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不惑,30不悔
3342700000002

第2章 20多岁的人生理想决定30岁后的事业高度 (2)

一天,一个年轻细心的乘客发现了桨上的字,就好奇地向老人询问其中的含义。

老人笑了笑说:“我给你演示一下,你就明白了。”说着,老人丢下一只桨,用刻着“工作”那只桨划动小船,小船在水中转了一圈。然后,老人又捡起“理想”,丢下“工作”,继续划船,小船调了一个方向,仍旧在水中转了一个圈。

老人同时拿起“理想”和“工作”两只桨,一边划动小船,一边问年轻人:“这下你该知道了吧?”年轻人想了想,说道:“划船就如同人生,用‘理想’和‘工作’两只桨来划,你就能划到彼岸;如果丢掉其中的任何一只,你就只能永远在原地打转转了。”

事实上,这个年轻人悟出的这番话,恰恰是很多年轻人所没有理解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迈出校园的莘莘学子。由于社会竞争激励,使很多年轻人勉为其难地选择了一份工作,把当年心中那份孜孜不倦的理想,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再后来,在社会中混得久了,家庭、爱情、婚姻、事业等一系列的重担压在肩头,也就更加无暇去寻觅当年的理想了。

没了理想,这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将碌碌无为。因为没有理想,我们就如同没有方向的船一样,最终只会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中。

所以,不要小看理想。理想是年轻人最宝贵的财富,它在现状与成功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这所桥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可以把你的心跟成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你可以顺着这条联系之路走下去。

有一位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做过这样一份跟踪调查报告:

教授任意选定一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向全体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对未来有具体的理想和规划吗?”有的学生很干脆,马上说出自己将来想做什么;有的学生很茫然,因为他们平时就很少想自己将来会干什么;有的学生则很犹豫,他们似乎有理想,但又说不出来是什么。

经过统计,只有10%的学生确认自己有明确的理想。对此教授未作出评论,而是接着提出了一个要求:“既然有具体的志向,那么能否将它写在纸上呢?”那些明确表示自己有理想的学生很快将他们的志向写了下来。然而,据教授的统计,其中只有4%的学生的理想是真正具体、可操作的。

20年之后,教授让几位研究人员追访了当年接受调查的所有学生,看看他们如今的人生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为此,他们几乎跑遍了全世界。不过他们仍然觉得这样做很值得,因为追访的结果显示,当年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写在纸上的那些人,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的水平上都远远超出了那些没有写下理想的人。另外,还有一份附加的统计显示,理想最明确的4%的人,他们所掌握的财富,竟然超过了其他96%的人的总和!

这份调查报告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同等条件下,不管选择何种人生之路,有理想与没有理想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一个人一旦立志思考人生,并开始尝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时,他对事物的看法就会有惊人的改变。只有胸怀“鸿鹄之志”,才能有巨大的动力、坚韧的意志,个人的天才与禀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见到秦始皇出游的车驾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慨。而这声感慨,最终鞭策着刘邦兴义军,灭秦朝、败项羽,成就了大汉王朝绵延400余年的辉煌基业。成为一个秦始皇那样的人,这是刘邦的理想。刘邦之后所做的一切也就因此而有了方向感,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理想而服务的。而他的人生也因此而不再跑偏,一路向着成功疾驰而去。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曾说:“我们因理想而变得伟大。”

古罗马哲学家小塞涅卡说:“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他就不知道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如果你不希望在30岁的时候有所遗憾,那么就要在20多岁的时候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在确立理想后,还要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这样,你就会拥有一份开朗的心情,一份必胜的信心,一份坦荡的胸怀。哪怕一星陨落,暗淡罩不住整个星空的灿烂;哪怕一花凋零,荒芜挡不了整个春天的景色。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有行走的动力,才有明确的方向!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很多人都有梦想,也为梦想付出过许多,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即使有的人付出再多也会跟梦想无缘。残酷的现实,会让许多人在追寻梦的时候碰得头破血流。

尽管现实如此,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梦想,还要为梦想奋斗。其实现实的残酷只是说明让我们梦想破碎的原因很多,但梦想与现实之间一定有着必然的联系。只要我们在20多岁的时候找到它们之间的纽带,我们就能在30多岁的时候获得成功。

当然,在向梦想冲刺的时候,我们首先就是要接受现实这个环境。以现有的条件为出发点,从眼下这一刻迈步,这才是对梦想最大的忠诚。

张娟从小就对部队魂牵梦萦,梦想着以后能成为一名共和国的女军人。

在她还未成年的时候,张娟只能通过书籍、电视和网络上的军旅论坛了解到部队和当代军人的一些信息。在她的脑海里,军人是威武、坚毅、奉献的印模,加上正处于少女青春期,内心里全是对英雄的崇拜,让这个从小生长在北京的女孩有了一个特殊的情结——要上高原哨所,和那里的战士们在一起。

因为这个军旅情结,让张娟在高中做了很多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极端的事。一个女孩,穿的是军人的迷彩服,听的是军旅进行曲和军营民谣,还搜集了大量的军品、杂志。在选择文理科时,她为了日后能考取军校,毅然和自己深爱的文科“告别”。后来,她因为始终不擅长理科而高考失利,被一所极普通的大学新闻系录取。

大学期间,张娟仍然执著于她的军旅梦,订阅了《军事记者》和《军旅文学》杂志,准备毕业后再去部队。

4年时间转瞬即逝。眼看着就要毕业,张娟对很多就业机会都选择了放弃,非要和“军”字沾边儿。经过百般周折,张娟终于去了一家军事杂志社下属的小单位。进入了这个“绿色的圈”,对部队和军人的了解机会比以前大大增加了。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现实工作中的接触,张娟渐渐发现实际中的部队环境和当代军人并不像自己“编织”的那样,他们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并非那个高大的“圣人”。她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原来自己从未曾真正认识这个被奉为“神圣”的梦想。

于是,她开始理性地分析自己到底是爱那身军装还是爱那里的人?自己是否适合从事那样一份职业?在那样的环境中,自身价值是否能得到最大体现?

这一系列不断的追问让张娟终于明白,自己只是编织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在重新审视和定位后,现在的张娟虽依然有着军旅情结,但她知道那是一种尊敬,而非像以前那样极端而盲目地追捧。她准备踏实认真地干好眼下的工作,不一定非要在高原哨所,即使就是在这样最普通的小岗位上,也照样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很多年轻人的梦想迟迟不能实现,是不是和张娟一样,只是给自己编织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呢?人们常常说,有梦想才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脱离了现实的“梦想”,却是万万行不通的。

当今这个时代,许多虚浮的幻境和残酷的现实,令很多年轻人感到无所适从。一方面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神话般传奇偶见媒体,一方面现实的压力又如洪水般滚滚袭来。理想与现实的严重脱节,让很多人喘不过气来,甚至迷茫得不知所措。

要想梦想照进现实,首先就要接受现实。只有尊重现实,并借着现实的阶梯向上攀爬,才能更靠近梦想一步。如果每个人都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那么永远都不可能实现梦想。

当然,在接受现实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比如一件商品总是卖不出去,说明这件商品不符合顾客的要求;一个人没有好的人缘,说明这个人肯定有着不讨人喜欢的缺点;一个优秀的你无法成功,是因为你暂时还没有找到成功的方法,而不是这个社会拒绝成功。

梦想不是遥不可及,多姿多彩的世界需要自信与理智。有的人梦想天上掉馅饼,有的人梦想爸爸是比尔·盖茨,那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在我们20多岁的时候要想实现梦想,就必须付出努力。当然更要懂得在千回百转、迷路重重面前如何战胜自我,摆脱心魔的阻碍,修正前行的方向,一次次整装待发。也许成功就像是“躲猫猫”,在你即将面临崩溃时,希望又露出了笑脸,每次挫败,都是向着梦想靠近了一步。

赚钱不应当成为你20岁时的目标

想要追求最纯粹的理想,我们首先就要做到一点——避开赚钱的念头。这样,我们才算迈开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要是我们只把工资的多少当做人生目的,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的成长机会呢?一旦走到那一步,你就将无暇留意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感受不到自身的进步,从而无法胜任更有价值的工作。

所以,在20多岁的时候,不要单纯地只是为了钱而工作,不然你就会被金钱给蒙蔽了双眼,永远也不会懂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有一个巡警愁眉苦脸地站在路旁,正好有个热心学者从他身边路过,就问他:“你这是怎么了?有什么事情让你烦恼吗?”

巡警回答道:“我一天到晚地巡逻,每天却只能赚到可怜的15美元,我觉得做这样的工作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

就在这时,一个清洁工拿着扫帚嘴里还哼着歌走了过来。学者觉得他很快乐,就问他:“你每天清洁大街能赚多少钱?”

清洁工回答:“5美元。”

学者又继续问:“为什么你赚得这么少,却这么快乐?”

清洁工惊讶地说:“为什么不快乐呢?虽然我没什么本事,干不了什么大事,但我可以用这5美元养活我的家人,我已经很知足了。”

警察鄙视地说:“只有垃圾才爱干垃圾的工作。”

学者严肃地说:“你错了,警察先生,他在做自己认为有价值并且还能得到快乐的工作。但是你呢?虽然你赚的比他多,但你却每天被工作奴役着,看不到自己的方向。我相信,虽然他现在什么都不是,但5年之后,他一定比你赚得多。”

赚钱是没有止境的,事实上在工作中,绝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都是自己能获得多少报酬。就像故事中的这个巡警一样,他每天就是抱怨自己付出了过多的劳动,却得到了过少的报酬。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状态,他又怎么可能有更好的发展,从而赚到更多的钱呢?

这个巡警的心理状态,其实正是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心理状态,他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薪水,却没看到钱背后的机会。他们从未想过,即使自己像那个巡警一样整天嚷着要换个赚钱多的工作,但那些可以赚大钱的岗位,却并不需要巡警这样的人。

西蒙·波伏娃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可过分追逐金钱,金钱本身给你带来不了什么;追逐金钱,会给人一种为了活着而活着的感觉。为活着而活着是一种原始的生活,是文明的现代人所不能容忍的。”这就是对所有年轻人最大的警告!

被誉为“钢铁大王”的安德鲁·卡内基在33岁时,就使自己建立的钢铁公司跃升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那一年,他在自己的备忘录中写道:“人生必须有目标,而赚钱是最坏的目标。没有一种偶像崇拜比崇拜财富更坏的了。”