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二)
3332300000049

第49章 破局,扩张与收缩之战

在世界上,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国家出现以前,人们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过着“孤独、贫困、卑污,凶残而短寿”的生活。原因人的本质是利己而自私的,即自我保存、趋利避害这种特性。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曾在《利维坦》一书中提到这一种“自然人”的观念,霍布斯认为,人在进入社会之前的初始阶断,生活在一种原始状态下,完全按照自然律行事。他总结出两条自然律:一是利用一切手段保存自己,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利益,在必要时放弃权利。“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这是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在缺乏公共权威的“自然状态”下,体力上,最弱的人可运用密谋或者与他处在同一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杀死最强的人;而智力上,人假设自己拥有别人不具备的聪明,使他确认自己拥有和别人同等的、可以毁灭对方的能力。在“霍布斯”状态下,国家也是如此。

英国学者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体之间有三个地方是相似的:首先两者都拥有调节系统,生物体利用中央神经系统调节,人类利用政府系统调节;另外两者都有产生能量的系统,生物由消化系统提供能量,人类社会由经济系统提供能量;同时,两者都具有平衡分布系统,生物有血管和动脉,而人类社会拥有通讯及道路。

关于国家的扩张,德国地理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弗里德里西.拉采尔在《地理政治学》一书提出国家有机体的运动论这一概念,拉采尔认为地球上环境是决定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即一个特定族群生活在某一特定土地上所形成的一种组织,国家是一种单细胞国家有机体。它通过土地来维系这种关系,因此,国家就是一群人与一片土地所构成的有机体。国家如果离开土地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因此,国家就如同人体一样,边疆属于末端器官;扩张中的地域为其四肢;公路、铁路、水道为其循环系统;首都为头脑、心脏和肺腑。同时,国家又属于地理空间性的有机体,不断增长,向上发展,即土地与人民这种维系关系的增长。而国家间的生存竞争,即是争夺地理空间的竞争。有机体是生长的,国家也是不断生长扩张的,一个国家必然会像有机体一样地生长或死亡,而不可能停下来一直不动。当一个国家扩张,占领别国领土时,即是国家这一有机体生长力的一种反映,强大的国家必须有一个可供生长的空间。在国家的自然增长中,如果没有强大的邻国给予有效制约,它就会超越这一界限。因此,衡量一国的成就,就具有两方面标准:首先看它能够否适应自己所处地理环境;其次,作为一种“空间有机体”,它能否够通过领土扩张增强自己力量。在拉采尔的论述中,充满了这一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即国家扩张与优胜劣汰之说。

德国战略评论家赫尔弗里德.明克勒在《帝国统治世界的逻辑》一书中提出,大多数成功的帝国崛起过程都不是在那些上演着激烈的世界政治角逐的广阔地域的核心地带,而是在其边缘地带完成的。在欧洲,整合的难度在于它在政治上是多中心的。查理曼大帝死(814)后,法兰克王国很快分裂,之后的教权和王权都曾试图统一欧洲。在拿破仑和希特勒之前,哈布斯堡王朝曾接近这一目标,但欧洲的地理环境复杂,大小诸侯林立。不仅在内部难以聚集起统一力量,外部力量如匈奴、蒙古等也很难打入。欧洲语言的差别虽然不大,但文艺复兴后,各民族越来越多地使用本民族书写文字(高卢文字早至9世纪初就出现),逐渐抛弃了拉丁文。根据发音而变化的拼音书写体系造成欧洲各地“书不同文”,加大了各民族的隔阂。因此,在欧洲形成了多个政治和文化中心,而边缘地带随着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而趋于减少。因此,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

在历史上,庞大的帝国总会有一个动荡的边境地区,为保证边界的安全,满足对土地的欲望,帝国会产生扩张的冲动。但随着新一轮扩张的完成,又会出现更动荡的边界。为稳定新的边界,扩张难以停止。过度扩张不仅制造更多的外敌,也会在边界内产生不安定因素。无论如何扩张,任何一个帝国都不可能获得一个稳定的边疆。过度扩张会损害国家的实力,使其衰落和解体。近代史上,英国、日本和苏联都出现这种情况。

在中国历史上,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是内乱,在国家疆域成型后,便会对扩张的冲动非常克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克.斯奈德曾在《帝国的迷思》一书中曾提出国家扩张原因的三种理论。一些现实的人认为,国家扩张是获得安全的最佳途径,是对世界无政府状态的理性的反应。另外,因认知偏差而产生错误。在复杂和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简化评估和选择,轻视对手,从而选择了过度扩张的政策;最后,是国内因素的驱动,出于狭隘利益或自我欺骗,一些短视的利益集团都可能把国家带向过度扩张。

扩张受限制或扩张过度都可能使国家衰落。扩张受限的国家为了突破限制,需要在军事上进行大量投入,引起扩张过度,首先是财政开支扩张过度。国家为了守住过多、过于分散的利益,并遏制其潜在的竞争对手,必须维持庞大的军力。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曾提到,财富与军力之间有着重要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个国家战略的首要目标一定应该是利益扩张,而不是军事扩张。利益扩张会带来军事扩张,但军事扩强通常会削弱利益。即如一个国家将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用于军事目的,从长期来看,会导致这一国国力的削弱,对外扩张所得到的好处,很可能被其付出的巨大代价抵消。与领土扩张相比,建立势力范围是更好的选择,势力范围不仅体现在政治与军事上,更多的体现在经济上。在21世纪,扩张的主要形式是利益扩张,区域一体化及建立均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