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中国统治世界
3333300000043

第43章 分(24)

美国人认为,中国会坚定不移地发展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而这不再仅仅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这种想法令很多国家感到恐惧,尤其是东亚国家。中国的规模、凝聚力以及中央集权的历史足以使其他国家疑虑重重。美国国防部每年关于中国军费开支的报告和政府一些重要人物常常对中国发出的警告背后都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意图,即造成各国对中国的怀疑和不信任,这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了人们冷战时期对前苏联的恐惧。实际上,正像我们看到的那样,迄今为止,中国选择了一条非同寻常的道路,一条重视发展经济而非军事实力的道路。中国虽然已经大规模地推动军队现代化,但其目标只有两个,即确保对台湾一旦宣布独立做出必要的武力反应,并确保对任何可能蓄谋攻击中国的外部势力施加足够的威慑力。这两方面都是中国长期以来关心的问题--台湾是中国历史遗留问题,而后者则源于中国“屈辱历史”的教训及其对国家主权的极大重视。但中国建设强大军队的能力是受到严重制约的,比如相对较低的技术水平,欧盟和美国的武器禁运也使其只能从俄罗斯进口武器。因此,中国的军事实力远远落后于日本。目前,中国没有一艘航空母舰,而航母是实力投放的一个重要载体,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拥有航母,其中英国拥有三艘。的确,随着中国在东亚的实力逐步增强,并在该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承担新的责任和承诺,其军事实力也很有可能随之扩张,但扩张的程度和方式则是很难预测的。

危险的一点在于,中美两国可能会陷入冷战时期那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军备竞赛。无疑,在同中国比较时,美国对自己的硬实力感到满意,首先,这是因为其拥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其次,硬实力的作用深深地刻在了美国人的思维中,这一方面是由于冷战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其建国和扩张中采用武力的后果,拓荒精神正是它的佐证,而中国人则没有这种思维。但美国也面临着一些危险,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的问题不在于其军事实力,而在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的经济实力正渐渐地、势不可当地动摇着美国在全球的重要地位。美国若将中国主要视为一个军事问题,那么它将陷入自欺欺人的行动中,从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无法解决面临的真正问题,并因此加速自己的衰落。

这四个问题--美国对全球化的态度;东亚均势的转移;中国以一种完全不同于美国的模式在发展;军事实力问题--并不是存在于未来的某个时刻,而是现在就已经展现,而且可能发生摩擦的领域还将继续增多。随着中国实力和抱负的快速增长,中美之间的冲突点和分歧点将逐渐增多。这就是中国变革的速度,它比我们的预想快得多,也比世界的预期快得多。“中国时间”过得远比我们历史上所习惯的时间要快。我们不难想象这些分歧点涉及的领域--中国和美国在能源供应来源上展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冲突,比如在安哥拉、委内瑞拉和其他地区;美国和印度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引发强烈的争议;资金充足的中国企业试图收购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但这种行为可能会受到抵制,比如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尤尼科受挫;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保险柜里堆满了巨额贸易顺差,这有助于它通过贷款帮助美国的各大银行摆脱经济困境,并因此获得在这些银行中的重要战略权益;中美两国就太空军事化小冲突日益增多。

中国和美国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这一点连前苏联都无法相比】更增加了相互产生误解和憎恶的可能性。而且,中国由共产党执政这一事实也是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这一点也经常被用来妖魔化中国。此外,全球经济的任何严重下滑也可能会增大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当面对生活标准滞后和失业率上升的时候,各国的保护主义都会高涨,民族情绪也会抬头。

为所有这些问题蒙上阴影的可能是气候变化的日益威胁和世界各国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迫切性。美国在布什政府时期,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是一种单边主义的立场,它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也拒绝承认接受全球变暖这一科学观点的国际组织。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没有被要求签署《京都议定书》,但现在它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并且很快将成为最大的排放国,从全球的观点来看,将中国排除在外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不把美国、中国和印度包括在内,任何新的气候协议都是毫无意义的。美国和中国都要就气候变化采取行动,随着全球气候灾难威胁的日益增大,改变迫在眉睫。但就相关的协议条款达成一致将非常困难和曲折,因为这涉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而中国和美国则分别是前者和后者主要的领导者。

如果中美关系严重恶化,任何想把中国从当前的全球经济体系中排除出去的想法都将是不可取的。实际上,由于中国深深地融入了国际生产体系,现在几乎不可能扭转这一进程。中国制造业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劳动分工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劳动分工由主要西方国家和日本的跨国公司掌控,它们吸收了大部分的中国出口产品。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极低,中国的产品附加值占

如果中美关系严重恶化,任何想把总附加值的比例很小,仅为30%或者更中国从当前的全球经济体系中排除出去低,这意味着任何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的想法都将是不可取的。

制裁的企图将招致对许多其他国家更严重的经济伤害,尤其是参与生产过程的东亚国家,其伤害程度要更甚于中国。当前,在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又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中国的作用已经不可替代:中国的参与是任何解决方案都需要考虑的,而其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也是阻遏全球经济大萧条所带来严重危害的必要因素。

可能还需要再加上一点,即美国在东亚政策的可选择性也受到了限制。至于美国是否应该对其东亚的盟友例如菲律宾、新加坡或者印度尼西亚施加压力,让它们疏远中国,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为如果被迫做出选择的话,这些国家可能选择倒向中国。

最后,如果美国选择加强与中国的对抗,并与其展开军备竞赛,这可能对美国而不是中国的全球地位产生更大的伤害,入侵伊拉克就是证明。而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可能拒绝卷入这种军备竞赛。同时,正如以往看上去的那样,美国的问题在于,时间对中国有利,年复一年,中国的相对经济实力持续不断地增长,其他国家也乐享其成,这是美国不可同日而语的。

国际体系的未来

世界主导国家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具备建立和组织一套国际体系的能力,而大多数其他国家应该愿意或者被迫接受该体系。该体系的英国版本就是1914年以前的国际金本位体系,这一体系以某种形态或形式覆盖了世界上相当大的部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英国的衰落,这一体系让位于基于货币区域、受世界主导国家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具保护市场和势力范围的,越来越巴尔干备建立和组织一套国际体系的能力,而化的体系。1945年之后,美国成为世界大多数其他国家应该愿意或者被迫接受头号强国,在布雷顿森林,各国对新的该体系。

国际体系达成了一致,并随后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实际上,这一体系本质上是美国的产物,因为“二战”之后美国的GDP占全球的1/3。随着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苏联解体后许多分立出来的国家也加入了进来,这一体系才真正成为全球性的体系。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美国全球经济主导地位构成的最大威胁,除了它自身的衰落,就是中国对这一国际体系的态度。邓小平做出决定,认为只有加入这一体系才能最大地维护其国家利益,自从那时起,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日益重要的一部分,但中国对于这一国际体系的态度未必是一成不变的。

在这里,拿中国是其成员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例子。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马来西亚和日本建议成立一个“亚洲货币基金组织”,这表明该地区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用的不满到了何种程度。这引起了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强烈反对,它们认为这一提议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威胁,中国当时对这一提议也表示反对,主要是考虑到这是日本提出来的。从那以后,中国放弃了对此的反对态度,现在正积极与该地区的其他国家探讨建立这样一个基金组织的可能性。但毫无疑问的是,任何这样的组织都将严重削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地位。

如果再发生一次亚洲金融危机,这一地区的金融解决方案将会发挥比以前更重要的作用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在过去10年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实力已经大大削弱,而其借贷方的角色也在不断减损。事实上,近些年来,主权财富基金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注资就已经超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总和【见图9–8】。

2008年8月【亿美元】

18840中国9720日本

5680俄罗斯2860印度2820中国台湾257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用资源2400韩国2060巴西1700新加坡1580中国香港1370阿尔及利亚

图9–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源和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和地区

让我们再看看世界银行。随着中国金融实力的扩展,其对外借贷和提供援助的能力将大大提升【见图9–8】,正如我们在非洲看到的那样,中国的借贷额已经超过了世界银行。用不了多久,中国在全球的援助和贷款也会超过世界银行。与此同时,随着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以及各国对双边贸易协议的青睐,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性看上去还不如10年前当贸易自由化达到高潮的时候。

当前国际经济体系另一机构G8的行动则更形象地说明了国际体系已经越来越不相关了。奇怪的是,自从2007年以来,该组织还尚未接纳中国成为其成员国,这也说明G8还不能完全代表全球经济,其权威性也备受诟病。2008年秋,这种情况更得到了有力的说明,当时全球经济有可能面临1945年之后最严重的大萧条。值得一提的是,对全球经济进行讨论的会议不是G8峰会,而是由布什总统召集在一起的一个被称为G20的松散国家团体,这个团体不仅包括富裕的发达国家,也包括类似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也在一个重要时刻表明了,发达国家已经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权力了,要想使行动有效,有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了。

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是全球衰退的核心议题。实际上,基于储蓄习惯和出口策略,中国已经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债权人,而美国由于习惯消费和进口产品而成了一个规模更庞大的债务人,这充分反映了它们之间经济力量平衡的深刻转移。美国消费的繁荣依赖于中国通过购买美国国债而借钱给美国的意愿,即使从中国方面来看由此得来的回报率没有多大的意义:一个发展中的贫穷国家完全可以用这些资金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如今在中国正公开讨论的话题。但是,正如我在前面探讨过的,中国人已经陷入了“第22条军规”的怪圈:如果他们开始出售美国国债,或者暂停购买,美元就会大幅贬值,而他们手中持有的美元资产也??贬值。因此,位于中美关系核心的好像就是一纸浮士德契约。从长期来看,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这都是无法长久持续下去的。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美元作为占支配地位的储备货币都是依赖中国全力而长久支持的。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在于美国无法继续充当国际金融体系的支柱,这就是为什么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会如此严重,持续时间会如此之长,这颇有些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的情况,当时英国无法维持其独一无二的金融地位,而美国还没有把这一金融地位接管过来。毫无疑问,任何探讨解决当前经济危机的方案都应该直面这些极为复杂和棘手的问题。

作为当前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体系衰落以及最终崩溃的预兆,人民币将有可能在接下来的10年中成为一种储备货币。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将来可用于自由贸易,世界各国也有可能以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货币的一部分。在成为完全自由兑换货币之后,人民币将很快在中国之外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将取代日元的地位,成为东亚地区事实上的储备货币,还将挑战欧元的地位,最终将取代美元成为主要的全球储备货币。2008年的美国金融动荡已经很明白地昭示了,美国经济维持全球储备货币的日子已经指日可数了。

现在的国际体系在设计上基本代表和提升的是美国的利益。当中国实力增长后,再加上印度等其他国家,美国将被迫对这种体系和制度进行调整,以满足它们的需求和愿望,但是,正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G8变革速度之慢所表

明的那样,美国和欧洲将会对此表现出极大的不情愿。根本的一点是,美国和欧洲还是希望保存现有国际体系,以满足西方利益和价值的提升。比如,2008年7月,在中国和俄罗斯否决了英美提出的对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RobertMugabe】和他的支持者进行制裁的决议草案之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扎勒米·哈利勒扎德【ZalmayKhalilzad】批评说,俄罗斯的否决票“让人怀疑它还是不是G8可信赖的伙伴”。

正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霸权不得不让位于与其竞争的美元区和法郎区一样,美国的霸权地位也有可能被替代,至少也会面临地区性势力的激烈竞争。我们可以这样想象,随着中美间实力的天平开始确定无疑地向中国倾斜,世界可能因此划分为美国势力范围和中国势力范围,比如,东亚和非洲得到中国的庇护,形成了人民币区的一部分,而欧洲和中东仍然处在美国的保护伞之下。但从长远看,这种格局不太可能稳定,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

第10、当中国统治世界

“中国将提供西方模式的替代品,包含完全不同的政治传统:后殖民时代的发展中国家、共产党政权、高度成熟的治国方略、儒家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