年,明朝的末代皇帝永历率残兵败将逃亡到了缅甸。暹罗与缅甸世代仇恨,听闻此事,那莱王遂派兵至泰、缅边境,见机行使,以防不测。1660年2月,永历帝朱由榔从水路前往缅都阿瓦。人多船少,还有近千随从只好在总兵潘世荣保护下改走陆路。缅甸蛮莫府土官思线,纵兵于半路洗劫潘世荣所部。南明死伤惨重,四散出逃,其中部分人向东退却,暹罗陈兵边界,救出其中部分明朝官兵。1662 年初,明朝李定国率领所部 7000 余人进入暹罗境内,夙兴夜寐,徐图再起,这时清朝已出兵进攻缅甸东吁王朝,1662年,清朝兵临阿瓦城下,当时东吁王朝一下子被打的四分五裂,无力抵御吴三桂的进攻,只好将明朝永历皇帝交出,以换取清朝撤兵。1662 年 2 月,被清军俘虏的永历皇帝朱由榔,在昆明被吴三桂绞死。这一件事动摇了东吁王朝统治,全国各地开始叛乱,东吁王朝名存实亡。在阿瓦北部,掸邦各首领在中国宗主权的保护下横行,在南部,孟人死灰复燃。1740年,以勃固为中心的孟人叛乱,1752年,孟人军队占领首都阿瓦,结束了东吁王朝的统治。

1752年,缅族头领雍籍牙(阿郎帕耶)在贡榜(今瑞波)创建了贡榜王朝(雍籍牙王朝)。这一年,孟人军队占领东吁王朝的首都阿瓦后,曾向雍籍牙劝降。雍籍牙拒不投降,以贡榜为基地,一举击溃孟族大军的进攻,从此军威大振,各地首领纷来归顺,雍籍牙被拥戴为王。雍籍牙自1753年攻占阿瓦后,又再攻占卑谬、大光(今仰光)和勃固,所向无敌,统一了下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